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拜占庭 第223节
军区制度的起源是为了应付国际军事形势的突变,而设置于地方的军政合一的军政府。
其根源于驻扎在地方的军营。
早期的军区极大,且与行政区并立,这是第一批军区。
第二批军区则小得多,和目前相似,全国的行政区都渐渐转化为了军区。而这样的军区里,没有更加细分的行政单位。
因为军区,它是个军事单位!
军区的基础,就是分割在地方上的民兵。民兵耕种国家分派的土地,负责为国出征。所以军区需要的是国立庄园。且不需要考虑更多的治理。城市?修道院?那些东西都不是军区需要的。是以后者渐渐偏离行政轨道。
所以本质上,军区就是一座座要塞,就是一个个小地主与自耕农。在行政上,却显得散乱不统一。每个城市、庄园、修道院都趋向于自治,有自己的规则。
这就是索菲很不喜欢的一点。
如果不能统一上下官僚,做到垂直管理,又谈什么强大军队,富裕国家。
“额…要冲区?”佐伊公主文邹邹的说。
要冲区,就是小军区,又称山地军区,亚美尼亚军区。
也就是指分布在东部边防上的一系列,千人左右的要塞。比如伊利里亚小军区,多利彻小军区等。
“那还是军事单位,我问的是行政单位。”索菲戏谑道,“也许自从埃及行省解散后,罗马就没有完整的行政单位了?”
佐伊公主当然说不出来,但又觉得罗马不可能没有。
“所以,我要建立的,其实是罗马本该有的行省制度。”索菲咳嗽两声,将他的改革攀到了行省制度上。
所谓托古改制是也。
“每个军区之下,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县,县又分若干个乡。县有县执政官,乡有乡长老,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当君士坦丁堡的命令下达,可以将皇帝的命令传播到哪怕街头的一个乞丐知晓。”索菲得意的指出这种模式的优点:“赛理斯人,借以开拓万里疆土,人口兆亿,收割流淌蜜与奶的黄金之土,驱逐侵略四方的游牧匪徒。我相信,在罗马也一定可以。”
佐伊似是而非的点点头,决定将索菲的改革意见发给叔叔知晓。
而索菲当然不可能一通嘴炮就说服佐伊,进而让巴西尔支持自己。
所以索菲为这次的改革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罗马帝国-赛理斯郡县制度改革特别区建议》
作者的话:午夜的一更挪到明天,陪陪家人(但不看春晚)
第三百七十章 搅起风云的手
“这个名字可真拗口。”
佐伊公主搞不懂,因为索菲生搬硬套的一堆名词,对古代人来说难以理解。
所以索菲涂改了一下,改成了《赛理斯的郡县制度如何增益皇权统治》
如此直击灵魂的标题,显然更合巴西尔的胃口。
“好像太直白了。”佐伊还是吐槽,于是小公主自己写了一个标题《蒙上帝庇佑、圣母赐福的伊利里亚总督索菲·佛罗芬斯·马其顿·赛理斯于阿尔塔设县事宜谨奏基督的信士、罗马人的永恒皇帝巴西尔》
这完全没有找到重点吧…全都是堆砌的职位。不过侧面倒是能感觉到君士坦丁堡的文官们写公文时的绝望。
索菲马上否决了这个臭长的标题。
“就第二个吧。现在我来教你如何处理一个乡的事务,再分析一个县该如何治理,最后你将其整理起来,写信给皇帝看。”为了防止小公主胡搅蛮缠,索菲连忙转移话题。
毕竟还是罗马的公主,说起正事,佐伊拿着笔严阵以待。(索菲还是没搞懂上层社会的希腊语该怎么写)
“首先是乡。乡以某片区域的繁华集镇为中心,设置乡长老负责行政与收税;乡议员若干,监督乡长老,并执行法律判决;乡巡查,负责治安、领导各地亭长。若干村落的一定范围,数个村子的核心部位,设置亭长,负责若干村的治安。”
“如此设置,要义在于解决三个问题,其一,政府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不够,不能很好的抑制腐败分子,造福人民;其二,紧抓乡村治安,将不安分分子一网打尽,强化政府公信力;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抓住地方的武力。从乡巡查到亭长,可迅速组成一支民兵,随时镇压地方叛乱。”
