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1417节
“陛下让工部、商部等会同商量迁都之事尚且可以理解,”鲍兴跪坐在李荩忱的身边,声音之中不无担忧,“但是让户部陈尚书也负责此事,已然引起质疑。”
“户部已经和农部分家,主掌的便是钱财之事,迁都必将牵扯到众多钱财往来事宜,户部如何不能参与其中?”李荩忱径直问道,“朕以为户部不但应该身在其中,而且更应该主持此事。”
“陈尚书出身南方,陛下应当慎重。”鲍兴艰难说道。
李荩忱看向他,鲍兴只能拜倒:“臣之所言,非是私怨,还请陛下明鉴。而今陛下意欲迁都北方,众所周知,南方武,多有不解怨念,陈尚书恐难身免。”
李荩忱不由得一笑:“起来吧,朕还没有责怪你呢,你就诚惶诚恐,不必。你鲍兴是何人,朕能一点儿不清楚?若是你是那种自私自利之人,难道以为自己能够站在这里么?朕早就已经把你撵出去了。”
鲍兴松了一口气:“臣多谢陛下。”
身为天子近臣,这件事他必须要向陛下提起,不然的话是自己的失职。但是他也害怕陛下认为自己是私心作祟,如小人一般进谗言。
而实际上鲍家忠义传家,这种有损自家清誉的事情,鲍兴绝对不会做,另外鲍家本来就是南人北来,复杂的身份注定了鲍兴不会站出来为任何一边人开口说话,更何况鲍家又素来不算豪门望族,这迁都之事牵扯到的实际上也不是鲍家的利益,鲍兴完全没有必要给这些人说话。
李荩忱径直说道:“卿家之忧,朕亦知之。但是朕相信陈叔慎,也相信皇后。”
陛下说到了皇后,让鲍兴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归根结底,陛下相不相信皇后,甚至相不相信陈叔慎,这都是帝王私事。固然帝王家事也是国事,但是自己这个外臣也只能点到为止,不然就是冒犯了。
看到了鲍兴欲言又止的神情,李荩忱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对乐昌,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李荩忱相信乐昌,从未改变。
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因为两人曾经一次又一次的托付后背,或许是因为隐约之间的心有灵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自己鞭长莫及的事,乐昌会帮自己搞定的。
鲍兴也注意到陛下脸上的笑容,这是一种温馨和煦的笑容,陛下显然是想到了皇后。
伉俪情深,真令人羡慕啊。
大汉能有这样一对帝后,乃是万民之幸。
鲍兴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径直将手中的几本奏章拿了上来:“陛下,这是西北那边传来的战报。”
“吐谷浑人按捺不住了?”李荩忱接过来。
之前吐谷浑人就对大汉的西北磨刀霍霍,只不过汉军素来以重兵驻守西北,再加上又有摧破突厥主力的赫赫威名在,吐谷浑人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宇宪曾经邀请吐谷浑、薛延陀部等一起进攻大汉,结果最后薛延陀人退入大漠,甚至还反过来骚扰北周,吐谷浑则一直虚张声势,却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现在大汉主力都在和北周对峙,他们总算是忍不住要动手了。
虽然大汉的西北远不能说是一块肥肉,但是还是要比吐谷浑人居住的地方好很多,要说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大汉在西北的军队,又岂是好惹的?
“长孙巡抚奏报,击破吐谷浑兵马,斩首两千余,我军损伤不过两百左右。”鲍兴在旁边介绍大概。要不是今天张须陀休沐,这件事实际上应该是张须陀来汇报的。
一年到头了,大家都需要喘口气,李荩忱也不至于把这些着急回家看望父母亲人的小年轻们按在宫里,大家轮班就好了。更何况大过年的也没有多少事,河对岸的宇宪也得忙着过年不是?
“长孙晟还真是给朕送了一份上好的新年礼物啊。”李荩忱展颜大笑,“吐谷浑以卵击石,这一次估计会老实一段时间了。”
李荩忱从来不担忧西北的战事,也不看看李荩忱放在西北的都是什么人物。
且不说长孙晟本来就是历史上以一己之力振兴长孙氏的人,就是宇忻、贺若弼和史万岁,又有哪个是好惹的?
