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503节

各种发难,不离一个意思:既然今世已注定,那么朝廷就不需要存在了?

一连串的问题后,傅奕来了个总结:这些问题,你们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提问者一开场就把话题扯到这种地步,在场高僧还有信佛的官员,谁敢直接说“是”?

首先那些信佛的官员不敢这么回答,不然就是逆臣;其次,那些高僧也不敢这么回答,否则就是妖僧。

所以,他们众口一致说朝廷行仁政是积德,和佛祖普度世人的做法类似。

天子勤政爱民是积德,父母官爱民如子是积德,官军保护百姓是积德,官府兴修水利、铺路搭桥、赡养孤老同样是积德。

只有今生积德,才有好来世。

所以,答案当然为“不是”。

面对回答,主张罢佛的官员又问:天子要勤政爱民,父母官爱民如子,官军保护百姓,官府兴修水利、铺路搭桥、赡养孤老,是否该征收租庸调和商税、矿税?

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很明显,高僧们只能说(选)“是”。

于是第三个问题出来了:僧尼不缴纳租(田租)调(户调),不服劳役又不缴纳免役钱(身庸),算不算是皇朝子民?

答案同样只为“是”或“不是”之一。

没人敢说“不是”,然而,回答“是”之后,傅奕等人的嘲讽来了:

这些人不缴纳租庸调、商税、杂税,不服劳役、兵役,有何资格和守法百姓相提并论?有何资格享受官府的庇护、官军的保护?

免(减)租庸调、劳役,必须是规定品级以上官员才享有的特权,当然还有科举中选的读书人(按减免优待制度实行),立下军功的将士。

僧尼不事生产,不缴纳租庸调、服劳役,不服兵役上阵打仗,不为天子分忧,凭什么享受这种待遇?

嘲讽之后,第四个问题来了:是不是百姓只需要剃度出家,或者为寺庙务工、务农,就可以免租庸调、劳役?

以明德元年来朝廷制定并实行至今的各种政策,这种问题,高僧们谁敢回答“是”?

傅奕等人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答案全都只能从“是”或“不是”中选。

现在,报纸上用大幅版面将这些问题列出来,同样也将参与辩论的高僧、官员之回答列出来,读者只要识字,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形势:

反对罢佛的人们,面对发难似乎“理屈词穷”。

杨济看着看着,不由得长叹一声。

天子好手段,通过傅奕等人的发问,把那些擅长辩论的高僧耍得团团转。

佛教的宗教理论,本来自洽性(自圆其说的能力)就很强,可以说高僧们个个都是辩论高手,所以中原自古以来,爆发的十余次佛道大辩论,佛教胜多败少。

杨济知道历史上在蒙元时期,又爆发了佛、道大辩论,这场辩论规模空前、规格最高、影响深远,在辩论中败北的道士及其弟子们,被朝廷强令剃度出家为僧,而无数道家经典付之一炬。

可以说,单就辩论而言,佛门子弟的战斗力是位列前茅的,不怕发难,因为他们总有本事把逻辑圆回来。

结果现在遇到了“是或不是”。

辩论对手发起的攻势,佛门子弟只能从“是”或“不是”之中选择答案,空有一身辩术却无处使出来。

杨济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辩论,而是居心叵测的问答陷阱,他不认为只有自己看得出来。

但天子是以阳谋来给佛门子弟下套,甚至还广而告之,不怕有识之士看出来。

因为这陷阱设置得十分巧妙,甚至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道德高地,让所有人看了,都明白其中含义,也不好说不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周境内,天子为什么要把非士、非农、非工、非商,不承担国民义务,不缴纳租庸调、服劳役、兵役的僧尼,当做自己的子民来爱护?

上一个这么做的梁武帝,不得好死,无数梁国百姓家破人亡。

所以,身为臣子的傅奕等人要问一句:爱民如子的天子,为江山计,为天下百姓计,为何要善待你们这些僧尼?

如果僧尼是非国民,是不是要离开中原,或者,缴纳必要的费用、承担必要的义务?

不要扯什么不敬佛就要下地狱的鬼话,你们只需回答:

是,或不是!!

第五百三十六章 求生欲

夜,宇文温正在行宫书房里看奏章,奏章堆积如山,虽然奏章为不同的官员所写,但其上所写内容全都是关于梁武帝萧衍治国之得失。

宇文温精心酝酿的一次行动,如今取得丰厚战果,太史丞傅奕等人发起的“罢佛运动”,经过不断地铺垫、预热,如今渐渐靠近顶点。

梁武帝崇佛却不得好死,梁国百姓崇佛却家破人亡,这两个话题在宇文温的操作下,演变为一个舆论风暴的风暴眼:是否可以说,佛乱梁国?

这个论点一旦成立,那就意味着灭佛可以开始了。

天地即将剧变,佛门子弟再也坐不住了,无数高僧还有虔诚信佛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喊冤”。

然而,傅奕等人在辩论时,以“是”或“不是”的套路,避开经义的辩论,将佛门子弟善辩的优势压制,死咬梁武帝不得好死、梁国百姓家破人亡两件事,把佛门的声誉往死里弄。

这种发难,导致反对罢佛(灭佛)的人们只能另外想办法辩解,官员们纷纷上表、写奏章,几乎是绞尽脑汁向天子分析为何梁国会走向末路。

这些说辞,大多把责任甩给梁武帝,宇文温对此丝毫不觉得意外。

甩在梁武帝身上的“黑锅”,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任人唯亲,宠溺宗室,然而正是亲人(宗室)出卖了他。

第二,纵恶,放纵宗室、高门士族为所欲为,于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

首节 上一节 2503/2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下一篇: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