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458节
也就是面对统治者的时候,西方和东方一样都不希望人们反抗,而面对自己的时候,他们希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我们就不行了,我们希望的是以后我们的后人也不要那么冲,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面反抗是有罪的,你要反抗,交给统治者裁定就行了,你给统治者r,然后统治者替你惩罚打你的人,实际上是统治者割掉你的r,喝掉你i血,然后并不替你办事情,因为东方的人太多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造成了最后太祖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说百姓在实在无法忍耐的时候就会反抗,平时都遵循着以德报怨的美德,其实百姓并不傻,而是有时候以牙还牙在强大的统治者面前,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打压,因为你的反抗使得统治者丢掉了面子,尊严,坏人欺负你并不影响他们的面子和尊严,所以这种所谓美德就被传承下来了,这是错误的,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去改正这些,就是希望大家一切都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去反抗坏人的利益。
生存是华夏军民族的第一要义,为了生存不去反抗坏人,只要坏人不把他们的生命取走,他们就不会反抗,但危急到生命的时候,还要遵循这种美德就有些迂腐了。
生存的另一个意义就是积极的去拼抢,去打杀,抢过别人的利益,为了自己过的更好,更好的生存下去。
宝岛的那些野蛮人其实和动物差不多,人类为了生存驱赶和剥夺动物的生命,其实就是不做圣母的人的最终做法。
为了华夏军,为了华夏,为了汉人子孙以后能安稳的生存下去,华夏军必须清除他们,或者感化他们,让他们成为汉人里面的一员,否则只能把他们弄走,杀死,就像老美杀死印第安人那样,成就了一霸道而又伟大的美利坚国家。
到1660年开春,宝岛的派遣队达到了一百多支,动员民兵大队一万人,守备连三十支,守备营十支,甚至出动了野战旅骑兵斥候营帮助他们传递情报,拦截盘踞在山里的高山族野人,以及前面朝代的一些移民部落。
动员了俘虏营俘虏三十万人,苦役营俘虏十万人,在同穷山恶水的搏斗死亡了三万俘虏,苦役五万五千人,最终占领了海滩过去平原,平原过去丘陵,丘陵间地盘,丘陵边缘地带,还有一些沼泽地带,深入到了密林背后很远地方,在大河两岸形成了聚居村庄三十多处,防御营寨十五处,探索营地三十七处,深入到了海拔一千二百米高度的高山地带。
开辟了盘山公路三百多公里,虽然都是石子路面,宽度仅仅达到四米,开辟了各处补给的米宽道石子路面四百多公里,架桥三百五十处,虽然都是原木加木板,加藤蔓捆绑的原始木桥,而在平原和海滩地区,开辟了巨大的居住区域,转移人口三百五十万,比预计的还要多五十万人,比预计的时间还要快一年。
其苦役三十五万人,俘虏十五万人,从北方战乱地带迁移人口流民和南明一百五十万人,从边境州迁移人口三十万人,从发达州迁移人口十五万人,从核心区域迁移人口八万人。
建设了五个大型海港,十五个小型海港,三个大型军港,一个型军港,三个临时军港,其三个大型海军港在西面人口多的地方,一个型海港在东面,三个临时军港也在东面,打通了东西山地之间的一条河谷道路,沟通了东西。
在东面一个林地多,丘陵多,比较平坦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三万人的县城,成为东面水师的补给物资陆上转运,储藏地方,县城里面有一半人为水师家属,一半为驻扎的守备团和野战旅火枪和火炮营家属和士兵,只有千数人为百姓,百姓大多为商人。
可以说经过大半年的基础建设,沟通了东西,将人口完全移动到宝岛,下一步就是慢慢的将这些淤积在海滩上的人口疏散到已经建立起来的定居点,进行拓荒,耕作,他们将世代生存下去。
由于宝府最发达,哪里的造船厂现在除了军用以外,还制造一些华夏人的沿海打渔船,随着水师的发展,一些在水师里面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老海盗,老水兵们纷纷被强制退役,每人发一条五十吨的渔船,近三万退役的这些老海盗们将成为东南沿海和宝岛沿海,以及宝岛周围岛屿上的渔民。
