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327节
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大周朝政事堂里的相公们,对商人们最友善,也最讲规矩的,除了李大相公之外,还有何人?
市泊司虽然对偷税漏税的打击异常严厉,但是,只要你是正经做生意的商人,平卢节度使辖境内的营商环境,排在令人傲娇的第一位。
南来北往的货船,接踵而至,商贩的生意顿时火爆起来。有些味道好,斤两公道的小老板,一连忙碌了一个多时辰,才有机会坐下来歇口气喝碗茶,捏捏腰捶捶腿。
别看他们纷纷埋怨,忙得连早饭都没工夫吃,可是,偷偷数钱的时候,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灿烂。
李中易特别重商,其实是基于世界史上下几千年的经济发展基本规律,浓缩下来就是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
在目前生产力条件低下的时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其实是白日做梦,仅仅只是处于工业萌芽最原始的阶段而已。
远的且不提,单单是炼钢的技术,就还差得很远。李中易在高丽国内偷偷的造炮,炼出来的钢材,无一合格堪用,只能用铜来代替。
李中易用来造炮的铜,绝大部分都是抄了高丽国中战败的权贵之家,举凡铜盆呐,铜镜啊,铜炉啦,都被征服者洗劫一空。
另外,高丽国虽然不盛产铜,但是,也还有几座小铜矿。只是,每年的产量非常低,总共也才两万多斤。
这么点铜,如果拿来铸钱的话,成本必定会高得惊人,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临近正午时分,登州码头上突然出现了大批官军,他们还是和以往一样,开始高声吆喝着清场。
码头上做买卖的小商小贩们,已经适应了隔一段时间,官军就要清场一次的规律。大家纷纷动手,将占道经营的小摊子,往后边边挪动。
然而,和往常不同,当商贩们挪动到平日退到最后的位置,官军们依然把他们继续往更后边的位置赶去。
“太尉,今儿个这是怎么了?”有个见过些世面的商贩,壮着胆子问比较面熟的一位队正。
那位队正抿嘴一笑,淡淡的说:“管好你的嘴巴,不该你问的事儿,就不能瞎打听,懂么?赶紧的,快点往后退吧,耽误了正事,你担待不起的。”
就在商贩们,还在纷纷扬扬的后退之际,码头的上空突然传来了雷鸣般的马蹄声。
草民们从来都喜欢看热闹,商贩和客商们不由自主的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去看。
不大的工夫,就见两杆火红的三角牙旗,映入众人眼帘。其中一杆牙旗上书几个大字:征东招讨行军大总管,另一杆牙旗则只有一个镶嵌金线的大字:杨。
第984章 巍峨
“哟嗬,节度使杨大总管居然亲自来了码头……”有人在登州州衙的附近也有店铺买卖,杨烈出行的仪仗见得多了,自然认得出来。
绝大多数城里人,其实并不比乡下的土农民富裕多少,只是,他们住在城里,见过的世面,听过的故事,比乡下人多一些罢了!
实际上,在后世也是如此。大部分城里人,都是工薪阶层,拿着干巴巴的几个工资和奖金,生活也只能算是勉强过得去而已。
但是,少数的城里人,却总有种莫名其妙的高人一等之感。他们不仅瞧不上外地人,更看不上卫生习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乡下穷亲戚。
“我说,吴兄,你居然认识杨节度大总管?”有人凑过来满是惊讶和狐疑的问老吴。
老吴正愁没人问他,随即露出神秘的笑容,得意洋洋的反问那人:“想知道么?嗯,今晚的酒饭……”
“没问题,都包在小弟的身上了……”
“城里的大德兴酒楼……”
“上好的女儿红……”
“再找两个唱小曲的来……”
看热闹的草民,从来都不怕事儿大,既然有人说了包在他身上的大话,那么旁人的添砖加瓦,添油加醋,也就别怨大家心恨手黑了。
“好,好,好,都依了,再请哥哥们去寄香楼……”那人一向吹惯了牛皮,索性破罐子破摔,大话越吹越大。
“我不仅认识杨节度,还和他的舅兄一起吃过酒呢……”老吴明知道那人是个吹牛不打腹稿的家伙,却架不住想显摆的心思,滔滔不绝的说,“杨节度的妻兄,可真是个海量啊……”
“我说,我好象听说过,杨节度至今尚未婚配吧?”看热闹的人里边,总有人消息比较多一些,索性直接提出了质疑。
“呃,那是杨节度最宠爱的妾室之兄……”老吴的手心里,已经见汗。
“我说吴兄,不对吧,平卢节度使可一直是李小相公吧?”又有人看不惯老吴的吹牛,直接扑上来打脸。
“哦,哦,我说快了,应该是杨……杨节度副使……”老吴恨死了,牙根直发痒。
“快看呐,李小相公的帅船靠岸了……”有人大喊了一嗓子,把人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老吴趁人扭头去看的工夫,快速抹了把额上的冷汗。
众人一齐扭头看向码头的方向,这一看不得了,连吹惯了牛的老吴,都禁不住猛抽了一口凉,暗道一声:“我的个小乖乖呀!”
迎面就见最前边的一艘艨艟顶端,高高飘扬着一杆大纛旗,描金的隶书大字:李,在轻风中翻卷摇摆着,传递出一种怎么说不清楚的压迫感,令人心里沉甸甸的,几欲喘不过气来。
此时的李中易,正负手立于帅舰最上层的栏杆旁边,雪白的儒衫随风轻拂,髻上的玉簪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简直就是一位飘逸出尘俯览众生的世外高人。
几层楼高的硕大帅舰,在水手们的熟练的操持之下,缓缓靠岸停稳并系上缆绳。
“某杨烈,率阖城官将,恭迎相帅大驾。”
早早被派来安定平卢的杨烈,第一个挺身而出,领着整个登州的各级官员和将领们,大礼拜见李中易。
李中易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岸边行礼的官员们,可谓是千奇百怪,令人忍俊不禁!
左侧的武将们,以杨烈为首,全都是重重的捶胸,“嘭嘭嘭……”的重击之声,仿佛经过无数次训练一般,一齐响起,又一起停下。
右侧的节度使府及州县的文官们,则和武将们迥然不同,他们纷纷躬身行礼,一揖到地。然而,由于事先没有训练过相应的礼仪,文官们的行礼动作,可谓是参差不齐,洋相百出。
也许是出身问题,也许是受了现代平等观念的洗礼,李中易并不是特别在意礼节方面的疏漏。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历朝历代为了凸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制定了无数的典章制度,用于约束国民的言行举止。
然并卵,野心家权臣们,该揽权照样揽权,连皇帝都敢废敢杀。蚁民们,吃不饱饭了,管你皇帝是不是真龙天子,不揭杆就要饿死。
由此可见,礼仪不能不要,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但是,也不能太把礼仪当回事,须知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