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50节

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能不能击破吐谷浑的主力,一个是怎么加强各地和中央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陛下前往某一方坐镇,这种联系更是因为遥远的路途而变得重要,至于其余的,自己都有可能看不到了,是子孙后代的事情。x

“前线需要什么,就依样给足,先保证后勤就好。”李荩忱吩咐一句。

既然没有办法亲眼看到战局的实时变化,那他就选择信任裴子烈。div

第二二二八章 张掖

张掖城。

或许张掖为数不多的几个本地汉人家族族长在短短一个月前都不会想到,张掖竟然会从吐谷浑的后勤基地摇身一变变成现在整个战场万众瞩目之处,无疑,也是风暴的核心所在。

而宇文忻在走出武威城的那一刻应该就已经料到了这一点。

因此看着城下滚滚而来的吐谷浑兵马,宇文忻明显更加淡定。

吐谷浑人进攻武威无果,而汉军援兵又抵达武威带来好消息,武威守军更是士气大阵,无奈之下慕容世伏也只能和上次一样又放弃武威,率军直扑张掖。

武威只是一枚钉子,如鲠在喉。

而张掖就是一只手,直接扼住了吐谷浑的咽喉。

堵得慌就堵得慌吧,总比死了好。

宇文忻在走出武威的那一刻,抱定的就是必死的决心。他之所以愿意这么做,一来是因为之前和高劢的倾谈让他对于当下的局势以及当下的思潮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知,我们现在既然已经是汉人,自然守土有责,哪怕是牺牲在此,后世也会牢记姓名。二来自然还是有感于陛下的知遇之恩,陛下能够不计前嫌,依旧把西北边防的重要任务交给自己,宇文忻对此本来就是感激莫名的,因此就算是陛下真的让他为了大汉牺牲,他也心甘情愿,毕竟自己有现在这个机会,也是拜陛下所赐,不然的话默默无闻,此生恐怕就这样了。

身为一名将领,所追求的当然不是寂寂无名,他们宁肯选择光荣而壮烈的战死在沙场,至少那一刻绽放出的璀璨光彩足够他们的名字被后人铭记。

不过话说回来,宇文忻是抱定的必死之心,可不代表着所有人都是如此。至少站在宇文忻身边的这几个张掖本地世家的家主,手脚都在打哆嗦。

看看城下汹涌而来的敌人,换做一个寻常人在这里,手脚不打哆嗦的才是少数吧,要不是武威将士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对这样的场面习以为常,恐怕此时也是军心震动。

张掖这些本地世家,虽然名义上是汉人,但是对于大汉当然没有一星半点儿的认同感。他们世居于此,通过河西走廊的商贸赚取大量的利益,并且以这些利益左右结交吐谷浑以及突厥等等周边势力,作为自保的手段。而吐谷浑人还有突厥人等等显然都不是做生意、往来沟通的好手,因此有这些世家居中调节甚至还能够帮忙建立双方的贸易往来,当然是好事。

毕竟打仗归打仗,赚钱归赚钱,大家虽然平日里多有龃龉,高层更是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并,但是日子总归是要过的。当初的突厥也好、吐谷浑以及西域各国也罢,各自守着并不富裕的土地,当然也只能尽可能的用自己这里的产出去和别人的产出做交换,不然的话大家都得饿死。

张掖以及周边其余州郡的世家便是扮演着这样左右逢源的角色,因此虽然无论是在突厥还是吐谷浑的统治下,他们的身份地位都不怎么高,但是倒也还有生身立命的依凭,不管是谁统治这一亩三分地,总归还是需要他们这些地头蛇配合的。

一旦配合,就有利益,一旦有利益,家族就能延续。

因此数百年在夹缝之中生存的这些世家,当真是把如何当墙头草和如何唯利是图演变到了极致。吐谷浑率军进攻武威,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河西走廊的商贸,多年来都控制在他们的手中,但是大汉拿下武威之后,西北世家纷纷开始组建商队,从原来的商贸线路一端摇身一变也变成了中间商,而且他们有很丰厚的本钱、有大汉的武力支持,无论是商队的规模还是信用等等,自然都胜过了张掖世家。

换句话说,大汉完全可以通过西北世家的商队直接实现和西域之间的贸易,没有中间商,也就是张掖、沙州等地的世家,居中赚差价,实际上大汉和西域各国都赚得更多,自然也就更加期望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

作为中间商的各地世家没钱赚,自然吐谷浑也就少了一个主要的财政来源——在高山上放羊来的钱如何能够比得上扼住河西走廊这条商贸咽喉呢?

