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第1317节
突然觉得这含元殿中的气氛有些不对,目光的余光扫过殿中跪着的两个官员,有些眼熟,看其身上的官府,品级要比他这个府尹大许多。
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子之怒
这不是大理寺的两个少卿吗?这是犯了什么事儿了?
不过,大理寺的人犯了事儿,应该是由宫中捉拿,而后送进天牢里吧?怎么把自己这个长安府尹给招到宫中来了?要让长安府衙来审理大理寺的事儿吗?怕大理寺的人徇私?
“韩大人,你们长安府衙掌管着整个长安城的治理,最近这段时间,长安城之中如何啊?过的可还安稳?”李承乾问道。
“回殿下的话,长安府衙这边,一切安好。”韩忠回应道。
“嗯,最近安好,那一年之前呢?”李承乾说道:“从下面递上来的折子来看,长安府衙,似乎没有办过几件像样的案子啊。”
“这......殿下,这长安城乃是天子脚下,百姓安居乐业,都恪守大唐律法,并未发生过什么大的案子,需要长安府衙来办理。”韩忠说道。
“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案子?只怕是发生了案子之后,你们长安府衙,也不敢处理吧?能推到大理寺的,都推到了大理寺,有的,甚至让你们利用职权,直接给压了下来,是不是?”李承乾问道。
韩忠听到李承乾说这话,赶紧跪了下来:“殿下,并非如此啊,实在是冤枉啊。”
“冤枉?”听到这两个字,李承乾笑了:“本宫哪里冤枉你们了?”
从底下收上来的折子,关于长安府衙的汇报来看,的确是这么个情况,这些官员的德行,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李承乾多多少少也摸清楚了他们的脾气秉性,若是真办成了什么大案子,肯定要上奏折大书特书,为自己表功啊,有了功劳,有了政绩,往后仕途上的升迁才有依仗,但是呢?事实却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没有动静,案子都积攒到了大理寺,新案子变成了陈案,这难道不叫尸位素餐?
再加上一年前关于窦尚烈的案子,李承乾对长安府的这帮人,真是失望透顶了。
也好,借着这个机会,至少先整顿整顿长安城的吏治。
韩忠被李承乾这么一问,他也答不上来,这话要怎么接?
“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那本宫就给你提个醒。”李承乾说道:“一年之前,长安城鼎福楼有个伙计到你们府衙击鼓鸣远,状告窦家窦尚烈,这件案子,韩大人可有印象?”
听到李承乾提起一年前的这案子,再看看自己旁边跪着的两个大理寺的少卿,韩忠心里咯噔一声。
事情被暴露了!当年明明相关人等都已经封口了,而大理寺的官员也派人告诉他,说此事万无一失,怎么时至今日,却被捅出来了?
“韩大人可想起来了?一年之前,窦尚烈在长安城玷污了一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后来那女子在自己的房间之中悬梁自尽了,其家人到长安府衙击鼓鸣冤,状告窦尚烈,本宫敢问韩大人,是如何处理这件案子的?”李承乾问道:“说!”
最后一声怒喝,把韩忠吓得一个哆嗦。
“臣......臣.......”
“怎么,说不上来了?”李承乾从上首的坐塌上站了起来,站在了台阶上:“那让本宫告诉你你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你把这件事儿给压下来了,责令知道此案的人闭嘴,后来那人去大理寺,可惜啊,大理寺的这些个官员,与你们一般,令人心寒,你们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真乃大唐之耻!”
“尔等俸禄,皆民脂民膏,可是看看你们做的事!你们今天坐在这个位子上,是谁在供着你们?不是朝廷!而是百姓!百姓供养着你们,可你们呢?翻脸就欺压到了百姓的头上。”李承乾说道:“在本宫看来,窦尚烈的死,不怨那个伙计,就怨你们,你们!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杀了窦尚烈!毁了那个伙计,毁了一家百姓!”
“殿下息怒。”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此事既然已经查明,而且又涉及到了长安府衙与大理寺的官员,臣觉得,不管殿下如何愤怒,事情总要有个解决的办法。”
李承乾的目光依旧没有从跪着的那三个人身上挪开:“既然已经查明,要处置,也简单,罢官,抄家,流放,责令千牛卫,抄没涉案官员家产,徙三千里。”
“殿下。”窦衍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如此处置,是否......有些重?”
