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1669节
但宇文温不确定天子是不是真能这么做,所以他要先让尉迟顺“失踪”,过了数年之后,看时机再做进一步打算。
他不会主动去保岳父,因为这要花费大量政治资源,还得欠下许多人情,更别说宇文温自己就欠了一屁股债。
宇文温的世子宇文维城是伪帝,王妃尉迟炽繁是“附逆伪王后”,这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即便母子俩是被逼的,但在讲究“君君臣臣”的时代里,这是永远都抹不掉的政治污点。
即便天子数次赦免母子俩的罪过,但此事依旧免不了被人拿来做文章,宇文温为了给老婆儿子脱罪,已经消耗了大量政治资源和人情,若是再给尉迟顺脱罪,他要付出的代价会很高。
高到宇文温无法承受。
因为那些参与平定“尉迟氏之乱”并立下大小功劳的文武官员,见着他死保岳父尉迟顺,难免会心生疑虑,怕日后被反攻倒算,那么敌意和戒备心必然会暴涨,甚至直接选择敌对立场。
在朝廷里平白无故得罪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官员,制造一大群潜在的敌对势力,这是愚蠢至极的政治自杀。
所以对于宇文温来说,与其硬抗着要保尉迟顺,还不如先将对方藏起来,待得数年之后,尉迟氏的“余毒”被肃清完毕,天子极有可能需要立个牌坊。
到时候,说不定会依汉时霍光故事。
霍光是汉武帝刘彻的托孤重臣,辅佐继位的刘弗陵(汉昭帝),刘弗陵崩,霍光迎接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新君,但只过了二十七天就将其废为海昏侯。
霍光随后找到武帝流落民间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己,将其立为天子。
废立皇帝的霍光权倾朝野,刘病己登基后改名刘询,生活在霍光的阴影之下,原配亦被霍家害死,刘询与霍光相处时,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霍光去世后,刘询铲除了意图造反的霍家,却未株连霍光,没有将其开棺鞭尸。
数年后,汉军大破匈奴,刘询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便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彰,霍光排在第一位。
但因其死后家族谋反被满门抄斩,故画像不记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而之后历代汉帝都尊奉祭祀霍光,以霍光堂兄弟后代一人为博陆侯,奉祀霍光。
有这样的先例在,宇文温觉得天子数年后大概会“循例”,给类似经历的尉迟迥一个体面待遇,那个时候尉迟迥的儿子尉迟顺、孙子尉迟嘉德若现身,正好可以当做牌坊立起来。
在那之前,宇文温要让尉迟顺“不知所踪”,若时间无法抹平天子的恨意,亦或是局势容不得尉迟顺现身,那么尉迟顺父子就此隐姓埋名,自己在家**奉尉迟迥的牌位,默默地给尉迟家延续香火。
作为女婿,宇文温觉得自己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仁至义尽,不过接下来,待得收复邺城,他要如何安置岳父一家人倒是个问题。
官方热门流放地房县(神农架附近)是不能去了,那么这一家人是到未来热门的流放地天涯海角(三亚)住海景房,还是去岭表据说唯一没有瘴气的地区——临桂(桂林)住山水房?
