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逍遥侯

逍遥侯 第720节

李中易促不及防,不禁闷闷的痛叫出声,赶忙将她严严实实的压住,不让这个野蛮的柴家长公主,继续施暴。

“太后为何为把耶律瓶交给你?”李中易知道玩笑开过了头,赶忙岔开话题。

柴玉娘背过俏脸,没理会李中易,李中易死皮赖脸的,在她比花还娇的玉体上,四处骚扰。

最终,柴玉娘败下阵来,喘着粗气说:“我哪里知道?皇嫂只是说,让我带着耶律瓶离开京城一段时间,避避风头。”

李中易听柴玉娘这么一说,当即明白,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范质必定会有后手。

果不其然,当晚,李中易陪着柴玉娘共进晚餐的时候,杨炯换乘平民使用的牛车,悄然来到大营外面。

“李相公,下官奉范相公之命,特来转达要事。”杨炯看了眼一直侍立于李中易身侧的李云潇,希望他自觉的退出大帐。

李云潇仿佛完全没有看见杨炯的眼色,他只听李中易的招呼,除此之外,谁都不鸟。

杨炯没招了,只得干巴巴的请求李中易:“李相公,范相公有要紧的话……”

李中易也只当听不懂杨炯话里的意思,淡淡的说:“哦,范相公有何吩咐?”

得了,杨炯彻底没了法子,他也知道,李云潇是李中易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只得硬着头皮转达了范质的意思,“范相公说,李相公乃是国之柱石,朝廷仰赖之处颇多的。此战若是胜了契丹人,万事好说,若是战局一时不利,还望李相公妥善保全有用之身,留得青山在,何怕没柴烧?”

李中易低垂双目,杨炯的话,虽然说得婉转和隐晦,不过是句漂亮话而已。

所谓的战局一时不利,其实就是,战败的代名词罢了。范质希望李中易用耶律瓶换取自身的平安,也是希望李中易主动站出来,充当主动议和的替罪羊而已。

开平郡王李琼战败之后,晚景可谓是凄凉之极,差一点连嫡亲的孙女都要送给李中易做妾。

李中易心里明白得很,他若是在前方战败了,符太后岂能饶得了他的全家老小?

范质的话,说得比较含蓄,本质上,是在警告李中易:一旦战败,他就必须承担,替朝廷阵前议和的大罪过。

耶律瓶被范质塞进柴玉娘的手上,其目的是想,逼迫战败之后的李中易,把这位契丹公主,送给耶律休哥当作是人情。

这柴玉娘刚犯了大错,她又是李中易的未婚妻室,显然,范质所谋甚远,所图甚大!

李中易心里明白,他几次三番的挑战范质的权威,范质一直隐忍不发,等的就是如今的好时机。

嗯,范质不愧是老谋深算的超级政客一枚!

至于,把耶律瓶送到柴玉娘的手上,恐怕就是符太后的衔恨报复了吧?

柴玉娘公然挑衅符太后的权威,胆大包天的持弩威胁垂帘的太后;李中易也没把范质放在眼里,屡次主动出击,并且居然都占到了便宜。

符太后原本就痛恨李中易,再加上柴玉娘这么一闹,矛盾势必益发尖锐。

对于杨炯的传话,李中易自是左耳进,右耳出,压根就没当回事儿!

庙堂实力论,战败的名帅,好比脱了毛的凤凰,其待遇比鸡还不如,李琼就是鲜明的例子。

和契丹人主动议和,就目前的舆论环境而言,谁敢出头,谁的名声都会丑不可闻!

李中易目前的处境,某种意义赏罚来说,有点类似晚明时期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当时,正值洪承畴兵败辽东,举国震动之际,崇祯帝明明想讲和,却又不想承担骂名,就把陈新甲给推了出来。

结果,崇祯的密使——太仆少卿马绍瑜,从辽东发回来的议和密函,被陈新甲的书童误以为是“塘报”,传抄给了各省驻京的办事机构。

消息传开后,崇祯帝为了遮丑,断然宰了陈新甲灭口。

李中易以前跟在老首长身边的时候,经常在没事干的时候,看看明史。所以,他十分熟悉这段陈新甲被替罪羊的老典故。

没想到,比晚明时期早了好几百年的大周朝首相,居然也想对李中易采取相同的招数的。

世事实在是难料啊!

李中易早就打定了主意,他自然不可能当面回绝杨炯转达的无理要求,只是淡淡的说:“吾知道了。”

杨炯也早料到,李中易不可能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这种机密的私下勾兑,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官僚,都不可能给出准确的回答。

“李相公,范相公命下官转告于您,关键时刻,国事为重!”杨炯临走之前,再次提醒李中易。

李中易都懒得接话,直接吩咐李云潇:“送客!”

李云潇见杨炯站在原地发楞,就板着脸,把手一摆,沉声说:“杨提点,请吧!”

杨炯的本官是: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类似于内阁的秘书长,实权很大,品级却不高,比李云潇还差了一等。

按照官场的规矩,杨炯如果不是代表范质过来传话,他在李中易的面前,别说让座奉茶了,压根就只有站着回话的资格。

杨炯此行,原本也没有打算获得李中易明确的答复,他只是代表范质,阐明了一个观点:打了胜仗,啥都别说,必须重赏;若是打输了,李中易要想保住身家性命,就必须当议和的替罪羊。

此所谓,儒门官僚集团一直所贯彻的成王败寇逻辑,是也!

等杨炯走了之后,杨烈从帐后转出来,站到李中易的身旁,微笑着说:“老师,范相公不懂军务,未战已心虚。”

李中易从帅椅上站起身子,绕着帐内转了半圈,背着手说:“朝廷四面受敌,局势不妙啊!”

杨烈微微一楞,紧接着,明白了李中易的暗示,先帝驾崩之后,主少国疑,又是腹背受敌之局,范质显然有些乱了阵脚。

文官秉政,固然没有造反的力量,却也存在着,文人固有的致命弊病:不通军事!

遍观两宋和晚明的军事史,文人彻底掌握军权之后,对于军事的外行,一览无遗!

晚明时期的几任辽东督师,除了熊廷弼之外,包括王化贞、杨镐、阎应泰在内,全是瞎指挥的大草包。那位,被满清皇帝一再吹捧的袁督师,也不过是个特立独行、哗众取宠,喜欢吹牛说大话的军事外行。

与此相反,军事贵族实际掌权的盛唐时期,无论文治还是武功,皆可谓显赫一时!

等到武则天上位,彻底的收拾了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之后,大唐的国势,也随之日益衰落,最终亡于藩镇之手。

李中易和朝中的文官集团,一直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几乎没有多少瓜葛。除了,在柴荣面前的韬晦自保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将来要干的大事,可谓是惊天动地。

首节 上一节 720/15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交锋

下一篇:惊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