唐谋天下 第895节
毕竟,太乙城、国子监这些年,特别是太乙城,基本上已经改变了整个大唐上至陛下、皇后、皇室宗亲,朝臣、豪门,下至百姓、富商大贾的日常生活,如果把这些全部禁止,他们真不敢想象,到底自己该怎么过回以前的生活。
人都是如此,当一件东西看似可有可无的出现在生活中时,人们并不会觉得它的作用到底有多重要,但当就是这样一件不起眼的物件猛然间消失在日常用度中后,人们才会发现,这件事物原来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竟然是如此的不可缺少。
“陛下……”吏部尚书姚崇从议事厅走出来后,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是一下子便明白,陛下的旨意一下,对于苏瑰等人的生活,这可是灾难性的打击跟生活质量的倒退。
“怎么?是想求情呢,还是也想试试?”李弘一脸轻松,身后的温柔等人,则是一脸的眉飞色舞。
原本在几女看来,陛下饶恕了他们的罪行,等于是在委屈了她们几人后,也是变向的像五姓七望以及天下文人雅士的一种妥协,但万万没有想到,最后陛下竟然来了这么一招釜底抽薪。
“不论是五姓七望,还是一些天下持传统为傲的士子文人,不都是无限的缅怀以我当太子之前,即他们口中,所谓的大唐礼乐崩坏前的世道吗?现在正好,就让他们去除掉这些礼乐崩坏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东西,让他们回到从前,回到他们心中所谓的大唐盛世试试,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好。”李弘缓缓前行,身后自然是少了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三人。
李弘的旨意一旦下了,那么,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便得立刻执行,何况,在他们三人看来,陛下此举,完全比用其他手段打压那些文人雅士跟五姓七望要高明的多。
让他们去切身体验,在失去了所谓礼乐崩坏的这个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各种物品后,给予他们向往的境地后,是不是真如他们那些人嘴里所向往的那般,是一个安居乐业的盛世世界。
姚崇苦笑了一声,而后紧跟着李弘的脚步说道:“臣也不无法一时想清楚陛下此举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但此举是否会落人口实,会否因如此禁令,而有损陛下之圣明之威?自然,臣对于陛下此举决计是拍手称赞,毕竟,朝廷如果一味的不去理会他们攻讦、污蔑太乙城、国子监等,虽然说如今他们影响力极其有限,也不过仅限于他们各自的家乡,但毕竟还是有一些影响力……”
“沽名钓誉,假装礼贤下士,而后继续让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是非缘由的攻讦朝廷吗?今日可以是公主跟我的皇妃,下一次,恐怕就该直接攻讦我了,所以啊,没必要为了一些虚名,而让他们继续掌握主动,既然我无法治罪于他们,既然他们向往当年的世道,我就还以他们想要的世道。我真就想看看,到底是时代的进步发展、为国利民重要,还是他们抱守的礼与德重要。朕、从来不曾反对过礼与德的重要,从来未曾看轻礼与德对我大唐百姓的教化,但凡事儿也该有个度了,如今我们的礼与德已经足够多了,冗长的礼仪已经让人们不厌其烦了,为何就不能让这些变得人性化一些?简练一些?难道就非要守着传统,在百姓的生活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吗?难道百姓的温饱,孩童天性的绽放,真的没有礼与德重要?”李弘站在京兆府的门口,扭头看着身后的一众人说道。
随着时代的进步、事物的发展,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滚滚前行,掠过五代十国而后继续追溯,你会发现,人们在生活趋于稳定,温饱解决之后,便开始再次从传统的礼仪上下功夫,开始向一种变态的行为发展着理学。
就如同饱暖思淫欲一般,跨过大唐这个时代,在最为富裕的南宋,理学的出现究其缘由,到底是为什么?
