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 第945节
不愧是打破用兵不复传统连续三次在同一地点伏击日寇的未来元帅啊!刘浪学到了在指挥学院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
“刘副指挥,传令各部,敌军将至,依照战前部署战斗,畏战不前者,违背军令者,私藏战利品者,皆军法从事。”面对刘浪的真心夸赞,未来军神淡淡一笑,放下手中望远镜,笃定下达军令。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大将之风吧!
“是!”刘浪如同一个小兵一样立正,然后跑出指挥部。
他不仅是整场战斗的副总指挥,更是前敌总指挥,要亲临一线的。
未来军神和未来二代领袖看刘浪这个样子,相视一笑,对于这个来自川军的上校好感再度增加不少。
尤其是邓政委,那颗七窍玲珑心更是盘算起来。这个年轻人,深谙民族大义又极为聪明,更重要的是对红色部队有亲近感,绝对是可以发展的那一类人。
就算智慧如他,恐怕也不知道,他看重的这个26岁年轻人,其实,早已是他们阵营中的一员。而且,还和那一位相谈甚欢。
自从知晓了尖兵中队已经遇敌,日军这一次的行军速度超乎想象的快。总共超过6里3000米的河谷,小跑前进的日军前锋用时18分钟就快跑完了,而且还是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几乎已经算是将未来红色部队训练标准拿过来训练极为严苛的独立团五公里越野跑的合格成绩了。
当然了,这和河谷一片平坦也有关系。
这里的谷底是一片乱石滩,长不了什么庄稼,就是零星的长了一些野草,宽不过两米的甘陶河沿着山势向北流淌,而山路则沿着另一侧的大山,在山脚下蜿蜒向前。没有上山下山的艰辛,路也比较宽,不光日军跑得很带劲,两辆打头的94装甲车更是喷吐着黑烟跑得很平坦。
日军车长甚至还把顶舱盖给打开一边警惕的望着四周,一边给驾驶装甲车的车手指路,顺便欣赏一下中国太行上的风光。
这一路上,都憋在装甲车里,实在快把人给憋屈坏了。当敌人的踪迹被发现就在几里路之前,别说池田亮松了一口气,其实被自己指挥官一会儿停一会儿走整得紧张兮兮的广大日军“指战员”也松了一口气。
这玩意儿就像鬼片一样,其实鬼不吓人,真正吓人的是自己吓自己。
最少,这片有山有水有河流风光旖旎的地方,不会有中国人可怕的子弹。大家这么跑一跑,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危险,就偏偏来自于他们完全放松警惕看风景的山林中。
太行山的山以石头山居多,但并不是说石头山上就不长树。相反,千百年来少有人迹抵达的太行山脉中原始森林可不少。
尤其是这个时代,工业大风连平原地区都还未吹拂到的中国,太行山基本还是原貌。淳朴的太行山山民们除了从不多的土地里刨些粮食,还得靠山吃山,从山里打些野物采些山货维持生活呢。可不像未来,为了采石能将整座山给挖空就留个大洞,为了伐木卖钱能把整座山都砍成秃子。现在是,古时候是啥样,现在也还是啥样。
将河谷牢牢夹在中间的两座并不高的山从半山腰开始就郁郁葱葱,灌木丛生,树林也枝叶茂盛,实在是再适合隐蔽不过。日军就算是想上去查看,没有个十几二十几分钟也休想爬上去。
更何况,为了不暴露,除留了极为少量的观察哨,三个步兵团主力都在山的一侧隐藏,直到日军开始进入河谷,他们也才悄悄的从树林中进入各自伏击阵地。
发动第一轮进攻的,不是步枪,也不是机枪,更不是迫击炮。
而是独立团工兵连。
他们这一战的作战任务很简单,用“飞雷炮”把剩余的400多个炸药包全部投射到河谷中去。
一共八十个汽油桶制作的“没良心炮”,整段长3000米的河谷,工兵连150号人带了给他们打下手的129师骑兵营一个步兵连,平均4个人负责一个汽油桶,每个汽油桶相隔大概30米,每门“飞雷炮”的基数为五个7公斤装的炸药包。
之所以要工兵连来执行这个任务,那是飞雷炮的下半部分必须得埋在土里,靠大地来抵消黑火药爆炸产生巨大的后坐力。精通土木作业的工兵们才是干这行的好手。
那些将汽油桶往地上一放,就点火开炮的电视画面,简直不忍直视。那一炮开出,汽油桶不也得飞上天啊!你以为能将十公斤炸药包投放至100多米外的力量是白来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懂不懂?物理学走一波?
