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15节
“没办法的事。李宪部出击必须以王韶部能不能拿下黑水镇燕军司为基础。如果李宪部出击过早,黑山威福军司西逃,会增加王韶部的压力,毕竟王韶部是真正的孤军,没有策应力量。”
“调集黑山威福军司,这应该是可以预料的事件。高遵裕部转战,西夏各方势力交替交战,黑山威福军司置身事外,对于其他势力而言难免有怨言。同时,对付国朝目前的作战方式,轻骑兵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李宪部前期围而不战,并且将探马放出几百里侦查王韶部的做法,都是可圈可点的。只是作战时机的问题,这次更像是一次意外,让李宪部不得不提前进攻了。”
“放开北线,在东、南、西三线布防,形成一定的包围圈。李宪部确实做好了围歼黑山威福军司的准备。”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李宪部从军卒数上达不到围而歼之的程度,配上火器这样的策略倒也说的过去。”
说实话,现在的内阁大臣能做的,也就是评判一下各路将帅的战术水平,当然,多数是从结局反推的。对于前线如何作战,现在已经完全是战术问题了,都在于领军将帅,朝廷谋划的大局基本形成后,就再没有过多参与前方作战的必要了。
想掺和也没可能了,这都是议事决议定下的。甚至说,前方将帅就是出现什么意外,都不存在责罚的理由。这一次,纯武将指挥作战,效果显而易见,在大战略的框架下,武将很好的执行了,在没有朝廷束缚的情况下,战术运用的相当到位。
这一战,几乎是武将正名的战争。
虽然内阁没有提及协调作战的成效,是因为挑不出毛病来。
“将帅们还是有大局观的,遵行着围剿大战这一目标,相互之间的协调甚至不需要朝廷多言······郭逵部能在黑山威福军司出现意外之时,快速分兵阻击,充分说明了这点。朕以为,朝廷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下达总攻的诏令即可!”
大朝会时的议题,虽然赵曦强势压下去了,臣工中难免有些非议。在黑山威福军司的问题上,郭逵部、王韶部、李宪部,在作战时的默契,是赵曦决断的诠释和验证。
赵曦需要讲明白,也需要内阁成员能认清这样的事实。其实,狄青部和种颚部,在策应高遵裕部中心开花的战术上,已经很少的证明了他们的大局观,只是没有这般明显而已。
否则,高遵裕部早被几十万西夏骑兵压缩的没有发挥空间了。
现在,不仅仅高遵裕部还在腾挪,并且大谋局也已经见到雏形了······这是前方将帅大局观和执行力的体现。
战事到了这程度,即便是西夏觉醒了,也来不及了······
第729章
来不及了。
兴庆府在召集黑山威福军司后,就一直在等着以轻骑兵见长的黑山威福军司能尽快抵达,从而以轻骑兵快速反应的优势,将高遵裕部转战的势头给打下来。
然而,等来的却是白马强镇军司的急报······白马强镇军司以北,出现了大量的宋军队伍。
而这时候,好不容易换了战场,开始阻击狄青和种颚部的西夏骑兵,也被狄青和种颚部陡然提升的战力,打的缓不过劲来。
同时,一直跟卓啰和南军司拉锯战的熊本部,突然间发力了,根本就没给卓啰和南军司任何反应,在已经对肃州整束完成的折继闵部的配合下,快速的解决了卓啰和南军司的作战任务。
越来越多的俘虏被解押到了秦州······虽然作战目标是尽可能歼灭党项人的有生力量,可那一路将帅都做不出杀降和杀俘的事来,只能让秦州承担起安置俘虏的事务。
因此,苏辙都后撤到秦州了,以充实秦州在处理俘虏上的实力。
骤然间,宋军似乎变了样,在任何一个战场,都变现出压倒性的态势,战争的烈度莫名其妙的就加大了,让西夏人都有点不适应,所谓的防线,处处出现漏洞,完全可以用节节败退来形容。
