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51节
这恐怕是夏侯玄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了,整个征南军现在就单等着他的命令,可他偏偏无法下达这个命令
任览宽慰夏侯玄道:“夏侯将军,勿要心急,说不定司马大都督那边有什么事给耽搁了,相信稍后会有结果的。
夏侯玄轻轻地摇了摇头,只有他清楚不过司马懿大军的状况了,吴军此刻在淮南设伏,而淮水北岸,吴军根本就未曾踏足,所
(吗的好)以司马煞在抵达安风渡之前,是不会受到任何阻碍的,
难道说真的是司马煞企图公报私仇,要置自己于死地吗?
一想到这里,夏侯玄就感到不寒而栗,司马煞对付自己在情理之中,但拉上三万魏兵陪萍,这样的手段是否太过歹毒了?
夏侯玄以前一直不相信司马懿会这么做,那怕郭誉当时苦劝于他,他都充耳不闻,认为司马懿并不是那种假公济私,因私废公
的人,他们之间的仇怨是私仇,而此刻所做的一切,是国家大事,司马煞那怕再有所图谋,也不应该枉顾三万魏军的性命吧?
可在事实的面前,一切的辨自都是苍自无力的,司马懿到现在还不肯出兵,那就足以证明,他是在报复,拿三万魏军士兵的性
命来陪萍。乔
长按喜欢的段落可记录想法
第三百九十八章狼烟
眼看着时间在一息一刻地流逝,诸将也都沉不住气了,不是说好的午时吗,怎么午时都快过了还没动静,他们都有些按捺不住
了,想要去问问夏侯玄,但看到夏侯玄黑着脸,只好都又憋了回去。
夏侯玄能不黑着脸吗,他费尽心血搞出来的作战计划临战之时因为友军的不配合面临天折的可能,怎么不令他心痛如绞。
更糟糕的是,夏侯玄只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并没有备用的第二计划,也就是说在失去了司马懿大军的接应之下,孤军深入的
征南军将怎么办,他还没有想好。
这个后果几乎是灾难性的,虽然此刻征南军的行踪还没有被吴军所发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那是肯定的事,只不过是迟
或早的问题。
而征南军的行踪暴露之后,毫无疑问会遭到吴军的围剿攻击,打仗夏侯玄不怕,但面对数倍的敌军,夏侯玄心里终究还是没有
底的。
最关键的是,征南军现在的粮草不足,为了起到偷袭效果,403征南军几乎是轻装前行,抛却了一切重车辆,每名士兵身上
只带着七天的干粮,也就是说征南军最多可以支撑七天,如果七天之后不能摆脱吴军的围攻追击,首先自己就会崩溃掉。
夏侯玄看向了郭誉,想起了郭誉昨天对自己说的话,他不禁生出一丝的懊悔,如果早一些听郭誉的劝告,做好两手准备,那何
致干现有这么被动?
夏侯玄正要和郭誉说话,就听任览激动地喊道: "夏侯将军,狼烟..狼烟!"
顺着任览手指的方向看去,东北方的天空中,一股黑烟冲天而起,似有直冲云雪之感,
夏侯玄激动地难以自抑,胸腔之中那一股的郁闷之气顿时是喷薄而出,他拨出了腰间的佩剑,斜指向前方,大声地喝道:“传
我之令,冲!”
征南军等待这道军令已经是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如今军令一下,征南军如出林猛虎一般,向着吴军的营地冲杀而去
(ceef)狼烟升起来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开始指挥大军强渡淮河了,之所以耽搁了一些时间,主要是因为架设浮桥的时候出了一
些小问题,不过这些小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处理,大军开始按照原计划向淮河南岸进发。
吴军在淮河南岸设伏的事,司马煞是心知肚明,不过他有自己的计划,所以一点都没有慌乱,反正吴军的计划是半渡而击,在
魏军到达南岸的数量没有达到足够多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轻易发起攻击的,这倒是给了魏军渡河的一些便利。
魏军在淮河上同时架设了四座浮桥,数万大军成四路纵队,源源不断地从浮桥上通过,杀入到淮河南岸。
吴军从寿春和弋阳撤军之后,就赶到了安风渡设伏,其中东路撒下来的全琼部埋伏在了安风渡的东面,从西路撒下来的诸葛瑾
部埋伏在了安风渡的西面,东西两路十几万大军,对安风渡是虎视眈眈。
按照诸葛恪所提出来的方案,吴军一路人马在安风围城诱敌,另外两路人马在安风渡扎好了口袋,就等魏军来钻了。
这个方案得到了孙权的首肯,所以吴军很快地就从寿春和弋阳撒了军,并进入到了伏击的阵地,等候魏军的到来。
安风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安风渡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比较适合渡河。
北岸相对来说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吴军在南岸处的高地之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魏军动静,简直就是无遮无拦的。
而安风渡南岸,丘陵起伏,植被茂盛,那些成片的山林给吴军设伏创造成了极为隐蔽的条件。
总之,吴军藏身于淮河南岸的山林之中,魏军抵达前线之后,想从北岸窥探南岸的情况,几乎是一种奢望,因为从北岸去看南
岸,除了一片郁郁葱葱之外,还真看不到什么。
这对吴军的伏击来说,自然是非常有利的,诸葛恪选择在安风渡设伏,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较淮河沿岸的其他渡口,恐
怕也只有安风渡最为合适了。
