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465节

这时候很多华夏军百姓和官员,士兵,武将其实都已经搬出了城池,在外面购买了华夏军新建的住房,去哪里居住了,让出来很多以前金华府富人的宅邸,宅院给那些南明来的官员和武将居住。

当然这不是白让的,官员们得掏出真金白银来购买,华夏元也行,这帮官员在南明国贪了不少,这次贪污的很大一部分钱财都进了华夏军口袋。

不过也不是华夏军就贪南明国那点金银,而是如今华夏军无论百姓和官员都接受了新思维,加上人口的增长,很多人往郊区迁移买房子。

有些人不想去郊区,就在城里买房子,华夏军盖的房子一般都是那种三层的古式琉璃瓦飞檐的房子,一套房子一家住也行,但如今没有那种大富贵人,一般都是三家住,一家三层,一家二层,一家底层,买了那层住那层,很多房子都是官府盖的,为了缓解越来越多的涌入枢的人口压力。

当然这些人都是富贵人家,原先就有家底,后来从小商人变成型商人,或者在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些官职,华夏军的官不准贪污,但给的俸禄还是很多的,有的官员的俸禄普通百姓就是一辈子也赚不来,小商人也得掂量一下,十来二十年经营才能赚到。

华夏军的官很金贵的。

住了县衙的朱聿健一家算是显贵之家了,这是华夏军对他曾经是一国之君待遇,但以后他的发展却要靠他努力了,否则能不能维持住这种显贵之家还是个问题,华夏军是得靠能力当官的,不是名气,而且华夏军的官员调动频繁,哪怕今天是枢阁老,明天就可能是一县知县,哪里需要往哪里派,不过枢阁老华夏军总是在用段时间之后让其返回枢,继续担任阁老,不过就不是原来的职位了。

内阁的各个尚书其实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天阶就是吏部,户部,国防部,这是最高的职位,之后是地阶,兵部和刑部,礼部,外交部,人阶就是工部,学政部,工商部,农业部,这些实际关乎民生的部门,以及特级的惩戒营,民情部,监察部,军情部,守备军部,总督府衙门。

以朱聿健皇帝的名声,怎么也不能跌下副首相这个职位去,所以他就要多操劳,当然如今是个虚职,他不管什么事情,但时间长了,恐怕他也不会无动于衷的,肯定要负责一些事情的。

实际上副首相是要负责几个方面的工作协调的,比如米淳原先就负责枢金华府府城的民生,守备司令部,亲卫营的各个将领亲卫的分配,吏部,户部,同时协调国防部,可以说大权在握,后来朱大典加入进来,杜歌退出,朱大典就负责吏部,户部,协调国防部,米淳负责其余各部的协调和管理,之后米淳去了江西州,实际上,等于是周粥和朱大典调了一下,周粥负责米淳早先负责的工作,朱大典负责米淳后来负责的工作。

如今米淳没有被撤掉,但只是偶尔负责工作,主要在江西州的巡抚工作上,因此所有工作就是周粥和朱大典来处理。

以后将有朱聿健,朱大典,米淳三个副首相,协助周粥处理工作,这工作就得分工。

在见过朱聿健之后,张强和周粥讨论了一番,暂时不给朱聿健分配工作,他可以在各部走动学习,等熟悉了以后,先分配他操持农业部,礼部两个部门,毕竟这两个部门历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他也接触的多,华夏军虽然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本质上无法超越这个时代,所以对于这些身为皇帝的朱聿健肯定是熟悉的不能熟悉了,只要稍微熟悉,就能上手。

户部和吏部还是周粥直接负责,米淳负责兵部,惩戒营两个部门,毕竟他还在外面也能少分配一些工作,朱大典则负责剩下全部部门,周粥协助他,总揽全局,至于张强,他仍然负责归他管理的外交,国防,监察,民情,军情五部。

接下来就是新建内阁办公衙门的事情了。

上次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张强也认为不好,总督府改为大都督府,比总督府高一级,所有的行政部门都搬出去,先找房子办公,等内阁衙门办起来再说,原先的总督府内留下张强管理的五部办公,加上本身大都督府的一些部门,比如给张强管理资产的内务府,管理亲卫营近卫处,等等其他一些小部门。

这样的话,内阁就和张强这个大都督分家了。

这次谈话以后,各部开始行动起来,几天以后,大家就分开了,在没有自己的专门的办公地点的时候,找了临时的地点。

兵部直接搬到了城外的东阳镇驻守大营,那是枢卫戍部队的驻地,也符合兵部职责定义。

内阁搬到了原先的府衙办公,和枢府城知县,金华府知府,三方共用一座宅子。

华夏军越来越正规,完善,从办公地点到组织完善程度,到规章制度,到各部门建设,在无数次征战以后,十几年以后,华夏军终于像一个正规的官府了。

如今有了善于官府建设的南明国一帮人,这种建设和完善速度就很快了,在保留大明原先的一些制度,同时任用南明国官员填补华夏军官员空缺之后,华夏军变成了一个南明国的改善的华夏军。

本来就和华夏军互相学习和完善的南明国很好的补充了华夏军的官队伍的不足,使得华夏军的政体运行效率大大增加,因为有张强后世人的经验,还有系统的帮助,使得华夏军比起原先的大明来更加先进,更加有活力,同时南明国的加入,使得华夏军的正统合法性正式受到了百姓的认可。

第572章 李成栋的缅甸之战

浓密的树丛里面,隐藏着危险,潮湿的亚热带雨林让人感到十分的阴森不舒服,几片芭蕉叶,几片木棉树叶遮挡着身体的土著居民隐藏在树林里面,看着树林空地上警惕的眼神走过的明军,举起了手的投枪,弯腰弓背,侧身,手腕用力,猛地呐喊一声,将手的投枪投掷出去。

