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第819节
“是!”李四维连忙允诺,“职下明白了,一定会抓好春耕生产!”
“嗯,”陈师长笑容更盛,一指屋角的椅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防务的问题!”
“是,”李四维答应一声,将椅子搬到桌前,坐了下来,陈师长已经掏出烟递了过来,“听说你很好这一口啊?”
李四维连忙接过了烟,赔笑着,“职下是杆老烟枪了,莫得烟就提不起神!”
“哦?”陈师长一怔,哈哈大笑,又拉开抽屉取出了一包还未开封的香烟就递给了李四维,“早听说川军兄弟都是双枪将了……”
李四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烟,笑容满面,“其实,很多川军兄弟也不抽烟,职下这是个人陋习!”
“少抽点也不坏,提神!”陈师长笑了笑,言归正传,“听说你们团在一些山岭上布置了礌石?”
“是的,”李四维连忙神色一整,将事情的始末娓娓道来。
听罢,陈师长略一沉吟,“不错!我们缺少精良的武器,就该多在地利上想办法……你这一招也可以推广一下!”
两人一番畅聊,不知不觉便到了中午,直到卫兵送来了饭菜才结束。
陪陈师长吃完饭,李四维带着一大车种子回了驻地。
种子是玉米种子,山中贫瘠,也只有种玉米才能有所收获。
听到李四维带回来的消息,众将略显失望,但陈师长所言也不无道理。
事关全局,的确当稳中求进,再说,春耕也是当务之急!
种子下发各部,众将纷纷散去,李四维也回了木屋。
人生在世,哪个不向往安宁幸福的生活呢?
李四维也想趁着春节尽情地享受这份安宁幸福!
四零年的春节就在安宁祥和的气氛中悄然结束了,接下来便是热火朝天的春耕,直忙到正月尾才结束。
此时,一封战报从桂南辗转传到了六十六团。
二战在欧洲战场上全面爆发之后,日寇大本营发出了“准备迅速处理中国事变”的命令,旋即又发出了《大陆命令第375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同海军迅速切断沿南宁至龙州之敌补给路线。”并迅速调集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其他配合部队、第五舰队(十一月中旬改称第二派遣支舰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其兵力总共约三万人;军舰七十余艘;航母两艘、飞机约一百架,悍然发动了桂南会战。
日寇来犯,国军第三十一军、第四十六军、第五军下属第二百师之一部,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第一至第四团,约六万将士奋起反击,在以昆仑关为中心的桂南战场和日寇鏖战至四零年一月十一日,让日寇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叫嚣的“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化为了笑谈。
当然,国军将士的战果也不尽如人意,否则,战报也不会延误到此时才通报至第一战区。
更何况,战报上写得明白:桂南行营白主任,政治部陈主任及一下多名将军都受到了惩处……
不过,李四维不在乎这些,只要日寇的企图没有得逞,只要还有翻盘的机会,兄弟们就仍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稳中求进,并不是一味求稳、却步不前!
陈师长不也说,“打自然要打的……只是不能像你这样打”!
既然不能打盐池,李四维就把目光瞄准了日寇在附近的几处据点,以六十六团目前的实力,打一两个据点还是有把握的。
即使打不下来也不会伤筋动骨,不影响大局不是?
四零年三月六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惊蛰,万物复苏,春雷萌动,一场军事会议在六十六团团部会议室里悄然结束,李四维一身戎装去了前线阵地。
暖阳融融,草木返青,将士们熬了一个冬季,趁着阳光明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晒着一身的晦气。
“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只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唔识偷……”
李四维刚走进迫击炮连营地,便听到了计逵那一口粤语,循声望去,便见兄弟们围在一起,挤成了一团,不时地响起笑语声,还夹杂着打小人的咒语。
“打过小人行好运……”
“打过小人升官发财……”
惊蛰打小人是计逵老家的习俗,李四维已经见过两次了,自然也明白那“小人”便是纸剪成的小鬼子。
待得那边的仪式完成,李四维才缓缓地走了过去,“计逵!”
“到!”计逵一怔,连忙起身,肃立允诺。
人群立马闪开了一条路来,李四维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神色肃然,“还有炮弹吗?”
计逵啪地一个敬礼,“报告团长,职部没有炮弹了,但兄弟们还有枪,还有刀!”
“好!”李四维大赞一声,环顾众将士,“都回去擦好的枪、磨利你们的刀!”
“是!”众将轰然允诺,纷纷散去。
待众将士散去,李四维望着计逵呵呵一笑,“打小人真管用?”
“不晓得,”计逵也露出了笑容,“不过打了小人,心里就舒坦了!”
“龟儿的,”李四维笑骂一声,重重地拍了拍计逵的肩膀,“晚上就看你们的了!”
“是!”计逵神色一肃,轰然允诺,“团长请放心!”
初春的太阳已经暖了许多,但初春的夜依旧透骨寒,天色一暗,银厂村据点里的小鬼子便窝进据点烤起了火。
夜已深,武藤少尉巡完哨,匆匆地钻进了据点,跺了跺脚,径直走到了火堆旁,望向了几个正在喝着清酒的军官,抱怨着,“嗦嘎,这该死的鬼天气!”
“武藤君,”平野中尉笑呵呵地把酒瓶递给了武藤少尉,“天很快就能暖起来了!”
“是啊,”众鬼子军官纷纷附和,“待到天气一暖,大军齐至,早日攻破敌军防线,入冬我们就不用再窝在这山里了……这该死的山!”
“咕噜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