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498节
实际上,不仅仅是李延清,而是整个李家军的所有袍泽,都对王大黑间接死于文臣集团的步步进逼,颇为不忿,同仇敌忾乃是理所当然!
文武彼此仇视,李中易的肩上的压力,自然是不可能小的。
文武之道,在于均衡,不可太过于偏颇某一方。如果让士大夫们掌了权,两宋重文轻武的悲剧,必定会沿着固有的历史轨迹发展下去。
如果,任由武人集团得势,秦朝对外过于扩张,对内过于聚敛,最终导致迅速灭亡的教训,其实殷鉴不远!
但是,李中易身为帝国的肇基者,如果他不从一开始就立下刑上大夫的规矩,那么,他的后代接班人们谁有那个威望和实力,去与整个官僚主义集团掰手腕?
“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的朱重八的故事吧?我现在越来越理解朱重八的心狠手毒,其实是被逼的绝望和无奈。”李中易眯起两眼,眺望着远方,“经史里边,总说杀身成仁,我原来还有些犹豫,如今却已经彻底的想通了,必须和坏人坏事做最坚决的斗争!”
“爷,奴记得您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长效分配机制的约束,富者必然恒富,穷者却越穷。奴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您还说过,政府不仅可以创造财富,更要尽最大的可能性,让财富分配的更加合理一些。否则,治乱循环的规律,就会起作用。”李翠萱的一番转述,完全戳中了李中易的心坎。
替天行道,均田免粮,类似的口号喊了几千年,却始终都是镜花水月!
好色如命的李中易,虽然现实得令人感到可怕,但他的胸中依然藏有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上拉加载下一章s-->
第1158章 群众路线
五日后,陈留仓一案真相彻底大白,以仓场员外郎刘强为首的几十名官吏,全部被抄家。
不仅如此,这几十名官吏的代以内的亲属,包括未成年男子在内,全被贬为奴隶,并阉割成了无蛋的废人。
凡是没有在官府备案分家的,其族女子,也都被抓进教坊司为伎。
按照李易原来的想法,本打算裁撤掉不人道的教坊司,毕竟,逼良为伎非明君所为。
谁曾想,到了如今,教坊司不仅没有被裁撤,其规模反而成倍的扩大,世事实在是难料!
在这个不乐意分家的时代,
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大周的官场、士林,仿佛油锅里倒入了一大桶水一般,彻底的爆开了。
一时间,舆论纷纷指责李易是前无古人的暴王,说什么的都有,反正一个比一个骂得更难听。
与官场和士林的看法不同,老百姓们听说了此事后,个个拍叫好,大赞李易不愧是铁腕执政王。
李易明明知道都是谁在骂他,可是,他却只当没听见似的,一直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娶李娘进门。
只要是改革,尤其是动了所有读书人奶酪的刑上士大夫,怎么可能不被骂呢?
然而,靠嘴巴就可以骂死人,那还需要养军队么?
这一次,连内阁的四位相公们,都不敢公开站在李易这一边,尤其是参知政事孔昆说的最激烈。
“主上难道不怕史书上留下恶名么?”孔昆想了又想,终究没敢当面把李易比作是商纣、孙皓、石虎之类的超级暴君。
李易撇了撇嘴,淡淡的说:“谁敢动粮食的根本,一律照此办理!”
李易的冷酷无情实在是令人齿冷,孔昆顿时火了,他脑子一热,浑然忘了厉害,扯起喉咙大声嚷嚷道:“主上,得士大夫者,方能得天下。”
“哦,那你说说看,孤打进开封城,掌握了朝廷大政,究竟靠的是哪些士大夫?”李易已经习惯了孔昆的乱喷,他既不怒也不火,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反问,便将孔昆噎得只翻白眼,涨得老脸通红。
歪理也是理,更何况李易说的并不是歪理,而是人世间最大的真理!
皇帝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不管是哪朝哪代,一向是拳头最大的说了算!
李琼倒是不怕臣集团的反弹,只是,他也有私心,李娘将来若是产下男儿,接掌基业的可能性大得惊人。
外戚,向来都是臣集团修理的对象。李琼若是站到第一线帮李易说话,哪怕现在获得了李易大大的好感,将来,迟早会被翻旧帐,而这旧帐很可能被算到李琼外孙的头上。
首相魏仁浦本就是士林首领之一,说句心里话,他对李易的残暴对待官员们的看法,简直是糟糕透顶。
只是,魏仁浦认识李易的时日已经不短了,从上司到臣下长达近十年,李易是什么人,老魏同志岂有不知之理?
魏仁浦的人生哲学,其实很简单,就只八个字,与人为善,和光同尘!
李易的被骂,魏仁浦不可能帮着他与整个士大夫阶层为敌,但他也不可能主动替士大夫阶层张目,去狠狠的得罪李易。
孔昆读书太多,又背着孔门宰辅的名头,他又不是真傻,非要当面刺激李易,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唐朝的魏征,这是孔昆给他自己在朝堂上的定位。李易需要一定程度的反对声音,孔昆借此立足于内阁,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在内阁之,真正理解并支持李易,除了刘金山之外,再无别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刘金山是地地道道的出身于寒门的读书人,他的前半生仕途坎坷艰难,如果不是缘巧合,恐怕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成为四品以上的真正高官。
这人呐,有时候必须要信命!
就在刘金山的仕途彻底无望之时,李易当上了开封知府,从那以后,刘金山的官运,就像是火箭一般,每年都要跳个好几级,直到新内阁的参知政事。
如今的内阁之,魏仁浦不太管事,李琼为了避外戚之嫌,也不太乐意管事。
两位真宰相不怎么管事,另一位参相孔昆,倒是很想独揽大权,只可惜,此公虽然学富五车,汗牛充栋,也做过两任知州,却是个无为而治的信徒。
孔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尽量与民休息,不要瞎折腾,这个观点倒也符合天朝传统的治国理念。
然而,李易掌握了大政之后,却是以折腾为己任,屡有出格的政治举措。这么一来,孔昆的思想观念,也就很难跟得上李易的节奏了。
实际上,内阁的实权被刘金山所掌握,单单是李易的鼎力支持,就足以使其挺直了腰。
“主上,魏相公,李相公,孔参相,在下以为,粮食乃是国家之根本,无粮岂能国稳?如果任由贪官们以次充优,掺沙添石,甚至为了灭失罪证,竟敢丧心病狂的放火烧毁粮仓,万一哪一年的收成特别差,朝廷里又无粮食赈济,岂不是遍地民变么?”刘金山从小家贫,十二岁之前,基本上处于吃了上顿愁下顿的饥饿状况之下,他特别能够理解没饭吃的痛苦。
“某家以为,主上所言甚是,敢动朝廷粮食储备者,必须严惩不怠,绝不姑息!”刘金山旗帜鲜明的支持了李易的意见,令在坐的相公们人人侧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