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第235节
帝国本身都处于焦头烂额,没有办法支援的情况之下,李金基以地方武装击败高卢,打破了高卢对桂省的渗透。
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当然了,帝国后续的做到,让人有一些失望,在打赢的情况下,还赔了钱。
不过,这不妨碍张彦宇佩服李金基。所以,对于自己能有机会自己李金基麾下听令,他也是充满了期望。
1913年1月20日,李金基乘坐火车,抵达前线补给基地东宁。张彦宇等前期已经抵达的将领在车站迎接了李金基。
当车门打开的时候,一名身材比较瘦瘦小,但是神色和煦的李金基就出现在了车门处。
看到李金基那瘦小的身影,张彦宇立马对着李金基敬礼。
“欢迎李将军!”张彦宇对着李金基说道,他的目光直视前方。
李金基看到张彦宇的时候,脸上流露出了笑容。
他用手提了一下自己披着的风衣,然后走到站台上,一把卡住了张彦宇的手。
“张将军啊,李某早就耳闻将军的大名,今日一见,将军果然是一员悍将。”李金基虽然年老,虽然是被林逸钦点的远东军指挥使。
但是他为人并不高傲,如果脱下军服,他跟普通年迈的老者一个样,只是偶尔从他目光中,一闪而过的刚毅,证明了他是一名杀伐果断的将领。
他知道自己是总指挥使,但是他也明白张彦宇的身份。
现在整个帝国,谁人不知龙骧军的背后是睿亲王?而睿亲王本身有能力不说,还非常得皇帝的喜爱?
所以,李金基不会平白无故的去得罪张彦宇。
既然张彦宇对他客客气气的,他也不会不给张彦宇好脸色。
正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身处官场,即便他是军人,也需要注意一些。
一阵寒风吹过,李金基不由自主的裹了一下自己身上的风衣。
细心的张彦宇看到李金基这个样子,他这才想到李金基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还是南方人,想必受不了关外这种严寒的天气。
张彦宇作为关外人,他自己但是习惯了这种严寒,所以也不觉得有多冷。
于是,张彦宇就对着李金基说道:“大人,外面天气严寒,我们还是先去指挥部吧,下官也正好为大人介绍一下远东集团军的情况。”
李金基也感受到了关外的严寒,听到张彦宇的话,也是点了点头。
见李金基同意,张彦宇一个侧身,就让出一条道。
张彦宇引着李金基坐上汽车,然后飞快的就来到了远东军的指挥部。
一杯热茶下肚之后,李金基的脸色才缓过劲来。
“哎呀呀,这关外的天气,着实有一些冷啊?”李金基坐在作战指挥室内,房间里的壁炉烧的很热。
缓过劲来的李金基对着张彦宇笑着说道。
“大人第一次来关外,这边的天气就是如此,想必过一段时间,大人就会适应。”张彦宇也是笑着说道。
“这些以后再说吧,张将军可否为我介绍一下现在远东军的情况?”李金基笑着对张彦宇说道。
见李金基说正事了,张彦宇也是面色一肃,然后径直走到房间内的地图旁。
张彦宇拿起一根木棍,然后在地图上一指,说道:“大人,目前我远东集团军已经全部就位,目前下辖陆军30个步兵师,两个装甲骑兵师,两个飞行大队,一个飞艇大队。共计六十万人。”
“此次军部给我们的任务是攻略包括双子城和海参崴在内的罗刹帝国领土。”
“罗刹帝国在远东地区布置了25个师,共计45万人。”
“严格来说,单从的兵力方面来讲,我军占据绝对的优势。”
“可即便是这样,这一战对于我们来说,也不会很轻松,因为通过侦查,我们发现罗刹帝国已经将双子城变成了一座永久性堡垒。”
“虽然没有拿到具体数据,但是罗刹帝国在双子城修建了大型堡垒20座,小型堡垒无数,里面各种口径的火炮也是数不胜数,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而且罗刹帝国已经发现了我们的战略意图,将远东的所有兵力都聚集到了双子城和海参崴。已经放弃其他地区。”
“这就是说,我们只要能够拿下双子城和海参崴,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外宣布,远东地区尽归帝国。反之亦然,如果拿不下,即便我们占领了其他地区,依旧没办法控制住远东。”
“所以,你们的想法,就是全部主力集中在双子城和海参崴?”李金基听完张彦宇的介绍,直接脱口而出。
“是的,大人。我与其他同僚商议了,既然罗刹人想要在双子城和海参崴跟我们决战,那我们自然不能让他们失望。”张彦宇听到李金基的话,直接回答道。
“嗯,你们是对的。”李金基见远东军都想要在双子城跟罗刹帝国决战,他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毕其功于一役,这也是他的想法。
关外的天太冷了,士兵们在野外行军也有很大的非战斗减员。
而围攻海参崴或许很难,但是他们是主动的一方,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是由他们说了算。
况且,就罗刹帝国那边指挥官的想法,他这么早就放弃所有地区,将所有兵力集中在双子城,这本身就说明,对方很清楚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想要把对方骗出来,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
与其去做一些无用功,不去想想应该怎么去攻破这座堡垒。
第381章 第五师,出击!