索菲说的简单,却是汉帝国长期统治的优秀经验。其实本应该还有乡司农,乡税吏,但前者显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后者又割走长老的权利,造成权威不足,故在稳定之前,只考虑三个人。
“乡长老年薪9诺米斯玛,乡议员7诺米斯玛,两者由选举产生,经县府衙审核登录,乡巡查年薪7诺米斯玛,必须由县府衙分派。乡亭长若干,年薪5诺米斯玛,由当地老兵等登任。”
索菲顺带掰着手指说起了支出。如此,一乡的年支出就约五十诺米斯玛,有些高啊。
佐伊一边听一边用华丽的字体记述于纸上,虽然分开的单词都能轻松选用数个华丽词汇形容,但合在一起,却让佐伊云山雾绕。
谈完了乡,索菲又说到了县。
“县,以某片区域带城墙的小城市为核心,包揽周边数千到一万余人。剥夺所谓议会的权柄,尽归于县君,县君掌握行政与收税的大权,而将监督的任务交给县法狱长,将制衡的任务分给县君御墨官长。除此之外,还有县治安长,负责治安以及军事等……”
林林总总,索菲罗列了二十多个官职,从县君,到县六部小吏,以及军械司长等官员。从行政、税收、农业、水利等方面分别给出了解答。
而在以前,是压根没有这方面的制度性建设的。
“以上所有的官员全部由军区考核并任命。县君等四位主要官员,则需要面见军区将军,经检验后再去地方上任。以此类推。皇帝的指挥,皇帝的命令发到地方将无条件执行。而将偷奸耍滑的税吏、商人、议员,地方权势极大者统统束缚。”
但话说回来,不需要佐伊提醒,索菲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官太多了。
假设县君年薪12诺米斯玛,主要官员的年薪肯定都在7诺米斯玛以上。二十余个官员,上百个小吏,加上乡下官员,年支出500诺米斯玛不止。再加上各项支出,一个军区的总年支出成千上万。
索菲不禁感慨,也就罗马还能这样玩了。中央集权体制太费钱,每一个脱产的官员、文化人、贵族,都是巨大的负担。
“那…那合适的官员从哪来呢?”佐伊问出了索菲想说的下一个问题。
这方面,如果是西欧,索菲直接就放弃。但在拥有诸多公立大学和私立学院、学塾的罗马,是能解释通的。
“扩充两座国立大学,重建雅典学院,用更多的行政与法律专业的毕业生通过选拔,填充到地方上去。这很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10年,就能对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实现直属管辖。”
索菲给出了最终解答。
索菲还不敢直接说全国统一科举考试,这绝对会惹怒军事权贵和宗教人士,所以索菲只说了选拔。
“好方法。”佐伊点头,继续写。
很快,一封被索菲故意泄露给了下属的信,堂而皇之的沿着公文渠道上奏君士坦丁堡。
…
君士坦丁堡。
最近政治风波渐渐淡去,狄奥尼修斯从山里钻了出来,继续在社交与打猎上浪费时光。
而挑起了这次政治风波的索菲,却再次提出了石破惊天的方案。
仿照赛理斯,建立赛理斯式地方行政体制。
而索菲当然称之为“行省复苏”。
可贵族们还不明白吗?无论是所谓的县、乡,还是暂时不设置,但一看就是用来取代军区的郡,显然就和行省制度八竿子打不着。
“喂,你能不能管管索菲,他刚打下斯波莱托公国,建立的功勋足够稳固他的地位了。”狄奥尼修斯貌似无意的和乌拉诺斯抱怨。
乌拉诺斯也感慨,这小子一封公文,又搅得无数风雨。
和上次索菲进京不同,这次君士坦丁堡国立大学与教会大学,以及文官权贵,纷纷默契的置身事外,一副支持索菲的模样。而军事权贵则各有意见。有支持有反对,有诋毁有赞美。
特别是在索菲岳父即将出狱时。雷克索俄斯的未来,与索菲的公文,搅的人头昏脑涨。
于狄奥尼修斯而言,出生就已经位极人臣,他只希望政局平稳。
于乌拉诺斯这些进取派的新军事权贵而言,索菲的建议,完美贴合了他们的想法,全力攫取地方的统治权。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注视向新宫。
作者的话:新年快乐!
