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331节

  “你们联队不满编,只剩下了两千多人,是否能完成集团长交代下来的任务?”

  “实在不行,我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调一个大队给你吧,兵力多一些才能发挥出你们的优势。”

  支援晋察冀军区的装甲部队,是由八路军总部直属的坦克团。

  该团是一支三营制的作战单位,全团包含指挥车组一共拥有217辆M22蝉式坦克。

  本次战役,林中猛虎将这些装甲部队一分为三。考虑到驻蒙军的骑兵集团,在40年的一月份进行了汽车化改编,现在还尚存一个不满编的战车联队。

  所以他将左翼战场的三营进行了临时扩编,配备了五个连共计110辆蝉式。

  这个数字,让西原一策直呼不可能。毕竟本子可是穷逼弟国主义,现阶段在整个民国部署的坦克也就只有几百辆。

  面对漫山遍野的蝉式,老鬼子只能让步兵们先行进攻,用以命换命的手段尽可能地摧毁八路军的装甲单位。

  其实正常情况下,体系完整的装甲部队,在进攻轻步兵时几乎会呈现碾压的状态。

  步兵对抗坦克的手段,优先以呼叫己方火炮和空袭为反击。不到最后时刻,一般不建议让人肉和铁皮硬碰硬。

  毕竟现实不是游戏,像从军或者战地里那种,单兵干掉坦克的事基本不可能发生在大战役中。

  更何况现阶段的本子连个马桶搋子都没有,磁性手雷也没有提前准备,凭什么板载冲锋?

  只可惜啊,西原一策手头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仅存的几门山、野炮只要开火就会被打掉,自家陆航更是被打得七零八碎。

  不靠步兵发起自杀式冲锋,单凭自己手下那五十多辆九七中坦和九五轻坦,根本没机会跟三营一决高下。

  真野五郎的建议,让石冢和雄兴奋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的机动步兵联队,是华北方面军乃至整个中国派遣军内最懂坦克的步兵。但奈何现在部队缺斤少两,很难直面一百辆轻坦。

  “感谢真野少将!”

  “有您的帮助,咱们必然可以完成集团长布置的任务!”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可是华北有名的治安模范。

  那些久经训练且长时间被洗脑的士兵,脑子里完全没有珍惜生命的想法。

  他们一心一意想着给天蝗和弟国尽忠,能面不改色地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绝对是最好的炮灰人员。

  没错,就是炮灰。

  在石冢和雄看来,上级友军支援的步兵大队连装甲的结构都没搞明白,甚至能干出一千米外用37炮打坦克的蠢事。

  这种人也就只能当个炮灰,替自己的士兵吸引火力。

  物尽其用,很合理。

  ······

  半个小时后,骑兵集团第二道防线。

  “从前沿阵地传来的情报来看,八路军装甲部队明显不是果脯那种半吊子。”

  “他们的驾驶技术十分娴熟,几乎没有发生非战斗减员。步坦协同的配合度也很高,显然是在战前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

  此时说话的人,是机动步兵联队里的一名大队长。而他的身前,自然是上级派来的援军和自己手下的基层军官。

  民国人的装甲部队,鬼子们之前当然见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子的装甲建军起点还要比中国落后一些。

  早在军阀混战时期,狗肉诗人便从北边弄回了几辆雷诺FT-17,而当时小日子还在捣鼓带英的平行四边形MK4。

  当他们还在“自主研发”出八九式中坦时,近代人工降雨第一人的济南新城兵工厂,早就领先两年造出了斯蒂庞克。

  就连光头本人,也挺重视坦克这个陆战大杀器,在全面抗战开始前买了一批来自英、法、德、意的各型号轻坦。

  如果不看具体年代,还以为孔、宋、蒋三人有什么收集癖,非要把坦克世界里的初级车全部搞到手。

  当然了,万国造没后勤的传统艺能,依旧在本次的采购中稳定发挥。

  至于战斗力?

  看看兰封战役就一目了然。

  面对装备明显不如己方的日军步兵,果脯的坦克运用十分生疏。再加上拉胯的后勤和几乎不存在的步坦协同,使得珍贵的装甲部队损失惨重。

  要不是后来的昆仑关取得了大捷,光头指不定得在日记里骂多少次娘呢。

  正是因为果脯上述的表现,所以鬼子们原本认为晋察冀军区的坦克,其战斗力肯定强不到哪去。

  毕竟八路军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大字不认识几个的半文盲肯定玩不转高科技武器。

  可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在之前的战斗中,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步兵炮兵玩命抵抗,敢死队也是一波又一波的冲。结果这些人全部死在了半道上,一个大队上去仅仅炸毁了三辆坦克。

  就这还有一辆是轻伤,仅仅只是损坏了履带,修一修就可以重返战场。

  看着身前的军官们,这名大队长先是拿出一份图纸挂在墙上,紧接着便沉声说道:

