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350节
实际上,李七娘早就从身边人的嘴里,知道了李家老宅内的实情:她的男人在家中向来是一言九鼎。
李中易其实心里也明白李七娘的担忧,所谓聘为妻奔为妾,指的是明媒正娶的是正室,私奔会情郎的只能作妾。
这年月,离家私奔的女子,不仅会让娘家人蒙羞,更会被夫家人瞧不起。
然而,李七娘冒着被人戳烂脊梁骨的风险,心甘情愿的主动投怀送抱,不管别人怎么看,李中易绝对是感动的。
以李中易大周第一强藩的地位,只要他喜欢李七娘,整个李家军以及老李家的上上下下,谁敢怠慢了李七娘?
“爷,叶氏怀着咱们老李家的种,您……若是伤了胎气,可怎么得了?”李七娘在男人的面前,一向不藏着掖着,有啥就说啥。
也正因为李七娘的纯真,李中易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浓浓的喜爱。
这年月,稍微有点权势的男人,谁不是整天被泡在甜言蜜语里边?
李中易只要和李七娘待在一起,就整个的远离了外面的勾心斗角,完全不需要把心思掰碎了再咀嚼七八遍再说出口。
钱钟书的名著《围城》里边,有句名言: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
这人呐,总不知足。得到了权势之后,还想得到纯真的感情,李中易就有这种毛病!
李中易微微一笑,夸道:“七娘呀,你也太小瞧你男人我了,想我李某人乃是顶儿尖的名医,下手岂能没有轻重?嘿嘿,我只是拿铜镇尺,抽了叶氏几下而已……”
李七娘发觉男人的视线不怀好意的绕着她的臀转圈儿,她心里便明白了,据说叶氏当时叫得异常的凄惨,敢情只是被打了屁股而已。
“叶氏产下獾郎不久,这又怀上了之后,以为腰杆子硬了,言语和态度上,也不及往日的恭谨,是该给点教训,让她长长记性。”李七娘这话一出口,倒把李中易逗乐了。
李中易非常了解李七娘的个性,她平日里一向与人为善,也与人无争,今日个居然主动挑叶晓兰的刺。显然,叶晓兰仗着延嗣的大功,所作所为多有碍眼之处。
对于后院的事儿,李中易一直采取睁眼闭眼的态度,尽量避免掺合进去。
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李中易后院的女人又何止三个?
后院内的小老婆众多,李中易享受的是美色和柔情似水,却不想沾惹其中的是非。
不过,总说真话的李七娘既然把事情摊开在了面前,李中易也不能没个态度。
“嗯,叶氏要好好的静心养胎,最近一段日子我的火气比较旺,晚上就叫韩氏和萧绰伺候沐浴更衣吧。”李中易笑望着李七娘,李七娘立时臊得低下头,晶莹的耳根羞得通红,粉面含春。
李中易晚上大多歇在李七娘的房中,以前,李七娘总是被动的挨整。近一段日子以来,也许是被李中易挑动了心弦,李七娘总是主动出击,把男人吊在半山腰,却又无法真的成事,好不难受哇!
“嘻嘻,你若真的想那个啥,不如现在就生米煮成熟饭吧?”李中易觉得有趣,索性把李七娘往墙角里逼。
李七娘翻了个白眼,恶狠狠的喷出一口浊气,嗔道:“想得美!”
李中易哈哈一笑,有郑氏在登州,他每次都被喂得很饱,其实并不是特别的馋。
前段日子,李中易每次去和郑氏幽会,总要带上韩湘兰一起去玩三人行。出于绝对的禁忌,最终接收精华的都是韩湘兰。
然而,韩氏的肚子很不争气,就像是天然盐碱地一般,哪怕农夫再辛勤的播种,却至今没见任何动静。
李中易虽是顶儿尖的名医,却因为专业的局限,并不是专治不孕不育的妇科圣手。
现在,李中易能够做的,是按照韩湘兰的月事规律,进行综合性的观察,核心是找出准确的排卵日。
李中易的内书房里,机密的事务多如牛毛,不可能任由叶晓兰一人独大。而出身较高,又足智多谋的韩湘兰,恰好可以对叶晓兰形成有效的制约。
然而,自从叶晓兰产下獾郎之后,内书房的平衡状态,渐渐失衡。更重要的是,叶晓兰现在又有了身子,若生的还是个男婴,至今腹中空空的韩湘兰,简直没办法在内书房里挺直腰杆说话了!
李中易的膝下已有好几个儿子,叶晓兰生下的獾郎,就本质上而言,也没显出有多珍贵。
可问题是,越是朱门豪族,就越强调女人对整个家族最重要的贡献:开枝散叶、繁衍子嗣!
韩湘兰侍寝的次数,其实只比叶晓兰多,而不会更少。然而,偏偏就是承接雨露不多的叶晓兰,接二连三的有了身孕,这实在是令李中易百思不得其解!
吃罢晚膳之后,李中易还没端起茶盏,便接到了密报:曹王和杜太贵妃的座船,已经到了齐州,也就是后世的济南市。
“哈哈,天助我也!”李中易心情格外的舒畅,一把抱起李七娘,凌空转了好几圈。
第1003章 清君侧
节堂内,坐满了李家军的中高级将领、重要文官和幕僚官,今天的会议主题就一个:怎样迎奉曹王和杜太贵妃。
和朝廷的文左武右不同,以刘金山为首的文官们,如今都坐在帅案的右侧,武将们却在左侧。
在李中易的麾下出现文贱武贵的状态,实际上,和李中易一直依靠武将们打天下,而文官集团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身为文官之首的刘金山,对此倒是看得很开。李中易以武勋起家,并成长为大周第一强藩,难免比较重视武人一些。
不过,打天下靠武夫,坐天下肯定要靠文臣。这是有史以来亘古不变的硬道理,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刘金山对此深信不疑!
但是,刘金山也有隐忧。李中易不按常理出牌,在平卢节度辖境内,指派低级军官转任巡检使、亭长和村正,这就大大破坏了皇权不下县的老规矩。
刘金山曾经借着养官的开支过大,当面劝谏李中易,要与民休息,不要与民争利。他记得很清楚,李中易当时笑眯眯的说:吾以严刑竣法治军,且收支两条线,何来与民争利之说?
收支两条线,在李家军中属于高压线,谁敢违规截留银钱或是收支混淆,一律视同贪污,那可是要掉脑袋的重罪。
刘金山无法过问军事,以前自然不懂,啥叫收支两条线?
李中易只得详细介绍了收的钱一文不能少,必须全部缴入官库,走同一本帐。至于支出,则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本帐,由另外一批人负责拨付。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把帐算得很清楚,指派的亭长和村正,不许拿亭里和村里的一文钱。
“那么,亭长和村正的禄米从何而来?呃,我明白了……”刘金山问出蠢话后,立时觉得不妥,赶忙住了嘴。
李中易有高丽国在手,整个平卢的官吏和军汉的口粮,完全有保障,根本就不愁没有粮食吃。
另外,李家军在幽蓟大平原上,肆无忌惮的劫掠了几千户大富大贵的汉奸之家后,整个平卢六州的州库里边,银钱绢帛早就堆得装不下了,恐怕十年内都花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