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憨!但是我不坑爹啊! 第126节
朱元璋抬起头,就见到朱标端着香薰炭盆缓缓走来。
“这些事让朴不成来做就行了,你刚回宫,咋不好好歇着呢。”
朱元璋笑着离开书案,从朱标手里接过炭盆。
“你大病初愈,这么熬夜可不行。”
“儿臣睡不着,虽然是盛夏,但是这晚上风冷,就想着给父皇送个炭盆过来。”
朱标笑道,“等回头入秋了,晚上儿臣就来给您泡脚,儿臣从河东道那里讨要的方子,热水里放活血化瘀的药材,泡完能驱寒御暖,父皇晚上也能睡个好觉。”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笑的额头上的褶子都多了几分。
“好!好!咱那么多儿子,还是大儿子最贴心,咱爹你爷爷活着的时候,你大伯父就最贴心,咱和你另外几个伯伯天天闯祸,惹你爷爷生气,每次挨打的时候,你大伯父还护着我们几个小的。”
朱元璋说着叹息一声,目光盯着朱标,一脸感慨道。
“这和你们兄弟几个何岂相像啊,以前老二老三他们天天闯祸,惹咱生气,咱每次都恨不得抽死他们,每次他们都被你这个大哥护着,咱不依你就死跪着不起来,搞到最后咱不仅出不了气还被你娘埋怨。”
听着朱元璋的话,朱标接话道。
“儿臣记得有一次四弟嫌饭菜不好,打了御膳房的厨子,您勃然大怒,把四弟吊起来打。”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话,像是想起来什么一般,笑道。
“老四性子最跳,整日里惹是生非,每次都气得咱头疼,那次他打厨子,气的咱恨不得抽死他,刘铁锅做饭不好吃,咱吃了这么多年,不知道吗?可是咱信得过他,咱行军打仗这么多年,杀的人多了,可唯独不杀厨子,待厨子宽容,入口的东西马虎不等,外人要想害咱,最容易从饭菜上下手。”
朱元璋说着话锋一转,看着朱标道。
“你这次不也一样?柳华元下毒,不也是从饭菜里动的手脚?”
“儿臣以前还不明白,这次儿臣明白了。”朱标叹息道。
第151章 用心良苦
“以前不知道父皇良苦用心,这次河东道儿臣想明白了很多事。”朱标叹息一声道。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眼睛眯了起来,道,“这次出宫可有收获?”
朱标用火钳子拢了拢火,叹息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千难万难人心最难。”
“呵,你小子出去一趟,两句话就概括了?给咱展开说说。”朱元璋轻笑一声。
“以前儿臣总觉得父皇刑狱量刑太重,和儿臣所读圣人经典,相差很大,每每见父皇杀人夷族,儿臣都觉得心神难安。”
“圣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报怨,以直报德,儿臣一直奉为经典,做事多以此为准则。”
“哎……”
朱标说着又是重重叹了一口气。
朱元璋玩味的看着朱标,“现在觉得圣人所言不对了?”
朱标摇摇头道,“是人心不古了。”
闻言朱元璋摇头轻笑一声道,“标儿,你还是没看明白啊,不是人心不古了,而是人心从来都是一样的,饱暖思淫欲,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些天地至理一直没变,人心也没变。”
“你所读的那些圣人经典,只适用于遵循圣人教化之人,你和荀子、管子、颜回他们讲圣人经典,是可以的。但是普通百姓、常人是不同的,道理只能给讲道理的人听明白吗?”
