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857节
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千年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经典名言,其实被故意歪曲,或是误读了。
历史上,秦灭六国,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满清灭大明,都是依靠高效得力的军事暴力,击败人数占优的对手。
真论民心,大宋朝的子民,难道都支持金兵,打进东京城,掳走无数的金银珠宝和本族美女?
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正确理解,其实分为两层:其一是无论何时,都必须得枪杆子之心;其二是,坐天下的时候,要让XXX过上好日子。
所以,决定基业成败的《军法》,早早的便被李中易提升到了,最高原则的战略高度,任何人只要触犯了《军法》,都必须给予相应的惩处。
左子光虽然没有看透这一层,但他却知道,无论是谁,胆敢以身试《军法》,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哪怕那人是李中易的女人,也没有例外的资格!
有了最高领导的鼎力撑腰,掌握着军法的左子光,自然更有挥洒的广泛空间。
李翠萱被打一事,虽然仅仅发生在小范围内,可是,因为她身份上的敏感性,极具吸引眼球的效果。所以,此事难免会被人当作是茶余饭后的猛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吃午饭的时候,近卫军的官兵们,借着喝水,或是扭头的机会,彼此之间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彼此之间的那意思很明显,把眼神翻译过来,便是如下的交流。
“你知道么,李帅的丑妾,挨打了?”
“嘿嘿,老子早就知道了。”
“你怎么知道的?”
“哼哼,老子当时就守在那边附近呢。”
“……”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被打昏死过去的李翠萱,做梦都没有料到,将来在讲武堂内,她的“光辉”事迹,竟然成了经典案例。
“爷,前方传来了军报,契丹人的哨探,出现在了二十里之外。他们虽然伪装成了牧民,但依然被咱们派在周围的眼线,一眼看穿。”何大贝将一份军报递到李中易的手上,并且详细的解释了其中原由。
李中易不顾任何形象的盘腿坐在草丛中,看过军报后,他点了点头,说:“参议司此前的判断没错,契丹人显然把打击的重点,放到了咱们身上,而不顾乌古族人的谋反。”
何大贝笑着说:“乌古族屡叛屡败,虽然闹出了一些声势,毕竟契丹人国力鼎盛,军力庞大,并无大碍。与此相反,咱们虽然兵少,却占据着优越的地势,进可取幽州,退可归河北。只要耶律休哥不是蠢蛋,必定会集中全力,争取消灭咱们李家军。”
李中易微微一笑,抬头看了眼左子光,左子光立即会意,拱手说:“营州城内已经布置妥当,就等耶律休哥的精锐皮室军上勾了。”
何大贝身为随行的最高参议官,他自然清楚的知道,李中易主动放弃营州城,并且作出大部队返回榆关的假象,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685章 别扭
骑军对步军的野战,或者说是浪战,一直是契丹人的强项,却是中原军队的弱项。
李中易在面对耶律休哥的时候,居然主动放弃了营州城,而选择在野外设伏,除了高平之战外,确实是件风险极大的抉择。
别人也许不太清楚内幕,何大贝这个全程参与者,心里却非常明白。李家军虽以步军为主,却也有骑军为辅,更重要的是,全军几乎人人带弓带携弩。
想当年,匈奴人也只能是等飞将军李广的弓矢用尽,这才寻机击败了李广。
如今,李家军的弓弩,大多换装为神臂弩。这种用脚和腰部发力,快速上弦的猛弩,是李中易首创的杀敌利器。
由于李中易高度重视远程打击兵器,在他的启发下,经过工匠们的多轮改进,即使普通的三石神臂弩,其射程也已经远超汉代的大黄弩。
汉代的三石弩,一般射程为60丈(一宋丈=3。168米)左右,也就是大约180多米。
然而,李家军的神臂弩,在日常训练中,即使力气最小的弩手,也可以达到80丈开外。
契丹人刚开始南下之时,李中易找各种借口和范质讨价还价,目的就是为了三司胄案内的弓弩匠营,以及库存的近万张神臂弩。
其中的核心是,三司胄案内的弓弩匠,其次,才是存在库里被一扫而空的神臂弩。
利用时局的紧张,李中易把工匠们都揽入了麾下,可谓是占了大便宜。
范质确实是个精明强干的首相,但是,他毕竟是不懂技术的传统儒门官僚,既不重器,更不重匠。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之中,虽然处处充斥着圣人之言,实际上,玩耍的不过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老把戏罢了。
儒门思想骨子里的核心要害,一言以蔽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赤果果宣告了一个事实:读书才能当官,当更大的官,掌更大的权,做人上人,并且可以堂而皇之的鱼肉百姓。
当然了,李中易心里也非常清楚,他的挟贼自重行为,极大的伤害了朝廷和范质的权威性。等此战过后,李中易回到京城,封赏过后,便是符太后和范质发难之时。
为了避免行踪暴露,李家军在朝南面和西面的方向,只是布下了暗探,负责监视和紧急传警的重任。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李中易一如既往的把全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本月总值星官杨烈。
和这个时代的所有军阀都完全不同,李中易一手建立起来的参议司,其实就是仿效的普鲁士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制度,是一种有别于古典军事活动的近现代组织形式,欧洲的军事家们,一致认为:总参谋部其实是19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创新。
而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意义和形式的总参谋部,对世界军事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实现了从落后的“统帅决策型”模式,向近代战争的“军官团决策型”模式的转变。
自从,李中易建立了参议司之后,参议司便逐渐接管了大量的日常琐事。目前的参议司名义上的是军事参谋机构,实际上,行使的却是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的职责。
总参议司制度的确立,极大的解放了高级指挥官的精力,让他们可以专注于作战指挥研究。
包括杨烈在内的所有高级将领,都深切的感受到了,参议司制度优越性。
以前,带兵的将领,不仅要指挥作战,还要负责处理大量的琐碎事务,稍微有个考虑不周的地方,就等于是把大军摆到了极其威胁的境地。
经过多年的冷兵器战争磨练的李中易,现在已经清楚的知道了一个事实:在这个没有精确定位的大草原之上,几路大军的分进合击,简直就是撞大运的军事行动,误期才是正常的,准点达到反而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