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都督

大明都督 第726节

“毛帅可有异议?”这个必须要征求一下毛文龙的意见,不管怎么说,这是明目张胆的向他的队伍里掺沙子但好在这不是自己提出来的,这是毛文龙的铁杆儿杨嗣昌提出来的。你自己的人拆你自己的台,这可不关我的事,你可不要误会了我。

“臣没有异议,善。”结果毛文龙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这件事,这样所有的臣工感觉到意外之余,也让大家领教了毛文龙的宽广胸怀。

“那么大家举手表决吧。”

毛文龙就第一个举起了手。

当事人都不在乎,大家还在乎什么,于是大家纷纷举手通过。

“辽西地区,现在独有巡抚却没了原先的督师,军政一定要分家,否则就会有大乱现在袁崇焕不听调遣就已经是明证。”杨嗣昌丢出了这次他最终的目的。大家才恍然大悟,前面的都是铺垫,这才露出了杨嗣昌的狐狸尾巴。既然人家毛文龙东江镇都可以军政分家,那么你袁崇焕就怎么做不得呢,如果你不做,那么你就有野心,将藩镇的帽子给你甩回去,看你如何招架。

但这事情的确难办,原先派了几个督师经略都被袁崇焕撵了出来,连个总兵官都不行,在当时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原因是,外有袁崇焕掌握的15万关宁铁骑,内有东林党和阉党的同声呼应,让皇上不得不如此迁就。

现在好了,朝堂内再也没有呼应袁崇焕的人了,对他动动手脚也是水到渠成。

“要想恢复就旧制,需要有一位威望卓著的人去坐镇。”杨嗣昌启禀道。

坐在一边喝茶的孙承宗就不得不站出来:“袁崇焕那个猴子,只有老夫镇得住,现在老夫请恢复我原先的官职,再任辽东经略。”

“这才是一心为国的人啊。”皇帝感叹一声。站起来,恭敬施礼:“师傅辛苦了。”

孙承忠淡然道:“给苟利社稷,唯死罢了。”然后重新站在了臣班里。

“孙大人出山再好不过,为了加强军备,臣请撤换不知道兵事的崔成秀,将孙元化委派为兵部尚书。”

天启皇帝就看下了缩在一边的崔成秀。现在的崔成秀已经没有原先魏忠贤掌权时候的嚣张了他也已经知道自己的党派大势已去。自己参与软禁皇上的事,更是大罪难饶,之所以自己这些党徒们没有被打击,是因为皇上仁厚,念着以往的劳苦功劳,同时也不想再掀起党争,才将软禁皇上的巨大的事件压下去,但秋后算账是肯定的。自己再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的确不行了,听到杨嗣昌这么说,皇上看向自己,赶紧主动站出来,跪倒启奏:“臣不过是一个文人,根本不懂军事韬略,在这大明危如累卵的时候,兵部尚书的确应该找到一位知道兵事的人来担当。首辅大人所推荐的人非常正确,臣现在请求交卸兵部尚书职务,致仕还乡。”

看着这个聪明人,天启不由得心软,然后提出来:“崔爱卿做事还算勤勉,也有一定的能力。既然你交卸了兵部尚书职务,但也不能回乡,还要继续为这个朝廷贡献余力,我看你就任刚刚出缺的吏部右侍郎吧。”然后询问下面:“这两件事大家是否同意?同意的请举手。”然后自己首先举起了手。

对崔成秀的处理,大家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皇上这么做,也是在对外宣布他不想再搞党争。自己连被软禁这样的奇耻大辱都能忍受,那么稳定住人心才是当务之急,希望大家能跟他一样,放弃前嫌,大家核舟共济。

既然皇上把事情都做到了这个份上,大家虽然心有不甘,最终也只能忍了下来,再说了,崔成秀也是有一定能力的,只要他不再搞党争,这还算是一个能臣,纷纷举手表决通过了。

杨嗣昌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这么多的调整,而且处理的非常得体到位,这让大家看到了杨嗣昌的能力,对他进内阁成为首辅心服口服了。11

第1237章 扳倒袁崇焕

恢复了内阁成员的马维忠上前一步,提请道:“袁崇焕巡抚,朝廷屡次招他回朝述职,他却屡屡用各种借口推脱不回,这是蔑视皇上,蔑视朝廷,该如何处理?”

