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第632节

原来梁军南下之后,虽然扭转了一些局势,使得两军转入相持阶段,但随着燕国覆灭的消息传来,朱友贞心中担忧晋军南下,为此整日忧劳。

所以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危机,他打算派人去催促牛存节迅速与吴军决战。

不过好在朱友贞虽然不知兵法,但敬翔、李振等人头脑还是清醒的。

他们向朱友贞提议说,晋军虽然攻灭了燕国,但要想南下进犯,那也必须休整较长时间才行;而且北方战线如今有杨师厚亲自镇守,危险并不大。

反而是徐州那边,虽然梁军得到援军后兵力众多,实力较强,但吴军一方的实力同样很强大,再加上吴王杨渥善于用兵,所以梁军其实并没有占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梁军选择暂时不应战,先设法稳住局势,等待战机,这是最合适的选择;若是朱友贞派人催促梁军强行出战的话,反而可能落入敌军的圈套,最终导致战败。

敬翔还特意用当年长平之战的例子来劝导朱友贞说,长平之战赵军与秦军相持三年,虽然未能击败秦军,但也保证了战线的稳定;而等到赵王更换统帅,以赵括代替廉颇领兵后,强行出兵的赵军很快就露出破绽,遭到秦军的围歼。

而李振则指出,去年吴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在粮食储备等方面肯定比不过梁军,只要继续相持下去,等到吴军粮草不足的时候,吴军自然只能退军回去;到时候梁军趁机追杀,一场大胜就能到手。

不管是李振的劝导,还是敬翔的警告,总算是让朱友贞勉强放下了催促牛存节开战的心思,不过朱友贞还是下令让前线派人回来汇报战况,这便有了今日的这场共议。

“……战况最为激烈之时,便是牛将军等人都要亲自上阵弑杀,王彦章将军更是多次带领骑兵亲自突击敌阵,坐下战马都换了好几次。如今经过多番厮杀,吴军多次兵败,损失惨重,故而只能据城退守,与我军相持。”黑脸武将依旧在宣读。

敬翔心中当然明白,这份战报中的水分肯定极大,其中自身的伤亡肯定被缩小了,而敌军的伤亡却被夸大不少,这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当年经常随朱温出征的他,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没有丝毫的惊讶。

不过即便是如此,敬翔还是对前方战局感到心惊。

仅仅四十多天的大战,自身就损失了七千多将士,这还是经过缩小之后的数据,那么梁军的实际损失又有多大?

至于吴军的损失,虽然战报里面说斩杀敌军一万多人,不过敬翔觉得能杀伤敌军五千多就算不错的。

不管怎么说,如今战局平稳下来,这对梁军来说也是一个修整的机会,至少可以暂时喘口气;不过下一步到底该何去何从,敬翔心中却是没底。

过了不久,那武将宣读完战报,向朱友贞行礼道:“陛下,如今前方的局势便是如此,敢问陛下有什么指示?”

朱友贞面无表情,皱眉问道:“按照战报来说,咱们杀伤敌军比我军自身的损失还要多得多,那么前方的战局应该是对我方有利了?”

那武将低头沉吟,随即小心答道:“启禀陛下,敌军的损失的确比我军较多,不过敌军的总体兵力也要多过我军,所以目前前方的战局勉强只能说持平。”

“勉强持平?”朱友贞心中有些不满。

但经过之前敬翔、李振等人的劝说,加上刚才听闻战报后对前方战事的了解,他也知道现在强行催促牛存节与敌军开战,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或许与敌军继续相持一段时间,敌军就会露出破绽。

当然,继续相持下去的前提是国库中要有足够粮食才行,不然粮食储备不够,到时候前方缺少粮食,大军必败无疑。

所以朱友贞转头看向崇政院使李振道:“目前国库中存粮可还充足?能供应前方战事多长时间?”

李振连忙答道:“启禀陛下,目前国库之中的存粮尚且足够,足以供应全军一年所需;此外,去年吴国虽然遭逢大旱,但中原各地的收成却没有受到影响,想来等到五月份各地征集的粮草抵达后,国库中粮食储备应该更加足够。”

朱友贞点了点头,接着又向兵部、将作监等衙门的官员询问军械制造和储备的情况,最终才放心下来。

晋国和梁国、吴国之间的国力存在差距,这个国力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对于拥有大量人口,而且农业较为发达,地方治理较为完善的吴国和梁国来说,他们的府库中都有着充足的粮草、军械储备,并且必要时候还能征集到更多的粮草军械;再加上人口众多,即便是偶尔打了败仗,也能迅速恢复过来,在短时间内重新拉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比如梁国,自从朱温统领大军渡淮河与淮南军一战大败以来,这九年时间里面梁军打了不知道多少次败仗,但每一次兵败之后都能迅速恢复过来,这就是梁国的国力体现。

而晋国的国力却远远不如梁国,虽然如今夺取燕国领地后稍微缓减了这方面的差距,不过两方依旧没有达到平衡。

当然,国力毕竟只是国力,实际打仗时能否将其转化为胜利,这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虽然晋国的国力远远不如梁国,但晋国却能不断的打胜仗;而梁国虽然国力强大,但在战场上却是屡战屡败。

这与后世北宋军队对阵西夏是一个情形。

朱友贞虽然还不明白国力和军力之间的分别,不过在听了各方的汇报之后,他还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徐州前方的战局暂时相持,这对梁国来说反而是有利的。

所以他最后做出决定:“既然府库中各项储备都还足够,那么暂时就与敌军相持一段时间吧。传令给前方的牛存节等将军,就说朕等着他们胜利的捷报。”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领命。

朱友贞听了许久的报告,正有些倦了,想要回去休息,就在这时,敬翔突然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嗯?你有何要事要奏,速速说来。”朱友贞连忙打起精神问道。

他虽然能力相对平庸,又宠信赵岩和张汉杰二人,使得朝政有些混乱,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勤政之人,并没有像那些昏君一般贪图享乐。

敬翔不慌不忙道:“臣请奏陛下,迁都回洛阳!”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三再议迁都

一  “迁都回洛阳?”朱友贞愣住了,朝中不少大臣同样愣住了,只有李振等少数几人心中明了。

当初朱温在开封起家,一路扩张,最终篡唐立国,建都开封。

不过开封虽然是朱温起家之地,又是梁国国号的来源,但开封实际上并不适合作为国都,因为这附近四面临敌,无险可守,作为都城的话势必需要大量军队防守才行。

而洛阳相比之下作为都城就要合适得多,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洛阳防守起来要比开封容易得多;此外,洛阳周边水土肥沃,人口稠密,这些也是作为都城的一个重要优势。

在此之前的历代统治者中,一般不是将都城定在长安,就是定在洛阳,就是因为这两地都有极好的地理条件。

所以朱温在初期虽然定都于开封,不过立国不久之后就将都城迁移到了洛阳,并将开封定为东都,以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

之后朱友珪杀父自立,同样以洛阳为都城。

然而朱友贞发动兵变登上皇位时,却因为他的根基在开封,所以选择了在开封登位,都城自然也就迁移到了这里。

如今敬翔突然提出迁都之事,很快就引得朝中众臣议论纷纷。

“迁都洛阳?这有必要吗?当初太祖皇帝就是在开封立下基业,如今定都城于此,这不是很好吗?何必迁都?”

首节 上一节 632/8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幽幽大秦

下一篇:大唐第一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