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033节

届时,驻扎在南岸的俚、僚兵营寨就完蛋了。

这是浈阳附近地势决定的,按说不该在南岸立寨,但浈阳城容不下这么多兵,如果其中官军居多,王猛倒是很有信心在城北郊外立寨,以其为城池的屏障借以抵抗周军。

可这些俚、僚兵中的大多数队伍战斗力太差,野地浪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旦崩溃往后跑,不开城门不行,开城门也不行,所以只能让这些兵在城南也就是浈水南岸立寨,通过浮桥入浈阳协助守城。

这样一来,就得提防周军故技重施用水攻,而浈水上游是清远郡,其郡治翁源和安远郡郡治始兴不过一山之隔,如今已被周军攻占,所以对方用水攻的几率过九成。

既然被人用水攻的几率很高,王猛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南岸营寨选址都在地势较高之处,是历年浈水泛滥时都淹不到的地方。

如今尚未进入雨季,所以周军即便利用浈水来进行水攻,陈军只要注意地势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而王猛汲取了经验教训,在峡口处也立了寨子,让人每日不分昼夜都要测量水位,持续了许多日子。

每天每个时辰都要测量水位,一旦现水位明显下降,就说明上游在蓄水,这就是周军施展水攻的前奏,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让南岸营寨做好准备以防范大水。

这也是王猛最关心的地方,有空就要来这里转一下,以免有人偷懒,最后害得官军大败。

浈水岸边立着一个木桩,在水面的位置有一道痕迹,那是王猛亲手用佩刀砍出来的,这就是浈水的水位标线,他每次过来时都要亲眼看一下,免得有人敷衍误事。

亲眼看见浈水水位没有明显变化,王猛放了心,交代守将几句之后骑马往回走,他要到南岸营寨巡视,看看有没有新的隐患。

南岸营寨里驻扎着各地赶来助战的俚、僚兵,他们所属的俚帅、洞主自然是各不隶属,若在平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肯定会大小矛盾不断,不过如今营寨里有说话算数的人坐镇,乱不起来。

王猛要坐镇浈阳,当然没空管南岸营寨的破事,如今管着南寨的是两个人:西衡州刺史陈佛智、高凉太守冯暄。

岭南有三大豪族,是为泷州陈氏、南路冯氏以及安州宁氏,这三大豪族最初都是从中原南迁的家族,在岭南定居下来之后,历经数代与当地俚、僚融合,成了一方豪强。

陈佛智出身泷州陈氏,郡望是颍川郡鄢陵,而冯暄出身南路冯氏,祖上是南下避祸的南燕皇族,他们都是各自家族的手握实权者,领着各自家族精锐部曲驻扎于此。

有威望有强兵,说杀谁就杀谁,各地俚帅、洞主哪里敢造次。

还有安州宁氏,因为安州距离东衡州距离太远,所以未能派人领兵前来助阵,当然,宁氏所在的安州,和周国山南安州只是同名但没任何关系。

宁氏代表、安州刺史宁猛力虽然没能赶到浈阳,但有陈、冯二人在,王猛已经松一了口气,尤其冯暄的到来,能让他彻底放心。

“北虏势大,官军大败之后损失惨重,有劳二位领兵前来协助本官守浈阳。”

“王都督请放心,我等领兵到此助战,定要齐心协力,将北虏赶出岭南!”

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从年轻的冯暄口中说出来的,如果换做他人,王猛不会轻易相信,但既然是冯暄说的,那就绝对没问题,因为这个年轻人所说,便是太夫人的意思。

南路冯氏,身边站着另一个豪族,那就是高凉冼氏。

高凉冼氏本就是岭南当地大族,世为南越领,跨踞山峒,部落十余万家,早在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时,冼氏领便带着礼物到番禹觐见赵佗。

到岭南避祸的南路冯氏,实力虽强,却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直到冯暄的祖父冯宝娶了冼氏女为妻,强强联姻,成就岭南第一豪族:冯冼氏。

冯冼氏的当家人可不是冯家男儿,而是冯暄的祖母冼氏,也就是被大家称为冼夫人的那位女中豪杰,岭南的定海神针,威望无人可及,陈国封其为石龙太夫人,所以大家又尊称冼夫人为太夫人。

冯暄为太夫人之孙,领兵赶来浈阳协助王猛守城,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太夫人的态度,岭南各地俚帅、洞主,都会以太夫人马是瞻,所以王猛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信心大增。

更别说陈、冯两家素来交好,陈佛智和冯暄本就是好友,有他们两个坐镇,王猛就不用担心聚集南寨的俚、僚兵不听话。

“陈使君、冯府君,此次北虏势大,其主帅用兵狡诈多变,切不可掉以轻心,本官坐镇浈阳,南岸大寨就有劳二位了!”

