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第39节

最近听说秦西省督军叫杨恺,直隶军校毕业,年纪也相仿。

家里人不自信了,难道真的是星如?

连忙安排了族人往秦西省这边打听,好不容易来到督军府。

把人带了进来。

杨超是杨恺的堂弟,今年21岁,一直跟着家里买卖,也算走过南北。

皮肤晒得黝黑,一双鞋磨破了底子,知道的是来寻亲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饭的。

“恺哥,真的是你?”

杨恺刚到门口,杨超一脸兴奋的叫了起来。

秦西省督军真是杨恺?天啊,这不是真的吧,这肯定在做梦吧。

杨恺一个穿越人士,对原主的亲戚朋友实在提不起多少亲近,记忆中与堂弟杨超的交流也不多。

但绝不是眼前这副黝黑的模样。

“你这是遭了贼?”

杨超叹气一声,“如今路上不太平,我穿成这样没人拦截,就想来秦西府打听打听,消息不准,我再一路走回去。”

上千公里的路,也真辛苦了。

当即让人准备热水衣服,给他好好搓洗搓洗,浑身都有臭味了。

随后安排了饭食,叫杨超一起坐下来吃饭。

他吃的狼吞虎咽,不是饭多好吃,是这段时间就没吃过正经饭。每天提心吊胆的,怕路上的土匪,怕过路的兵。

这年头一人出门,谁知道会遇到什么。

“吃慢点,喝点水,秦西的膜还行吧。”

“嗯嗯,嗯嗯!”

杨超直点头,差点一口喷出来。

“等吃饱了,我安排一队兵把你送到晋西去,告诉家里人不必担心。”

“不走嘞,来之前大伯跟我说了,让我踏实跟你,留在身边,总有个传话的人,自家人放心。”

留你能干嘛?

杨恺靠在椅子上叹了口气,不走就不走吧,让他给太同府家中发电报,已安,勿忧,暂住督军府,后以书信。

这节骨眼上,事情太多,

杨恺没心思跟太同府家里人联系,等解决完秦西省的大小事宜,早晚往晋西省用兵。

到了那时候,跟晋西阎督军打交道的时候,有的是时间。

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要杨恺悉数过问,尤其是地方政务,更需要他这个督军亲自盯着。

需要个县长汇报实情,解决不了的,安排兵力到地方。

荒废多年的督军事务,重新运作起来,这本就需要莫大的力气。

力气来自哪,来自杨恺手中的大炮。

第46章 高峻接受整编,秦关尽得

各省督军是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也没人派兵往秦关来。

倒是百里潼关路方向,有小股部队出现,被杨凯的重机枪打退后,再也没人冒出来。

他在潼关驻扎了两个营,布置了数挺重机枪。

坚守一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秦关的两个口子,凤凰岭、百里潼关路都在自己手心里,整个关内平原尽在脚下。

对高峻方向的拉拢也起到了作用,

魏河军阀败的败,改编的改编。得知李云龙、岳维峻两人当了旅长,高峻对于改编也没有太大的抵触了。

与其被杨恺消灭,改编成一个旅也不错。

他手上兵力五千,并无损失,按照一个旅4500人的标准精简,改编为第三混成旅,仍暂时驻扎在关内五县,协助地方落实政务。

秦关平原这台荒废已久的机器终于缓慢的运作起来。

联络了许久的各省督军似乎也没有往秦西省动兵,而最先公开反对的大总统目前也一头乱额。

恰逢总统换届,国会选举,他肯定要先保证自己大总统的身份,无心顾及秦西省这边。

甚至杨恺愿意站出来公开支持他,他也愿意收回之前的言辞,支持杨恺担任秦西省督军。

看到了吧,搞政治的这些人,一个个善变的很。

接下来的两个月临近年关,杨恺进一步稳定秦关平原局势。

130辆卡车从坤城运输大批的军装、军械、军备,用于六个旅部队更换。

军队整训,更换军械军备,地方则清算本年财务税收,整理政务推进情况。

天气转冷之后,各省督军更不可能安排兵力。

他们的脑袋头疼的很,地方的日子过的清空,还得想着如何搜刮明年的钱财。

督军府热闹起来,杨恺独爱涮羊肉,不管是在坤城,还是如今搬到了秦西府,喝酒涮肉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

