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第1703节
玄世璟所说的前车之鉴,还是得戳一下李二陛下的痛处。
当初玄武门的事儿,当中可也有高祖皇帝优柔寡断的原因在当中的。
李承乾既然知道,那可就别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玄世璟的话也是点到为止,李承乾能够明白。
“好,朕知道了。”李承乾说道。
原本他是有自己的打算来着,但是现在看来,打算归打算,事情再这么悬着不定下来,对朝堂安定,没有什么好处。
“如此,臣就先告退了,天黑之前,臣还要回家。”玄世璟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
他知道,他也留不住玄世璟在长安,即便是人在长安,心也在庄子上,另外,玄世璟也是在避嫌了。
也罢,就这样吧。
事情定下来之后,玄世璟回了庄子上。
回到庄子上之后,玄世璟立马找来了高峻,两人在书房见面。
“公爷,何事?”高峻拱手问道。
“你兄长那边有消息了吗?”玄世璟问道。
“暂时还没有消息送回来,可能相安无事?”高峻的语气也不确定。
“相安无事.......”玄世璟喃喃说道:“相安无事可不是我要的结果啊,这样吧,若是高源一有消息,你立马送到我这里来。”
“是。”高峻应声道。
等一转过年来,安安和窦孝果也要成亲了,玄世璟可不想在明年弄出什么不好的事儿来,一面耽搁了自己女儿的婚事,或者说,让本来的好日子,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这一点,也是玄世璟的底线了。
入了冬天,离着过年就要掐着日子算了,宅子里也得提早准备了,今天东西还要多准备一份,送到窦家去,现在两家可是姻亲关系,可得常来常往才是。
至于居住在道政坊的窦孝果,他那边的东西,也少不了。
这场婚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窦孝果,也是半个玄家人了,自然不会亏待他。
在年前,众人都忙着过年的时候,户部依旧是忙忙碌碌的在准备关于钱庄的章程,现在他们可不像以前那样抠门了,在这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现在户部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赶紧将钱庄的事儿,重新梳理好,而不是心疼这几个钱。
花钱也得顾全大局不是。
年关之前,李承乾下发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让原本还算是平静的长安城,再一次沸腾了起来。
或许也是李承乾想通了,终于下诏正式册封李厥为东宫太子。
这下太子的位置总算是安稳了下来,年底的时候,长安城也没有敕令让李象回长安,李承乾也是希望李象能够明白这当中的道理吧?
是不是你做的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做的事儿,皇帝心里有数,太子之位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去争夺也没有用,更何况,好做出了想要屠戮手足的事,这如何能被容忍?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立太子
静观其变好啊,人不动,我不动,动则必制敌。
而且,这件事儿,长安城这边,就只能有玄世璟和高峻知道,其余的人,不能给他们透漏风声,就算是玄家自己人也不行。
“长安城最近有什么消息?”玄世璟问道。
“嗯.......听说窦家那边儿有点儿麻烦。”高峻说道。
“窦家?窦家怎么了?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玄世璟面色一凛,放下了手上的书本,目光盯着高峻。
李厥被正式册立为太子,也是让许多人的心都放下了,东宫太子之位也是国本,关乎到大唐的未来,东宫一日不定,朝中臣子的心,也就一日不安稳,这万一真要是出现武德年间那样的情况怎么办?
这就是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大臣们是希望改掉李二陛下所带出来的这股子歪风邪气的,因此对东宫的事儿也就格外的上心。
好在李承乾是安稳继位的,到了李厥这边,李厥又是嫡子,立他,毫无争议。
至于如今朝堂上的势力,也正是新老交替的时候,原本盘踞在朝堂之中的关陇门阀贵族,在一场钱庄案之中,被清洗了大半,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被李承乾收回了不少,相对于贞观年间和永辉早年的时候,李承乾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李承乾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也希望自己能比他父皇做的更加出色,所以,他是不可能成为关陇门阀贵族的“傀儡”的。
李承乾在朝中的威望足够,手段也足够,野心也足够,贞观朝也为他治理大唐打下了坚实厚重的基础,在君臣之间的较量之中,不存在主少国疑的情况,所以,李承乾可以尽力施为。
李厥入住东宫,势必会有些人直接贴上去啊。
可能会有朝堂上的新贵,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还会有元老勋贵,想要从李厥这边,重新找寻机会,重振自家门楣。
不管是新是老,李厥一旦住进东宫当中,这就是要给他的第一个考验了,那就是看他如何处理这些纷杂的事情和人际关系。
估计陛下也能想到,他也在看着李厥如何处置这些事儿。
以前他的确是能够保护李厥,但是李厥当了太子,总要有能独当一面的本事,总不能周围的人一直都护着他。
所以,这些事儿再复杂,还是得李厥一个人去做。
至于玄世璟,现在的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太傅,李厥依旧是他的学生,之前闲暇的时候到长安,他也会去教导李厥,与宫中李厥的老师们相比,玄世璟看上去并不能说是多尽职尽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但是相对于其他师傅教导李厥,玄世璟更喜欢让李厥活学活用,并不是耗费心血去将李厥摁在书本里,那样说实话,没什么用。
书中讲圣人之道,但是三皇五帝治世的规则能拿到现在来用吗?不能,因为那是已经淘汰了的东西,作为君王,目光要放的比寻常人更长远才是,怎么能越活越回去呢?
书本仅供参考。
估计圣人们写书的时候,也是掺杂了自己的臆想在当中,而并非是完全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