这才是事情的关键,这的确需要解决。

天启皇帝沉吟了一下,就做出了一个惊动朝野的决定:“朕决定派出八贤王保护孙师傅去山海关上任,同时再下旨召袁崇焕回京。”

这样的决定,立刻引起朝堂再次大哗。不断的大哗已经成为常态了,御史也不再管了,而且还大哗的最欢。御史郎中焦急的上前:“万岁,此举万万不可,这及其容易引起误会啊。”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说,袁崇焕现在内心忐忑不安,之所以不敢回来,就是惧怕朝廷直接将他下狱问罪。狗急了还跳墙呢,真要是八贤王带着他的5万大军,荡荡的过去,绝对能逼反袁崇焕。一旦袁崇焕带着15万关宁铁骑投降后金,天下局势必将立刻倾颓,将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一点没有人能保证不能发生,以袁崇焕的性格,说不定他还真敢这么做啊。

但这一次被逼急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这个天启皇帝,因为这一次袁崇焕做的真过分了,新旧不满一下子爆发了出来,想一想也是,这个袁崇焕自视太高,将这个皇帝拿捏的也太狠了。

原先孙师傅得病荣养,结果袁崇焕被封为巡抚,掌管兵关外兵马权力,结果他却不知足,和这个不和,和那个不和,不过是为了要独占国内外权力罢了,结果皇上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需要,然而这一次,却在背后煽风点火,还要抢占东江镇的军权,这在分权心理的作用下,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结果在皇上反驳了他之后,却突然间做出了这让人神公愤的事情,鼓动一些人突然搞了一场政变,软禁了毛文龙也就罢了,还软禁了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这本来就是天下必诛的大罪,然而他却抢东江镇的兵权没有得逞,于是就自己溜回了山海关,想做一个老好人做壁上观,这一场政变,差一点要了大明王朝的命,结果这个始作俑者却装着没事人,这真是生可啃,熟不可啃,现在为了大局的稳定,自己不能将现在那些跟风者怎么样,但是原总管必须除掉,否则这个人野心太大,对权力的欲望过高,早晚将是祸害这个大明的罪魁祸首。

原先不敢动他,正如这位御史所说,狗急了跳墙,真要将它比反投降了后金,辽东局面将彻底糜烂。

但是现在天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第一,一手建立起来的官兵铁骑的真正者孙师傅再次站出来,成为了辽东的经略,那么只要孙师傅回到辽西,只要他振臂一呼,关宁铁骑就将不再接受袁崇焕的指挥。

同时自己的弟弟带着5万精兵强将压迫——:“杨爱卿你这次带回来多少人马,战斗力如何?”就这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明白,这一次皇上的决心已定,就要乾纲独断,谁再想反对也不可能了,于是这御史仔细的权衡了一下现在的利弊,最终无奈的长叹一声,退回了自己的队伍。

杨嗣昌早就看这个袁崇焕不顺眼了,既然皇上的决心比自己还大,那就赌上一把,赌袁崇焕不敢轻举妄动。

孙师傅也没有出言反对,因为孙师傅太了解袁崇焕这个人了。他的野心之大是没有人能够想象的,他的对权力的欲望之大也是没有人能够可以想象的。这也就是当初自己在辽东的时候,最大的精力就是压着他。结果自己这一病,派去的所有人都没有压制他的能力,结果就出现了这个差点让大明帝国走向灭亡的大事件。

还有一个,辽东和东江镇的关系。辽西地区可以没有自己孙承宗,可以没有袁崇焕,但东江镇绝对不能没有毛文龙。不要说那些骄兵悍将别人根本就驾驭不了,就是筹措那巨大的钱粮,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的,而换了别人,只能向朝廷伸手要钱。但上到皇上下到群臣已经习惯了让东江镇出工不出钱,这突然多出来这一大笔,谁也舍不得。当然,这突然多出了的一大块,也会让整个大明的财政彻底的乱套的。因为大明的财政上,历来就没有这一块的支出,。

