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第736节
然而,段志感一百个不情愿的样子,这就让陈应有点来气。他道:“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率领越骑右军,联同河北新军十个折冲府的兵力,共三万人马,春耕结束之后,五月上旬一路向西,沿途扫荡西突厥各部,在冬天第一场雪抵达之前,拿下葱岭葛罗岭山谷!”
段志感兴奋的道:“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陈应望着郭孝恪道:“屯田的事情交给你了!”
郭孝恪毕竟是陈应麾下的新人,他没有迟疑的道:“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陈应指着靠近沙漠边缘的地带道:“这里靠近沙漠,降水雨很少,周围也没有河流可以灌溉,想要置田,其实并不容易,不过,在这里可以种植草!”
郭孝恪惊讶的道:“种草?”
“不错!”陈应道。
郭孝恪听到这话,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惊讶的问道:“这草还需要用种吗?”
西域很大,在没有经过后世破坏,草场量非常大。足足减少了上百万牧民,依旧没有压力。可以说西域第一多是山,第二多就是草了。
陈应郑重的道:“当然要种,这些土地引水灌溉极为艰难,仅有的水源是从百里之外天山上引来的,满足居民和牲畜的需要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这点水是无法灌溉农田的。因此我让他们在这些地里种植狼尾谷,这种草可以喂牛羊,结出来的果实也可以吃,虽然每亩只能收五六十斤,但胜在耐旱和能抗虫害,收成稳定,种上十几二十亩也能让一家人吃上饱饭了。”
狼尾谷有个绰号叫“气死鸟”,它结出来的谷物鸟根本就啄不动,得用镰刀一粒粒的刮下来。狼尾谷结出来的谷物富含淀粉,去掉皮煮熟之后就能吃,口感不一定很好,但营养还是有保证的,最重要的是它好养活,跟野草差不多,种下去就不用管了,因此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作物,抗战时期延安就曾大量种植。
狼尾谷不仅可以人吃,关键是这种子还有一个另外的特长,只要不收,哪怕在沙子里暴晒三五年,只要有点水,就可以养活。
最重要的是,狼尾谷不仅可以喂猪,喂牛、喂羊、喂马、同时也可以喂鸡鸭等家禽。
其实这都不是陈应的真正目的,在后世天朝的沙漠化非常严重,耕地逐年减少,哪怕后世的江西都出现了沙漠化。
不过,此时西域的沙漠化并不算太严重,在后世将近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在这个时侯其实还不足三分之一的沙漠。甚至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陈应想着,一旦让狼尾谷在西域蔓延开来,形成天然的狼尾谷草原,哪怕不吃,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也会疯狂的向沙漠要生存权。
郭孝恪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强,特别是被陈应破格提拔之后,他以陈应的门人自居,在他看来,段志感属于不识实务。他则不会让陈应为难,反正这个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成为西域垦荒大将军之后,郭孝恪不顾严寒,马上调集所部十四个折冲都尉,开会研究各部的驻地,然后趁着大雪覆盖,就调动大量的雪爬犁,将农具、种子、铁铧犁等准备完成,然后,开始踏上征程。
就在送着屯田军出发的时候,周青拿着战报向陈应禀告道:”大都护,背嵬军刘统军发出急报!“
陈应匆匆扫了一眼战报,脸上挂满笑容。
PS:三更已发,有点稍晚!
第一三五章风雪万里血泪迁徙
第一三五章风雪万里血泪迁徙
要想发展西域,没有足够的人口不行。西域地广人稀,光依靠自然生育,没有数十上百年的时间,西域人口很难发展起来。
当然,主要是西域人口民族比利严重不平衡,要想维持稳定,必须让汉人口形成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陈应一直想移民屯边。
只是非常可惜,这个想法很难实现。从大业末年,到武德五年,近十年的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减少,现在开唐初期,中原都不缺少耕地,华夏百姓又是一个非常留恋故土的民族,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乡,远到万里之外。
要强制手段,怕引起内部的动荡,况且李渊也不会允许陈应这么做,要用软的,陈应在百姓中间的的影响力又还不够。
陈应虽然连续做了好几场影响甚大的个人秀,比如抗击西秦薛氏、平定旁企地之乱,平定刘武周之乱,平王世充、逼降窦建德,创造化肥、发展科学种植,然而,李唐朝廷入关,统治天下,早已深入人心,却还远不是这么几件大事所能替代,况且陈应在朝廷文官中,根本就没有插足。
华夏民族本身就是畏战的、内敛的、阴柔的、因循的,李唐朝廷的施政不过是因应了这种民性。陈应想着把汉民族注入好战的基因,然而却任重道远。在目前情况下,从内地迁徙汉人困难重重,难以实施,可是大力发展西域,如果西域不是汉人为主体,哪怕陈应驻扎大军暂时可以威慑那些野心家,可是一旦陈应率军返回长安,他们就会反复。
毕竟陈应默默计算过,一旦西域被暴雪隔绝东西,哪怕李唐朝廷即使要做出反制错措,也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之久的时间,在那样的情况下,叛军很容易势成水火。