发放的五十吨的渔船,比起以前他们使用过的乌篷船,虾米船等等渔船要大的多,扛浪扛沉的能力要高多了,他们将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华夏军水师退役兵,一个是华夏军水师民兵,退役后领一份退役费用,民兵则不给费用,还要将每个月三成的渔获利润交给总督府税务官。
这一个是要支付他们船只的成本费用,直到还清欠债,然后渔民每个月需要交三分渔获,这比起其他渔民一成渔获要少七分之多,这是他们的福利,也是华夏军废物利用的经典案例,因为东南沿海和宝岛附近并不安宁,还有零星的新冒出来的从别的地方过来的海盗,以及泰西人的窥视。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海上捕鱼的同时,监视这些人,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通报给民情部分部情报人员,情报人员将情报汇总到总督府军情部分部,由分析人员分析之后提交给总督和宝岛军事提督。
可以说华夏军对于敌人的防范随着势力的大增,大有奠定乾坤,一统天下的形势下,华夏军也没有大意,而是反而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制度严密。
第561章 给商人们解套
由于宝岛的建设需求,大量的人口转移,使得华夏军地盘上的商人们也趋之若与,犹如闻到腥味的苍蝇,纷纷租船出海,带着一船一船的货物来到宝岛,将货物卖给华夏军,虽然价格有些低,但胜在量大,还是有不费的利润的。
华夏军自从清除了大明和大清的那些地主,豪绅,商人以后,实行商人特许制度,大商人几乎死绝,有影响力的商人家族或者商人联盟几乎死绝,冒出来的都是一些在华夏军经验十多年的地盘上发展起来的小商人和小工厂主。
把你的企业做成百年家族企业,做成令百姓放心,别人信得过的小微企业,这是华夏军开放了商人经商之后所号召的,随着开放的脚步加快,一些等大小的商人,资产在百万华夏元级别的商人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先控制,再开放,这是张强学习自后世的天朝的做法,能有组织,有步骤的清除一些原先的大明和大清的不法商人,那些商人官商勾结,互相渗透,是破坏和腐蚀国体的蛀虫,张强当然不会允许他们出现。
所有的这些人,除了主动上交家产,然后自我沦为小地主以后,存活下来的一些精明的有着改朝换代经验的大家族商人,所有的大商人,官商都被全家送进了俘虏营里面劳动改造去了。
这不是对华夏军商业的打击,恰恰相反,由于这些商人们勾结官府,所以他们很多的钱财其实不是落入了官府手,而是落入了那些当官和手,没有进入国库,没有对这个国家产生任何的助力,所以清除他们,才是让华夏起死回生的根本。
新培养的官员在监察部和民情部的双重打击下,别说贪污受贿了,就算是工作不尽心都会被降职,免职,甚至投入大牢,监禁几个月时间,剥夺毕生从事科举考试,重新为官的机会,这对于千百年来官本位的华夏汉人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厉害,因此华夏军里面这些人不是太多,只能说相对较少。
没有这些人盘剥,也许华夏军的官府办事情有些拖沓和不效率,可也让商人和百姓们减少了很多麻烦和被盘剥,能有更多的钱财和利润落入自己手,用于再生产,用于改善生活。
所以华夏军的收入才不会因为同泰西人,同南明国,同日本断绝贸易而受到多少影响,华夏的土地实在太大了,自给自足就能满足自我的生存需要,由于张强的穿越,改进科技,提高科技的事情,一手包办,设立了无数的奖励制度,使得三百十行的工匠和技术人员能放心的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一边改进自己的工艺,出现很多发明和创造,拉动了整体华夏军的科学进步。
炒菜的会发明更好的菜肴,造马车的一步一步改进工艺,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大车,载重从原先的二三百斤到后来的大约五吨重的拉货大车,大车从原先的木轱辘子到后来包着一层水帆布,里面塞着棉麻,破布的圆形铁辐条的大车载重轱辘子,不仅减轻了压力,还让大车承重能力更高,速度更快。
各种奇技y巧的事情层出不穷,就连投靠过来已经过上平凡人的生活的南明国一些朝堂官员都惊叹华夏军的百姓创造力高强,能做出各种有利于改善生活,出行,衣食住行的东西。
由官府组织大型交易市场,由一般小商人聚集起来撑起一地的商业,创造出比以前只有一两家大型豪绅家族企业更多的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税收。
