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61节
他们是第一队,王舜臣准备一路扫过去······后面的兄弟们没功劳了,要是再没有战利品分享,自己肯定被他们四个揍。
虽然大家把向导当死人了,可人家一点都不自觉,特兴奋。可不嘛,有怎么多的货,还遇到这样厉害的一队人。他又能在这条路上发几年了。
嗷嗷叫的给大家指路,还主动的说要联系他熟悉的下一拔马匪······
赵曦懂得,跟马匪路盗比,军伍更专业。所以,他没担心过这群装备了火药弹的军卒,更担心自己那些隐晦的命令,会让那一片区域的人灭绝了。
对于这条路的存在,对于赵曦而言是没意外的。
只是他无法确定,这条路后世那些集镇和城市,是从多久开始聚集人群的,也就是说,他不确定这时候是不是就有了人的集中居住点,形成了集镇。
若是那样,他的命令将会把这片地方再一次返古了。
其实,在赵曦的推断里,这应该是必然的。
从皇城司探知的信息,结合他翻阅的一些记载和资料,哪里绝对是有人类生存踪迹的。
资料是司马光遣人送过来的,估计对于朝廷的这次行动,司马光心中有数,很反感,甚至连官家都不想见。
从这些资料的字里行间,赵曦看到了一些记载。确实有人烟。
最早的是大汉王朝,后来大隋王朝也有零星记载。
前朝时,那一带多数时候是吐蕃统治区,前朝也未曾有人记载过。
但是,商贸从来不曾断绝。
丝绸之路,赵曦的理解一直就是直河西走廊,也就是从秦州(后世的天水市)开始,沿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一路,直通西域诸国,在联通波斯还是大食。
说不清,这时候对西边的称呼也很乱。什么塞尔柱突厥人,什么拜占庭,什么罗马帝国,什么大食人,波斯人。很乱,这些向导也叫的很乱…~向导的叫法,很有可能是根据国朝的习惯在称呼。
在前朝后期,由于中原王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力下降,丝绸之路断绝了,或者说不再直接联通了。
中间因为西州回纥和党项人发拦路财,导致了西番商贾不得不另辟蹊径,在南边又探出一条路来。
这是赵曦原本认为的,但从资料来看,这条路一直就存在,已经很久了。
预示着这片区域,早就有人类在生活着。
赵曦的命令,是清理一切非国朝军伍的活物…~
真不知道这群杀才会干成什么样!
要说被司马光这样指桑骂槐的映射,赵曦一点感觉也没有,那倒不可能。要说他抽风发妇人之仁,更不可能了。
军令没有朝令夕改的!
再说了,赵曦还有便宜行事的后话,相应他们能做好的。
“官家,其实当初派探路者队伍时,完全可以增派皇城司探知,让他们顺序向朝廷传递信息。如此,官家也不必这样忧心了。”
几次议事,富弼见官家都有心事。知道是在担心探路者队伍。
也是,两个多月了,按照原本的计划,最后一队探路者也已经进入那未知的环境里了。
“富相,朕并不是担心他们…~诺,你看看。”
赵曦把司马光送过来的资料递给富弼,有些内容他已经重点标注了。
富弼看的很认真。
“哪又怎样?官家是我大宋的君王,不是那些什么塞尔柱、波斯还是大食的君王。官家没必要为他们的死活忧心!”
“这一次探路,对于国朝而言至关重要!对于国朝平灭西夏更是无可替代的!官家,万不可有妇人之仁!”
只是些零星的记载,并且记载中也说明了,仅仅是有人生存的迹象,也或许就是指商队呢?
即便真有定居者,在富弼来看,也无非是商贾的中转站,亦或是马匪路盗的据点。
没理由在这事上想太多的。
富弼不想自家的君王嗜杀,同样也不想自家君王伤春悲秋,妇人之仁。
“富相,那是大汉,亦或是大隋时的记载。几百年了,一条一直没有被废弃的商路,朕担心不再是零星居民了。”
“朕希望这次对夏行动绝对保密,也希望在偏师通过时,不再有任何可能走漏消息的存在。所以,探路者,不单纯是探路者!”
这是接近闲聊的氛围,也只有富弼一人。赵曦倒不介意把话说明白。
既然司马光都能猜到自己的心思,这些在朝的内阁大臣,没一个看不明白。
而这些记载着有人类活动的资料,赵曦真不敢保证司马光会守密,这并不是保密法令限制的范围。
“官家……”
富弼一时有点不确定……
“官家,此次探路行动,非官家一人之言,是我大宋朝廷,是内阁议事决议!”
富弼想明白了!总体来说,官家即位以来,一直保持着圣君王道的名声。
这样的命令,确实贵让官家揪心。
这种程度的大事,真没必要纠结。内阁大臣分担即可!
“富相,朕并非仁慈之君,还不至于去为一些不相干的人忧心!即便是有个嗜杀的名头又怎样?”
“官家为大宋中兴所为,臣工子民都看在眼里的!为尊者讳,乃是臣子份内之事!司马君实,老臣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