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 第442节
“胡连往?呵呵,这名字取得。。。。。。不过能说出这样新鲜话语的,倒也是个奇人异士了,有意思。”叶企孙不由哑然失笑。
老叶同志的分析能力,真的是,不愧一代教育家。
虽然不是很想承认,但老叶都这么赤果果的跳出来为刘浪助拳了,周正儒也只能苦笑着说道:“刘团长的意思我明白,只要给的筹码足够,也是可以从那两个地方弄到原材料的。可是,那付出的代价比去南洋运原材料还要高,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不,不,周老板还是没太明白我的意思。”刘浪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我的意思不是拿钱,如果光靠拿钱,那叫什么筹码。我的意思是,他有你急需的,你只要能提供他急需的,那双方可不是就郎情妾意,勾搭成奸,你好我也好才是真的好嘛!”
“咳咳”,现场又是一阵不约而同的集体的轻咳。
你说的意思大家伙儿都懂,但,能不能形容的如此猥琐?什么叫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那是因为一男一女在做生意吗?
周正儒也有些牙疼,但却很郑重的问刘浪:“比如?”
刘浪说的这个急需,貌似才是他要说的重点。
“比如钢铁,可做枪炮的钢铁;再比如说化肥,可让农产品产量翻倍的化肥;或者水泥,建造更坚固工事的水泥;又或者药品,能抗细菌感染的消炎药。。。。。。”刘浪侃侃而谈。
商界大佬们集体目瞪口呆。
就连一直没发表意见的范旭东,看向刘浪的眼色都有些怪异。
现在没人觉得刘浪是个二杆子,因为就算是二杆子也没有如此敢大放厥词的。钢铁化肥水泥之类的也就罢了,虽然中国的确少,但也不至于说就没有,可你说的那个药品,能抗细菌感染的消炎药,那又是什么鬼?中国有这个吗?不说中国,全世界有吗?就算是有,你能搞得到?
谁不知道,一旦伤口感染,这人几乎就得去了大半条命,能不能活下来全靠运气,只是大部分人的运气糟糕的很,如果有这药出来,那岂不是神药?那还跟他们换什么橡胶啊!直接换钱得了。
刘浪这牛逼吹得,着实太大了些。
第555章 诱饵来了
见一众大佬们脸上除了惊更多的是不屑,刘浪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诸位可能觉得我刘浪的牛皮都快吹上天了,那先不说什么钢铁,也不说什么药物,先来聊聊化肥。”
说完刘浪把目光投向老叶同志,今天刘浪请老叶同志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自己站台,他说的话,绝对比刘浪在这儿光嘴皮子上说可要强得多,那帮老狐狸们可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叶企孙苦笑着站起来,道:“刘团长有其他什么产业我不是很清楚,但化肥工厂这事儿还真只能我来说,正是因为有了他提供的合成氨公式,我国第一座化肥工厂才得以在上海落成,现在已经投产数月。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的投资人是上海青帮的老大杜月笙杜老板,但实际控股人却是刘团长,至于股份多少这里就不方便说了。”
一直只是目光闪动却稳如泰山的范旭东听到老叶同志这么一说,蹭的一下站了起来,神色大为激动,盯着叶企孙问道:“叶教授,您确定上海那座新成立的化肥厂全由我国自己生产,而不是依靠外国进口的原料?”
合成氨这项技术一直以来是范旭东梦寐以求的东西,可这项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牢牢封锁着,化肥这样可以将农作物产量提高一两倍的农业神器,中国政府只能掏大量的黄金进行外购,可那远远不能满足中国这样一个工业落后几乎都是农业的农业大国的需求。
曾经的时空中,范旭东也是到了1937年日寇即将全面入侵之时才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成氨工厂,但那却是他花了整整十年之功才完成的。
现在突然听说上海那家新厂竟然没用国外的技术完全靠自己生产,一直致力于民族化工业生产的范旭东哪能不激动。
不要以为商人都是为了钱,那是因为钱赚的还不够多,当钱到了只是一组数字的时候,商人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有的为名,有的为地位,而有些人选择了更博大的胸怀,关注民族和国家,范旭东正是这一类人。
“是的,那座新厂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刘团长,我当时正好在上海,有幸参与了他和杜老板的整个合作过程。如若不然,一袋化肥的价格也不会比德国进口的便宜三分之二。”叶企孙笑道。
“刘团长,你牛。”范旭东把目光投向刘浪,由衷的竖起大拇指,继续说道:“本来我还想这两月就去上海拜会杜月笙杜老板,希望他能利用机会从德国人哪儿把合成氨的技术资料给买回来,最终将化肥国产化,我们国家的农民已经很穷了,实在不能把地里本就微薄收入再分出近三成给外国人了,我们不能成为西方国家血腥资本里最底层的劳动力。现在看来,杜老板我不用去见了,见你这个刘老板就可以了。我替全天下的农民们谢谢你。”
说着,范旭东还冲刘浪鞠了一躬。
“哎,别去啊!范老板,你这样让我刘浪怎么好意思,我脸皮一向很薄的你不是不知道。”刘浪慌忙上前扶住已经弯下腰的范旭东。
说实话,历史书中的范旭东的定义就是民族化工业的奠基人,很高大上的定义。但唯有见到真人,和他接触以后,刘浪的体会才更加深刻,他是名商人,但又似乎已经超出了商人的范畴,他的眼里不再是只有钱,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天下,那个民族化工业奠基人的称号很适合他。
刘浪此言一出,搞得本来还很严肃的范旭东也忍不住笑了。这里所有人的脸皮,恐怕加起来都比不上你刘团长的脸皮厚吧!
