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716节
萧九娘会那么阴毒么?亦或是她弟弟萧瑀暗中谋划的?
也许,是杞王宇文理在暗中策划这一切?
亦或是当年的尉迟氏余孽,在伺机复仇?
各种可能,让宇文温越想越觉得后背发凉,渐渐地,他开始怀疑身边人,看谁都觉得像是幕后主谋:是谁?是谁要害我?!
是你?是你?还是你?
他不知道,因为谁都有“作案动机”。
无数念头在宇文温脑海里交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宫廷阴谋,如同幻灯片般在他视野里浮现。
一切皆有可能,但也可能只是他的猜忌而已。
宇文温知道自己有多疑的毛病,早年就经常疑神疑鬼,他知道这种毛病容易坏事,但总认为自己有能力压制负面情绪。
如今一次昏厥,彻底打碎了他的自信。
仿佛一夜之间,他的身边人都是居心叵测的坏人,无时无刻不在算计他。
这样的感觉,仿佛无数蚂蚁无时无刻不在撕咬他的心脏,让他痛苦不堪。
宇文温害怕成为被皇后和女儿毒死的唐中宗李显,害怕成为被太子杀害的宋文帝刘义隆,害怕成为被后妃闷死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又害怕成为逼死妻儿的汉武帝刘彻,害怕成为杀妻灭子缺的皇帝。
但是,他不能表露出心中所想。
这种时候,他不能表现出对太子的丝毫怀疑,否则一定会有人趁机“发现”许多不利于太子、不利于皇后的所谓证据。
譬如在东宫或者皇后寝宫发现巫蛊小人等厌胜之术物品。
他也不能表现出对任何一个后妃的怀疑,否则会连带着让其所出皇子、公主心生不安,然后为人所趁。
但是,宇文温又想派人“查案”,查一查是否有人投毒,否则无法解释为何长期坚持锻炼、注意饮食的前提下,自己还会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一想到投毒的幕后主使就潜伏在自己身边,宇文温真的坐不住。
理性告诉他,昏厥是疾病的表现,当然也有可能是低血糖的表现,感性却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一定是有人投毒。
理性和感性不断交锋,他觉得自己都快要精神分裂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可能没有病都搞出病、没有事都搞出事来,但宇文温根本就无法遏制心中的念头。
他睁开眼,起身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良久,宇文温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景色,长叹一声。
“以前”看历史,他总觉得那些皇帝猜忌心重,冤杀忠良、废后、废太子是不可理喻,如今轮到他自己,才知道自己也不能例外。
原因何在?
是权力,究根结底,是他放不下权力,所以把任何可能染指权力的人,都在潜意识里将其当做敌人。
至高无上的权力握在手中,这样的感觉让人陶醉,所以,他舍不得、放不下。
他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唯一的健康问题,他也通过长期锻炼、健康饮食来确保降低患病几率,所以,当他晕厥之后,信心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所击垮。
毫无疑问,他的心态崩了,看谁都像是敌人,开始怀疑所有人。
“啪”的一声,宇文温自己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是第二下、第三下。
“窝囊,废物,一点事就吓成这样!是老糊涂了?还是脑子真有血栓了?”
宇文温低声骂着自己,骂那个惶惶不可终日的怕死胆小鬼,随后转到书案前坐下。
历史上,就有一个皇帝因为心态崩了,结果昏招迭出,以至于酿成大错,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我,决不能变成那样的人!
第七百一十八章 决断
前车之鉴,发人深省,宇文温在疑心重重之际,想到了个一人,要以其人的经历,提醒自己要清醒,不然心态失衡之下接连出昏招,就会酿成大错。
那是历史上的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叛乱,消息传来,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心态失衡了。
李隆基御宇天下数十年,驾驭人心、平衡各方势力的功夫炉火纯青,对于控制局势有绝对的信心,大胖子安禄山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猎犬。
却没想到这胖子居然敢造反。
按照李隆基的一番布置,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即便要叛乱,成功几率会很低,因为各大节度使与其不对付,按说只要安禄山理智点就不会乱来。
但对方还是乱来了。
在幽燕之地叛乱的叛军快速南下,穿过河北,逼近洛阳,因为天下承平日久,中原腹地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于是名将封常清在洛阳组织百姓守城。
但仓促间组织起来的百姓根本就挡不住骁勇善战的叛乱边防军,洛阳很快失守。
封常清退入关中的途中遇见带兵布防的高仙芝,两人合计之后认为因为叛军来得太快,所以当务之急是拖延时间,现在和叛军决战是不明智的,不如退保潼关,消耗叛军锐气。
结果李隆基因为安禄山叛乱,心态失衡,要把叛军千刀万剐,把安禄山抓起来千刀万剐,一心一意要速战,向天下表明他不容人任何宵小兴风作浪。
所以,高、封二人的建议在他看来,就是心怀叵测。
最受信任的安禄山叛乱了,李隆基对武将失去了信任,他怀疑高、封二人有问题,于是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谗言,将二人杀死,自毁长城。
叛军逼近潼关,李隆基以名将哥舒翰为帅,率领仓促拼凑起来的大军驻守潼关,把来势汹汹的叛军挡在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