几位旅长,以及新接受改编的高峻也来到督军府。高峻瘦高,三十出头,最让人深刻的是一双剑眉,颇有英气。

叫县长夫人、白老师两人倒酒。

两人均是新做的旗袍,一个妩媚动人,一个婉约可人,风格不同各有美色。

一个落落大方,眼带媚意如妖狐,

一个楚楚可怜,眼没秋水含星眸。

“美女配英雄,督军年纪轻轻已有两位佳人相伴,令人羡慕啊,我敬督军一杯。”

高峻刚来,想跟杨恺交好关系。

在场的这些人,孙楚属于绝对嫡系。

周代是同学,也深受杨恺器重。

改编的三位旅长中,李云龙、岳维峻都是自愿,自己是被迫改编。

论地位,他这个旅长很尴尬啊。

杨恺吞下杯中酒,示意大家一起,如今都是秦军内的高级军官,不必客气。看書菈

“我计划年后,多招募年轻军官,可给出高价月薪,吸纳一批军校生,培养起来。

军队乃我等驰骋关中的倚仗,需整兵练兵,更要找懂兵的人带兵。松散如沙,永远比不过顽石。”

军阀之兵,松散如沙;

整备新兵,需坚如磐石,更是一省支柱,定海神针。

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头兵,文化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这么说,一个重机枪手能顶一个排的大头兵。

士兵的文化水平越高,战斗力必然是越强的。

能够更快学会新的战术,能更快学会新的军械。

更容易领悟命令,方便军官指挥。

以督军的身份,启用人才招聘令,吸收军校的年轻军官,到秦关平原来带兵。

别人给30大洋,杨恺就给35;

别人给60大洋,杨恺就给80。

谁不愿意干一样的活,拿更多的钱呢。

随后则是各县财政问题,跟他们几个说不明白,需要几位治理地方的能人,帮他分担压力。

“各位不妨推荐治民能人,我必器重之。”

高峻突然皱眉,

“我倒是认识一人,不知督军敢不敢任用。陈在秦西府时大种烟土,当时便遭受省长驳斥,不惜辞官回家。此人颇有能力,对财政尤为熟络,秦关平原虽军阀火线,财政却不曾崩塌,全靠前人的功劳。”

之前的省长?

按道理杨恺当了新的督军,之前的那些人都要换一遍,换上自己信任的人去担任要职。

还让之前的省长回来,可不可行。

之前省长为徐勇倡,很有治民治政能力,受不了陈督军的各项税收,以及烟土之害,才辞去了职位。

“那好,我抓紧写一封信,请徐省长再出山整治,辅助我管理关内各县。”

这倒是一个难得的收获,这人能力很强,让他重新回来主持政务,能解决杨恺大部分麻烦问题。

亲自让人去请,务必把徐勇倡带回秦西府,重新担任要职。

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吃肉,烫一下就老了。”

杨恺本来还担心,担心徐勇倡会不会拒绝,结果人挺痛快的答应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杨恺一上任就革除了各项不合理的税收,这是利民之举。

徐本就是秦西人,对秦西省有利的事情,他当然愿意支持。

有能力的人就是不一样,只需要200万大洋便把关内财政理顺干净。

随后将各县税收财政清点,以目前关内的情况,每年可给杨恺提供800万左右的税收。

待政策全部落地,税收还会增长。

前提是继续有利民利商的举措,大力发展省内经济,地方治理的好了,他这个督军才能拿到更多税收。

这相当于一笔稳定的来源,早知道隆肃省那么大,一年的税收才多少,不足500万。

往秦关平原出兵是正确的,拿下平原地带,人多地多,产出的钱财也多。

不管是招募新兵,还是组织劳力,不都需要用人嘛。

首节 上一节 39/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