工兵连的活儿干的不错,红色战士们学的也很认真。对于这个,双方部队主官皆心照不宣。
第一轮进攻,80个炸药包就冲天而起,从山脊背后二十几米飞向天空,然后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河谷中小跑着欣赏风景的日军脑袋上落下。
带着厚重隔离板带着延时雷管的炸药包最少超过9公斤,在空中以及其不规则的轨迹翻滚着飞舞着往下砸。
看得发现异常的日军有些发蒙。
中国人,拿石头砸人了?
“敌袭!”池田亮凄厉的发出一声喊,就以和他身材极为不相符的敏捷跳下军马,一个翻身藏到山路旁一块石头背后。
保命第一,也是频频看向周围但从来不是以欣赏风景为目的的日军少佐可不是白看的,一路上他都在思索万一中国人打冷枪他该怎么做。
现在,就是回报的时候了。
只是他没想到,中国人不打枪,竟然丢起了“石头”。
不,八嘎!那是炸药包。
当一名躲闪不及的日军被带着木板从天而降的炸药包正好砸中钢盔脖子都变短了一点儿的同时,“轰”的一声巨响,周围最少有七八个人像屁股上装了火箭,径直飞上了天。
七公斤炸药产生的气浪,啧啧,不要太爽。
池田亮的一颗心直接从胸腔掉到了匹眼,还特别的凉。
第1138章 河谷之战(1)
从第一个炸药包落到一个日军士兵头上把他砸个半死并滚落到地上轰然爆炸炸飞了周围三十多米范围内所有的日军,到80个炸药包毫无规则的或落在河谷的砂石地上,或落在山路上,最远的甚至落到了甘陶河里轰然爆炸,时间差绝对没超过五秒。
事实上日军的反应也足够快,当天空开始飞舞一看就能砸一脸血的物体的时候,他们就轰然散开,跑向更宽广的河谷滩地上,那里亦有还算茂密的灌木丛和怪石嶙峋的石头,足以当掩体。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河谷足够宽。
可是,飞雷炮之所以说不能决定战役的胜利,其和炮相比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没有精准度。
别说日军仰着脑袋看捆着木板以各种角度扭动着下落的炸药包找不准它的落点,就连开炮的工兵连士兵们也不知道被火药崩出去的炸药包会落在哪里。他们得到的命令只是将炸药包投掷出去,越过山脊投掷到河谷里即可。至于说丢到哪儿,只有漫天神佛才知道了。
这种毫无目的可言的炸药包其实比炮弹更让人觉得可怕。炮弹洗地还有个弹坑让人跳进去怀着侥幸认为不会有第二颗炮弹落入同一个弹坑。
但这种从天而降的炸药包却不行,每隔30多米就会有个炸药包飞过来不说,你还不知道它会飞向哪里,是飞的远?还是飞的近?没人猜得到。
有人会说日军笨蛋,不会等它快掉下来确定了它的大概位置再跑?可是,一个重达七公斤的炸药包爆炸后是什么概念?气浪的杀伤半径几乎能达到十三米不说,河滩上的各种石头也成了炸药包的帮凶,四处飞舞的石头碎屑杀伤力堪比弹片。就算离炸药包尚有四十多米,没有藏好的话,也有可能被数不清的碎石给打成蜂窝霉。
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打成蜂窝,后果多半是要发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