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779节
“缺人倒是不用担心,”李荩忱微微颔首,“大军破百越,有大量的俘虏无处安置,正好把他们全部拉到船厂之中作为壮丁。不过船厂也得做好随时南下的准备。”
“南下?”陈叔慎一怔,“陛下是说岭南?”
“岭南有良好的港湾和木材,同时冬天又几乎不会有结冰的问题,是打造和训练船队的最好地方。”李荩忱沉声说道,“岳阳船厂终究只是一个打造内江船只的地方,未来要逐渐转为民用,而岭南才是打造我们赖以征服四海的巨舰之地。”
顿了一下,李荩忱也害怕陈叔慎好高骛远,补充了一句:“当然这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之间的规划,欧阳大匠已经年迈······有可能见不到那一天了,所以这些规划你知道就好,就不要刺激他老人家了,朕这样说也是要告诉你,好好干,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一想到自己主持的战船能够纵横四海,陈叔慎就觉得一股血气涌了上来:“陛下放心!”
第一千九十八章 横刀
“于少将军尽管放心,我们既然都是为了杀突厥,那么就应该彼此联手。”侯秘对着于玺微笑着一拱手。
实际上侯秘和于玺之间的联系很快,双方的人数相比于草原上动辄数百甚至数千的突厥骑兵,实在是太少了,侯秘这一次能够凭借五百人吃掉这么一个突厥人人数和他们差不多的部落,主要也是因为对方分散在各处,再加上猝然遭到袭击,而且最后如果不是于玺的加入,恐怕胜负还难说。
因此侯秘这里的五百人,于玺那里的六百多人,无论是谁单独活动在草原上都有些危险,合作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既然现在双方的上层都明确不能贸然发生冲突,那么大家也就有一个合作的基础。
“侯将军客气。”于玺微笑着说道,同时将侯秘等人上下打量。
上好的西北战马,还有他们身上这一身银甲、看上去颇有杀伤力的短弩等等,的确让于玺非常羡慕,他们这些将领还是可以得到这样的装备的,但是也就仅限于将领,下面的将士可做不到人人如此。当然其实这也是在南中等地的矿产逐渐被发现了之后,蜀中工坊才能这么“奢侈”,在之前侯秘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真正吸引人的还是这些人头盔上的白羽。
这是数百年前汉家羽林骑的标志,而到了新的大汉,不仅仅是羽林骑可以佩戴羽毛,所有的骑兵都有这个资格,来彰显他们大汉铁骑的身份,只不过羽林骑作为大汉军中的精锐,羽毛全部染为赤色作为区分。
再看看自己的手下,胯下多数都是草原矮脚马,虽然耐力足够,但是冲击力和爆发力可远远比不上西北马,而且士卒们手中的兵刃也是各式各样,有长刀和长枪,也有马刀等等,对比汉家骑兵清一色的马槊和腰刀,顿时让人觉得自己是一队游兵散勇。
当然于玺并不知道侯秘这些人佩戴的腰刀也有玄机。
这腰刀可不是类似于马刀那样的弯刀,而是伸展笔直的长刃刀,在后世他们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唐横刀。这种上马、下马都非常合适的刀刃是大唐骑兵赖以纵横西域的锐器,李荩忱当然也不介意让其提前面世。
实际上横刀可以看做是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刀具的一个混血融合体,平直的刀刃非常考验锻造的技术,而毫无花巧的劈砍更是要求用刀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膂力,但是其带来的伤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对比与草原上的马刀,这种横刀并不算长,但是正好可以和马槊互补,同时单手持刀和双手持刀都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厚重的背部还可以拿来砸,可以说一刀多用。
后世的日本武士刀,追根溯源也可以追到唐横刀的身上,算是日本人积极学习大唐文化的一个典型例子。而相比于日本武士刀,横刀缺少了些许弯曲的美感,但是却是不折不扣的战场杀人的武器!
