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77节
在他看来,不管皮甲的最终效用如何,因为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乡兵们自己的安全感直线上升。
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接下来,李中易把领来的精制长枪、弓、弩以及刀盾等物,发放到了乡兵手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大强度集训,李中易手下的乡兵,已经变得整齐划一,颇有些强兵的姿态。
美中不足的是,乡兵们的服装,还是七零八落,各色各样。
关于服装问题,孟仁毅告诫过李中易,一旦乡兵们统一了制式的服装,就不可能再是乡兵的编制,而是正规禁军了。
私建禁军,按照朝廷的法度,那是要掉脑袋的谋反重罪,连孟仁毅都不可能罩得住。
好在,李中易改造皮甲的时候,统一选择了黑色麻布作为加厚皮甲的兜袋。只要不看下半身的装束,大家彼此之间,很容易就可以辨认出谁是友军。
接下来,郭怀领着弓驽兵,训练大家的服从性。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弓驽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按照军旗所指的方向,分三排,依次射击。
李中易则亲自训练刀盾兵和长枪兵,战术动作的要领,也非常简单。
刀盾兵就两个动作,左手盾侧挡,右手刀狠劈。
长枪兵的战术动作,就更加的简单粗暴,以45度角,狠狠地刺杀。
为什么不是30度角呢?
在实践中,陪练的乡兵自己说,45度角的刺杀,长枪正好对准的是胸腹上部。在大日头下,枪尖上闪烁的寒光,清晰得见,令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躲闪。
“杀!”在刺杀的同时,必须大声喊杀。
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喊杀声必须达到声嘶力竭的程度,才算是过关。根据他的实地观察,往往喊杀声越是震耳欲聋,乡兵的士气就越是振奋。
李中易自己不懂武术,军中也没有武林高手,不可能教乡兵们太过复杂的搏斗技巧和动作。
不过,按照李中易的上辈子培训护士的方法:简单的工作,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后,很多技术熟练的护士,即使闭上眼睛也可以准确的完成一整套肌肉注射的动作。
用木刀对练的过程中,李中易发现刀盾兵,挥刀砍劈的时候,由于动作距离过长,很容易反被对方所伤。
只可惜,现在的蜀国军队里边,剑,这种兵器,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中易感到十分遗憾,难怪罗马军团的士兵,都是左手盾,右手短剑,显然有其科学性。
半个月后,已经进入八月下旬,前方的秦、凤两州依然没有传来周军进攻的消息。
第51章 起火
有一天睡到半夜,李中易突发奇想,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搞了一次夜间紧急集合。
结果,却令他大吃了一惊。由于只点了少量的照明火把,很多乡兵象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根本无法正常列队。
李中易研究之后,这才发现,他又犯了形式主义错误。这个时代的草民,因为营养长期不良,夜盲症成了大面积存在的普遍现象。
据郭怀介绍,现在的两军作战,一到夜间,就必须停战,各自守好营寨,严禁士兵四处走动,以免发生自己人因为恐惧而互砍的“营啸”悲剧。
第二天起,李中易每天都让人买一些猪肝回来,让厨师用猪肝、菠菜、新鲜鲫鱼、苍术加枸杞,混在一起熬汤,强迫乡兵们每餐喝一碗。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提一下,猪和羊,这两种生物。
在这个时代,由于后蜀国内的大量草地和林地被开垦为田地,养羊的成本跟着越来越高。
羊肉,因为价格昂贵,一直是达官贵人们的美食,普通草民根本吃不起。
上等人,不吃猪肉,还有个骚味很重的问题,口感很差。
羊则不同,早在周朝以前,北方民族就掌握了骟羊的技术。在公羊很小的时候,就割上那么一刀,彻底解决了羊肉的膻腥问题。
可是,猪肉则不同。首先,母猪肉,皮粗肉厚,蒸不熟,煮不烂,咬不动,根本没办法吃。
虽然蜀国到处都有公猪,可是,几乎没人知道,阉割小公猪的技术。
所以,带有浓厚膻腥味道的猪肉,即使是下等人也难以下咽。
李中易虽是名医,却不是兽医,对于阉猪的手法,他也是一无所知。
夜盲症说起来吓人,实际上,对于营养丰富的现代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只不过,直到明朝末期,也几乎没人懂得如何治疗夜盲症。
李中易算是个特例罢了!
他的想法其实很朴素,打了败仗的人,如果只能白天逃命,那就太浪费宝贵的逃跑时间了,晚上可不能待在原地等死啊!
进入九月初,前方终于传来军报,张永德率领三万周军精锐,从凤祥府出发,已经抵达了凤州城下。至于赵匡胤的动向,却无人知道。
从这天起,前线的军报,每天象雪片一般,传到河池县城,又由河池转去cd。
李中易虽然不懂作战,却也可以想象得到,身为名将的赵老大,多半是在耍什么阴谋。
由于城内驻扎着重兵,河池附近方圆几十里以内,都没有盗匪出没的消息。
大战已经开始,乡兵们表面上看起来,基本算是训练有素,却还都没有见过人血。
出于对赵匡胤的忌惮,李中易也没胆子,带兵离开县城较远的地方去剿匪。
万一中了埋伏,让周军包了饺子,白白的送了命,那也太冤枉了吧?
乡兵们变成纪律严明的部队之后,李中易没办法检验他们的真实战斗力,就琢磨着,安排以火或是队为单位的集团对攻,也就是群殴。
李中易很无耻的向军官们提出一个口号,不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