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第72节

  这么多年了……

  这些倭寇简直欺人太甚!

  千日防贼终究是防不住的!

  你不让我好好活,那咱们就一起死!

  范谦在此时终于下定了决心,当即找到道衍,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制作万民血书的具体事宜。

  尔后,范谦便给各地知会了一声,把此时的情况给各地方官说了清楚。

  再然后,范谦命人制了巨大的条幅,从宁德开始,让各地百姓在上面按手印。

  现在的百姓多数都不识字,万民血书只能制成万民血手印。

  官府要上书朝廷惩治倭寇!

  这个消息一经放出来,福建各地的百姓无不奔走相告。

  对于官府要制作的“万民血书”,百姓们更是自发的配合,血书所经一地,在各地县衙门口,百姓就排起了长龙,挨个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巨大的条幅上面重重的摁上自己的手印。

  历时半个月时间,“万民血书”终于制成,在福建各地流转了一圈之后,再次回到宁德布政使司衙门。

  范谦、道衍、张机三人看着条幅上面密密麻麻的血手印,只觉得头皮发麻!

  上面有没有一万个手印他们看不出来,但整个条幅几乎彻底成了浓重的血红色!

  即便是道衍看到眼前这一幕,

  都心中一跳,手中念珠拨动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

  “阿弥陀佛,这些倭寇实在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福建之地的百姓们苦啊!”

  范谦对着一旁的挥了挥手,令他们收起条幅。

  “大师,这动静会不会太大了些?”

  只有亲眼看到这“万民血书”,才知道它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

  若是将这样一份满是血色的条幅呈给朱元璋,朱元璋会么想?

  张机也沉默了,此事好像远比他们想的要严重,这“万民血书”竟有一股逼宫的意味。

  道衍此时也在琢磨,这么大的事一件事,光靠燕王能承受得住朱元璋的怒火吗?

  思虑片刻之后,道衍开口道:

  “自古以来,除谋逆之事,向来都是法不责众,范大人若是能联合福建当地所有官员,联名写出一本奏本来,想必会稳妥一些。”

  这次道衍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为范谦等人出了个主意。

  福建当地大大小小的官员少说也有大几十个,朱元璋必不可能把福建所有地方官一锅端了,否则没有足够的吏员能填补空缺,福建就乱了!

  范谦和张机听闻,顿时眼前一亮!

  “大师高见,此一计实在是妙,最为稳妥!”张机朝着道衍拱手。

  “善哉,善哉!”道衍单手立掌,此时竟有些慈眉善目的模样。

  范谦也是连连点头,“本官这就去拟奏本,再叫下面各级官员逐一签字。”

  说完,范谦便回到自己办公之处,耗时半天,拟了长长的一份奏本,后方还有许多空白,那是留给各级官员签字的地方。

  道衍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点头。

  有了这么多福建官员一起扛,朱棣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

  来到福建,道衍这些天得所见所闻让他感受良多,在北平听得最多的,是边境要塞的形势,在应天看到的是各种歌舞升平,而在福建,那份“万民血书”却让道衍见到了大明边境最真实的民情。

  这些民情若是单凭一份奏折递交上去,只不过是寥寥数语而已,恐怕就连朱元璋也不会想到,福建沿海的百姓们生活在怎样一种水深火热之中。

  此事由曹玮提及开海而起,时至今日,道衍才终于明白大明开海的重要性!

  要官员联名在奏本上签字,要比制作万民血书简便得多,快马加鞭之下,只耗时七天时间便完成了。

  一切完成,道衍终于到了离开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的时候。

  范谦和张机二人带着一众下属,将道衍送出了衙门大门口。

  道衍身上背着个包裹,里面装的便是万民血书和那联名奏本。

  他朝范谦张机一行人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贫僧就此告辞。”

  “大师慢走。”

  对于道衍,范谦张机真实的心存感激。

  不管燕王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想要促成开海,但道衍来到福建这一趟确实致力解决倭寇之患。

  那万民血书和众多官员联名的奏本,都关乎着福建的日后。

  ……

  一路兜兜转转,道衍再次返回应天,回至燕王府中。

  再次见到道衍,朱棣盯着他看了片刻,“大师,伱好像有些变了。”

  “哦?哪里变了?”道衍问道。

  朱棣摇摇头。

  此时,道衍已经将那联名奏本和万民血书取了出来。

  看完奏本,朱棣未觉得有什么,而当他打开那万民血书,顿时心中一跳,瞪大了眼睛!

