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1059节
豳州是从萧关到长安的地域,其实并没有比原来的豳州大多少,银州也是类似,只是五原、银州和延州的总和罢了,这主要是因为前者这样的地方需要安置李衍这种老资格的降将,而后者又是面向宇文宪的北方前线。
而华州和银州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疆域将整个华山南北都包括在其中,武关也是其一,显然这是大汉为了统筹东部战线上的力量,从华州的地域内,向东北可以进攻洛阳,向东南可以连接南阳,让其在萧世廉的掌控之中彻底成为大汉东入山东的门户。
而岐州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按照李荩忱的指示,岐州准备和汉中合并成一个州,让关中的范围跨过秦岭深入巴蜀北侧,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汉中不再归属于巴蜀的传统范围,而是隔着秦岭归入关中。
这样做的意义自然也非常明显,就是形成犬牙交错的行政体系,只不过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李荩忱通过汉中来牵制关中的意义大于通过汉中牵制巴蜀,毕竟相比于巴蜀,关中对大汉的离心力相对还是要强一些的。
李荩忱是从巴蜀起家的,在巴蜀心中,这里就是大汉的龙兴之处,所以他们对于大汉的忠诚也可想而知。再加上李荩忱这些年来有什么政策、制度乃至于先进的器械,都会选择巴蜀作为优先试点的地方,算是对得起巴蜀百姓这么多年的衷心支持了。
李荩忱不负川人,川人不负李荩忱,大家相处的很是愉快,自然谈不上什么割裂。
在这基础上,李荩忱又设立关中巡抚和九原巡抚,前者的任务显然就是统筹关中的各项事务,不出所料,这个官职落在了这一次李荩忱北上关中的过程中表现最为出色的陈叔慎身上,相比于太尉府,这一次文官们也的确大放异彩,没有他们的努力,自然也就没有长安之后的稳定。
第一四六七章 长安事略
陈叔慎等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李荩忱“内举不避亲”,让陈叔慎担任关中巡抚,自然也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
倒是九原巡抚这个位置的存在,让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惊讶。
九原(今包头),这的确是一个已经完全进入历史之中的名字,甚至都快被人们遗忘。
九原第一次出现,是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领大军北上出击匈奴,驻守之地称为九原,也就是如今河套的北面,后来秦朝的直道就是从咸阳的云阳宫直通九原,再后来在九原的周围,陆续出现了云中、五原等城池,完成了华夏民族向北方草原迈出的坚实一步。
当然了如今华夏已经很久没有抵达九原这个地方,以至于这个曾经的塞上雄城已经被疯长的野草淹没,即使是北魏六镇,也没有向北推进到九原这个位置,这一片阴山下的土地,已经是柔然人、突厥人和如今铁勒人纵马的地方。
李荩忱设置九原巡抚,并且直接将韩擒虎任命为九原巡抚,意图似乎已经不要太明显。
大汉以后必然也是要深入草原,至少重新拿下九原故土的。
甚至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个位置现在来看就是一个虚名,但是绝对是普天之下的将领们都想要抢夺的位置。
毕竟封狼居胥这样名垂千古的功勋,任何一个人都想要。
韩擒虎在这一次入关中之战中的功劳,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是安东将军,再继续往上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提拔的空间,所以李荩忱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封赏他。
当然不仅仅是关中的行政区划有所变化,李荩忱也顺势调整了西北的行政区划,将原本西北的雍州、凉州整合成一个雍州,包括天水、安定、金城等地,然后将武威单独划出来作为新的凉州,而李荩忱的舆图上,凉州的疆域已经向西北一直画到了敦煌!
这绝对不是地图开疆,而是李荩忱已经做好了趁着现在和宇文宪停战,尽快打通河西走廊以连接西域的准备!
