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第一少

大唐第一少 第1048节

“回陛下,让这些孩子拿着官府的户籍证明,也是不得已,书院的规定是招收十二到十四岁的学生,将年纪规定在一个范围之内,也便于书院管理,再就是同窗之间的相处,年纪相差太大,虽是坐在同一处读书,但是总归怕他们玩不到一起,十二到十四岁这个年龄段,刚刚好,若是年纪小一些,性子不定,书院不好管教,毕竟书院不是给人看孩子的地方,年纪大了些,再来书院蒙学,却是有些晚了。”

“有志不在年高,虽说有些孩子,年纪大了,但是想要读书,你却将人家拒之门外?”李二陛下不满说道。

“陛下,大唐男子十六岁就大多已经成亲了吧?十六岁的男儿,就已经撑起一个家了吧?十五六岁的孩子,大多都订了亲,十六岁的娃娃,有的甚至都当爹了,虽然近两年官府对此有所改善,但也非强制性,不还是按照百姓们的意愿来吗?十六岁的娃儿,当了爹,难不成要让他们放下自己的妻子孩子,跑到书原来读书?谁来养家?”

第五百一十五章:达则兼济天下

“陛下,孩童蒙学,书院暂且做不到宫中弘文馆那般,所以对于年纪的要求,也只能如此了,改变不得。”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闻言,点点头:“说来也的确如此,即便弘文馆,入学最多的,也是些十三四岁的少年人,再往下年纪大一些,要么自己家里请了先生,要么就直接去了国子监了,而你这边,听说入学两年之后,还要经历一场考试?”

“正是。”玄世璟回应道:“如今庄子上不仅仅有明德书院教授书籍,还有孙道长执掌的医学院,教授医术,还有河间郡王执掌的兵学院,为大唐培养军事人才,加上长安城的工学院,明德书院的学生两年之后的考试,决定着他们能进那所院校继续深造。”

“工学院和医学院也算?”李二陛下问道。

在李二陛下心里,或许之后明德书院和兵学院,继续在这两座书院之中学习下去,那才叫做深造,其余的,算不上。

“长安城中的工学院开设也有些年头了,这当中的益处,陛下也应当见到了吧。”玄世璟说道:“如今的工学院,不再耗费臣一分钱财,反而能为臣带来许多收益,除却自给自足之外,如今工学院的库房之中,也堆着不少钱财,只要臣愿意,那些钱财都能尽数运到庄子上来,只是臣觉得,钱这种东西,还是应当要用在恰到好处的地方。”

“先前你为工学院投入了这么多,回回本钱,理所应当,为何不要呢?”李二陛下笑问道。

“臣不缺钱啊,再多的钱,用不上,堆在库房里,也不过是一堆烂铜而已,钱是个好东西没错,但是多到用不了,没必要,臣觉得臣家里的钱,暂且还用不到工学院来补,工学院除却每年为朝廷上税之外,每年耗费的材料钱也不在少数,今年庄子上这边会有一批学生过去入学,以后每两年便是一个循环,新生入学,花费总是不少的,往后工学院,只有最顶尖的工匠,才能留在学院之中执教,其余的学院,约莫三四年之后,就要从学院之中搬出来,毕业了。

这一切都是刚刚起步,无论哪方面,都是需要用钱开路,用钱财砸出一条能够走的长远的道路来。”

如今玄世璟开设的书院,除却工学院之外,都是在赔钱办的,现在是大唐,不是后世,开学校上有补贴下有外快,玄世璟是在实实在在的往里面砸钱。

砸钱强行让百姓的孩子们能够上的起学。

等到时日长了,书院成了规模,或许玄世璟的腰包也就不必如此大出血了。

而书院这种事情,其实原本应该是朝廷的事情,只是朝廷的官员哪儿能想到在长安城以外的地方给百姓建造一座这么大的书院,让百姓的孩子上学?一些老世族觉得,国子监能够让那些贫苦出身的有才之士进去,那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再让朝廷出钱建造书院,赔钱运转书院,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除非有成功的先例在,建造书院运营书院不会将大唐的国库底儿给掏空了,朝中的官老爷们才肯做这件事。

而玄世璟庄子上的书院,便是在为朝廷开辟这样一条路,用事实告诉他们,建造书院教化万民是可行的。

这些年玄家赚的这点儿钱,这两年大多被玄世璟挥霍出去了,当然,玄世璟也践行了他所信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等他百年之后,这些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股脑的扔到棺材里,能留给后人吗?玄家的后人从祖坟里挖出来的好东西就一定是自己家的?

玄世璟正是因为看透了,所以对钱这种东西,看的肯开,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活着的时候为他们尽量多存一些家底儿,但是到最后如何,还是要看他们的本事,没本事的后辈,富不过三代。

“如你所说,朕很是期待啊。”李二陛下端起茶杯轻饮一口说道:“这次出来,这东山县周边十里八项的官府文吏,倒是让朕十分满意。”

“陛下是说,那些户籍证明的事儿?”玄世璟问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正是,能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办事,该赏。”

“这件事也让臣很是诧异啊。”玄世璟笑道:“大唐如今底下的吏治,没有臣想想的这般糟糕。”

