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89节

有了蒸汽机的帮助,荒废多年的辽东,很快就会变成一方热土,人们用蒸汽抽水机排干沼泽,用蒸汽机抽水机浇灌农田,用铁制农具开垦土地,让无数荒地变良田。

有了土地和粮食,还有安全的定居点,就会吸引更多的百姓到辽东定居,随着大量中原百姓涌入辽东定居,拿着火铳、火炮守卫家园、开辟定居点,辽东再也不会出现什么渤海国。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蒸汽机械大规模在辽东普及,而要让蒸汽机械运转起来,就得有充足的煤炭供应。

所以,抚顺煤矿及时出现了。

这个露天煤矿的煤品质不错,矿脉很大,所以将来的开采规模会越来越大,出产的煤炭就近走水路往上、下游地区输送。

有了抚顺的煤炭供应,加上火轮船作为运输工具,辽水及其主要支流地区沿岸城池就不会缺煤,到处轰鸣着的蒸汽机械,宛若一个个心脏起搏器,让辽东的“心跳”越来越快,越来越有力。

宇文温在高台处待了一个多小时,对矿区的现状很满意,但他不急着走,而是转到矿区办公室,和技术人员们座谈。

抚顺煤矿是在中原采矿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这些来自中原的技术人员之中,有许多来自鄂州大冶,也有许多来自叶城平顶山煤矿,大多是从事采矿多年的老手。

大冶地区的铁矿、煤矿,是在宇文温当年地方官任下得到大规模发展,后来有一批人调到叶城平顶山去开采煤矿,所以如今在抚顺煤矿主持工作的技术人员,有许多人算是宇文温当年的老部下。

老部下远离家乡,来到遥远的辽东开矿、定居(支边),宇文温既然出巡辽东至此,自然要召集老部下座谈,嘘寒问暖,听听大家的心声。

问大家在辽东是否住得惯,过冬情况如何,和家乡通邮方不方便等等。

宇文温做过多年地方官,所以对于实务很熟悉,问的问题都是和技术人员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听得大家说在辽东过得很好,宇文温很满意。

随后又问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们,东海婢如何。

东海婢,是来自东海百济、新罗以及高句丽、倭国的婢女,统称“东海婢”。

中原的商人,从东海诸国商人手中购买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婢女,好吃好喝调养,然后教汉语、礼仪,转卖给中原有钱人,这样的买卖已经成规模。

如今东海婢和昆仑奴并称,在中原大受欢迎。

在大庭广众下问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那什么,更何况是天子亲口问,宇文温自己却无所谓,毕竟这也算是关心臣子,然而在场年轻的技术员们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一个个面红耳赤,尴尬得不行。

几个年长的技术员见着如此情形,赶紧出来救场:“陛下,东海婢能做家务,能体贴人,能暖榻,好得很。”

“那就好,家里就是得有人操持。”宇文温点点头,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尴尬很理解,“大家白日里上班,在矿区累死累活,总不能回到家,还得自己做事。”

“男人嘛,总是要成家的,然后有了儿女,才好对父母、对祖宗有个交代,不然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辽东支援大开发,结果奔波多年依旧孤零零一个人,这像什么话?”

宇文温是男人,当然理解男人的需求,虽然“支边青年”们不一定真的找不到媳妇,但朝廷适当给予“帮助”,解决个人需求,这也是“人性化执政措施”。

中原的年轻男女比例还没到失调的地步,但对于“支边青年”(支援边疆开发的有为年青人)来说,愿意跟着他“支边”的女子未必好找。

所以,表现出色、年终考核优秀的人,官府以婢女进行奖赏的做法,很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至于奖赏的婢女是普通婢女还是东海婢,其实都没什么。

而在辽东,东海婢成了官府奖励表现出色吏员、技术人员的“奖品”,让许多远离中原家乡到辽东为朝廷效命的人员有了生活伴侣。

至于这“生活伴侣”会成为正妻还是小妾,那是“获奖者”自己的事情。

实际上,朝廷就是用这种办法解决“支边青年”的婚姻问题,让这些人身边有个伴,有人伺候着,那么日子就不会难熬。

对于宇文温来说,这就是一石二鸟的手段,一来向国内引入年轻女性,解决“支边青年”的婚姻问题,二来釜底抽薪,让百济、新罗乃至高句丽损失大量年轻女性,进而影响国内人口增长速度。