当初案子被压了下来,受益的是窦家,现在人家因为这个倒霉,要是窦家人不吭声的话,委实让人心寒,所以窦衍也是硬着头皮出来说这么一句话,至于成与不成,反正漂亮话是说出来了,再多,他就不能说了。
“窦大人觉得重了?”李承乾问道:“一年前的案子,加上一年后的案子,总共三条人命,现在正好殿中跪了三个人,要么,就让这三个人,为这两件案子偿命吧,窦大人觉得,这样如何?”
窦衍没话说了,流放的话,至少是保住了性命不是。
太子这是发了狠了,自太子坐朝以来,不管是上朝理政还是在宣政殿批阅奏折,无不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当朝发这么大的脾气,这还是头一次呢。
含元殿之中大臣们也都看出来了,太子这是真的怒了,虽说是太子,但是就现在这段时间,就得拿着人家当天子看,李二陛下的态度也是暧昧,让一众朝臣云里雾里的。
今日的大朝会,算是在李承乾的愤怒之中结束了,只是关于戴胄如何处置,李承乾却是没有给出一个答复,在朝堂上也没有人敢提这事儿,再去提,这不是触太子的霉头吗?
要是惹了太子,把陛下给惹出来,这件事要如何收场?岂不是要闹的更大?
仅仅是这一件事,大理寺就要罢免四个官员,长安府衙更是整个府衙都要遭殃,再去把事情闹大,又会牵扯出什么事,什么人,谁知道呢?
退朝之后,约莫半天的功夫,李承乾拟定了处置戴胄的结果,送到了三省批复,三省的人也痛快,直接就给予通过了。
对于戴胄的处置,倒也不说严重,戴胄毕竟在大理寺卿的位子上做了这么久,有功劳,有苦劳,也不会因为这一件事就丢了官。
第九百一十七章:烂摊子
大家都知道,戴胄与这件事没有什么牵扯,硬要说的话,也不过是因为戴胄手底下的人犯了事,连累了他而已,但是这件事可是戴胄主动上折子给曝光出来的,也算是将功抵过了,所以,李承乾不会多为难戴胄,三省的人也不会为难戴胄。
大理寺一下子两个少卿都进了牢房,加上另外两个官员,一共是四个,要是这会儿把戴胄再给撸下来,大理寺谁来掌管?大理寺的那一摊子事儿谁来收拾?
换言之,谁来接这个烂摊子?
三省的官员自然也有这样的考虑,现在的大理寺可是个烫手山芋,还是先让戴胄自己去收拾了这个烂摊子吧。
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人打大理寺的主意,明显在朝堂上,太子已经动了火气,这个时候再做些小动作,真拿着太子不当掌权人?嫌太子现在不够堵?非得再去火上浇油吹焰拨炭?
惦记着大理寺卿这个位子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受大理寺,没有一个想这么做的,大理寺最近发生的案子,可是关乎到窦家,谁想去怼窦家?
所以,在种种原因之下,戴胄依旧安安稳稳的坐在大理寺的位子上,这连戴胄自己都没有想到。
玄世璟依旧在庄子上过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相比风大浪高的长安来说,庄子上平静的就如同东山湖一样,也不过是偶尔起些涟漪。
玄世璟现在在庄子上,不仅仅是自己在地里干活,还带着文学院的学生们一起下地,不过占用的,也是玄世璟的授课时间。
文学院的学生,本就在假期的时候,组织着在庄子上下地干活,或者是到东山湖去看周围的商贸,这也是为了给他们增长见识,让他们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不然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与国子监那些闭门读书的书生有什么两样?
国子监或许还遵循着学习传统的君子六艺,但是绝对不会让那些身娇肉贵的读书人去下地干活,去参与商贸之事。
而这两样东西,却都是将来为官肯定要接触到的东西,与国子监的学生相比较,东山县书院这边,还真是在起跑线上就多出他们半步。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春闱来说,没用,朝廷不会因为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学生学习了这些实用的知识,而去改变春闱的考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