随着十年的积累,一些小商人资产过百万华夏元,华夏军工商部在汇报了内阁以后,内阁通过了各种鼓励经商的条陈,然后扶持一些对华夏军忠心的小商人成为型商人,将一些官府管理的交易市场分割为几个小型的交易市场,交给这些型商人控制,承包,然后各个县城,城镇,以及州府联系起来,将这些商人串联起来成立了州府交易心。
州府交易心由州府专门的衙门会和工商部衙门,集合几个有名的型商人成立董事会,共同管理州府交易心,最后由工商部统筹安排,管理华夏军地盘上的商业行为。
这次宝岛建设和开发,就是由工商部牵头,由州府支援物资,让利给型商人,型商人分包给各个小型商人,大家共同发财,这次建设和开发,工商部每个州给出十几个县城型商人的名额,一旦做出贡献多的小商人贡献值足够,那么就升级为型商人。
从所有地盘上选出愿意定居宝岛,进行宝岛商业开发的小型商人,资产必须在十万华夏元以上,然后这次过后,损失了的给予补偿,并且在一年以后扶持他成为百万华夏元级别的型商人。
于是很多小型商人都从华夏军内陆地区跑到沿海地区掘金,一些小型商人直接将家搬到了宝岛海滩上租房开商铺,以后他们将随着迁移人口成为宝岛商人,并且在官府的扶持下成为宝岛型商人。
这是一次尝试,尝试之后,以后新占领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将会交给这些商人们去完成,华夏军官府将从协调和补偿,降低自己对一个地方的维护和建设费用,以后光出军队和官员,民兵,守备营,就能迅速的稳定一个地方,消化一个地方,让他成为拥护华夏军的地方,华夏军官府将抽身出来应对更大的局面。
比如同清军的战斗,战略布局,比如如何处理越来越多的投靠的南明国官员,以及永历大明国官员,还有投靠大清的大明官员,甚至是大清的官员等等问题。
民情部和监察部虽然干活卖力,可很多事情不是检查,监察,细作能解决的,华夏军还需要更多的监督,所以下一步张强准备试着运行县咨询局,就是把以前的一些遗老遗少集起来学习,然后让他们出任相当于县议员的角色,自己人监察自己人,总有不足,让这些天生就反感或者虽然心不满,但不会表现出来的人去一个地方吐槽,总比他们私下里同亲近的人,百姓吐槽要好的多。
县咨询局将从核心地区周边县府试运行。
第562章 杨阳阳的尴尬
杨阳阳,华夏义军曾经的卫指挥使,随着华夏义军改变为华夏军,杨阳阳逐渐的厌倦了打战的生活,成为一华夏军总督府的一名吏。
但由于先前底子太薄,随着越来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进入侍从室,进入华夏军官队伍,杨阳阳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周粥担任首相以后,杨阳阳借机找了个日子去找他,周粥考虑了一下,然后调他去新光复的福建州福州府担任了一个县的县吏。
以后华夏军官和武将经过历次变迁,他从县吏升为主薄,然后调往其他地方担任了新兵营教官吏,知县,从小县知县上升为正科级的县知县,副处级的大县知县,乘机不说斐然,然也是基本过得去,刚好达到升级标准。
虽然他的成绩平平,可谁敢和他较真,他曾经跟随张强南征北战,还镇守过东阳镇,江浦县城,龙阳岛,如果没有从军队退役,现在至少是一名总兵级的甲级野战旅旅长了。
杨阳阳,古月笙,萧飞,金麒等人曾经是第二批张强的心腹战将,是张强训练出来的战兵,虽然张强很忙,但下面这些人都很照顾杨阳阳,所以别看杨阳阳官位不高,还是在崇尚武力的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个并不受人重视的官知县,可没有人敢和他作对或者欺负他。
他手下的很多战将已经不是守备团的参将团长,就是守备营的守备营长,要不就是亲卫营里面的小队长一类的,再不济退伍的将官也出任了民兵大队的副大队长,管理着万人大队。
也许在官位和显赫方面他无法和同期的其他战友相比,可在当官方面,在人脉方面,他已经走在了那些官位高过他的兄弟战友们前面,就在不久前,他的岳父,一名早期被招募近侍从室的举人出任安徽州监察部监察厅厅长,用明朝的话来说,就是一州的按察司按察使,专门巡视该州的官员风纪,贪腐,替天子监察百官的。
在他的岳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杨阳阳担任了安徽州已经解放很多年的半个州这边华夏军占领地盘内一个府的民情部巡查使,按照官位排位来论,他就是这个州的第四把手,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一把手,布政使,兵备道,三个人下来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