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第76节
这是长江经过应天府区域的主要水路,也是富商将要乘船出海的出发地,只要顺着长江一路东去,便能入海。
今日来栖霞山看热闹的人不在少数,不仅有应天周围各地来的商贾,还有不少栖霞山附近的农户。
他们都想看一看,大明开海之后的第一艘商船是如何出海的。
几个月后,这艘商船又会不会安然无恙的返回大明。
在宽广的长江水面上,两艘船正浮在水面上,一艘是富商的商船,宽有两丈,高大概有两层楼,属于一般商船的规模,在甲板上有几名伙计已经在等待了。
在商船的旁边,还有一艘战船,战船的规模比商船大了一圈,高上半丈,也只是属于一般战船的水平。
开海局开始造船至今,时日太短,能顺利造出附和标准的商船和战船已经是不容易。
当然,大规模的宝船也在加紧建造中,只是难度较大,进程比较缓慢。
此时江面上的这艘战船,是为了商船保驾护航而存在的。
没错,
这艘战船的任务就是给商船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大明的第一艘商船能顺利出海,到达周围邻国行商,以及能顺利回归大明,曹玮在跟朱元璋商议过后,决定派出一艘战船为这富商的商船护航。
大明开海之后,出海的第一艘商船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不单单关乎大明天朝上国的国威,同样不能让那些作壁上观的商人见事不可为。
只要这第一艘商船能顺利返回大明,就代表商人出海经商这条路行得通,后继者自会络绎不绝。
但如果这艘商船出海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返回大明,甚至遭遇不测,观望的那些商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不利于大明开海的进行。
码头边上。
严震直正将一份海图交给那富商。
海图是工部人员从历朝留存下来的典籍中整理出来的,凡是购买出海令者,都将获赠这样一份海图。
富商将海图接过,对着严震直连声道谢。
随后面向岸边上乌泱乌泱的人群拱手,“诸位,我刘某就此出发了!”
岸上一众商人同样拱手,齐声贺道:
“刘老板一路顺风,财源广进。”
刘姓富商乐呵呵的扭头,顺着船梯登上了甲板。
“出发!”
甲板上的伙计们也是第一次担任水手,七手八脚忙活着升起船帆,收起船锚,商船便缓缓开始行进,战船同样扬帆起航。
曹玮站在严震直身旁,抱着手看着两艘船缓缓离开。
一阵风吹过,他看到身边的人严震直紧了紧衣服领口。
天气越来越冷,江边的温度更低,甚至有几分凉意直透骨髓,严震直一个文官,有点经受不住。
“
老严,我早就说让你锻炼身体,你不听,看看!虚成什么样子了。”曹玮摇着头说道。
两人共事的时间越来越长,说话就越来越没那么多顾忌,严震直已经习惯了曹玮嘴上不着调,丝毫不以为意。
“商船成功出海,我们也能歇一口气了。”
前面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制造局和开海局都处于火力全开的状态,着实有些累人。
随着江面上的商船和战船越行越远,码头上看热闹的商人和农户逐渐散去。
几个有心计的商人想要凑过来跟严震直套近乎,却被随行的下人拦住了。
曹玮和严震直也开始往回走。
“那九十多艘战船已经到杭州了吧?”曹玮问道。
开海局至今共计造战船百艘,商船十艘,造成之后,战船便沿着水路送往杭州。
应天还是距离海边太远,只能另外选择一个地方作为海军的主要基地,最终就定在了杭州,当然,这只是初始阶段。
杭州不仅临海,还有内湾,可以大大减少恶劣天气给战船造成的损伤,大明水军操练起来也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朱棣也如愿被朱元璋授予大明海军总督一职,现已前往杭州操练海军。
严震直点点头,“福建布政使上书朝廷,请求拨派部分战船前去剿灭倭寇,只是海军毕竟成立时日太短,还未严加操练,被陛下给拒了。”
曹玮叹了口气,“看来福建等地苦倭寇久矣啊。”
一边说着,曹玮一边心中在想,朱元璋曾将倭国列为不征之国,想要日后大明日后兵指倭国,看来还要费一些力气。
回到制造局之后,两人分别去忙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另一边。
皇宫,
御书房。
朱元璋正跟吏部尚书詹徽商议规范民间商会一事。
詹徽此人颇有能力,同时家境不凡,其父詹同曾任元朝吏部尚书,詹徽也算是从小耳濡目染精通此道,于洪武十五年考中秀才开启仕途,一路亨通无阻的做到了吏部尚书的职位,算是子承父业了。
规范商会一事听起来简单,但民间商会不止一个,要将他们通通整合起来就颇为麻烦,朱元璋和詹徽已经商议了许久时日,最终敲定方案。
大明各地商人,但凡有点规模,来自同一地方,都会抱团取暖成立商帮,也就是商会。
要想将这些商会完全合并到一处管理不现实,毕竟有些地理位置等诸多差异。
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自上而下得成立一个总商会,凌驾于各地商帮。
而许许多多的商帮之中,朝廷依旧按照曹玮给出的方案进行改革,再度细划分职位权力,安插朝廷专职官员,而各地商帮要完全听命于朝廷组织的总商会。
每年朝廷还会实行各种考核,给各个商帮划分名次,给予不同的福利优待和政策。
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毕竟此时信息不发达,光是将
各地商帮的所有信息登记在册都是一件麻烦事。
终于将这一切商议清楚,朱元璋揉了揉眉心,“行了,你便开始着手去做吧,有什么事再来跟咱说。”
詹徽恭敬一躬身,“微臣遵旨!”随后缓步退出御书房。
朱元璋取下鼻梁上架着的老花镜,靠在椅背上休息片刻,随后他开始思索另外一件事。
按照此次商会整改来看,曹玮不光能研造各种新奇之物,还有着不俗的政治眼光。
虽然曹玮提出的,朝廷出手整改各地商会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完善,需要他跟詹徽再细细琢磨,但曹玮的这个思路确实正确无比!
