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12节
“李公妙论,深得某心。某以茶代酒,为李公贺之。”赵匡胤举起粗瓷的茶盏,将盏中之茶一气饮尽,然后反手抹了把嘴边的茶渍,显出豪放之士的本色。
自从见到慕容延钊和三弟平安无事之后,赵匡胤心下已经大定,左右不过谈条件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罢了,何必自苦呢?
既然李中易想扯闲篇,赵匡胤也索性由着他。更何况,李中易对于品花之道,确实颇有精深的研究,令相对粗鄙的赵匡胤不由得兴致盎然,大有知己之感。
“不瞒元朗兄,李某的赏花之道,与衮衮诸公皆有小小的不同。”李中易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等赵匡胤瞪大了两眼看着他的时候,这才说,“吾尤喜长腿之美娇娘,采蕊之时,卿卿的两条纤纤长腿,盘于吾之臀后,如同踢浪一般,嘿嘿,那滋味,美不胜收呐!”
“哈哈,李公正好挠到了某家的痒处。世人皆喜肥娘子,某独爱长腿腰细娘。不瞒李公,某家新得一妾,便是腿长五尺……”赵匡胤的确是好
色,这一下被李中易勾上了瘾头,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
“好,高啊,妙哉……”李中易在应合的同时,发觉赵匡胤对于摘花之道,也绝非泛泛之辈。
李中易最终来个定论,他嘿嘿一笑,说:“这摘花之道嘛,某以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抢,抢不如抢不着。”
“先生高论,当浮一大白。”赵匡胤兴奋的拍案叫绝,大声呼唤道,“取酒来。”
黄景胜及时地接到李中易的眼色,就派人取了美酒过来,分别替赵、李二人各斟了一碗酒。
“某家多谢先生指教。”赵匡胤抓过酒碗,仰面就喝干了。
先生?嗯,这个称呼倒是蛮不错的,李中易品味出来自赵匡胤的尊重,心里多少有些自得。
被未来的宋太祖尊称为先生的,正史上,好象一个都没有吧?
李中易本是心思剔透之人,赵匡胤的一言双关,他自是了然于心。
“拿碗喝酒,真他娘的不过瘾,来,来,来,咱们就用酒坛子。”李中易本就是酒宴之间的常客,自然懂得如何调节其间的气氛,既然赵老二也是这种想法,何不索性成全了他呢?
“咕嘟咕嘟……咣……”两个人几乎同时喝干坛中酒,又同时将酒坛子扔出帐外,竟然只发出了一声脆响。
“哈哈,哈哈,某与先生真是有缘。”赵匡胤觉得难以置信,他完全没有想到,李中易竟然不约而同的也扔了酒坛子,还真的是默契啊。
“哎呀呀,某家喝多了,脑袋发晕。”李中易故意装出喝多的样子,卷起舌头说,“某与元朗一见如故,罢,罢,罢,元朗且将化龙兄和你家三郎,一起领回去吧。”
赵匡胤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仅仅是陪着谈论一下品花之道,喝了一坛子酒,李中易居然任何条件都没提,竟如此大方的就放了人质。
“多谢先生大恩。”赵匡胤何尝又不知道,李中易这是故意放水呢,他郑重其事的单膝跪地,隆重向李中易表达了谢意。
第74章 暗渡陈仓
李中易侧身避开,异常诚恳的说:“元朗兄乃是力抗契丹鞑子的大英雄,某一直自惭形秽,苦于无法结识象元朗兄这般的英雄豪杰。”
“先生太过抬举某家了。”
赵匡胤原本一直怀疑李中易别有用心,如今事实俱在,他不仅疑虑尽消,反而觉得李中易也是个性情中人。如此胸怀韬略,如此精明厉害的人物,如果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啊。
“蒙先生如此厚爱,某不胜感佩。某赵匡胤对天立誓,只要不违背天理伦常,先生但有所命,某即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赵匡胤豪爽的发下誓言。
李中易心想,如果赵老二将来果真当上了北宋的太祖,到了应景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今日之誓,过分之极。
做人不能太贪心呐!
李中易打定主意之后,含笑道:“元朗兄乃是信义之人,某家便是无耻之徒不成?不过,既然元朗兄如此心诚,将来在便利的时候,只须帮某家做一件小事便可。”
“那怎么行?先生莫要陷某家于不义。”赵匡胤真的感动之极,李中易果真对他别无所图,如此大恩岂能不报?
经过一场不短的拉距战,最终,赵匡胤做了郑重承诺,将来必定帮李中易做三件大事,只要力所能及,绝不失言。
赵老二,这可是你自己亲口说的呐,李某可没有半点要挟之意哦,嘿嘿!
李中易按捺住心中的自得,索性把慕容延钊和赵匡义都请了来,让他们享受一下重获新生的快乐。
赵匡胤放下心思之后,拉着李中易东扯西拉,谈天说地。
谁知,这一聊,赵匡胤猛然间发觉,从天文到地理,从风土人情到练兵要诀,李中易竟然都有超凡脱俗的高见,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佩服之极。
实际上,上辈子,李中易业余的时间,不是读书,就是看报,要么就是上网。除了医术的老本行之外,李中易的知识面很广,深度却远远不够,也仅仅是个半瓢水罢了。
可就是这半瓢水,也足以唬住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赵匡胤在内,都对李中易佩服的不得了,将他视为世外高人。
鉴于两军正处于交战的状态,凡是涉及到军事的话题,不管是李中易,还是赵匡胤,都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
当晚,李中易和赵匡胤他们三个,喝得酩酊大醉,十分尽兴。赵匡胤居然主动要求和李中易抵足而眠,李中易自是欣然应允,嘿嘿,和未来的宋太祖共卧一榻,将来传了出去,必成旷世佳话。
第二日清早,赵匡胤临别之际,突然对李中易说:“先生,他日若有大事,还望先生相助于我。”
“李某才浅德薄,就怕难以帮得上元朗兄你啊。”李中易因为早知历史,隐约猜测到了赵匡胤的真实想法,却故意装傻充楞。
“功名但在马上取。有朝一日,某家若能带兵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先生之绝世高才,必可助某一臂之力。”赵匡胤脸上尽显大义凛然之色。
李中易心里却在犯嘀咕,难道说,赵老二现在就已经开始谋划着篡周灭蜀,然后再北伐不成?
不对呀,柴荣不早死,赵老二哪来的机会当皇帝呢?
“呵呵,元朗兄,你是周将,我乃蜀臣,帮你出点小谋倒是可以,至于其他的嘛……”李中易故意停顿在了这里,给赵匡胤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
赵匡胤见招徕李中易失败,只得抱拳拱手,领着慕容延钊和三弟赵匡义,回了周军大营。
望着赵匡胤远去的背影,李中易心想,刘皇叔请诸葛亮出山,都要三顾茅庐呢,你就这么随随便便的一请,俺就去了,嘿嘿,不能把身价搞得太贱了啊!
实际上,李中易既然已经获得了赵匡胤的三个庄严承诺,灭蜀的又是北宋,他还有必要跟着赵老二东征西讨,到处吃灰么?
赵老二、赵老三还有慕容化龙的大人情先留着,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再慢慢的把好处榨回来,李中易可是一个很自私,从来不肯吃亏的主哦。
类似石守信这些武将,提着脑袋跟着赵匡胤造反,最后不也就是当个饱食终日的富家翁罢了?
与此相反,大宋朝的文官集团,却中途摘了功臣们的桃子,并且日益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