  “诸位,打起精神来,冈村宁次司令还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虽然八路军的坦克部队,表现出的战斗力要远远高出果脯,但还算不上真正的精锐。”

  “只要我们配合得当,就有机会摧毁掉那些轻坦。接下来,我会根据现有的情报,给大家讲解如何分组进攻。”

  身为机动步兵联队的大队长之一,土肥朋二深知自己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登场,索性便全程观看了第一道阵地被攻破的全程。

  八路军的火力很强,步坦协同的战术也很熟练,必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战斗的过程中存在太多刻板动作,完全就是按部就班的学院派。

  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漏洞,那么完成任务的成功率将会大大增加。

  “来,诸位看这份图纸,这是咱们的九五式轻坦。想必八路军的坦克,在结构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在发起进攻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轻型坦克的弱点,以及用什么样的武器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式的进攻。”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土肥朋二着重给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援军,填鸭式地灌输了自己在训练中总结的经验。

  如果将这些内容了然于胸,他们至少在面对八路军坦克时知道往哪里打,该怎么打。

  当然了,老鬼子更多还是想让援军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钢铁怪物并非无法战胜。

  只要有了心理准备,想必友军在接下来的战斗就不会太拉胯。即使没办法毁伤目标,也有可能起到干扰作用。

  临时的课堂结束后,土肥朋二接过参谋递过来的酒,对即将上战场的士兵们说道:

  “喝了这碗酒,我们就奔赴战场!别忘了服用突击锭,它能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保持充分的精力!”

  “天蝗陛下万岁!汏日本弟国万岁!”

  相比于凭借意志力和信仰战斗,土肥朋二这个漠视生命的老鬼子更相信冰的力量。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麾下的武士们化身寒冰射手,再加上巧妙的战术配合,就一定可以重创初出茅庐的八路军装甲部队。

第370章 人均安东星超人

  1941年12月3日下午五点,代县战场。

  经过数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晋察冀军区顺利地攻克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在杨司令的安排下,各级部队并没有携胜之余威,继续向北方的第二道防线推进。

  指挥部选择稳扎稳打,先将当前的阵地清缴一遍再行进攻,以防因为某些疏忽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鬼子的队伍里从来不缺少亡命徒,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蹲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正在伺机而动准备发起自杀式的攻击。

  更何况坦克三营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部队的突破数值。

  就算战士们原地休整一个小时,也可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

  在一处相对隐蔽的出击阵地中,一位拿着修理工具,混身沾满机油的中年人说道:

  “齐活,履带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还好小鬼子没有埋地雷,要是这辆车的负重轮出了事,你们车组估计也得离开战场。”

  “接下来的战斗,所有人都要小心,千万不要因为一场胜利就变得盲目自信。”

  “敌人知道我们装备了坦克,肯定会拿出相对应的预案。驻蒙军有轻坦甚至是中坦,说不定还会有一场恶战要打。”

  现在说话的这位,是坦克三营的刘营长。

  作为八路军首支装甲部队的营级干部,他不仅是一名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兵,更是在参加部队前便有着高中学历的知识分子。

  之前我们提到过,即使在最艰苦且被果脯封锁的日子里,边区对新式装备和战术始终保持着高度敏感。

  正是因为上述的背景,才有了那所孕育出第一批航空人才和装甲人才的摩托学校。

  在黄河没回边区之前,学校里的硬件非常差,仅有几辆缴获自敌人的卡车。这些三步一喘气的老古董经常发生故障,倒是让同志们被迫练就出一手扎实的修理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坦克团的众人跟现实版安东星超人没什么区别,人均可以做到一边打一边修理。

  如此水平,放在某7+填色游戏里,最次也得是让库存装备越打越多的维修支援连。

  刘营长,正是学校里的第一批优秀学员。

  原本他是想加入空一师,奈何上级考虑到未来的装甲部队,便劝其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当然了,能教出这种优秀的学生,老师必然不是等闲之辈。那就是毕业于东方劳动者大学,现任负责边区交通、防空、卫戍的许司令!

  听到自家营长的叮嘱,周围的车长皆是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一名通讯员来到了三营的出击阵地,紧接着便敬礼说道:

  “刘营长,杨司令让我来通知你们,下一轮进攻即将在五分钟以后开始,请做好战斗的准备!”

  “好!收到!”

  ······

  总的来说,跟之前的行动相比,晋察冀军区的第二轮进攻并没有做出太多改变。

  最先行动的部队,自然是炮兵。

  战斗开始的第一时间,近百门各口径的身管炮对着敌人的阵地肆意咆哮,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质疑、理解和成为。

  有着炮兵校射机提供的视野和反馈,一连串的炮弹就像是长了眼睛的冰雹,再次将鬼子们准备的工事掀了个底朝天。

  火力准备结束后,坦克三营的108辆蝉式立即出动,它们的后方则是协同作战的步兵们。

  针对上一战出现的问题,刘营长明显是吸取了教训并且做出了调整。

首节 上一节 331/3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母后是武媚娘

下一篇: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