在稳定河西上有功的长孙晟晋升凉州刺史,同时李荩忱撤销汉中巡抚——现在汉中已经不算边境,而是内地了,再设置类似于封疆大吏的巡抚,自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加封徐德言为河西巡抚,加封宇文忻为冠军将军,完成对河西的战略部署。
冠军将军的名字自然就来自于霍去病的“冠军侯”,而拿下河西正是冠军侯最令人赞叹的功绩。李荩忱把冠军将军的名号搬出来,处处表现出来对于河西的雄心。
原本大汉和吐谷浑之间还有之前的和约维持,但是之前吐谷浑人先不守规矩、想要趁着李荩忱和杨坚忻一文一武为主、徐德言在后方坐镇主持大局的局面。
同时这一次于玺和侯秘都加杂号将军,领汉军骑兵分别坐镇河西和河套,以应对更加强大的敌人。毕竟在这之后,无论是吐谷浑还是宇文宪,都有大量的骑兵在,在汉军化是不折不扣的重创,北方的不少寒门子弟都已经很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不要说平头百姓。现在朝廷建立起了一个面向整个社会招生的书院,这显然是大家之前从未想过的。
长安书院还只是其一,伴随着长安书院一起的,还有长安军事书院和长安义学。后者自不用说,前者和金陵军事书院一样,目前是只对军队将官开放的。
现在军中的校尉以上、包括长史和主簿在内的所有将官,都要进入书院之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根据每个人的职位不同也有所不同,集中在对于近年来战争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建立将官们对于火器这种新式武器的初步了解。
毕竟以后火器是要大规模列装军队的,大汉的将领们不能对这种武器一头雾水。
第一四六八章 听雪问政
军中将官们当然都是心高气傲的,甚至还有不少这辈子都是靠自学成才,这个时候了还让他们去读书,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恐怕也就只有加强一下对治武功两个方面来进行,至少李荩忱认为自己文治武功都有涉及,随着行政制度的划分、军队的调动以及税收法和书院的出现,整个关中也将被大汉经营的如铁桶一样。
这里以后不仅仅是大汉向东进攻宇文宪的重要战线,也是未来更长远的时间里大汉向西拓展一直到西域乃至于更广阔天地之中的立足点和出发地。
“对长安,朕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李荩忱看了一眼窗外纷纷扬扬下着的雪,沉声说道。
马车之中的空间虽然不算大,但是坐下三个人绰绰有余。
一张小桌子摆在面前,桌子上摆着茶杯,旁边的小赟和宇文宪做得好就足够了。至于之后,朕既然此心在造福天下苍生,自然还是要倍加努力。”
“陛下有如此之心,万民也当高兴。”中年人的话音很平淡,听不出来像是在拍李荩忱的马屁,似乎就真的是代表万民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样,上位者的气势已经无须遮掩。
“水开了,小心些。”杨妙跪坐在桌子另一侧,给两人沏茶,“阿爹,陛下颇爱清茶,阿爹也尝尝?”
那中年人正是杨坚,曾经的大周隋王。
此时的杨坚一身素白棉袍披在身上,头发披散在肩膀上,黑色的头发之间夹杂着丝丝缕缕的白发,脸上不经意时也能看到皱纹,但是这都无妨他现在浑身上下都流露出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若不是他一言一行之间还都让人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久在高位的人,恐怕还以为是哪里的得道之人成仙成佛了呢。
当初的魏晋隐士,也不过就是如此风貌了,很显然杨坚已经看淡了生死富贵,一切已经如浮云。
李荩忱并没有杀杨坚,但是也没有真的把他和宇文赟、陈叔宝等人发配到一起去种田。
对于这个重开汉人之天的枭雄人物,李荩忱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尊敬和害怕在其中的,但是他也更期望杨坚的才能和见识能够为自己所用。
让杨坚入朝为官是肯定不可能,就算是李荩忱答应,朝野上下肯定也不会答应,诸如杨素、元晟以及韦孝宽这些人,大家和杨坚多多少少都有过节,大家当然不期望杨坚能够重返朝堂。
而且杨坚自己也不可能真的放下和大汉之间的所有矛盾和成见,这些年来的斗争之中,双方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说杨坚的手下亲信,诸如柳裘、皇甫绩等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早就已经星散,就连他自己的长子和次子都死在了那一次长安之乱中,这对于杨坚来说是最大的打击,现在他头上的白发几乎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因此杨坚也不可能答应。
不过至少现在人苟活了下来,也就失去了再死一次的勇气,尤其是杨坚再一次见到了自己最愧对的家人,更是让他只能选择认同于现在的命运。
李荩忱并没有强求他为大汉做什么,而是在秘书监之中给他留了一个位置,一个谁都没有办法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位置,杨坚的薪水也是直接从内库之中支出,倒是有些像李荩忱自己的私人顾问一样,对于近期来大汉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李荩忱也颇有兴趣听取杨坚的意见。
对于北方的局势,大汉的官员们终究还是缺少经验的,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他们也很难认识清楚,制定出来的政策多少都有浮空想象的感觉。
李荩忱不得不以华阴城和长安城作为新政策的试点。
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
新制定出来的政策,比如之前的税收法,都会先在华阴和长安两个地方进行试验,有良好的效果之后才会在整个关中乃至整个大汉的疆域内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