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440节
仅仅是带着一张嘴巴来投靠,显然是不成的,那太没有诚意了。所以,各种奇珍异宝,银钱绢帛,百里挑一的美人儿以及粮食猪羊等物,如果流水一般的送进了李中易的中军。
对于送礼的,李中易一律是来者不拒,送多少就收多少。
开门七件大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家之人最怕柴米不足,让全家人饿肚子。
人家乐意送,李中易自然就敢接。如果李中易不收礼,那些来投靠的人,反而会心里忐忑不安,惟恐将来被清算。
大局已定,江山即将整个的落袋,李中易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政务公文,不由一阵叹气。
只有身在局中,李中易才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万历皇帝几十年不出来见朝臣?
天下至尊,权柄重,地位至高无上,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当天下至尊,实在是太累了。
唉,手头总有处理不完的政务,李中易皱紧眉头,摸着下巴,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的梳理政务体制。
军务体制,其实早已理顺了,四权分立的架构,让李中易只需要处理突发事件,而不必的埋首于案牍之间,虚耗时间。
政务体制,就很复杂了,其中的重中之重,说白了也就是一句话而已:充分授权与有效监督!
李中易在高丽当太上皇的时候,采取的是间接统治的方式,高丽小朝廷在台面上人物,都是心向大汉的丽奸官僚。
间接统治的方式,在殖民的地区,抽血的方式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
总而言之,在台面上干坏事的,都是丽奸官僚,李家军则隐于其后,好处却拿到了绝大部分。
可谓是,利益丰厚,骂声较少,好处多多!
在平卢,李中易推行的是一杆子插到村的政务体系,村正和亭正负责管理乡下的行政事务,以及预备役民兵的训练。
然而,在平卢试点的期间,有些在战场上不怕流血牺牲的村正、亭正,居然被糖衣炮弹轻而易举的击倒。
他们不仅暗中收受贿赂,更有甚者,对李中易定下的土改政策,竟然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反而一屁股站到了土豪劣绅的那一边。
所谓山高皇帝远,顾名思义,在皇权控制不到的地方,村正或亭正只要勾结了当地的大户,既掌握了乡下的兵权,又有丰富的财源,那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天下尚未平定,少数老部下却已经倒在了反腐败的屠刀之下,李中易心里很不好受,也一直憋着一股邪火!
李中易心里也很清楚,他的部下们,原本都是文盲土农民。李中易强迫他们识字之后,再想让他们变成干练清廉的合格官吏,仅靠办几期军政速成学堂,显然是做不到的。
核心问题是,李中易的地盘膨胀太快,他手下合格的文官和吏员又太少了,这是典型的人才匹配矛盾。
天下的读书人,此时尚未归心于李中易,导致文臣集团几乎不和他合作的窘境,这也是李中易的手上缺乏政务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当了家,才知道那句老话果然没有说错: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难,就难在,既要裁减冗官冗员,又要提高行政效率,还要真正做到抑制贪腐!
历代的皇帝,也都痛恨贪官,因为贪官们贪的都是皇帝的家当。但是,受限于见识格局的束缚,皇帝们要想坐稳江山,又必须利用贪官帮着治理天下,甚至惟恐他们太过清廉人望过高,从而严重威胁到皇权。
官贪,兼并土地,民穷,饿死人,揭竿而起,这便是皇权专制时期,治乱循环的普遍规律。也是,每两三百年,就要来一回的死循环!
李中易心里烦躁,一旁协助写节略的李翠萱,她的心里更烦躁。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被下边的官僚们写进了奏章里,完完整整的报了上来。
每天看着同样的琐碎内容,抄写同样繁琐的政务公文,却没有丝毫的意义,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十分窝火的事情。
就在李中易很想撂下笔的时候,楚雄进来禀报说:“爷,折老太公从开封城那边赶来了,就在行辕门外候见。”
李中易摸着下巴,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故意问楚雄:“知道折老太公为何来得这么急么?”
楚雄摸着大脑袋,只敢傻笑,却不敢接话。折老太公是折夫人的亲祖父,他老人家远道而来,而且还来得这么早,这么的急,显然不可能是和李中易把盏言欢的。
主上的家务事,楚雄这个作臣子的,岂敢多言?
俗话说的好,疏不间亲,楚雄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对了!
既然是折老太公来了,差着两辈的李中易,自然不敢怠慢。他在李翠萱的伺候下,整束衣装之后,快步迎出了辕门外。
两人见面后,隔着五步远,李中易刚抱拳,正欲深揖到地。
却不料,折老太公竟然抢先双膝跪地,毕恭毕敬的行大礼,并且,异常谦逊的说:“老臣折从阮,叩见主上。”
“这……”李中易的城府和涵养已经够深了,然而,折从阮此时异常谦卑的伏低姿态,竟然把他也给震懵了,这是要闹哪一出啊?
第四卷 第1099章 高手过招
李中易楞了一下,赶忙上前,十分有力的搀扶起折从阮,狠狠的埋怨他:“岳祖施礼太过,莫要折了晚辈的寿。”
折从阮也不拍打衣袍上的尘土,一本正经的说:“主上乃是天下之主,老臣既是外戚,理应为天下人之表率。”
楚雄在一旁暗挑大拇指,折令公年纪虽老,不仅没有老糊涂,反而精明绝顶。
折赛花是李中易的平妻,按照道理来说,折令公稍微托大一点,以岳祖的身份,生受李中易一礼,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毕竟,李中易目前只是称了王,并没有登上帝位,身份上的悬殊,远不如臣子拜见皇帝那么的大。
然而,折从阮偏偏以大礼参拜了李中易,分明是想告诉李中易,西北折家绝无自外朝廷的长期割据之心。
大家都是明白人,折从阮表现出来的政治姿态,李中易尽管有些不太适应,却完全可以理解。
俗话说的好,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以李中易目前所掌握的军事势力,别说碾压区区一个西北折家,就算是整个大周国中,谁敢不从其号令?
形式比人强,人在屋檐下,谁敢不低头?
李中易亲自搀着折从阮,一路迎进了中军大帐,并亲自搬来锦凳,扶着折从阮落了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