虽然东海婢的来源都是各国穷苦女子,其国内贵族、豪族们不会缺女人,但年轻女性的大量流失,会让普通百姓的成婚率下降,每年的新生儿减少,持续个二三十年,负面效果就出来了:

作为国家税基(实物税、劳役)的普通平民,其总人数增长缓慢,意味着国力的增长放慢,若国家连年征战导致大量青壮损失,想要恢复人口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连年征战,国内百姓苦不堪言,许多农民纷纷破产,要么沦为佃农,要么卖身为奴,而卖女儿当“东海婢”,就成了许多人家的无奈选择。

随着大量年轻女性的流失,越来越多的贫穷青年找不到老婆,又面临越来越严酷的压迫和剥削,于是偷渡之风愈演愈烈。

这就是宇文温的浑水摸鱼之策,挑动半岛三国混战,但三国之中任何一国却无法突破僵局,就这么干耗着,然后他偷偷在后面挖墙脚,用经济手段导致各国人口流失。

虽然这样做的效果有限,但终归是有效果的,三国混战,只会越来越虚弱,与此同时周国和三国做买卖赚钱,抓紧时间开发辽东,让辽东地区的实力快速增长。

此消彼长之下,彻底解决高句丽乃的时机就会渐渐成熟。

。。。。。。

抚顺城内,权做行宫的驿馆里,燕王宇文维翰向父亲宇文温汇报此次东巡鸭绿水的情况,夏初,他作为观察使抵达辽东之东的鸭绿水流域,巡视各地驻军和定居点,听取军民的心声,如今汇总后上呈御览。

“父亲,因为有了火轮船,还有各地的支援,鸭绿水一线的要塞、城池,日子都过得不错,军屯、商屯都发展起来了,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自给自足。”

“鸭绿水的修船场已经投入使用,借助中原送来的备件,能够对各类火轮船进行大修,如此一来,可以确保鸭绿水航运,支撑起鸭绿水炮船队,随时支援沿岸堡垒,对来犯之敌进行反击。”

“鸭绿水南岸,军屯、商屯也做得有声有色,官军的前沿堡垒群已成体系,即便高句丽骑兵袭扰,也很难渗透官军的数道防线。”

“再过得数年,鸭绿水南岸各堡垒就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朝廷的负担减轻,待得辽东真正发展起来,靠着就近转运辽东粮草,足以支撑朝廷收复并控制汉四郡故地。”

汉四郡故地,只要朝廷有能力,那就必须收复,这是宇文温的信念,也是他不断向儿子们灌输的信念,实行起来却要讲究策略。

收复汉四郡,就得把高句丽乃至百济灭掉,这在军事上不算难,因为原本历史里,唐朝就做到了这一点。

问题是马上打江山,不能马上治江山,军事上虽然收复了汉四郡,但要守住汉四郡故地,却不能一味靠打仗。

唐朝收复汉四郡,还设州县、安东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结果呢?

朝廷财力无法支撑大量驻军驻守半岛,加上西面要对突厥、吐蕃用兵,迫使唐廷将军队主力投入西线,于是新罗开始搞事。

趁着唐军主力回国,挑唆高句丽、百济遗民造反,趁着唐军平叛自顾不暇之际,直接派兵袭扰唐境。

等到唐军主力东进,新罗赶紧收缩兵力,然后遣使求和。

一来二往,唐廷承受不了反复调兵东进平叛、退敌的开销,只能渐渐收缩国境,以至于新罗最后奸计得逞,将鸭绿水以南高句丽、百济故地悉数收入囊中。

唐朝辛辛苦苦干掉高句丽、百济,结果到头来好处全给新罗拿去了。

宇文温可不想重蹈如此覆辙,他觉得既然要做事,那就得把事做好,不留任何后患。

首节 上一节 2489/2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下一篇: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