南宋物质的丰富,完全不亚于如今李弘治下的大唐,在人们温饱安康解决后,礼、理这一个学问再一次被放大,再一次被儒学大贤拿出刷存在感。
“灭人欲、存天理。”在李弘看来,完全就是一种畸形的,变态的,桎梏人性、奴役人性最大的犯罪!
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民族的富裕,无论是人还是国家,一旦在达到了一种饱和的状态后,他便需要从其他方面去发泄这些快要溢出来的饱和状态。
一个人有钱了,他绝对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里,像貔貅一样只进不出,那样的话,这个人绝对是精神或者是心理层面有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富裕到钱多的不知道该怎么花时,就像南宋一般,没有了收复中原失地的气魄与目标,没有了强兵兴武的决绝,安享现状的情况下,在经济产量快要占去整个世界七成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发泄这种超量饱和的状态,于是朝廷开始无所事事的再次正视起了理学,从而变态的奴役一个民族千年。
明治维新让倭国富裕了起来,从而拉开了与大清之间的差距,明治维新富裕后的一个小小岛国,在饱和的状态下,用侵略来发泄他们的饱和,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的富裕,但却发泄出了他们饱和到极其变态的危险。
然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倭国,在经过经济高速的发展后,他们衍生出了什么?爱情动作片,以及如今人们都认为的变态民族!
在战败投降,被剥夺了所有权利后,倭国能够做的,便就是埋头发展经济,从而让一切走向世界,而内部也在越发富裕的情况,开始向变态民族华丽变身。
而且这还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帝,时不时给倭国放血,以防它撑死的情况下,都变得越来越变态。
而今如果大唐也长此以往下去,自己就像是一个守财奴,做着四海升平,钱多的不知道该怎么花,天天看看国库里刺眼的银子,早晚有一天,大唐就将不南宋或者倭国的后尘了。
所以李弘宁愿国库一纹钱没有,也不能让国库变得充盈的,天天愁的钱不知道该怎么花好,于是便开始在人身上做文章这种可怕的后果出现。
李弘知道,自己如此分析南宋理学的衍生,或者是明治维新后的倭国,都是以偏概全,不过是一己想法罢了,但在他看来,理学的衍生,以及倭国的变态,与民族在饱和的状态下,无法找到发泄口,必然是有着很大的关联,不是全部,却是其中之一的重要因素。
礼部尚书看着李弘那有些不悦的脸色,越过前面的几人走到李弘跟前,行礼说道:“陛下自然是不在乎那些宵小之徒如何看待,但天下百姓何止千万,如果陛下自降身份而如此对待朝臣与朝臣宗亲的士子,这对我大唐也是一种伤害,臣以为陛下可暂时不必改变旨意,但期限是否能够从一年改为……”
“为什么要改?我给他们绝对的言论自由,给予他们、也给予朝廷时间去检验,到底是百姓的温饱与江山的稳固重要,还是他们的礼与德重要。我就是想看看,在他们失去了丰富的物质之后,是否还有心思去琢磨人性,去琢磨那些冗长到只有他们能够自圆其说的礼德。”李弘一挥衣袖,而后迈步走下京兆府衙门的台阶,在花孟等人的服侍下,准备登上马车。
上官婉儿、温柔以及白纯,包括李令月此时已经钻进了宽大的马车里,李弘按着花孟的肩膀准备登车,扭头看了一眼行礼恭送的众人,却是停下了动作。
“我只信奉一句话,而且绝对是一位比那些文人士子眼中的圣贤,还要圣贤的人说的一句话。”李弘站在马车前突然说道。
“还请陛下告知臣等以此解惑。”礼部上诉急忙问道。
不光是马车旁的众人,全都竖起了耳朵,想要倾听能够让一向狂放不羁的陛下,奉为圣典的话语,就是连马车里的温柔等人,也是停下了对刚才议事厅李弘决策的议论,竖起了耳朵静待着李弘到底信奉哪一个先贤的哪一句话。
面对着众人期待的眼神,李弘坚定的一字一句地说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892章 兴庆宫
金钱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种类的新鲜事物,战争也同样有这样的功能,能够在人类的进步发展史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伤痛。
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就像战争在发展科技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金钱在使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同样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比战争更为残酷。