朱元璋怜惜的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父皇,儿臣,以前真的错了吗?”朱标脸上挂着沮丧。
“不!标儿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贼子,犯官!标儿,你和咱不一样,你一出生咱就是大帅了。”
“虽然咱对你们要求严格,但是你们却并没有真正的在民间生活过,即使生活衣食也是无忧的,可是咱不一样,咱是知道贪官污吏危害的。”
“你爷、奶、大伯,二伯……咱老朱家的人都是被饿死的,活活饿死的,是被蒙元逼死,上头要三成的税,贪官污吏就敢要五成,上头要清仓,贪官污吏就能刮家里的地皮。”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若有所思,认真道,“吏治不可不防,其危害甚于外敌,所以父皇杀的没错!大明现在虽然看似国泰民安,可是百姓的生活其实并不好过,看似繁花似锦,其实百姓们仍然吃不饱饭,若是对脏官再不用重典,百姓就更加苦不堪言了。”
朱元璋笑道,“你出去一趟能看出来这么多已经不错了,只有藏富于民大明才是真正的富足。”
“至于乱臣贼子,若不是你被柳华元毒害,咱还真不知道乱臣贼子竟然如此大胆。”
“看来得快点收网了,不然保不齐哪一天,这背后的刀子就捅到咱后心上来了。”
听着朱元璋最后的话,朱标脸色大变,“父皇,他们敢刺杀您?”
“呵,为啥不敢啊?咱当初当和尚当乞丐都敢推翻蒙元王朝,如今乱臣贼子们的起点可比咱高多了。”朱元璋淡笑道。
“父皇…”朱标大惊。
“不用慌,有咱在翻不起大浪来。”朱元璋却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标儿,你是咱大明的储君,咱死了你就是皇帝,咱们是大明的第一第二代皇帝,咱得给咱的子孙们打好基础,扫清障碍,不然以后受苦的可就是咱们的儿孙了。”
“咱这辈子不轻松,你这辈子也不轻松啊,咱现在能想到的就是把开国时候藏起来的脏的坏的都拔起来,咱现在多杀几个,你以后就少杀几个。”
“朱屠夫这名声咱背了,咱也不要什么名声,咱不怕读书人说咱的坏话。”
“可是咱儿子就不行了,咱可不允许他们再说咱儿子的坏话。”
听着朱元璋的话,朱标眼眶含泪,炭火烤在他病态的脸上,烘烤着他灼热的泪水。
“父皇,都是儿臣无能,儿臣今日方才知晓父皇的良苦用心啊。”
朱标趴在朱元璋大腿上呜咽不止。
“这有啥的,咱们是父子,古往今来父子不都是如此吗?父亲为儿子遮风挡雨,父亲倒下了才换上儿子,父亲在一切风雨都会落在父亲肩膀上。”
朱元璋拍拍朱标肩膀,示意他起来。
“父皇。”朱标泪眼婆娑。
“标儿,你是咱的儿子,是大明的太子,以后可不能再哭鼻子了,若是传出去,有损你储君的威严。”朱元璋笑道。
“儿臣就在父皇面前哭。”朱标哽咽道。
“那也不行,你如果总在咱面前哭,咱会一直把你当孩子,那样父皇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才能接过咱大明的江山了,你总不希望爹真的干到七老八十吧?”朱元璋调笑道。
“父皇定能长命百岁!”朱标一抹眼泪道。
“哈哈,人到七十古来稀,咱能看着你真正成长起来,能帮子孙把蒙元余孽全都扫平了,再给你找几个治国能臣,咱也就能好好歇着了。”
朱元璋笑着,而后一改温和的面孔,认真看着朱标道。
“标儿,儒学是咱皇家用来治人的,万不可反过来了,你是皇储,不可被所谓的圣人言论掣肘。”
“人家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上面的话,是教君王治理天下的,可不是来约束君王的,若是约束君王,别说论语了,就是孔夫子都得被历代帝王扒出来鞭尸。”
“你以后要好好琢磨琢磨,别被那些老夫子一说仁德就上钩,那样的话,你这个储君以后可就成了读书人眼中的小绵羊了,他们用仁义道德约束你,你不拿刀,他们可就用笔为刀了。”
朱标闻言若有所思,而后重重点头,“儿臣晓得了!”