王猛说话很客气,但陈佛智和冯暄不敢托大怠慢,连声说“下官愿为国效力”。

场面话多说无益,谈正事要紧,陈佛智和冯暄事先便统一了意见,直接把担心说了出来:

“大都督,我军为据守浈阳已做好万全准备,北虏急切间肯定攻不下来,但是这么多兵马聚集于此,粮草消耗颇大,这样耗下去,我军恐怕也吃不消。”

“两位的意思?”

“自家事自家知,如要出城和北虏对攻,肯定不行,但对方不攻过来就这么干耗着也不好,不如,想办法让他们攻过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欲盖弥彰

周军大营,中军帐内,几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向周军主将、行军总管杨济说着什么,他们口中咿咿呀呀说的是岭南俚语,杨济根本就听不懂,只能靠一旁的通事来翻译。

这几名男子,半夜时鬼鬼祟祟来到周营外,被暗哨现并抓住,原以为是前来刺探军情的陈军细作,不过军中雇来的当地人和他们对话之后,得知对方是陈军逃兵。

具体来说,是出逃的俚兵,之所以跑来这里,是因为他们被头领安排去做苦力,每天累死累活,吃又吃不饱,他们实在是受不了便逃了出来。

逃出来后不知何去何从,要想跑回家,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再说万一头领派人回来抓,那是一抓一个准,几个人一合计,觉得不如投奔周军。

他们投敌,家里人怎么办?无所谓,反正好死不如赖活着,用一个秘密换得丰衣足食也不错。

秘密是什么?那得向周军主将当面说。

这几个俚兵要见主将,当面将秘密说出来换取好处,听上去对于周军来说似乎是意外之喜,可周军将士没那么糊涂:

你说见就见?万一你们是陈军派来的刺客,趁着见到主将的机会忽然行刺那该怎么办?

所以,这几个俚兵被士兵们仔细搜了身,还把双手反绑,才带着他们进中军帐见主将杨济。

因为双方语言不通,交谈需要通事转达,所以折腾了许久之后,杨济才弄清楚这些俚兵的所谓秘密是什么,而对方带来的秘密,和浈阳城的隐患有关。

浈阳城位于浈水北岸,这个位置对于防御南来的敌人很有利,但敌人一旦从北面来,本来可以充当护城河的浈水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为了防御周军,陈军组织人力在城北、城东挖掘壕沟,并引入溱水、浈水使之成为护城河,因为是临时救急所以考虑不周,壕沟距离城墙有些近,引水入沟之后导致墙基被水浸泡出现不稳的迹象。

尤其是城北城墙的西北角,那里挖掘的壕沟引溱水入内,而自北向南流的溱水入沟时,河水冲刷着城墙西北角,一开始还没什么,可时间一长城墙居然开裂了。

浈阳临山,所以城墙是由石块垒成,历经数百年风雨都没见出现大问题,结果壕沟引水之后居然开裂了,这说明壕沟离城墙太近,引入河水之后导致土壤软化使得墙基不稳。

这种问题可大可小,而浈阳城北城墙西北角那一段的问题尤其严重,已经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所以守军征调人手,不惜用人命来填也要把墙基加固。

逃到周营的几个俚兵就被安排去加固墙基,在墙基下稀烂的泥里竖起木桩顶住墙体,那里的条件太恶劣,墙基多半悬空,随时有可能塌下来。

没人敢冒险加固墙基,但不做又不行,眼见着做不做都要死,所以几位狠下心,直接从墙基下挖地道溜出城,投奔周军保命。

首节 上一节 1033/2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下一篇: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