1913年1月22日。
大夏帝国远东集团军正式开始对双子城和海参崴展开进攻。
李金基下令,龙骧军第五师装甲骑兵师为先导,配合帝国关外三省的第100师至114师,京营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师,共计20个师,36万人,从东宁出发,走北线,进攻双子城北面重镇米夏埃尔地区。
以龙骧军第六装甲骑兵师,帝国第115师至第120师,京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共计10个师,18万人为南线,从东宁出发,进攻纳杰日金斯地区,隔断海参崴对双子城的支援。
至于银鹰军的两个飞行大队,则继续驻扎东宁,这样他们可以对两个战场进行支援。
而飞艇大队,则是加入北线,开始对双子城展开攻击。
此次战役,是帝国第一次大规模,多兵种之间配合作战。整个帝国高层都关注着这里。
1月25日,经过3天的时间,各部抵达预定战场,李金基也来到了前线指挥督战。
由于罗刹人从一开始就选择龟缩,将重兵布置在双子城,所以米夏埃尔,只有罗刹人的一个步兵师,大概1.2万驻防。
面对米夏埃尔这种并没有多少坚固防御设施的地方,张彦宇主动向李金基请命,希望李金基能够批准他的第五师进攻米夏埃尔。
李金基考虑到自己并没有见过所谓的装甲骑兵师的实战,觉得米夏埃尔地区的守军,防守意志并不高,算是一场热身赛,也就同意了张彦宇的请求,并顺势可以观察第五装甲师的战斗力。
帝国的装甲骑兵师的配置,是林逸参照后世的装甲骑兵师配置,修改之后定下的。
以龙骧军第五师为例,帝国装甲师配置了四个战车团,两个机械化步兵团,两个自行火炮团,一个防空团,外加工兵营,修理营,侦查营,运输营。
每个战车团拥有三个战车营,每个营拥有31辆战车。机械化步兵团拥有三个营,每个营拥有装甲车30辆。
自行火炮团基本配置也是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行火炮,林逸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然后完全是由帝国工程师自行设计的。
不过由于战车底盘的限制,现在自行火炮的口径只有75毫米,多少显得有一些火力不足。
至于侦察营,则是配备了20辆甲一号战车和20辆装甲车。
如此一来,整个装甲骑兵师拥有战车,装甲车共计592辆各种战车,装甲车和自行火炮。整个师,总兵力达到了2万人。
就当前世界环境来说,这样的配置已经是顶天了,可以横扫任何地面上的敌人。
但是代价就是,花销太大,养一个装甲师的费用足可以装备起七到八个普通步兵师了。
也就大夏施行了经济改革,否则的话,光是养这两个装甲师都够费劲的。
张彦宇见李金基同意了自己的请求,于是下令第五装甲师进攻米夏埃尔地区。
作为远东集团军的第一线,同时也是第五师换装之后的第一线,张彦宇准备拿出自己全部家当。
同时,包括远东集团军指挥使李金基在内的高级军官,也到场观摩。
自行火炮团开到米夏埃尔外围,然后对城内进行炮火准备。由于现在的自行火炮口径比较小,但是射速非常的快。
发射出去的炮弹,宛如流星一般,直接砸进城内,在城内燃起一大片火光。
前期炮火足足进行了两个小时,张彦宇才下令战车团和机械化步兵团,分四个方向杀入城内。
在进攻中,战车冲在最前面,对城市外围阵地,可能存在火力点的目标进行自由开火。
战车的目标是快速摧毁敌人的火力点,给后方的步兵提供防御和火力支持。
在每辆战车的后面,都会跟着一个班的士兵,为战车必要的掩护,以防被敌人步兵利用战车的视野死角,对战车发动进攻。
同时,这些步兵也有清理战壕的任务。
等到前排的战车摧毁火力点以后,后面的机械化步兵团就乘坐装甲车,快速跟进,进去战壕,清理残敌。
这里需要提一点,虽然现在各国当中,只有大夏拥有装甲骑兵师,也只有大夏会步坦协同。各国也没有反装甲武器。
但是林逸却要求,所有装甲师必须严格执行条例,也就是严格执行步坦协同作战的基本要素。
因为,你不知道,当敌人见识到战车之后,会多长时间研制出反装甲武器。
特别是罗刹国,这种爱喝酒的国家,说不定他们见识到战车威力之后,会提前搞出莫洛托夫鸡尾酒。
那玩意,用料简单,容易制作,但却是步兵在没有反装甲武器时,能够给战车造成巨大伤亡的武器。
更何况,现在的帝国战车,采用的是汽油机,那更是一烧一个准。
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瓶的主要原料就是高浓度的伏特加,这玩意在罗刹帝国可不缺。
所以,林逸在一开始就给张彦宇他们下了严令,必须遵照步坦协同作战条例。
张彦宇虽然不明白林逸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命令,因为现在各国都没有反装甲武器,也没有燃烧瓶。但他依旧选择严格执行。
于是,这才有了现在的这个局面。
随着战车的推进,米夏埃尔外围阵地根本就拦不住帝国的进攻。
张彦宇只用了一个小时,就从四个方向突破了外围阵地,并展开对米夏埃尔城区的进攻。
进攻城区和进攻外围阵地又不一样了,装甲师的士兵显得更加的小心翼翼。
以他们之前演习的结果来说,在城市作战,你不光要小心从拐角处突然杀出来的敌人,更要小心自己的头顶。
之前,他们也做了相关的城区攻防,在外围阵地上,他们打的顺风顺水,结果一到城区,就被第一师的兄弟们给打的头破血流。
第一师,也就是龙骧军第一师,是龙骧军发家的老部队,他们经常性会接到林逸的指导。
就比如那一次的玩意,林逸教给第一师燃烧瓶的制作方式,然后第一师的士兵就躲在主干道的二楼,等着第五师的战车和装甲车路过。
然后燃烧瓶从天而降,一个瓶子换一辆战车或者装甲车,让第五师的人吃尽了苦头。
也正是从那之后,第五师才开始重视起来自头顶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