第85章 洪武皇帝的压迫感

  “这!这……”

  看着条幅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色血手印,饶是朱棣都忍不住心中犯起了嘀咕。

  他带兵打仗自然是不惧这区区血色,而是担心他将这万民血书拿给朱元璋看,朱元璋能不能受得了。

  “殿下,似乎我们都将此事想的简单了。”道衍在一旁感慨出声。

  朱棣默然的将手中条幅放下,“这世间哪里有简单之事?何况关乎开海,更是不会简单。”

  道衍认可的点了点头,“殿下所言极是。”

  “大师一路劳顿,先去休息吧。”

  “那贫僧先失陪了。”道衍应了一声,转身出了房门。

  朱棣再次拿起万民血书,入目一片浓重的血红之色。

  朱棣虽然没有亲至福建,但在这份条幅上面,他看出了福建百姓对于开海一事的渴求!

  甚至朱棣觉得,福建等沿海之地的百姓,要比北方边塞之地的百姓还要可怜。

  北方虽时常有战事,还有异族劫掠,但大明会派兵出征,挥兵北伐,保卫边境百姓,困难时大家一起吃苦,打了胜仗大家一起开心,总归是一直有希望的。

  而沿海之地的百姓,他们虽没有面临敌国大敌压境,但却终日被倭寇之流困扰。

  倭寇势小,但寻常百姓遇到却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引颈受戮。

  并且这几十年如一日,他们一直遭受倭寇的侵扰却没人能带给他们希望,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整日提心吊胆,担心不知何时会有倭寇突然出现在眼前,可以说一直处于绝望之中!

  朱棣盯着手中那血色的条幅怔怔出神,心情沉重……

  “曹玮啊曹玮,你在父皇面前提倡开海,可也想到了这一点?”朱棣喃喃自语。

  道衍是一大早回到燕王府的,此时不过巳时。

  待到午时过后,朱棣收拾一番,带着那联名奏本和万民血书出了燕王府,朝着皇宫行去。

  既然决定要做,那该面对都早晚都要面对,半途而废不是朱棣的性格,索性直接就去面见朱元璋。

  而此时此刻,

  皇宫,

  御书房。

  曹玮正站在朱元璋的面前。

  他手中拿着一把短剑,通体打磨的锃亮。

  也就是有了朱元璋的准许,曹玮才能将这用新型炼钢法制成的短剑带进御书房。

  太监总管明显比往日要向朱元璋靠近了许多,脸上表情虽不显紧张,但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还是十分在意曹玮手中的短剑。

  “这就是你说的新型炼钢法制成的?”朱元璋同样盯着曹玮手中的短剑。

  “回陛下,正是!”曹玮答道。

  此前集工部之力,用了二十四天便在西郊成功造出了曹玮想要的平炉。

  之后的几天时间,曹玮便带着匠人们一边实验操作,一边搭建厂房。

  因为是第一次,平炉的规模造的并不大,又因为工部效率高,这才只用二十多天就造成。

  然而造成的平炉却露天在西郊院子里,之后曹玮只能自己组建人手搭建厂房给平炉遮风避雨。

  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曹玮连续数日的实验,终于在昨天夜里成功制造出他想要的钢材!

  新型钢材一共出货也就两百来斤,曹玮便连夜命人打造了一把短剑,带到了朱元璋面前。

  “呈上来,”朱元璋扬了扬下巴,太监总管便小步来到曹玮面前,接过短剑回到朱元璋身边。

  “陛下,”太监总管将短剑恭敬的举着,朱元璋拿过。

  拿到手的第一感觉,便是轻!

  朱元璋曾经常年奔波在战场上,对于刀剑这等兵器再熟悉不过。

  然而曹玮的这把短剑,却比一般的刀剑份量明显的轻上一些。

  朱元璋盯着手中闪着寒光的短剑左看右看,最后望向曹玮,目露狐疑。

  “曹玮,你确定没弄错?着短剑怎么这般轻?”朱元璋说着,还将手中短剑掂了掂。

  曹玮微微一怔,反应过来。

  正常来说钢材本就比普通的铁器轻一些,大明虽有百炼钢技术,但因为其杂质较多,去碳化完成度也不够,其重量和一般铁器相差并不明显。

  曹玮的新型炼钢法是正规科学的炼钢法,生铁炼制过后成钢材,去除杂质,去除含碳量,质量就会明显的轻上一些。

首节 上一节 72/2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面向古代的直播

下一篇:我霍去病,大破匈奴,被周姐直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