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 第742节
教导队,与其说是简易军校不如说就是一支军队,教官是中队长,受训士兵是战士,他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在模拟战场上来完成的。既然是最高长官总队长下令,所有下属都得执行军令。
不管是那种训练方式和口令,在军队里其实都是想通的,只要稍微适应基本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不过,刚刚来教导队报道的十名红色教官竟然毫无凝滞的就执行了刘浪的命令,这对于来自新编61旅的那些教官们来说,有些丧气,这几位同僚竟比他们初来乍到之时要适应的多。
这,多少让他们有些诧异的同时心里也在犯嘀咕:刘团长从哪里找来的教官,竟然这么厉害,难得真的是我们太差?
这几位却是不知道,刘浪用未来红色部队的训练口令的基础正是来自现在这支红色部队,不说百分百,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是差不多的。十名红色教官执行起来自然是轻松自如许多。
靶场也是两月前受训官兵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射击位是根据中队设计的,足足有六十五个,靶子也早就由独立团派来负责教导队后勤的战士们给准备好了。
不过士兵们没有轮到第一轮射击的机会,十名新来的教官大气都还没喘匀就向刘浪请求先行进入射击位。
其余要和他们一起射击的六名教官无不暗自龇牙。
很显然,越到后面休息的越充分射击成绩就越好。能主动要求第一轮射击的自然是吃亏的多,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种自信。
只是,新来的红色教官们不知道受训士兵们的实力,已经在教导队呆了三个多月的其余教官们可是清楚,那都是参加过长城血战的老兵,再加上这两年不间断的而且严苛的军事训练,那一手枪法,不要太准。
尤其还有那么几个变态准的,打得太差的话,会丢人的好嘛!包括属于独立团的军官们也在牙疼,他们当连长可不是因为单兵技术比那些老兵们强啊!
可是,新来的同僚们已经放话了,赶鸭子上架也得上了。
因为这次尚有新编61旅军官们的参与,出于保密的原因,刘浪并没有让教导队全体官兵配上独立团新列装的仿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用的还是汉阳造。所以,在连续试射五枪之后,刚刚全副武装越野才发枪支的十名教官举手报告可以正式射击。
关于这一点儿,十名红色教官并没有托大,受训士兵们的枪是他们自己的枪,他们却是才拿上手不过数十分钟,甚至连一枪都没开过。做为一名老兵,谁都知道,别看枪是一个型号,但每一杆枪都是有差异的,如果不试射,就贸贸然进入射击环节,那可真不是什么自信。
如果那样射击成绩不理想而被士兵们看轻,恐怕,还得加上一个“傻叉”的头衔。
第928章 射击也不弱
虽然刘浪要求的是速射,但十名教官却是有条不紊的瞄准、拉动枪栓、射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花了近一分半钟,才算是打光两个弹夹十发子弹。
虽说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成绩究竟如何,但刘浪却是微微点头,这帮红色军官们虽然令行禁止,但一旦拿上枪,他们就是战士,都有自己的战斗节奏,并没有完全为军令所影响。
刘浪当然明白他们为何不速射,因为,他们从没有浪费子弹的习惯,一路北上的路上,每颗子弹都是弥足珍贵。如果不是有红党真实史料记载,你很难相信他们对子弹珍惜到近乎“变态”的程度,因为“犯错”而被宣判处死的烈士,竟然选择被石头砸死而不是枪决,原因竟然是希望替自己的队伍省下一颗子弹。
那一幕,是多么的悲壮啊!
你若是指望他们不仔细瞄准就射出枪膛里的子弹,那对他们而言就是犯罪,除非现在就是战场,敌军马上就要冲上阵地。。。。。。但刘浪觉得,更大的可能不是他们拼命射空枪里的子弹,而是端着刺刀迎头冲上。
曾经的时空中不管是战略大转移时的红色部队,还是因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戴上青天白日帽徽的第十八集团军战士,都是这么做的。珍惜子弹最大的缘由是,上战场前,他们的枪膛里拥有五颗子弹的,就是标配。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歌词在未来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吹牛,但在回到这个时代的刘浪看来,那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更多的子弹去消灭敌人。
如此贫瘠的战争资源,却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整整抗争了八年,这样的先辈们,怎么能令刘浪不惊佩?