所以诸葛恪才会将三路大军全部撤下来,一路进攻安风城为饵,另外两路都去设埋伏,准备在野战之中,打魏国大军一个措手
不及。
另外诸葛恪之所以选择半渡而击的计划,就是因为这要可以有效地杀伤魏军,给魏军一次迎头痛击,如果吴军隔河而守的话
固然可以将魏军挡在淮河以北,给魏军强渡淮河增加无数的难度,
可这样一来,吴军杀伤魏军的人数就极为地有限了,而且魏军如果觉得安风渡不能轻易地渡过之后,肯定会暂时放弃掉安风渡
转而寻找其他的可以轻易渡河的渡口,比如说目前就被魏军所控制的寿春和弋阳,如果魏军从那儿渡河的话,则会轻松许多。
所以吴军尽可能地把安风渡伪装成无人防守的模样,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丝毫看不到吴军的身影,借此而迷惑魏军,然后待
魏军半渡之时,一举杀出,重创魏军于淮河南岸。
吴人自以为计,殊不知司马懿一生征战,这种小儿科的把戏不过是当年他所玩剩下的,所以司马懿一早就料算到了,吴人可不
是什么好相与,会白白地让开淮河这道天然的屏障,所以还没有等司马懿到达安风渡,就已经料算到了吴军可能采取的手段和花
而半渡而击,是诸多兵法阵形之中最为稳妥的办法,司马煞就早已料算到了吴军完全可能会在安风渡设伏,为此,司马懿还精
心地设计反制的计划。
蝉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吴人自以为得计,想做一只隐藏在叶子后偷袭吴军的螳螂,可他却殊不知,自己早已被黄雀所盯上了。
角色的转换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只不过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之中,当局者是憎然无知的,只有旁观者才能看得清清楚茶,明明
自自。
第三百九十九章势如破竹的晓骑营
司马煞经验老道,在释放狼烟时选择的时机完全是恰到好处的
此刻魏军渡河成功的的部队已经有两万余人,在渡过淮河之后,便主动地在淮河南岸上排兵布阵,建立起防御阵形
此时担负着右路军主将的诸葛瑾比较担忧,他很清楚,司马懿是怎么样的人,那怕自己弟弟诸葛亮这样的天纵奇才,碰到司马
懿一样也无可奈何,自己的儿子诸葛恪比较托大,想实施一个半渡而击的计划,重创魏军于安风渡。
半渡而击顾名思议就是等敌军渡河渡了一半的时候,再行出击,趁着敌军立足未稳的机会,重创已渡河之敌
诸葛理观察到魏军渡过淮河之后并没有欢呼庆祝,更没有得意忘形,而是非常务实地在淮河南岸构筑起简单而实有的防御阵形
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险。
不能再等了!
诸葛瑾神色严峻,简单地和副将步鹭商议了一下,认为如果按原计划,吴军等到魏军真正渡过一半人马的时候,恐怕魏军早已
结成铁桶一般的阵形了,真正等到那个时候,吴军不得不去啃这个硬骨头,恐怕还不一定能拿得下来。
所以诸葛理计划提前发起攻击,不管现在魏军渡过河的有多少人马,趁魏军立足未稳之时,果断出手,将这支已渡河的军队给
歼灭掉。
步很快地同意了诸葛瑾的计划,他们甚至都来不及和对面东路军的全琼来打一下招呼,没时间了!诸葛瑾果断地下令吴军行
动,全面出击,拦腰斩向魏军的南-岸军队。
这一切早已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所谓半渡而击也不过是一个战术名称而已,在实战之中,恐怕没有那个将领可以等到敌方的
军队直正渡过一半时才发起攻击。
他微微地冷笑了一声,下令身边的亲兵点燃早就准备好的干柴堆,一股浓而黑的狼烟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在通信欠发达的古代,狼烟一直是一种有效的通信手段,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就无时不刻地准备着引火之物,一旦遇到敌人
入侵,便立刻点燃入狼烟示警,千百座的烽火台一一传递,其景象也是蔚为壮观的。
狼烟顾名思议是用狼粪来点燃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之中,狼粪的效果并不太明显,真正的狼烟是混合了干柴湿柴和油脂的材料
点燃的,这样的狼烟黑且浓,能直冲天际,效果最为明显。
吴军的提前出击给了司马懿很大的压力,现在渡过淮河的魏军尚不足两万之数,很难承受吴军的大举反攻
不过司马懿是留着后手的,尽管他不知道夏侯玄的军队现在赶到了那儿,但根据约定,只要狼烟一起,夏侯玄就会率军不顾一
切地赶来增援,里应外合前后夹击,杀吴军一个措手不及。
果然,在长风林等候已久的夏侯玄早已是焦灼万分了,如果司马懿那边再不发信号,他都感觉自己直有些撑不住了,看到狼烟
之后,夏侯玄顿时变得轻松了不少,立刻拨剑下令全军全部出击,痛击吴军。
骁骑营原本就处于最前沿的位置上,距离吴军的营地不过才四五里的距离,接到军令之后,文钦立刻下令,三千骁骑如铁骑洪
流一般,浩荡而出,以不可阻遏之势,向着吴军营地扑了过去。
成建制的骑兵最大的倚仗就是速度,千骑万乘,呼啸而来,强大的冲击力完全可以摧垮一切,势不可挡。
吴军在此立营,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安风渡口上,以至于营地背后的防御,是极为地薄弱,连道像样的栅栏都没有,几根稀
疏而细长的树枝就充当了防御工事
这种防御工事,在骁骑营面前,简直就是形同虚设,骑兵很轻易地就突破了这层工事,杀入了吴军的阵地之中,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