第三百七十一章 互相过招
很罕见,巴西尔没有第一时间召集御前会议。
他独自坐在新宫的寝宫里,眉头紧皱,像是年久失修的神庙中那不堪岁月,而褪去色彩的大理石雕塑,牢固的坐在巴西尔一世为之沉醉的权利核心上。
整顿宫殿由十六根巨柱支撑,其中一半巨柱呈绿色,是来自色雷斯的稀有绿石,而另一半则为雪花石膏,二者上均覆盖满了神圣而高贵的雕纹。
东端遵循着罗马人的宗教传统,有一个半圆形的神龛,其中供奉着巴西尔一世的像。所有的天花板均覆盖着玻璃马赛克,而拼接数由金子打制的线填充,极尽奢华之能事。四周的墙壁上绘满了神秘的宗教绘画。其中有巴西尔一世、他的妻子欧多齐娅·英格丽娜,关于她为先帝的情妇一事直至如今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最奢华的是玻璃金线天花板,而最令人沉醉的,除了壁画,就是彩色地板了。
整个地板组成一幅宏伟壮阔的同心圆图案,最核心的部分是一只昂首凤鸣的孔雀,一圈圈中,有各种珍奇异兽,四周的边角点缀着河流与雄鹰。最外围的图案与墙的根基组成一体,为彩色鹅卵石,而墙的顶部与天花板又组成一种图案,那就是纯金的橄榄王冠。
坐在图案的最中心,脚下的栩栩如生的孔雀,头顶为璀璨绚丽的马赛克玻璃天花,背后为神秘典雅的天使绘画,巴西尔只有坐在这里,才会由衷的感觉帝国就在脚下,手中掌握着诸多贵族的命脉。
索菲的公文,佐伊的信,亚历山大的陈情,库尔库阿斯的自请信…一份份文件汇集在这里,令巴西尔越发的感觉到躁动。
是的,躁动。
索菲向佐伊描述的,那神秘东方帝国终于初次揭开了面纱。
官员服从皇帝,从中央的宫廷到地方每一个村长,人人都遵循着中央的意志,所有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征服犯境蛮族,建立宏伟文明。
而完备的官员体制,信中表露出的那种缜密思路,证明索菲早就有意更改那不称手的制度。
巴西尔当然希望彻底更革,但这封公文试探出的风波却令巴西尔心中警惕。
文官们没有太多的声浪,而巴西尔清楚,若非索菲和他们关系一直极差,不然这群家伙一定跳起来舔索菲的屁股。也正是因为双方关系极差,巴西尔才相信他们没有勾结。
武官们心思不一,有人赞同,如渴望转文官的库尔库阿斯;有人认同,如安提欧克的蜜海尔·布尔特斯,他希望攫取更多的权利;有人反对,如边境的小福卡斯,他认为这种变革将损害他的利益。
民间的态度无所谓,但学者大都很感兴趣,如历史学家斯凯利兹。这个年轻人如今已经声名鹊起。
宗教势力是最鲜明的反对者,但他们反对的地方在于,索菲要求修道院也必须在官府的监控之下。如果修道院可为法外之地,则他们也无不可。这一点又是巴西尔赞许的。
而势力最庞大,但无法发出声音的反对者,则是各地城市里的掌权者。
综合来看,索菲的改革,支持者与反对者大约4:6开。支持者在高位,反对者在地方。
如此比例,一般人会认为国家的确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并且索菲的改革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补充,并非推翻军区。即便地方贵族难搞,只要吃尽力气,总能镇压下去。
况且,这些官员空缺出的位置,对这些地方家族来说,不啻于全新的升迁之路。反倒打开了一道新大门。
巴西尔却觉得,这其中暗藏着令他不舒服的事物,仿佛索菲这小子不时窥探着他的皇座。
很久之后,仆人点起油灯,巴西尔才发觉君士坦丁又一身酒气的来了。
“你反对?”巴西尔玩味的说。
君士坦丁连忙摆手:“不不不,我只是觉得,花费太多了。”
是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