玄世璟现如今是太子詹事的官职,职责上是管东宫的,但是也有皇帝议朝事的资格,尤其是关于吏治方面的,而且,即便不说官职,玄世璟与李二陛下之间谈论这些,也是正常。

玄世璟是朝廷要员不说,还有爵位再身,身份上更是李二陛下的驸马,是朝廷的实权人物。

“怎么,若是如你所想,大唐底下的吏治,很是不尽人意?”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摇摇头:“倒也并非如此,长安周边与大唐别的地方自然是不同的,毕竟长安乃是大唐国都,连带着长安周围,天子脚下,这一举一动,说不定就被天子知道了,官员勤勉,说的过去,毕竟在这长安周围,若想要升迁,那就只能踏踏实实的干活,除却做好分内之事之外,想要博得美名,那就只能从百姓身上下手,踏踏实实的为百姓服务,若是别的地方,或许就有些出入了。”

京官和地方官员,都是大唐的官员,但是总归还是不一样的。

有些事情,终究太过于理想化了,实现不了,无论是在什么时候,要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治贪腐力度最严格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明洪武年间,杀了那么多人,用了那么极端的手段,贪官污吏绝了吗?

并没有,只是手段更加高明,行事更加隐蔽罢了。

人的贪欲,有人能克制,有人克制不住,克制不住的人,让欲望放肆,便成了贪婪的人,若是身居官位,便成了贪官,若是克制的住了,身居官位,那是清官,克制得了欲望的,活的轻松,能成大事的,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那叫圣人。

第五百一十六章:人才培养

李二陛下有欲望吗?有,而且他的欲望比谁都要强烈,他想要做皇帝,他做到了,他想要天下太平,他也做到了,他好女色,但是在天下大公与女色之间,他选择了天下大公。

否则现在玄世璟看到的就不是一个亲政爱民的李二陛下,而是一个沉醉于后宫胭脂水粉之中的昏君了。

能让李二陛下克制住那些不好的欲望的原因有很多,于公来说,他希望天下是他理想中的天下,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大唐国强民富,于私来说,李二陛下不敢放肆,禁锢在他身上的东西太多,他只有做一个明君,千百年后,才不会留下的仅仅是一片骂声。

“朕自继位之初,便开始着手整顿吏治,除却吏治,大唐的方方面面,不好的都要革除,朕知道,只要改变,顺应时候的去改变,大唐才能走的长远,事实证明,朕当初做的对,不仅仅是当初,就连现在,也是一样,天下日新月异,朝堂跟不上民间时事的变化,便会慢慢的腐朽,朕是深有感触啊。”李二陛下说道:“吏治这事儿,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大事,但也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了的大事,慢慢来。”

李二陛下明白玄世璟的意思,长安周边,天子脚下,官员做事自然不敢懈怠,因为一旦懈怠了,消息只需一天半天,就能传到宫中,传到陛下的耳朵里,至于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或许就不尽人意了。

看看大唐往南的地方,每年除却派遣御史巡按走一圈儿能带回一些有用的消息之外,其它的,基本上就是报喜不报忧了,朝廷想要具体掌握那些地方的消息,除却派遣长安城的官员,将其下调外派,也就没了别的途径。

玄世璟也知道,官员吏治的事儿,急不得,而且着急也没用,根本不是能完全杜绝的了的,不得不说,官员若是贪小财,无妨,只要肯为百姓做事,那他仍旧是能臣,是良臣甚至还可能是忠臣,但是巨贪,损国家以为己利,损百姓以为己利,这样的官员,放在哪儿都是应该收了他的脑袋,省的留着这一条命再去糟践旁人。

与李二陛下在会客室中坐了良久,谈论了一番关于书院和朝廷官员的话,随后李二陛下提出要在各个书院转一转,玄世璟便带着李二陛下连同从宫中带出来的那些侍卫,一同在书院之中转悠了一圈儿,不仅仅是明德书院,还有兵学院和医学院。

现如今两座书院都已经准备完全,就等着秋后学生入学了。

学生的情况也很乐观,七十多人,最终有二十多人留在了明德书院,跟着萧瑀这些老先生继续深造,其余剩下的五十多人,三十多人选择去了工学院,七人去了医学院,打算跟孙思邈学习医术,另外的十几人,选择了兵学院。

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数,对于另外两座书院来说恰到好处,毕竟另外两座书院的教员也不多,医学院就仅仅只有孙思邈和他身边儿两个精通医术的道童而已,虽然只教导这七个人,但是这医术,不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学不精的。

至于兵学院,十几个人,李孝恭也带的过来,除却李孝恭,苏定方也会来讲课,而且有裴行俭帮忙,兵学院除却上课学习兵法,还要实战演练,偶尔到军中进行实际的接触军队,培训体能,因此说起来,庄子上的这三处书院,没有谁家学生比谁更轻松一说。

在医学院,需要随着孙思邈出去采药,甚至远赴秦岭,背上行囊,实践出真知,至于明德书院继续深造的学生,那都是按照朝廷官员的标准去培养,按照一方父母官的标准去培养,不仅仅要饱读诗书懂得做学问,往后甚至还要接触农桑、商业和百工,春种秋收,要向庄子上的农户学习,亲自下地干活,一点儿不比兵学院的学生轻松。

若是为一方父母官,自然需要什么都懂一些,甚至说是精通一些,若是在朝堂,出将入相,那就更了不得了,不近要懂,还要精,方方面面的精通,不是死读书成绩好就可以了。

首节 上一节 1048/19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南国江山

下一篇:三国之并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