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第354节
“只是有个东西,我一直不太明白。”
孙思邈不介意为任何人答疑解惑,他不是神仙,是个凡人,也有私心,但到了这个年纪,他心中多少已经没自己了。
“你说说看。”
王府的侍卫叹息一声:“为什么牛身上有了天花,很快就好了,但人就不行。”
孙思邈摸着胡子,放声大笑。
“齐王这一手,贫道也没想到。”
“万物有灵,人解决不了天花,但不代表那些动物解决不了。”
“牛就是最好的例子。”
“按照齐王所说,牛体格强健,天花病毒到了牛身上,就会被弱化,其中有了一些抵抗的东西存在。具体是什么,贫道也不找到,但贫道接种之后,只是短暂的发热,三天之后,便已经痊愈,之后再也没有了任何征兆。”
侍卫在一旁咧开嘴乐呵,孙思邈摸出来一根华子,猛嘬几口:“外面还有多少人要学的?”
侍卫思索了一下:“孙神医,大概还有两三百个吧。”
“行,抓紧点,今天就争取全部完成!”
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一提起天花,人们为之色变,可如今,竟然可以解决了,百姓们欢腾无比,争先恐后接种牛痘。
不到两个月,整个大唐基本上扫了个遍,就算是最靠近南方的岭南之地,也完成了正常的接种。
孙思邈从江南回来的时候,整个人就像是被掏空了一般,本就瘦的身体,越发的消瘦了。
回到王府汇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瓶北冰洋先喝上,随后吃了小龙虾,然后睡了三天。
此时,已经是凌冬。
腊月飞舞的雪花落在草原上,商贾们的白酒被一扫而空,五谷液在草原上的销量就像是一个讯号,迅速将草原上的人聚集到了一片地域。
人群聚集起来有好处,那就是人多了的时候,很多事情方便做,但也有不好的地方,那些牛羊怎么办?那些马匹怎么办?
每日消耗的草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叶护可汗脸上不停的泛起焦虑,随后又躺了下来。
打不过,就加入,现在的叶护可汗,跟后世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一样,既然怎么都买不起,索性不买了。
既然怎么都搞不过大唐,那么索性咱也不搞了。
草原上有美酒,有钱赚,有吃喝,还有大唐的北冰洋,啤酒,还有勇士的游戏,甚至大唐的一些精美的瓷器都已经来到了草原上,选择多了,自然人就容易边的懒散。
从叶护可汗开始,到每一个底层的突厥人似乎都开始满足于现状了。
巨大的城池雏形出现,叶护可汗打算在来年冰消土解之时建造一座属于突厥王庭的城池,就在这草原之上。
是人是鬼都在狂欢,只有赵德言在破防。
他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那些东西上,天花,不成功,便成仁。
成功,自己就在历史上留下响亮的一笔,不管是大唐的历史, 还是突厥的历史,都有自己的名字。
失败,那也是正常的,天花一出,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不光会留名,还会成为万人唾弃的存在。
那已经不重要了。
天空之中虽然没有鸿雁的足迹,但我赵德言已经飞过。
按照他的计划,现在的时间已经快到了,寒冬腊月,还有不到三个月准备时间,来临开春,冰雪消融的时候,就是他进攻的时候。
在这之前,他要做一些事情!
“可汗,请给我指挥权!”
叶护可汗惊讶看着赵德言,他从没有在赵德言身上感受到如此厚重的严肃。
哪怕是赵德言带着人去那个山洞里搞天花病毒的东西的时候,这种决绝都是没有的。
“赵德言,大唐是你的故乡!”
“可汗,故乡,回不去了。”其实赵德言心里还有一句话,他乡,也站不稳。
“不知不觉中,我把他乡当成了故乡,故乡,反而成了他乡。”
“更何况,当初赵德言穷困潦倒,空有一身才学,若不是颉利可汗赏识,赵德言哪有今日?”
“能在突厥终老,为突厥流血,为可汗建功,是赵德言对突厥,对可汗,最后的回报了。”
“我愿意舍得一身骨肉皮,也要将突厥历代可汗的志向向前推一推,哪怕只是一点点。”
叶护可汗躺平久了,突然也变得热血起来。
赵德言,果然还是有唐人风骨的。
只不过,现在的突厥,真的合适吗?
“可汗,请给我兵权和指挥权吧,赵德言发誓,即便我身死,也不会让他们轻易犯险!”
“赵德言九死不悔!”