大巧不工,或许说的就是它。
当然现在的于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让侯秘等大汉将士爱不释手的刀具有多大的威力,他的目光在这些非敌非友的家伙们身上转过一圈之后,就落在不远处那个被绑的结实的突厥首领身上。
这突厥首领身上全都是鞭痕,甚至满是泥土的脸上还能看到一道道明显的泪痕,也不知道他到底吃了多少苦头。
“这家伙的嘴倒是并不怎么严。”侯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于玺等人走入大帐。
于玺等将领打了一个寒颤。
是你们下手太狠了点儿吧。
侯秘似乎看穿了于玺等人的心思,一摊手:“一开始还真的不说,我们干脆往他的脚底板上抹了点盐巴,然后让羊来舔,很快就说了。你们看那泪水都是笑出来的。”
这一次是齐齐倒吸凉气,于玺有一种想要拔腿离开的冲动。
其实这些办法也是军中的白袍想出来的,这一次侯秘出塞,也专门带了三名白袍,一来这些人搜集情报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二来这能上马的人自然是有一个是一个。
没有想到这几个家伙还真不愧是搞情报的,三下五除二就用这种让侯秘他们也腿软的办法把情报套了出来。当然了侯秘是不能暴露白袍的存在的,因此也只能把这个锅背在自己身上,或许这个时候在于玺等人眼里,自己都要变成一个酷吏了吧?
顾不上那么多,侯秘伸手在舆图上一指:“这一个部落是从东边迁徙过来的,更或者换句话说是被你们北上的兵马撵过来的。现在草原上已经变冷,突厥人南下劫掠不成,所以果断转而向东。”
“什么?”于玺皱了皱眉,“这岂不是说突厥人不太可能直接在东边和我们硬碰硬?”
“这个小部落只是先头队伍,后面殿后的肯定还有很多人,”侯秘皱眉说道,“但是突厥人就算只有一两万人,也足够咱们西北喝一壶的,到时候骑兵压过来,谁都跑不了。”
于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是啊,杨坚在西北的地盘寥寥无几,但是却非常重要。对于突厥人来说,显然天水、安定甚至武威这些地方都没有什么好抢夺的,真的要是改为向西再南下的话,显然关中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甚至还有可能把北周的兵马堵在河套,再来一次“白登山之围”。
而于家镇守的萧关和平高郡,就是关中的西北大门!
还真是谁都跑不了啊。
“这帮突厥人还真是狗鼻子,闻得远、跑得快。”于玺忍不住吐槽。
北周的两支大军北上,实际上都是想要寻觅突厥主力决战的,但是现在看来突厥人显然并没有这个打算。
北周大军前进,步骑协同、粮草殿后,大军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可是突厥人却是整个部落往勒勒车上一搬,随时都能走,而所有的青壮翻身上马,转而就是骑兵,拉去如风。
现在来看杨坚和宇文宪的想法显然有些天真了,不过他们的首要战略目标也是为了收回北方被蚕食的土地,和突厥决战只是次要目标,所以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
“我们必须要知道突厥人是一路向西还是准备向西南了。”侯秘苦笑一声,“向西迁移,和当初的匈奴人一样,那到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如果他们打算向南,那我们可就有苦头吃了。”
“还得向北、向东北,迎着他们的人潮!”于玺果断的说道,不过旋即他就皱起眉头,环顾四周。
凭什么?难道就凭借他们这一千来号说不得还各怀鬼胎的人马?
谁能保证到时候不会因为一些分歧而拔刀相向?
侯秘斟酌说道:“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需要摸排清楚,至少可以让我们身后的人做好判断。”
于玺微微颔首,如果突厥人真的要取道西北南下,无论是西北的大汉还是西北后的关中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么两家真的有必要展开合作,同时杨坚的大军也得从延州转而向西而不是向北,至少分出来半支主力才能支撑住眼前的战局。
这可都不是小事,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战略走势,若是没有探查清楚而谎报军情,两个人谁都担待不起。
而且这个时候站在一起合作商议本来就已经有“通敌”的嫌疑了,若是再没有一点儿功劳,恐怕到时候也少不得责罚。
“那我们约定一下怎么走,”于玺沉声说道,“首先我们这一千人是不能分散的,这样,你军为左翼,我军为右翼,你我二人一起居中指挥,同时双方各自负责各自方向的斥候探查,侯将军以为如何?”
侯秘盘算一下,若是向北进军,那么汉军在西、北周军在东,是周人直面西来的突厥,换为向东进军的话则是相反,所以双方倒是都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