往远处说,吐谷浑进攻西北是因为北周灭亡之后唇亡齿寒,觉得大汉接下来肯定要对自己开刀,所以不如先发制人;而往近处说,吐谷浑人真正想要的实际上就是武威一城之地,只有拿下了武威,才能掌控整个河西走廊,向东震慑大汉之西北、向西震慑西域诸国,从而继续充当能够大肆赚差价的中间商。

这也是为什么慕容世伏一开始实际上就可以绕开武威撤退到张掖,但是依旧咬牙进攻武威的原因。

拿不下西北,至少要全有河西。

只可惜他还是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只能把突围的希望以及连连受挫的怒火都倾泻在张掖上。要不是张掖这个后勤基地被突袭导致吐谷浑军队的各种补给频频告急,慕容世伏完全不用这么慌张的撤退,甚至还有些狼狈。

而对于张掖世家们来说,大汉占有张掖,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事。

原来突厥人和吐谷浑人统治张掖的时候,税收虽然很重、压迫也是时常有之,但是归根结底他们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多赚点钱罢了,他们自己清楚本族没有什么经商头脑,要是自己上阵的话恐怕什么钱都赚不到,因此只能依托于汉人,换句话说,只要汉人能够及时的缴纳税款,那么吐谷浑和突厥都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能吐钱的财神爷,一直留着不好么,一刀砍了谁来赚钱?

所以张掖世家的日子虽然过的也不是很畅快——时不时有人来剥削的感觉当然不怎么样,连点儿家底都积攒不下来,每一代人都得努力再努力才能求生——但是至少他们还是有钱赚的,至少他们还是不可替代的。

吐谷浑人手再多,也找不到能够取代他们位置的人。

但是大汉就不一样了,西北的商贾们之前就已经和他们有很多正面冲突,因此此时当然都是磨刀霍霍,颇有把他们一口吞并的意思。

第二二二九章 汉土

张掖这地方咽喉要冲,西北商贾们之前虽然自己组成商队往来贸易,不给张掖世家倒卖赚差价的机会,但是毕竟道路就在这里,你要想从此过就必须要给人家缴纳足够的税款。

此路是我开,当然要留下买路财,不然这些地头蛇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一旦大汉占据张掖,那么西北商贾们肯定会蜂拥而上,把张掖世家一口吞没。

毕竟真的论钱财和人手之类的,夹缝中生存的张掖世家怎么可能是这些西北商贾的对手?他们之前这么嚣张,也不过是因为背后有吐谷浑撑腰罢了。

更何况大汉境内并不允许世家光明正大的存在,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商贾们想要对付世家,大汉朝廷方面必然全力支持,到时候张掖世家们的四分五裂是跑不了的。

除此之外,大汉内部奉行的是科举制,自然也不可能为了河西而独开一道门。

科举制选拔人才之类的全部都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是张掖世家们难以接受的,毕竟自己当地头蛇的时间那么长,结果到头来可能连自家子弟的未来都安排不好,甚至张掖这一亩三分地上的官员安排都和自己无关,那这地头蛇岂不是成了地头虫?

毕竟论学识之类的,张掖世家的家主们也都清楚,和人家中原没有办法相比啊。

因此汉军杀入张掖,很多对于大汉的怀柔安民政策有所耳闻的本地穷苦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吐谷浑人,都很是高兴。至少在对西部和北方用兵的时候,大汉从来没有说奴役哪个民族,无论是巴人还是鲜卑人,甚至于突厥人,只要认可大汉的政策、追随大汉的引领,现在不也是过得如鱼得水?

所以即使是不少社会底层的吐谷浑人,都盼望着汉军的到来。

谁也不想没事总是被压迫,至少汉军的到来可能意味着他们有了翻身的机会。

这些时日宇忻也没有闲着,招募城中丁壮训练,城中不少穷苦百姓都是积极响应。他们真的想留在大汉的旗帜下。

而张掖世家肯定都是抱定着相反的想法。他们真的想过从前的日子,哪怕艰难一些,至少家族还是能存续的。

宇忻对此倒是很清楚,身在西北也有些年头了,对于敌人的基本情况他自然了如指掌。因此入张掖之后的第一时间,宇忻就把这几个世家牢牢控制住了。

宇忻其实还得感谢一下突厥和吐谷浑等等张掖曾经的主人,因为他们本身虽然依赖于这些本地世家,但是对这些家伙多有压制,所以这些世家们自然不敢募集太多私兵,等到汉军杀入张掖,他们虽然有心抵抗,但是也只能在汉军雪亮的刀刃下乖乖变成阶下囚。

首节 上一节 1650/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