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462节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杨阳阳,华夏义军曾经的卫指挥使,随着华夏义军改变为华夏军,杨阳阳逐渐的厌倦了打战的生活,成为一华夏军总督府的一名吏。
但由于先前底子太薄,随着越来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进入侍从室,进入华夏军官队伍,杨阳阳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周粥担任首相以后,杨阳阳借机找了个日子去找他,周粥考虑了一下,然后调他去新光复的福建州福州府担任了一个县的县吏。
以后华夏军官和武将经过历次变迁,他从县吏升为主薄,然后调往其他地方担任了新兵营教官吏,知县,从小县知县上升为正科级的县知县,副处级的大县知县,乘机不说斐然,然也是基本过得去,刚好达到升级标准。
虽然他的成绩平平,可谁敢和他较真,他曾经跟随张强南征北战,还镇守过东阳镇,江浦县城,龙阳岛,如果没有从军队退役,现在至少是一名总兵级的甲级野战旅旅长了。
杨阳阳,古月笙,萧飞,金麒等人曾经是第二批张强的心腹战将,是张强训练出来的战兵,虽然张强很忙,但下面这些人都很照顾杨阳阳,所以别看杨阳阳官位不高,还是在崇尚武力的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个并不受人重视的官知县,可没有人敢和他作对或者欺负他。
他手下的很多战将已经不是守备团的参将团长,就是守备营的守备营长,要不就是亲卫营里面的小队长一类的,再不济退伍的将官也出任了民兵大队的副大队长,管理着万人大队。
也许在官位和显赫方面他无法和同期的其他战友相比,可在当官方面,在人脉方面,他已经走在了那些官位高过他的兄弟战友们前面,就在不久前,他的岳父,一名早期被招募近侍从室的举人出任安徽州监察部监察厅厅长,用明朝的话来说,就是一州的按察司按察使,专门巡视该州的官员风纪,贪腐,替天子监察百官的。
在他的岳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杨阳阳担任了安徽州已经解放很多年的半个州这边华夏军占领地盘内一个府的民情部巡查使,按照官位排位来论,他就是这个州的第四把手,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一把手,布政使,兵备道,三个人下来就是他了。
也是不知道张强那么忙,怎么知道他在这里,于是钦点他主持这里的县咨询局的成立,他翻来覆去,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这个县咨询局怎么弄?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甚至是前面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啊。
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有的实权只是民情部的实权,而在政务和军务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今天出席这个会议也是因为他是第四把手,来走个过场而已。
虽然他是官系统的,但他从官跳到了民情部这和官系统就有区别了,而且是差不多天然敌对,因为民情部有一部分工作就是配合监察部调查官员,所以他在这个岗位上不受人待见,但偏偏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个会议的主体,设立县咨询局,却是由民情部牵头的,他成了县咨询局的所有局长们的头头。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大清朝廷,顺治皇帝年轻英俊,背着手,听着洪承畴分析从华夏军哪里传来的关于县咨询局的消息,对于这种类似御史台的弹劾,议论,参与地方政务,监督官员和社会舆论的事情,不由的点头大赞,“汉人的脑子就是够灵活,要不得他们统治这片原大地千年之久,屡次兴起,洪卿,要是你,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吗?还有我大清是否可以仿效,以同华夏军一争长短?”