第二百六十四章 灵感
寒风中,一片黄绿色的作物正在随风摇曳,面颊红肿尚未完全消退的宇文温,探手去摘了一片叶子,拿在手中仔细观察起来,他虽然不是农学家,却很快分辨出这作物和黄州地区类似作物的些许不同。
黄州乃至汉沔地区种植的麻作物大多为苎麻,而这里种植的麻作物,是大麻。
大麻,在后世一但提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毒品,但实际上此时中原的大麻和后世常说的大麻不是同一种植物,或者说是同科不同种的麻类植物。
大麻科植物有两个亚种,原生中原的大麻(又称火麻),是布匹纤维的主要来源,外国称为“汉麻”,是麻纺织的重要作物,在中原普及棉布之前,麻布是布匹的“主要成员”。
大麻(火麻)的种植,在中原已经延续数千年,历代朝廷向各地百姓征收实物税(租调),其中就包括麻,用麻纺织所得的麻绳、麻袋、麻布,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品。
所以此时的纺织业,实际上除了丝纺织就是麻纺织业,葛纺织已经处于次要地位,至于丝绸,那不是寻常百姓能够消费的。
而在中原的西南角,印度次大陆,有另一个大麻科的亚种植物,这植物含有某种化学成分,人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此植物即为后世所称大麻。
以纺织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黄州,其麻纺织的主要麻原料却是苎麻,因为在长江流域,苎麻的种植规模比大麻(火麻)要大很多,所以黄州布实际上以苎麻布为主。
苎麻在后世被外国称为“中国草”,因苎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穿在身上凉爽适人,又称夏布。
而在黄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的麻作物则是大麻(火麻)为主,宇文温此时身处麻田边缘,看着寒冬之中的大麻,估算着亩产。
长江流域的苎麻,可以一年三种三收,三次收获的苎麻分别称为头麻、二麻、三麻,收获的时间点有要求:头麻要在芒种前,二麻要在立秋前,三麻则是在霜降前。
作为黄州水力纺织业的奠基者,宇文温知道苎麻的相关知识,但不太清楚河南大麻的种植情况,所以路过麻田时,顺便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再了解一下这片地区麻产量大概能有多少。
而为他作讲解的,是蔡家庄庄主蔡佶。
蔡佶如今年过五旬,无官职,是平民身份,知书达理,为蔡氏的当家人,虽然年纪大了宇文温一倍,但此时此刻说话小心翼翼,因为两人地位悬殊,尊卑有别。
高高在上的郡王,手握重兵,路过蔡家庄顺便吃个饭,若一言不合屠了全庄上下几百号人,不费吹灰之力,却不会承担什么后果。
所以蔡佶带着全家老小做牛做马侍奉都是应该的。
不过宇文温此来不是为了摆排场,而是要接见“义民”蔡佶,嘉奖对方配合王师剿灭逆贼的义举,所以行事要“亲切和蔼”些。
蔡氏是扶沟当地大户,蔡佶是家主,守着祖辈传下来的基业过日子,因为仕途不顺,所以安心在家当“蔡庄主”,而他的弟弟蔡仪,则是扶沟县丞。
此次蔡氏两兄弟协助西阳王府司马张定发,将盘踞扶沟县城的逆贼主将解决,虽然这主将据说“半路逃了”,但宇文温依旧要大力表彰蔡氏两兄弟。
他就是要以蔡氏两兄弟作为榜样,让周边地区的官员、豪强大户们都知道,西阳王不是只会搞灭门的冷血藩王,只要大家肯合作,好处那是大大的有。
做内应的蔡仪,已经被宇文温调到亳州总管府治下地区当郡守,而蔡庄主蔡佶,放弃了入仕的机会,将这机会转给长子,蔡大郎不日便要走马上任。
而宇文温探望完岳父,顺便路过蔡家庄,吃一顿便饭,算是给足了蔡佶面子,日后那些牛鬼蛇神,要打蔡家庄主意之前,可就得三思而行。
蔡佶原以为西阳王在麻田边只是随便问问,未曾料对方问得很细,甚至问他收麻之后对外出售时作价几何。
蔡家庄种麻,主要目的就是自给自足,纺织成布、麻绳,以应对日常所需,当然应付官府的租调也是必须的,至于出售,不是主要目的。
庄客将收割的麻纺织成布,用不完的布就存放在库房,有需要时当做硬通货去买东西,譬如说买牛、马等牲畜,或者一些日用品。
蔡家庄和其他地方大户一样,种麻的目的是自给自足,并不是以出售麻来盈利作为主要目的,在种粮的同时种麻,经过祖祖辈辈的开垦,蔡家庄的麻田面积很可观。
而其他各地大户的情况也大多如此,毕竟亳州一带自古就是麻纺织业的一个中心,扶沟距离小黄有一段距离,但受亳州地区影响,种麻的历史颇为悠久。
宇文温很快就把蔡家庄麻田的情况问清楚了,发现即便是在扶沟这个普通的河南小县,麻的种植面积也很大,“我天朝上国物产丰富”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终归是有些依据的。
于是,他根据数月以来在淮北、河南各地收集来的消息,加上如今扶沟县的情况,心里有了个想法。
“当年”,鸦片战争之后,洋人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大规模涌入的机制布,将中国的土布纺织业摧毁,那么他是不是可以从中获取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