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684节
若战,绝不重蹈覆辙。
末将已飞鸽传书剑南道的梅花内卫,雷霆之势肃清吐蕃密探,斥候,保证他们得不到任何情报,再者派内卫前去侦查吐蕃的军力调动,以防他们奇袭。程处默严肃的汇报。
作为内卫头子,他行走于黑暗地带,务必料敌预先,争取把各类危险抹杀于萌芽。
做的不错。赵牧夸赞说。
然而,程处默面色依然忧心忡忡,望了眼赵牧询问:王爷,你没听说百官向陛下上书,控诉你拉帮结派吗?
听说了,怎么了?
赵牧平和的说,丝毫没有半点畏惧。
呃?
程处默发觉赵牧语声风轻云淡,于事安然,没有半点紧张,恐慌,不禁善意的提醒:王爷,山东世家,江南士族私下联合,来势汹汹,王爷最好警惕些。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何况赵牧借机打压世家,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不免有人怀恨在心。
赵牧尚未回答,门外再度传来丫鬟的声音,赵牧命丫鬟进来,丫鬟欠身行礼说:王爷,宫里来人了,陛下临时宣王爷进宫议事。
皇上?
赵牧,程处默相视,各自神色疑惑。
初春以来,朝廷主抓农耕,君臣忙碌,怎么突然召见赵牧。
莫非是...
赵牧摇头轻笑,抓起桌案的折子向程处默说:走,去见见姚公公。
呃,末将合适吗?程处默询问。
他身份特殊,私下来拜访赵牧,特别是这个特殊时刻拜访,在赵牧府邸和宫里的人碰面,恐怕引起误会。
有何不合适的?赵牧道。
他坐得端,行得正,你不怕李世民误会,也不怕百官弹劾。若君臣之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他何须继续留在长安呢。
程处默胳膊拗不过大腿,追随赵牧前往。
厅堂,二人与姚公公谋面,各自作揖行礼,姚公公说:王爷,陛下和内阁几位大人商事,临时召集您进宫。
是关中世家的事儿吧?赵牧问道。
姚公公神色尴尬,望了眼程处默,朝着赵牧轻轻点头。
事情诡谲啊。
他出宫传召,程处默出现于赵牧府邸,是巧合吗?
疑惑中,赵牧拍拍程处默肩膀:一起进宫。
相较于政务,他更关注军事。
既已知晓吐蕃蠢蠢欲动,该让程处默进宫向李世民说清楚,提前排兵布阵,以逸待劳。
边境突然爆发战争,恰好把他从忙碌的事务解脱出来。
......
晌午。
赵牧,程处默乘车抵达皇宫。
向李世民作揖行礼,赵牧,程处默恭敬的坐于旁边,倾听李世民,魏征的君臣谈话。
李世民翘起眼皮瞥了眼赵牧,视线顺道划过程处默,对于他们一起进宫略显惊讶,揉着鬓角不悦的询问:赵牧,百官上书弹劾你,控诉你,你没有什么对朕说的吗?
陛下何意?
赵牧抱拳作揖,恭敬的说:近来政务繁杂,我勤勤恳恳,心思扑在军务,政务上,俨然怠慢府内女眷,和家族生意,幸好长乐出类拔萃,全权管理生意。
哼。
李世民重重怒哼,神色倍感气恼,他是询问王府的生意吗,他问的是朝廷政务,赵牧回答牛头不对马嘴,八竿子打不着。
见状,长孙无忌微微轻咳两声,朝着赵牧说:赵牧,陛下问你治理安东四郡的策略,你为何单单派遣关中世家子弟去安东,此举冒犯朝廷百官,引起各方不满。
作为始作俑者,你该说清前因后果,个种理由,免得陛下左右为难。
第832章 整顿吏治
朝堂弹劾赵牧的官吏极多,突如其来的举动,超出他们预料之外。
皇上处于煎熬中,他何尝不是呢。
目前,赵牧务必说出个子丑寅卯,解除眼前的危机。
这个啊。
赵牧举动大大咧咧,掏出怀里的折子呈给李世民说:陛下,至于治理安东四郡,我不止简单陈述,调配官吏,近日特意撰写折子,提出自己的见解,请陛下过目。
嗯?
李世民不可思议的望向赵牧,他以为不把政务放在心上,整日马马虎虎呢,孰料...