杨嗣昌站在那骄傲的回答:“臣这次带回来五万西北彪悍的将士。”

天启就望向了孙师傅。孙承宗只能长叹一声:“臣亲自作镇,关宁将士是不敢乱动的,再有这10万雄兵,天塌不下来。”

天启就将拳头狠狠的砸在桌子上:“这件事情不用再表决了,朕这一次就乾纲独断了。”

现在还赖在内阁,没有勇气自杀的顾秉谦这时候站出来要表现一下:“单单如此还不能震慑住袁崇焕,即便他不能够举兵造反,但他要是逃到建奴那里去,以他的智慧将对我们大明不利。”

此论一出当时所有人都立刻大惊失色,这是绝对要防备的啊。这个可能太有了,当时无论如何评价袁崇焕,但大家必须承认他的能力,一旦这个人逃到辽东努尔哈赤那里去,绝对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这一点真可忧虑。

田尔耕站出来:“臣请派锦衣卫将袁崇焕的九族抓起来。”

袁可立就摇头:“那就过了,那就可能真的逼着袁崇焕逃跑了只要锦衣卫虚张声势的盯住他的家小就行了,然后皇上的圣旨里也不能责备过巨,就调他去南京做个吏部尚书吧。”

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于是天启皇帝就采纳了这个意见,当场命令王振写了一道圣旨,交给了朱由检:“见面的时候不要疾言厉色,要好生的安抚,现在咱们的朝廷折腾不起。”

朱由检躬身回答:“臣弟明白。”

“那么,辽东巡抚将由谁接任呢?”马维忠站出来询问。既然袁崇焕被罢免了,就要有人接替,这个人却非常重要,不但要有勇有谋,还要做事干练稳重守规矩,不再出现和人争功的事情再出现。。

于是大家就你推荐一个,他推荐一个,都没有被多数同意。

最终孙承宗保举了一个:“现任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洪承畴,可堪此任。”,

第1238章 打倒宿敌

这个人选1出,大家纷纷赞同附和,因为这个人的确是身负众望的干才,洪承畴不但博览群书。《史记》、《资治通鉴》、全部通读,而且对《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当时大儒洪启胤非常赏识。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为官多年,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如果让他当辽东巡抚,绝对不会再出现袁崇焕那样上下不和的状况,辽西的局面将彻底改观。

天启激动的直敲桌子:“这个人选太好了,朕以为可以,诸位爱卿表决吧。”之所以天启这么激动,是因为他最钟爱这个洪承畴了,就是这几年,天启将洪承畴不断的提拔,才有了洪承畴的今天地位。

所有的大臣都一起举起了手,毛文龙却在心中犹豫。

洪承畴后来任陕西三边总督,对抗农民军上,表现出了他大战略,军事家的能力,而且在用人上也极具慧眼,并且将是当时陕西的上下官员团结的非常不错,但是在他督师辽东的时候,他可是投降了满清的,提前给他弄过去,可别他头脑一热投降满清,那可就坏了菜了。

但又一想,毛文龙就笑自己小气了。洪承畴的投降可不是他心甘情愿的,首先他已经步入了绝境,眼看饿得倒地不起,他不是主动投降,而是无力反抗而被俘的,这是其一。其二,当时大明已经彻底的不行了,洪承畴对大明朝廷也已经绝望。如此两个关键的原因叠加,才有了他投降的举措,但后来,他在帮助满清的时候,还是努力的消除满族人对汉人之间的迫害,在艰难的情况下让满清尽量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其意见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在洪公的推动下,清初完成平稳的朝代更迭,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得以保障。从这一点上看,洪承畴其实是身在满营心在汉,见到大明帝国已经大厦将倾,打入敌人的内部去,保护了汉人的传承,不但无过,而且有功。

自己记得后来国父孙中山都写诗赞扬他,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可见对洪承畴的评价之高。

首节 上一节 726/7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大昏君系统

下一篇:攻取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