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第382节

杨渥笑道:“从根本上来说,孤觉得北方能够统一南方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北方人口远远比南方多啊!”

“人口越多,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赋税,更多的兵员,更是意味着更多的人才!”

“三国之时,蜀国人口最少,魏国最多,吴国位于中间,所以不管是兵力数量,还是人才的数量,都是魏国最多,吴国次之,而蜀国最弱!”

“可以说人口的多与寡,就直接决定了三个国家的实力强弱!”

“其他各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北方人口更多,所以北方才有足够的实力统一南方,同样也更有机会产生能够统一天下的英杰!”

“当然,你们说的其他原因,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不过那些原因都是在人口更多的基础上起到辅助作用的,而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大王此言有理,不过这与如今的局势又有什么关系?”李承鼎有些不解的道。

“有关系!当然有关系了!而且还是很大的关系!”杨渥大声道:“这个关系就是,如今我们南方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现在的人口已经完全追上北方了!这意味着,我们南方也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格!”

是的,在杨渥看来,直到这个时代南方才有了一点统一天下的资格。

像三国时期,因为人口数量的巨大差距,不仅是人才数量上北方多于南方,就是兵力上,整个吴国的兵力和蜀国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就勉强和魏国的兵力相当而已。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优势,这才是魏国以及之后的晋国能够接连消灭蜀国和吴国的原因。

而后世朱元璋为什么能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到了元朝末年,南方的经济基础和人口数量都已经远远超过北方了,所以朱元璋能够依靠江淮之地建立起百万明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横扫天下。

如今的江淮,人口自然还没有元朝末年时那么多,不过经过唐朝数百年的开发,此时吴国境内的人口数量就有七百万左右,若是能进一步吞并福建、湖南、岭南以及荆襄等地,到时候吴国的人口,定然会超过一千万,反而在北方人口之上。

有了这么多的人口作为根基,再加上济州岛养马来补充骑兵短板,以军校来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再加上杨渥等人的励精图治,想要统一天下,真的不是大话!

听了杨渥的慷慨之语后,众人心中的信心都增加了不少,李神福更是说道:“有大王今日一席话,老臣就放心多了!”

他渐渐闭上眼睛,不再开口,显然这一次是真的累了。

杨渥没有再打扰,带着众臣告辞离去。

几天后,吴国魏国公,枢密使,骠骑将军李神福在金陵府中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夺取辰州

李神福的病逝无疑是吴国的一大损失,这位常胜将军,在原本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但他的战绩,却是丝毫不比其他那些名将要差。

他是真正的常胜将军,是吴国军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将。

杨渥对李神福的死抱着极大的悲痛,他当即下令追封李神福为大将军,永年郡王,配飨太祖庙,陪葬于杨行密的兴陵,谥号武宁。

以李神福长子李承鼎继承魏国公之爵位,并且以其父之功劳,特许将其职务提升为都指挥使,安西将军。

此外,杨渥还下令为李神福罢朝五日,以示哀悼。

在李神福病逝后不久,另外一名功勋老将,信国公张训,同样在金陵的府中病逝。

相比于李神福,张训一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出色战绩,但他在杨行密时代对抗孙儒和清口之战这两场最重要的大战中,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尤其是清口之战,张训亲自率领麾下部众带头向梁军发起进攻,一举击破庞师古的营寨,为清口大战的胜利取得了头功。

之后,张训又长年镇守北方防线,先后击败过梁军名将康怀英,刘知俊等人的入侵,并且领兵夺取了海州。

他虽然为人低调,但功绩着实不小。

在张训病逝之后,杨渥下令追封他为大将军,东海郡王,同样配飨太祖庙,陪葬杨行密的兴陵,谥号武毅。

可惜的是,张训的后人中没有较为出色之人,几个儿子都能力平庸。

所以虽然张训的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但他并没有获得什么职务。

最后杨渥以下特旨的方式将他招入羽林军中作为李禅的副手,以示优渥。

李神福和张训这两个功勋老将的接连病逝,可以说是对吴军的重大打击。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两人之后,那些追随杨行密起兵征战的功勋老臣们同样都垂垂老矣。

高勖、刘威、陶雅等等,一个个都已经胡须发白,只怕也是时日不长了。

失去了这些功勋卓著,能力出众的老臣之后,新一辈的文武人才若是不能迅速成长起来,这对吴国来说,必然是一次重大考验。

好在,早在几年前杨渥就在有意的培养年轻一辈,这些年倒也发现了不少好苗子,若是将来能够培养得好,接过这些老将的班是没问题的。

在为张训罢朝三日之后,杨渥下令进封李承嗣为新的枢密使,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并将其爵位提升为英国公。

这个任命着实震惊了不少人,尤其是之前已经是枢密副使的朱瑾。

此次李神福病逝之后,按理说应该是作为副使的朱瑾上位。

朱瑾的资历、威望等要担任枢密使其实同样足够了,这次杨渥却下令让李承嗣越过朱瑾直接成为新的枢密使,这自然是令人惊讶的事情。

至于另外一位副使严可求,因为他是文官的缘故,反而没有机会成为枢密使。

当然,任命李承嗣为枢密使倒也不是没有理由,至少李承嗣的资历威望等都不在朱瑾之下,再加上他向来为人公允,从不拉帮结派,所以众人对他得到任命同样感到放心。

至于朱瑾,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最初固然有些错愕和不甘心,但随之也是明白过来,杨渥依旧是对他曾经当过一方枭雄的经历有些不放心啊!

感受到了这一点之后,朱瑾反而更加谨慎小心起来,仿佛丝毫没有为自己未能成为枢密使而感到不满,每天该上朝就上朝,该提出建议就提出建议,一切都照常进行。

在张训病逝,李承嗣又被提拔为枢密使后,他们原本的两个都督之位也就空缺出来了。

可惜的是,杨渥的亲信中如今还没有人有资格升任都督,所以杨渥在那些老将之中选择了两个在杨行密时代不怎么受重用的将领,这就是柴再用和吕师周二人。

这两人虽说没多少名气,功劳和资历等也显得有些不够,都是在孙儒战败之后才加入淮南一方的降将。

不过杨渥却深知这两人的能力,绝对是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能够成为吴军中流砥柱的名将之选。

首节 上一节 382/8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幽幽大秦

下一篇:大唐第一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