无论是陈应没有保持兵贵神速,一举灭亡西突厥之战,就是有着这个顾虑。在历史上唐王朝利用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力扶持亲唐部落和民族,招降纳叛,在开国初期,大唐国力强盛,这些附庸军成为了大唐扩张最猛的助力,然而李唐朝廷国力衰落之后,纵然在边关仍然有十几万剽悍绝伦胡族精锐,马上倒戈相向,先是葛逻禄部在怛罗斯临阵倒戈,让大唐与大食的这场国运之战败北,接着安禄山与史思明率领数十万胡骑,浩浩荡荡杀入中原。
作为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陈应,他对于这个民族问题看得非常清楚。诸胡族都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永远正确,纵胡为祸,自食恶果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匈奴分裂南北两部,汉王朝将处于亡族灭种的南匈奴,接到河套地区,让河套地区成为南匈奴的休养生息之地,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南匈奴给汉王朝心脏上来了狠狠一刀。
当然,这种事情还有西晋。借着曹操横扫乌丸、鲜卑的之风,数十上百万鲜卑、匈奴、乌丸、扶余、高句丽以及高车、丁零、铁佛、铁勒、羯、氐、羌等投降,仅仅过了十数年,鲜卑秃发部率先反叛,接着氐族杨万年再反,后来匈奴刘渊、氐族李雄、李特以及羯族石勒,鲜卑慕容氏、拓跋部,游牧民族的铁骑浩浩荡荡的杀入中原,以汉人为羊,杀之为粮,经过数十上百年的奸、淫掠杀,整个汉民族差点亡族灭种。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盛唐其实也是毁在这种民族政策之下,宽松的民族政策让沙陀人成功攻入长安,坐上了皇位。让李唐王朝,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陈应是自然不愿意重蹈历史的覆辙,他宁愿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无人区,也不愿意亲手将胡人养肥、养壮,最后倒戈相向,让华夏民族陷入胡人铁骑之下,痛苦的呻吟。
就在陈应一筹莫展之际,陈应接到了背嵬军刘统的捷报,在刘统的捷报中,背嵬军与苏毗部、苏伐瞿罗部结成反吐蕃联盟。背嵬军也利用解救的汉人奴隶,朝廷扩军,三部合在一起,部队膨涨到了两万余人马。
刘统想起陈应在草原的做法,决定效仿陈应,于是他在雪原上开始疯狂扩张。
刘统与寻相他们也不是一味的杀戮,而是学习了陈应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将那些做恶多端的部落首领和头人,全部挂在旗杆上,任由暴风雪将这些不得人心的部落首领与头人冻死,然后当众烧掉这些部落首领的田契、卖身契烧掉,并且宣布这些吐蕃人成为自由人。然后将他们的粮食、牛羊、和各种物资财产能带走的就带走,实在带不走的,就与青稞田与土地、草场这些不动产一样,分发给那些被压迫到吐蕃人百姓。
这样以来,刘统与寻相所部所过之处,有喜有忧。有的被吐蕃奴隶偷偷与背嵬军联系,充当内应。刘统与寻相一个一个部落扫荡,到了武德五年二月的时侯,他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足足两万三千余名将士,解救下来足足超过二十万汉人百姓。
现在随着春天的即将到来,刘统所部已经引起了吐蕃人的警觉。当然,陈应也可以理解,如果此时吐蕃人再没有反应,那就是脑袋进水了。
这些二十余万百姓大都体弱多病,虚弱不堪,根本就没有办法跟随背嵬军与苏毗部他们进行战略转移,刘统希望陈应可以派兵抵达昆仑山罗布如拉山谷,将这些缺乏粮食和衣物的百姓接走!
看到有二十万百姓,陈应欣喜若狂。如果没有陈应的到来,他们肯定会被折磨至死,事实上陈应刚刚抵达凉州的时候也在怀疑,大业五年官府统,凉州总管府治下十四州共计七十九万户,莫约四百万人口。然而在武德三年的时候,只剩下不足二十万亩,不足一万百人。
陈应还非常奇怪,虽然说薛举与李轨二人秦、凉举旗造反,事实上除了浅水塬、高墌之战之外,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百姓因战乱死难的事情也可以排除,陈应当时还让人查探一下,凉州的三百余万人口到处跑哪儿去了,现在明白了,这些人口,肯定是被吐蕃人劫掠到了雪塬上。
普通汉人的体质到了雪塬上,十个人都活下来一个就不错了。即使这些解救下来的汉人百姓,大都体弱多病,虚弱不堪。他们会拖累背嵬军,陈应却不担心这些百姓是负担,相反他还担心人口太少。
如果有一百万汉人,陈应相信不出三年,他就有办法把西域经营为不弱于巴蜀的天府之国。
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个时候,陈应下令西州道十九个州一百零四个县,每个县按照实力大小,抽调若干民夫与驮马若干。然后在金满县汇合。
陈应并没有动用陌刀军将士,而是以射生军、骁骑军和五个折冲府的河北新军将士为主,陈应带着这些人冒着严寒朝着金满城狂飙。
在严寒的天气中行军,这是兵家大忌。可是陈应却没有这个顾虑,如今这些不是穿着棉衣就是羽绒服的士兵,哪怕行走在零下二十度的旷野中,也不感觉寒冷。
当然支撑着陈应有如此底气的,却是陈应沿途建立的兵站。西域非常荒凉,哪怕区区几十上百个小破城,其实也是中原那种小村镇级别的,为了方便运输,陈应就利用军队行军时留下来的营盘,建立了一个个的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