在熊本部和折继闵部汇合后,狄青部的大部队伍直接东撤,并收拢种诊部,接管了环庆的阻击线。而熊本和折继闵部的大军,挥师东进,压着西寿保泰军司的空间······
种颚部也积压了近一年多的气势,也展露出了跟主帅相同的风格,同时向嘉宁军司和祥佑军司全面进攻。
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大战开始······
打黑山威福军司的艰难不可言表。多年征战的黑山威福军司,又基本上是全员整装的轻骑兵,并且因为南下的部分骑兵被李宪部截击,从而让黑山威福军司有备而战。
战车有其在阵战上的优势,同时也有在机动战上的劣势。
从战车出现,以及几次大战,基本上都是官家在谋划上,形成了以逸待劳,或者说形成包围圈后挤压空间的战法。而现在,在面对黑山威福军司时,很明显暴露了战车的弱点······没法进行追击战,机动战也相形见绌。
由于黑山威福军司的地域特点,即便王韶部已经汇合,曹霖也率军增援了,再加上李宪部,总计近十万军卒,仍然无法对黑山威福军司形成包围。
黑山威福军司利用熟悉地形地貌的优势,在黄河两岸一大片平原地带展开了机动战。
黑山威福军司不亏为多年征战的精锐,在探知到宋军的情况后,直接进行了分兵,两万轻骑,完全打散,游荡在整个黄河平原上······这一带水草丰美,处处都有放牧的部落,他们根本不用担心给养。
而宋军,东部的李宪部、西部的王韶部、南部的曹霖和折可适汇合后的大军,放在这一片平原上,根本不可能形成围拢。
······
“稳步推进是正确的。草诏吧,黑山威福军司的事,朕疏忽了。告诉他们,放心打,在战略战术的布置上,多参考种建中的意见。”
“另外,将黑山威福军司的战况通告各路大军,让将帅酌情考虑进攻的势头······大格局已经形成,兴庆府对此无解,进攻的势头强弱,推进的速度快慢,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朝廷无非是多耗些时间,多费些钱粮。大的战略目标是消灭党项人的有生力量,这点不可更改!让所有将帅明白这一点。”
赵曦没有让臣工担责的习惯,整个大谋局是他自己谋划的,各路将帅也是他首肯的,针对西夏各部军司的对战队伍也是他同意的。
在黑山威福军司出现这样的情况,没必要牵罪于任何将帅。
再说了,王韶、李宪以及曹霖、折可适联名奏报,奏请朝廷降罪不能按期参与围剿的奏章,并提出了种建中建议稳步推进的战术计划,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并且也是以大战略目标考虑的。不存在罪责。
“官家,如此一来,在大围剿的布局中,北线就显得薄弱了。一旦兴庆府有意突围,很可能会逃出生天。”
“总攻的号令已经发出,大决战已经启动·······”
“南线、西线、东线三线的压迫势头已经形成,大包围的形势兴庆府应该有所觉察······北线稳以稳步推进的战术解决黑山威福军司,黑山威福军司解决了,恐怕会被兴庆府大量溃兵淹没······”
“没办法的事。如果不能解决黑山威福军司,一旦兴庆府选择北线突围,黑山威福军司南下,北线各部近十万军卒同样会受到两面夹击,境况更是艰难。”
内阁大臣的讨论,更多的是担忧黑山威福军司的战况,对于这一次平灭西夏的大谋局最终结局,整个朝堂都没什么担心的。
黑山威福军司战役的僵持,可能会导致大谋局不能尽善尽美,但从根本上,平灭西夏已经成为定局。
其实,诸位内阁还是对前方的将帅不怎么信任。赵曦之所以让朝廷下达这样的诏令,是他相信,前方的将帅会领会他的意图。
无所谓了,内阁大臣有怎样的心思,并不影响战局,也不会影响这次大战的走向。
从开战至今,除了高遵裕部被围,以及这次黑山威福军司的战局不利,整个大战局一直都是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