第567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洪承畴没想到顺治皇帝这次叫他来是讨论华夏军的县咨询局的事情,不由的叹息一声,在他看来这件事情简直就不是事情,任何制度,任何施政举措在国家将亡的时候,永远不是核心,核心是怎么消灭敌人。
顺治皇帝道:“这种制度据探子汇报上来的情况看,很是能收买民心,这简直就是动摇根本,他们把那些投靠过去的,被俘虏的没有杀掉的清军官员和武将送到这样一个衙门里面,即便是废物利用,也能增强华夏军的实力,洪爱卿,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能不能阻止他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陛下,老臣不认为有什么事情能大过战事的,这事情华夏军怎么搞对我们都没有用,而我们无论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也无法破坏他们的这些,华夏军对于边境的控制太严,探子来回一趟都要损失不少,所以我劝陛下将探子的精力放在对抗华夏军和大金国上面来。多打探一些军事情报才行,否则,我们的兵力可是越打越少,敌人却是越打越多,此消彼长,敌人越来越强大,我们越来越弱小。”
“嗯,好吧,洪爱卿,你对吴三桂的求援有什么看法?”顺治皇帝见洪承畴不搭理他,转变了话题问道。
洪承畴考虑了一会儿道:“这个倒是能答应他,虽然我们和吴三桂间隔着一个大金国,可毕竟吴三桂还是向着我们这一方比较多一些,承认我们是朝廷正朔,所以臣以为,我们可以派人去四山传旨,给吴三桂多一些兵力帮助,让那些依然认同我们的清军将领带兵向云贵靠拢,由吴三桂领兵抵抗华夏军,华夏军在哪里投入的兵力越多,咱们在河南州的战斗越轻松,能延长华夏军全面攻打我们的时间。”
顺治托着下巴想了想,“可行,准奏,等会儿我让人拟旨,封吴三桂为两省总督,全面负责对华夏军的战事,”
洪承畴想了想道:“陛下可以加一条,如果实在打不过华夏军允许他带兵攻打大金国后背,占领陕甘,这能对我们全局战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早日击溃豪格的大金国对于我们以后集兵力对抗华夏军更有利。”
顺治一拍书案,“太好了,这才是朕想要的,如果打入陕甘,那么大金国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到时候一定有很多人倒戈,击败他们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样封吴三桂为三省剿灭叛逆总督,让他进攻陕甘,从背后攻击大金军,消灭大金国,给我活捉豪格。”
顺治皇帝的旨意通过秘密通道辗转到云贵的时候,吴三桂已经集了七八万兵力在他的周围,由于抽调了四山州的三股清军兵力,近万人的部队,所以四山州的清军势力大为下降,同时也有四山州近万割据的前明和清军小军阀,土司的加入,吴三桂的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人。
这样使得四山州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何腾蛟部在摆脱大金国的纠缠以后,开始只不过万人的部队,后来不断的大败当地的土匪和土司部队,收编扩充了不少兵力,兵力又恢复了三万人,同清军的战斗俘虏了大约一万人的清军,收编了大约五千绿营部队,四山州的形势对他们有利,吴三桂的重金聘请拉走了近万人,四山州其实到现在已经没有清军的势力存在了,有也是一些类似土匪性质的逃兵了。
这样他们迅速的拿下了重庆府,获得了宝贵的地盘和喘息的时机,而尚可喜去了成都等地开辟地盘,同炮哥等帮会战斗,同前明势力战斗,也开辟了不少战场和地盘,接到了清军的旨意以后,尚可喜联络了吴三桂以后,却不想回去了,在诈了吴三桂的一批礼物,粮草和布匹和武器装备以后,尚可喜从康定往更西的地方逃走了。
尚可喜算是看透了,他觉得华夏军实在太厉害了,呆在华夏大明的地盘上实在不保险,因此他深入了大明更加西的地方,不过却在新军月余之后,碰到了不断扩张的叶尔羌部落,双发大打出手,发生了不少次战斗。
但这基本上和华夏军,和吴三桂没有什么关系了,吴三桂在接到顺治的旨意以后,迅速带着部队从榆林等地杀入陕甘,把大金国留在这里的守备部队打的落花流水,对于陕甘的地形,吴三桂是很熟悉的,毕竟在这里同李自成大顺军,同流寇军打了不少年的战,以前还镇守过这里。
华夏军没有想到吴三桂不战而逃,打入陕甘去了,尚可喜逃到了更远的地方,等情报回到了枢,四山州已经大部分落入了永历明军之手,少部分落入了原先永历明军安之的手里,主要是大顺军余部刘体纯等人的手里。
原先并肩作战的两支永历明军队伍此刻却一支还是永历明军,一支却成了南明明军,双方在四山州对峙。
而云贵则成了一片真空地带,很多地方没有人守卫。
知道这样的情报以后,张强急忙通过飞鸽传书下令附近各军马上调兵力进入云贵州,接防,同时清剿残余的兵匪,土匪,前南明军将军阀,前大清军将军阀。
于是原本要支援河南府作战的部队,民兵部队,守备部队,还有第二十二野战旅,第三骑兵旅,总兵力十万多人,纷纷从各个方向进入云贵州,而李定国部也被指派派遣至少一万人进入云贵帮助占领地盘,清剿匪徒。
张强想了想把钱秉镫派出去主持云贵州,任云贵州巡抚。
这可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清军会如此脑残,或者说如此动作,将所有部队都撤出了云贵州,还得准备砸大石头的华夏军一锤子下去,砸了空,差点闪了腰。
各军全力赶路,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到达云贵州边缘,又用了半个月时间通过守备团占领的地盘,然后跟着守备团的向导扑向各自的目标,用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才全面占领了云贵州。
这时候令人想不到的变化来了,南明国皇帝朱聿健向华夏军递上降表,希望归顺华夏军。
这下连张强也愣住了。
第568章 南明的窘境
张强连夜召集内阁和国防部,以及在枢的官员商议以后,大家一致得出一个结论,南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