朱元璋将身边的炭盆往外挪了挪,道,“这点说不得你得和李余那憨子多学学了。”
听到朱元璋说到李余,朱标不禁莞尔一笑,“李余太过离经叛道,儿臣怕是学不来。”
“呵,咱就是担心你被老夫子教傻了,所以才把李余推给你,咱就是要你学学他的离经叛道。”
朱元璋笑道。
“你别看那小子无法无天,都以为他是傻大胆,连咱都不放在眼里,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底线在哪,只要握准那根绳,他就是天天在刀尖上跳舞,咱都不舍得杀他。”
第152章 两人一百个心眼子
“是啊,李余虽然言语大胆,但是确实有能力,这次若不是李余在,儿臣恐怕真就见不到父皇了。”朱标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呵,要不是咱一直逼着那小子,那小子这一身的才干估计会藏一辈子。”
朱元璋笑道,“咱看这小子是个全才,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闻言朱标心中一惊,他知道父皇对李余的评价很高,但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高。
“父皇,李余有才,于儿臣也有救命之功,但是父皇这评价未免也太高了吧,古往今来,真能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大才,又有几人啊。”
“况且李余即使再优秀,也不过是个少年郎而已。”朱标说道。
“哈哈,就因为他年少,所以咱才更加惜才啊,喏,看看这个。”
朱元璋笑着起身从书案上拿出一封密报。
“这是西南沐英给咱的密信,比发往兵部的捷报快了一步到咱手上。”
见状朱标立即打开标有隐蔽记号的密信,密信开头,是沐英按照向父皇和母后问好,顺便询问自己这个太子弟弟有没有还朝。
看着开头,一股热流涌进朱标的心田。
沐英是父皇、母后收养的义子之一,母后对沐英这些义子一直疼爱有加,冬有冬衣夏有凉被,以前父亲打仗的时候,母后每年都会亲手给沐英做衣服鞋子,而沐英也是憨厚朴实,对父皇忠心耿耿,对母后侍如亲母,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弟弟,更是从心底里维护。
朱标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而随着看到后面,他脸上的笑容越加灿烂。
“父皇,沐英说云南土司各部已经出现裂痕、私斗,甚至有三成土司部落已经秘密和朝廷联系了,看来不日沐英就能彻底收复云南土司了。”
朱标看着朱元璋兴奋的说道,他可是知道云南土司有多团结,当年蒙元铁骑所向无敌,但是到了云南土司部落也是铩羽而归。
因为他们不仅内部团结,外面也是常年有瘴气环饶,骑兵攻不进去,是以土司之祸绵延百年未解决。
如今土司不仅出现了裂痕,甚至还有土司主动联系朝廷。
“儿臣,恭喜父皇,云南土司之祸可解!”朱标冲着朱元璋恭喜道。
“别恭喜,咱要说的不是这个。土司多么团结你是知道的,你可知沐英是如何离间他们的?”朱元璋问道。
朱标皱眉片刻,最后好似想到什么一般,道,“是李余那个分而化之之法?见效如此之快吗?儿臣本以为怎么也得一年半载的,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快。”
“据咱调查,这李余可从来没去过云南,更是未曾真正学过兵法谋略,那日只在朝堂之上偶闻咱和大臣谈到云南土司,就能想出这个办法,可见其才。”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兵法最高境界。”
朱元璋说着又道,“那李余在咱的逼迫下,后面又给咱说了,土司彻底归化之法,分辖补粮和改土归流!所谓分辖补粮……”
朱标也是极其聪慧之人,听着朱元璋简单说的几句,立即明白了意图。
“这等方法,可称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阳谋了。”朱标感慨道,“这李余还真是……人不可貌相”
朱标本想夸一下李余,可是一想到他平日做派,最后实在找不到太过确切的词语,只能找个词凑了一下。
“哈哈,这憨子平日里惹是生非,谁能想到他腹有乾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