长孙无忌,魏征等神情微微惊愕,瞧赵牧吊儿郎当的样子,分明胡说八道,不曾想他撰写折子。
见状,姚公公快步上前接过赵牧的折子转呈给李世民。
顷刻间,殿内静可罗雀,李世民详细阅读折子。
他发觉赵牧的折子内容简练,却分门别类,阅览时通俗易懂。
譬如经济上以点带面,一县一品,文化上,以德教化,依法治理等等,军事上,屯兵之外,建筑堡垒,强化军事控制等。
此外,赵牧着重吏治,在朝廷四善和二十七最的基础上,建议朝廷统一考核官吏,形成固定程序和机构。
李世民详细阅览,对赵牧建议颇为满意。特别是官吏考满时限与升迁出职路线等管理,皆由朝廷作出统一规定,历朝历代,前所未有。
关键朝堂来考核,他的权力大大提高啊。
他把折子递给姚公公,转给魏征,长孙无忌等,夸赞说:家有贤妻,不遭横事,长乐有功啊。
不得不说。
赵牧的建议还是非常不错的,许多超出他预料之外。
呃。
陛下。
赵牧白了眼李世民。
他勤勤恳恳,挑灯劳碌,李世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怎料李世民微微扬起唇角,神情傲娇,没有搭理赵牧,端起茶杯轻吮,等候魏征等人表态。
殿内,魏征等轮流诵读折子,时不时仰首瞥向赵牧。
他们面孔表情越来越惊诧,从赵牧的建议来看,他也是处理政务的好手。
少顷,魏征面带喜色,抱拳进言说:陛下,中书令的策略非常惊艳,涵盖经济,军事,文化等,强调避免官吏仅唯上,不唯实,形成家族势力。
若能由朝廷来考核,的确避免各道,各郡官吏,家族互相提携,同乡拉帮结派,朝廷全面实施必然受益匪浅。qδ.o
不不不,中书令的建议,最出色地方在于依照官员的考核结果确定等级,把官员考评的等级与奖惩、任职和晋升挂钩。由此形成官员考核的标准,更制定各有区别、各有侧重的考核标准。
再依照政绩考核结果,来确定官员等级,靠着考核与评级制度,使官员政绩考核与任职、晋升等紧密结合,从而引导、激励、约束各级官吏忠于皇权,履职尽责,坚持操守,对于防止渎职、疏于职守、贪赃枉法,也有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杜如晦面色惊喜,滔滔不绝的说。
嗯?
李世民微微蹙眉,适才他注意到这类建议,却没有多想,听闻杜如晦的建议,顷刻间恍然大悟,觉得这的确促进朝廷管理优化,廉政、高效。
臣以为中书令的建议没有采取一考定终身,对于犯下过失而被贬官者,若能干出政绩,经考课优异者,依然加官进爵,这彰显陛下的仁德。房玄龄说。
长孙无忌不甘落后说:没错,微臣记得当年询问中书令铲除突厥的策略时,他就提出过文化征服。
对于赵牧的建议,李世民非常满意,然而未能解决眼前燃眉之急,不由得询问:赵牧,你调配官吏为何单单派遣关中世家子弟?
闻讯,魏征,长孙无忌等,再度转首望向赵牧。
没错。
调配官吏的事情,是该当朝解决。
陛下,我以为你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呢?赵牧耸耸肩,意味深长的说。
朕大概猜出你的些许意图,但你引起了山东世家,江南士族的不满。李世民徐徐道来,直言不讳询问:你担心河东道,河北道百姓迁徙去安西四郡,再派山东世家官吏前往,他们容易形成合流,是吧?
没错。
赵牧轻轻点头,补充说:经营安东四郡,若朝廷赞同调任各地进士前往,将不需要多少官吏,相较于山东,江南,我比较熟悉关中之地,何况打下黔滇之地,依然需要大量的底层官吏。到时进士数量不足,大可从山东,江南的官吏中选拔。
最关键安东四郡,远离长安,参杂少量关中世家子弟,等朝廷推行我的考核制度,他们难以成气候。
此言出,李世民恍然大悟,难怪赵牧着重整顿吏治,竟是防患于未然啊。
旁边,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道宗,李绩纷纷点头。果然,赵牧绝非随意做出决定的,既防止拉帮结派,也考虑各方利益。
赵牧的建议没错,稍作休整,补充,的确能成为朝廷制度。
李世民面色平静,指尖轻轻敲在龙案思索。
少顷,他起身走到龙案旁,道出自己想法:赵牧,你的建议的确能成为朝廷制度,朕也觉得让他成为朝廷制度。不过各地进士任你调遣,但世家子弟不得破格录用。
各地官吏人数不足,军中中下层校尉,都尉顶上,这些年卫军,狼骑,神武军,辅***内,因伤休养的人不少,肯定能满足你的条件。
再者世家子弟手无缚鸡之力,缺乏面临复杂环境的经验,而安东四郡形势复杂,肯定常有起义或暴民,唯有擅长治兵的校尉,都尉,担得起重任。
安东四郡天高皇帝远,难以宣传皇上权威,必要时,唯有铁血镇压。
早前赵牧尚未进宫时,他已经萌生武将治理地方的念头。不过,他更清楚即使是权宜之计,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包括长孙无忌肯定反驳,大朝讨论时,朝廷百官群起驳斥。
今赵牧进宫,他们君臣想法达成一致,百官否决时,赵牧据理力争,事情必能顺利推行。
第833章 武人治国
多年来,赵牧妥善安置伤兵,军中将领对他皆有好感,赵牧肯定支持他的建议。
上一篇: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