远处正顶着明军的红缨头盔,穿着银色铠甲,手里执着长矛行军的明军猛地发出一声惨叫,扔掉手的长矛,双手握着透入胸膛的投枪惨叫一声,侧身翻滚到地上,在地上打了两个滚,吐出一口鲜血,凝然不动了。

这还是穿着铠甲,拿着铸铁长矛的精锐士兵,其他的穿着皮甲辅助士兵,更是纷纷被投枪射翻在地上,惨叫声不断。

惨叫声夹杂着战马的嘶鸣声,骑士的怒吼声,弓弦的争鸣声,拍打盾牌的梆梆声,树林里面一片混乱,四面八方摇动的树叶后面,涌出无数的身材敦实矮小,脸像猴子,容貌像凤姐的缅甸土人。

四面八方都是,在这个林木茂密的树林里面,你根本弄不清楚对方到底有多少人。

袭击发生的时候,这一支百人的步兵营会同两百名骑兵,三百名辅助的民夫正在行军,他们的目的是把手的这七车武器和铠甲运送到一百里远的另外一个营地。

一名披着红色披风,身穿明朝明光铠,却戴着乌沙帽的骑士抽出腰间雁翎刀,大声喊道:“结阵,步兵结阵,刀盾手在外,长矛手在后,弓箭手在间,各队先前三十步,骑兵,骑兵回归本阵,所有人把辎重和民夫围在间,骑兵保护辎重,不要乱,不要乱……。”

“哦,哦,呜呜——,咻咻——,”战场乱成一团,他的喊声几乎被淹没在缅甸土人的呐喊冲锋声。

缅甸土人的投枪第一波就让行军状态的明军损失了一百多人,可以说损失惨重,对士气打击很大。

但明军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惊慌过后,没等缅甸土人靠上来,纷纷从行军纵队变成了横队,自动靠拢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小方阵,将从两面袭击来的缅甸土人挡在外面。

刀盾手形成盾墙以后,长矛手在后面将长矛往地上一插,接着从背后抽出一根根标枪,纷纷投掷出去,缅甸土人正在冲锋,也纷纷了标枪倒地,这时候弓箭手也在后面见缝插针,展开了队列,弯弓搭箭,在缅甸土人离着队伍还有十来步的时候射出了一轮直射的箭矢。

缅甸土人聚集在一起冲锋,一堆一堆的,此时一轮标枪以后,面前为之一空,只有零零落落的十几个人冲到面前,这一轮箭雨彻底解决了这一面的缅甸土人,但行军队伍拉开两百多米,队伍聚拢之后,不免有些空隙,断断续续的,明军一边打战,一边向军的将领身边靠拢。

队形有些散乱,被没有被杀死的缅甸土人靠近,很多人陷入了苦战,落单的纷纷被人数优势的缅甸土人杀死,三三两两的被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拼命搏杀,边打边退,又陷入了另外从后面冲出来的土人的包围,不久之后,三三两两的士兵不是杀,就是被俘虏,要不就是重伤倒地,惨叫连连。

明军将领聚集了千人兵力之的百余人,其他的都是四五十人一堆被围困住,无法脱身,陷入苦战。

骑兵好说,还能挣扎一下,四处跑一下,土人无法围住他们,民夫们就可怜了,他们的战力根本无法同专职厮杀的土人相比,死伤惨重,还大都落在了阵型外面。

等聚集起一百多骑兵,两百刀盾手,一百长矛手,五十弓箭手,两百民夫之后,明军将领开始移动阵型,缓缓的解救那些被围的离着自己近的小队伍。

这时候土人冒出来的更多了,仿佛在哪一眼看不到边的森林深处有无穷无尽的敌人似得,一波死了,另外一波就冒出来了。

杀之不尽。

刀盾手挥舞着朴刀,举着盾牌,在军官的喊声,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齐的挥舞着朴刀,朴刀寒光闪闪,犹如收割机上面整齐下落的刀片,划开敌人的头颅,胸膛,最终使得敌人开膛破肚,惨叫倒地,或者无声的死去。

长矛手紧跟着,将三米长的长矛整齐的刺出,任何一个受伤的,或者没有被前面照顾到的敌人的漏网之鱼都无法逃脱他们的挺刺。

在后面的弓箭手纷纷弯弓搭箭,朝着远处自由射击,寻找他们能击的目标。

而呆在阵型间的骑兵由于树林茂密,无法驰聘,吃了大亏,机动性展现不出来,不过他们有更好的办法,从马鞍上解下火绳枪,装填弹药,一轮轮齐射,让后面冒出来的缅甸土人纷纷倒地。

虽然潮湿的环境让火药板结,哑火,骑兵打出的火枪大约只有三四成的发火率,命敌人也只有一两成的命率,可还是帮到了步兵兄弟们。

不过敌人实在太多,几方兵力又少,还是有很多敌人冲破阻碍,从侧面,任何可能钻进来的地方钻进来,从背后袭击步兵,弓箭手们,骑兵不得不扔掉火枪,抽出马刀,纵马上去,挥舞着马刀,切下敌人的头颅。

随着战斗的进行,外围的明军该死的都死了,该救的都救回来了,最终形成了依靠一片坡地,一片苍天古树,被敌人三面围困的局面。

民夫只剩下了一百来人,弓箭手只剩下了八十来人,骑兵也只剩下了一百五十来人,长矛书也只剩下一百八十人,刀盾手倒是还有二百来人,总兵力不过七百来人。

首节 上一节 465/1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无双战将

下一篇:最强终极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