第一九二六章 稳定西北,当步步为营
这些北周降将,都是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人物。
他们不愿意和北周为敌,李荩忱也成全他们的忠义,所以专门把他们安排在了西北。
历史上也正是这几位在隋朝的时候吊着吐谷浑打,导致吐谷浑元气大伤,龟缩回高原上,甚至隋唐末年的动乱也没有跳出来抢地盘,等吐谷浑恢复元气的时候,面对的就已经是刚刚击破突厥的大唐了,然后自然又被李靖和侯君集等大唐名将虐得体无完肤。
而事实上吐谷浑人在北周时期也很跳脱,之前就没有少在北周西北边境招惹麻烦,要不是有突厥这个大麻烦在,两边可能早就爆发大战了。所以长孙晟等人更没有手下留情的道理。
不然的话,他们到底是不是诚心诚意为大汉之臣,都需要质疑一下了。可以说吐谷浑就是李荩忱送给他们的投名状,击败吐谷浑,只要他们愿意,并不是什么难事。
大汉的敌人之中,北周之所以棘手,在于具有众多的土地和人口,人多力量大,终究不是一句空言。薛延陀人也有一定的威胁,在于他们来自于草原,具有精锐的骑兵,草原上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能够纵横驰骋的骑兵已就让他们不会被任何人小觑。
相比之下,吐谷浑人应该是最软的那个柿子了,只不过吐谷浑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河西乃至于他们作为核心区域盘踞经营的湟水河谷等地实在是太过偏远,对于现在的大汉来说,中原尚且刚刚平定,河北等地犹然还在北周掌握之中,贸然发兵深入河西,得不偿失。
大汉的钱粮终究有限,每一点都得用在刀刃上。
不过这并不代表李荩忱并不打算将吐谷浑怎么样,汉军已经有着火器上的巨大优势,在抵御寒冷上亦有进步,至少棉衣的出现,让多数来自于南方和中原的汉军将士们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河西的朔风。
实际上隋唐时期吐谷浑也好,吐蕃也罢,之所以能够盘踞在河西和高原上成为两个朝代的边疆祸乱之一,主要还是拜恶劣的气候以及高原地形地势所赐,中原军队往往很难克服这些障碍。虽然后来唐军携战胜突厥的余威一路突破河西、深入西域,最终为盛唐全有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至始至终,大唐面对高原上崛起的吐蕃,都没有多少还手之力。人家居高临下可以冲下来,但是你就是上不去,因此吐蕃也是大唐即使是在全盛的时候也得保持和亲关系的存在。安史之乱时,吐蕃以及回鹘等部落冲入河西,斩断了河西走廊这一条脆弱的通道,自然而然的就让大唐失去了对整个西域的控制,曾经那个跃马葱岭、和西方大食一较高下的盛唐,灰飞烟灭。
李荩忱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自然就不能让华夏历史上由盛转衰的重要阶段重新在自己的眼前或者子孙那里上演。
因此对河西走廊,对整个西域以及吐蕃,李荩忱都保持慎重的态度。他需要的并不是急匆匆之下能够击杀多少敌人、占领多少土地,而是让这些土地,千秋万世,永为汉土。
按照李荩忱的设想,大汉击破北周之后,就将开始经营河西和西域,吐谷浑人首当其冲,现在先给他们一点儿教训没有坏处。
而想要深入西域,历史上汉唐两朝所采用的的办法实际上还是值得借鉴的,那就是步步为营,高筑壁垒,一点一点的深入,最终凭借着连绵不断的烽燧和城池,像是爪子一样抓住西域。不过这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朝廷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却依旧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河西走廊这里太过脆弱。
州府排成一线向西北延伸,就意味着敌人拿下其中任何一座城池,就能够完全斩断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西域,也就不复中原王朝所有。
因此想要保住西域,就必须要保住河西,保住河西,就不能让河西真的只是一条走廊,河西走廊固然是天然的地理条件形成的,这个李荩忱也做不到将祁连山和贺兰山这样的高山搬走,但是他可以做到让群山的两侧,都变成大汉的土地。
越过贺兰山和六盘山,是草原,越过祁连山,是高原。当这些地方都变成大汉州府的时候,河西走廊就算再重要,也不过就是大汉内部的一条通道罢了,甚至一旦等驰道在草原上修建好,河西走廊有可能都将不会再是唯一的进出中原和西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