在人类的进步历史中,特别是在近代工业史上,人类飞速的发展前进,我们只看到了对人类利大于弊的产物,但却忽视了更多由欧洲、西方国家研制出来的,对人类完全没有利益的产物。
如今所谓西方的礼仪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我们华夏民族留下来的礼仪,在浩瀚如烟的历史中,却是被慢慢的遗忘,被封存在了历史的河流当中。
这并不能够证明西方的礼仪就有多么的尊贵,或者是多么的适合华夏民族,而是因为,华夏民族的礼仪在与西方礼仪的并存中,我们的礼仪,永远是把人的思想跟灵魂捆绑在一起,从而使礼仪并非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而是一种他人意志的枷锁,套在了我们的身上。
以别人的意志为载体,以他人一番解释来当成我们自身的素质与礼仪,显然,在历史的长河里,想要永远的流传下去,难度比起西方的个人素质礼节,有着巨大的差距。
同样,当欧洲文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品质,让他们在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创造出了更多有利于人类的科技。
而反观整个华夏民族,在所谓让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后,我们能够拿得出手的还有什么?何况,就算是四大发明这个说法,竟然还是由英国人艾约瑟提出,后被中国历史学家常用。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平均下来一千年才能出现一种可以影响世界的发明,这种算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极其荒谬的。
但更令我们感到悲哀的是,在我们一直口口声称的四大发明是由英国人先提出的时候,我们却还能想起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提出来的: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等等。
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财富的富裕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基础,但众多的因素当中,礼与德却是桎梏我们创造发明的重要原因。
先人们把能够开创出来的脑洞,以及心思全部用在了礼与德,名与利,以及对人性的控制与奴役上,文人士子对奇技淫巧、商贾工匠从来都是不屑一顾,如此的传统与社会道德背景下,能够出现四大发明,在李弘看来也是挺惊险的一件事情。(不好意思,没刹住,差点儿忘了是在干嘛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确定这是他新作的诗赋?”武媚在兴庆宫的主殿,一边念叨着传入宫里的这首诗,一边问着旁边的太监汪楼。
“是陛下新作的,就在京兆府门口准备登车时所做,但陛下说这是一位让他敬佩的大贤的诗,陛下不过是引用,并非陛下所做。”汪楼进一步解释着详情。
坐在躺椅上半天不吭声的太上皇李治,在心里默念了几遍这首诗后,才开口说道:“惩治的方式倒是别致新颖,竟然禁止人家用跟他、太乙城以及国子监有关的所用的物品,如此一来,恐怕……呵呵,那苏瑰跟杜审言,以及那崔融,如今家里恐怕已经是家徒四壁了吧?”
“家徒四壁倒是不至于,即便是一些东西可有替代品,但这些年更多的物件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后,再想要弃之不用,恐怕这才是难事儿。李弘想要通过这件事儿,提醒、敲打那些依然不死心的五姓七望跟一些士子文人啊,只是这样一来,实在权衡不出此事儿对李弘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武媚叹口气,李弘与五姓七望为首的传统势力斗了这么多年,却总是无法把这些人全部慑服了。
不得不说,比起沙场上的坚决跟果断,冷酷与无情,在官场上,在阶级的斗争中,李弘显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这一二十年内,彻底的消除五姓七望的影响力。
“而且这都多少年没有听到过他赋诗了,这次怎么会突然间做出这么一首诗赋来呢?何况,我总觉得,好像这首诗并不完整,是不是还有上半阙没有说出来呢?”武媚转头,看了一眼苍老的李治,如今虽说禅位已经五年之久,但折磨着他的眩晕症,并没有离他而去,这些时日,总是时不时的会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