不过回头一想也是,又有哪个脸皮薄的人能如此神态自若像喝白开水一样说自己脸皮薄呢?这姑且算是一种自嘲吧!
“刘团长,化肥厂在上海,如果要运到这北方还得两千多里地,运费也是很可观的,如果要是在这北平建成一座的话,我敢保证,单这华北的销量,就不会低于你上海那座工厂的销量,而且这里还能卖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如果你资金方面有困难,只要你授权,所有资金我来出,而且,和上海一样,由你控股。”范旭东很认真同时也很直接的说道。
范旭东这一说,大佬们一片哗然。
到这个时候他们终于回过味儿来,刘浪还真没吹牛逼,他真的是有化肥产业,而且还是中国独一份儿。要知道现在全中国所用的化肥粉全是国外进口的,但那个价格,真是贵,贵得老百姓们都不敢用,万一遭了天灾,单是买化肥的钱都能把农民们赔的连裤子都没得穿了。就算收成好,昂贵的进口化肥也把农民们全年的收入的三分之一给拨拉走了。
所有人都明白,西方国家死把着化肥的合成技术不放,就是想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身上吸血,不管是好年成还是坏年成,都是给他们那些资本家们打工,他们稳赚不赔。
但若是有了国产化肥,那就不一样了,化肥的价格下降三分之二,农民们看到希望,会增加种田积极性,农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产量提高了,农民身上有钱了,消费自然也会相应增加,酒楼、布行等等所有民生产业都会跟着水涨船高,这完全是一个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好玩意儿。
那国府会不会支持?当然会,除非是国府那些大佬们眼瞎了。
刘浪刚才抛出这玩意儿的意思很明显,他要在北方找代理人。这会儿还真没人觉得刘浪是在忽悠,无论是叶企孙还是范旭东,他们几乎就是诚信的代名词。
但是,这好事儿不能让范旭东一人给占了啊!大家伙儿若是没在这儿也就罢了,可现在在呢!一谈到生意,再大的老板都不好使。
“范老板,此言差矣,刚才刘团长正和周某人讨论橡胶原料的事儿,说可以以化肥来换取云南、广西两地的橡胶原料,这分明是说刘团长有意和周某合作共同发展。”周正儒最先急眼了,手一伸把刘浪胳膊拉住,“刘团长,化肥厂的事儿,我周某人接了,我全权负责投资管理,你只用技术入股,我也不说什么控股的虚话,你七我三,立字为据。”
得,利益面前,老周同志贤侄也不喊了,又回到刘团长了。
“老周,说什么呢?什么叫刘团长有意和你合作,那是刘团长给你出出主意而已,你还真敢打蛇随棍上了。还什么你七我三,心怎么这么黑呢?刘团长,我老牟是个实在人,一角铜圆不让你出,你占七分五,同时你还可以指派人来担任经理一职。”一个圆头圆脸带着瓜皮小帽的老头儿蹦了出来,开自己的价码。
“老牟你个脸厚心黑的家伙,人家刘团长有看过你一眼吗?”周正儒气得脸皮发紫。
眼看着撸着袖子就准备和那位先前和他还谈笑风生的同行上演一场全武行。
什么叫商场如战场,这就是。
刘浪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一帮吵成一锅粥的家伙们,不就是一个化肥嘛!看你们给急眼的,哥还有好玩意儿没往外掏呢!
叶企孙也是满脸苦笑,刘浪的那句话应验的可真快,什么叫背叛的筹码不够?这就是。
第556章 胖团座要建的是集团公司
就在这不可开交的当口,刘浪清咳一声:“诸位,能不能听我说一句?”
正在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脖子粗的几个大佬这才回过味儿来,人家刘大团长才是技术持有人,他们争得再凶有毛用,还得看人家的态度。
“刘团长,让你见笑了,若不是老牟太不像话,我老周也不至于如此失态。你说,你说。”周正儒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