和十名教官一起射击的是另外六名教官,原属独立团的两名教官射击速度显然要更快一些,按照独立团速射标准,十发子弹速射要求在50秒内射击完毕,还包括上弹夹的时间。另外4名新编61旅教官比独立团教官慢上二十秒但比红色教官们又快了二十秒,显然,那是因为这种速射射击在教导队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正在努力跟上独立团同僚们的速度。
反观受训的士兵们,射击速度却要比军官们快得多了,这已经是他们这两三年必修的科目,每个人没参加过八十次少说也有五十次。个个轻车熟路,基本都在五十秒内完成射击。
尤其是以曾经水为代表的五名特种兵,更是快到夸张。小兵曾经水从射击第一枪到更换弹夹再到站起报告射击完毕,总共没用到半分钟,几乎没有瞄准的时间。
这让列队在一边观看士兵射击的红色教官们都不由有些面面相觑,这种把步枪打成冲锋枪射击的速率,是打算靠概率来取胜的嘛?如果换成其他部队,红色教官们恨不得都要说声荒唐了,近400人射击训练,每人十发,就是4000发子弹,几乎是一个营参加战斗时配发的所有子弹配额,竟然就这样一通浪射,实在是太过分了。
可独立团的名气在前,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的成绩在后,想指责刘团座瞎胡搞这话红色教官却是万万说不出口的。刘团座已经用遥遥领先所有人的实力告诉他们,他,就是这个军营中的最强者。他们可是亲眼看见刘团座的背囊里装着的不是砖头,而是石头,沉重的花岗岩石若不是独立团背囊够结实,他们一度怀疑那会不会将背囊撑烂,反正那块花岗岩最少也有三十公斤重,不信邪的教官们至少有三个亲手掂量过的。
反观独立团一帮人却是习以为常并没有太惊讶,包括一帮队长们。显然,刘团座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士兵们射击的同时,第一轮教官们射击靶纸的成绩也已经统计出来了,按照射击位的序号,所有教官的射击环数就在刘浪的手里。
刘浪随意翻了翻成绩面无表情的模样让熟悉他的教官们心里纷纷打鼓,不会药丸吧!
十名红色教官们倒是很有自信。子弹的贫乏也间接锻炼了他们的枪法,不说都是神枪手一枪消灭一个敌人,但打这种静止靶他们还是有信心的,哪怕是距离高达200米的200米靶。
事实上,当刘浪看到他们成绩的时候,虽然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心里也是暗自赞叹。别看他们不过都是六环、七环、八环,鲜有命中九环的水准,平均成绩也就7环左右,甚至,用时也比受训士兵们要长一些。这射击成绩,并不算是有多么优异,甚至以独立团的训练标准来看,是算得上差。
可是,你得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平时的射击条件来完成这些的。他们先是花了整整五个小时,走了二十公里山路从独立团基地赶到教导队训练场,在短暂的休息了半个时辰,就又参加了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在身体已经濒临极限的情况,拿了一把新枪仅仅只试射了五枪就开始射击他们很少训练的200米远靶。
更重要的是,根据史料,由江西出发的红色部队八万余人,共拥有各式枪支包括轻重机枪在内33244支枪,共有子弹1858156发,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换句话说,每个战士可能只拥有射击56枪的权利。当然了,这还有靠以战养战缴获敌资为自己所用的。但就算是把这些都算上,刘浪也敢肯定,这一年内,他们每人平均射击出的子弹,也不会超过二百发。光头大佬的“辎重队长”的称号可不能就天天挂嘴边上,红色部队也无法每战必胜。
有句俗话说叫熟能生巧,不管做任何事,只有做的多了才能掌握其规律,红色战士们自然也不能例外,再如何精兵悍将,他们在射击一道上,除了特别有天赋的,肯定是不如经常做射击训练的。
当然了,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死中求活实战中训练出来的本领,绝对算不上弱。
而反观独立团受训的这帮老兵们,同样是经历过近两个月和两万余日军血战不说,从1932年7月到他们受训之前,刘浪并没有特别记录每个人平均打出过多少发子弹,但他知道总数目。
秉着浪团座“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理念,不算实战中打出的子弹,仅仅只是实弹射击训练,仅仅是整个独立团基地本部3000人三年时间就耗费了超过1200万发子弹,平均到每个人,就是4000发,每年每人1300发的训练量,800发步枪子弹,400发轻重机枪子弹,100发手枪子弹,这是刘浪对步兵营士兵最低要求。
这个训练量,别说放眼全国各系统国军一年不过几十发实弹训练量,就是日本人新兵训练手册中让国军艳羡的新兵400发子弹的训练量,也是碾压式的。
至于说未来有些资料里记载着日军每年有高达1800发子弹的训练量,以小鬼子打完子弹都还要把弹壳捡走的尿性,反正浪团座是一百个不信的。
不说别的,光日本人现在的17个师团以及一些混成旅团骑兵旅团合计近百万大军,一年光训练就要18亿发子弹,你莫把日本人给搞破产了吧!
能让独立团三年时间积累超过一千多万发子弹,已经让并不怎么缺钱的独立团军需处长急白了头了。
第929章 偶尔还是得节约
让刘浪心生不满的恰恰是几位教官的射击成绩。
这一两年刘浪主要致力于挣钱养活大家伙儿并努力在各个势力间游走希望能为日后的全面战争为独立团争取更多臂助,官兵日常训练主要由张儒浩和唐永明两人负责,唐永明外调为安防团团长一职后,新任参谋长迟大奎主要精力都忙于组建基地守备营,张儒浩因为身份的原因对独立团各部训练一向插手较少,说起来都是由各营各连自己安排。
说实话,能在五十秒时间速射打出了和红色教官们差不多的成绩,独立团的两位两名教官其实打的并不算差。
另外四位新编第61旅原第十九路军的教官虽然稍稍差点儿但成绩也还是不错,毕竟他们的日常训练量摆在那里,是绝对达不到独立团的训练量的,又不像红色部队一样一年时间就打了几百场仗。
放眼国内诸军,能和红色部队这样几乎天天在生死边缘游走的军队,就没有过。那是整个三十年代中国最特殊的一支军队,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在和自己的敌人战斗,三七年以前和国军打,三七年以后和日寇打,要是这样都不强都没有天理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