一个唐人,在突厥草原上,转头拿着刀剑对着自己的同胞,此时此刻竟然多了一丝悲壮和英雄的味道。这是叶护可汗不能理解的,他此时感觉自己有些误会了,之前很多时候,他都没有重视过赵德言这个人,或许给他的地位极高,但毕竟是个唐人。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赵德言的心思。
“去吧,本可汗支持你!”
突厥草原,寒冬腊月,突然就开始动了起来。
冰天雪地,士兵们一个接一个传达彼此的消息。
赵德言走在众人面前,不停的训话。
“这些东西,你们一定要记清楚。”
“到了大唐,脸上一定要遮蔽好,一定要喝自己带的水。”
“杀人,抢了东西,回来之后,用烈酒浸泡……”
第429章 好东西啊
“一个人心中,没有理想的时候,就会满足于虚荣。”
“但如果这个人心里面有了理想,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一文不值了。”
这是李祐第一次来到工坊的学校之中。
以前这里是一座学堂,在新城之中建造,后来随着工匠人越来越多,工匠的子女也越来越多,李祐索性直接大手一挥,齐州第一小学就诞生了。
这里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或许就是十岁左右。
马周今日的讲座像是客串的教师,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但先生们却听得津津有味。
都是读书人,心里面多少有一些骄傲的。
马周的话,就像是一记大锤,每一次八十每一次八十,总有一种时候,让他们的心里面满足。
“好!”
几个先生里,最年长的带头鼓掌。
马周摸出来一根华子,点上,吐了个烟圈。
“看着你们,我就感觉大唐一定会有希望!今日,我们讲的课程,是来自于齐王亲自制定的孩童启蒙书籍,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三字经,未来的两三天,就会给所有的学生配上,人手一本。”
三字经?齐王制定的?
如果让工匠们听到这个话,他们一定会欢欣鼓舞,齐王是什么人,至于骗人吗?听齐王,有肉吃。
但先生们就不理解了,教书育人,是圣贤之人该做的事情,读书人的事情,一个王爷插手有些不合适吧?
再说了,齐王殿下年纪似乎并不大,他制定的书?有圣贤书厉害吗?
李祐在窗外看着里面那些老先生们一个个脸上的诧异,就知道这些人打心眼里不相信除了他们之外的人。
也难怪朝堂之中,文官里面,铁板一块。
从董仲舒开始,文官体系自成一脉,如果将他们比作一个宗教的话,这将会是一个强大的宗教,有先贤,有神明一般的存在,有落地的宗旨和纲领,也有一切行动的指南。
但如果这么比喻,可能有些侮辱儒家了。
事实就是,文官哪怕再不对付,但一旦面临有人想要侵占他们固有权利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站出来。
现在李祐可以搞出来个什么书,作为启蒙读物,他们就会一致对外,告诉你,你这个书,得经过圣人评定,天下士子检验才行。
看着他们脸上泛起的疑惑,李祐也明白是这个意思。
其中一个老先生颤颤巍巍站起来:“马周先生,老朽不是不相信你的判断。”
“只是,这齐王殿下年幼,也非圣贤,这书从何而来?乃是何人所著?”
“教化启蒙之事,非同小可,切莫大意啊。”
“教化世人,圣贤自有书籍,如此启用新书籍,若是不慎,根基乱了就……”
“是啊是啊,根乱了,树能长好吗?”
老头开口之后,后面附和的人不在少数。
马周也不废话,淡定看着那些平日里教书育人但心里面难免古板的先生。
先生要有威严,不然这些调皮孩子怎么能压得住?
这是课堂,要给老师面子。
“先生们说的极是,所以今日,让诸位先生也试试,听听,看看……”
“王爷说了,若是成,这套启蒙读物,将会惠及大唐每一个角落!”
这么一说话,那些老头也平静了下来,一个个坐下来开始听讲了。
读书人就这点比较好,讲道理。
但也正是讲道理这一点,也是不好的事情。
朝堂之上,面对的可是实质性要实施解决的事情,一个大臣口口声声天下为公,讲道理,丝毫不考虑其中的执行阶段困难,一口一个大道理,丝毫没有建设性意见,会被人打死的。
这种纯粹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的人,李祐见得多了。
魏征应该算是半个,至少人魏征喷完李世民之后,还会提出合理的建议,虽然这个建议通常是针对李世民本人的,通常这个建议出现之后,会让李世民菊花一紧,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后世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一天天仗着天经地义,空口白话,要求他人必须这,必须那。敢情你出门忘带东西了,火箭上必须得有是吧?不从天下一路溜达下来给你送到嘴里,就是服务意识不够?
上一篇:开局召唤两厂一卫,龙雀军出世!
下一篇: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