“这小子,还有这番本事,不能浪费啊……”朱元璋自语道。
随即,他又戴上了桌案上的那副老花镜,提起笔修书一封,当即派人送给自己的大孙子。
尔后,开始批阅桌前摞得高高的奏折……
只过了一刻钟时间,朱元璋的这封信就被送到了正坎村中曹英的手中。
看完信的曹英脸上露出一抹诡异喝思索之色。
朱元璋在信中所说,要他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国家,但却让他去向曹玮请教。
向父亲请教?
父亲懂得如何治国?
曹玮从未跟曹英谈及过国家策略等等,曹英不知道曹玮还有这等能力,但朱元璋却能敏锐的从商会改革管理一事中看出许多端倪。
就算曹玮对治理国家不是如何精通,但一定能从一些刁钻得角度,想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问题。
朱元璋想要培养曹英,石此时时机未到,起码要等曹英回到皇宫之后才能开始教导。
而看出曹玮在政治以及政策上眼光的不俗,朱元璋也不想放过这个培养曹英的机会,便让曹英开始向曹玮请教一些朝堂策论。
朱元璋这样做也只是想要试一试曹玮真实的政治能力,毕竟曹玮只在改革管理商会一事上显露了他不俗的政治眼光。
为防曹玮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将曹英给带歪了,朱元璋还在信中交代曹英,曹玮但凡和曹英谈论国策定论,曹英须得将曹玮所说,再给朱元璋写信重复一遍。
万一曹玮说的不对,朱元璋也能及时打断。
曹英不清楚曹玮的政治能力,自然不明白朱元璋让他这么做是为什么,只是想来朱元璋绝对不会坑害他,便决定按照朱元璋所说行事。
“向父亲请教……该如何提起?”曹英放下手中信纸,开始思索。
随着冬季到来,白天越来越短,刚到酉时天便暗了下来。
曹玮离开制造局,回到家中,见到曹英之后,便感觉曹英看自己的眼神有些怪异。
“英儿,怎么,今天发生什么事了?”曹玮问道。
“没,没有,”曹英摇头。
曹玮笑了笑,曹英只要一说谎,就会不自觉的眨眼,刚才曹英回答的时候快速的眨了两下眼。
但曹英不愿意说,曹玮也不会追
问,毕竟儿子长大了。
喝了口水之后,曹玮便去灶房做饭。
现在曹玮家中的经济条件已是今非昔比,研造火车、建造炼钢厂炼钢、联合开海局造船,靠着这些功劳,曹玮从朱元璋手里得到的赏赐已经足够他能过的奢侈一些。
甚至朱元璋曾有意,在皇城脚下的坊市中挑一处大宅子送给曹玮作为赏赐。
但曹玮想到自己田里那几亩麦子,还是婉拒了朱元璋的好意,离得太远不方便他照看田里的麦子,他懒得每天来回折腾。
再说他就剩下大半年的时间,到时候离开大明,曹英多半也要回到皇宫去,更加没必要搬去什么大宅子。
一顿饭很快结束,父子二人都十分满足。
“父亲,孩儿有问题想要问伱。”曹英忽然说道。
看着曹英一脸的正色,曹玮微感诧异,“你问。”
“父亲觉得,大明比之于前朝历代如何?”
曹玮一愣,奇怪曹英今天为何会突然问起这种问题。
回想起之前曹英的怪异,曹玮反应过来,一定是朱元璋跟曹英说了些什么。
这老朱头儿,又想剽窃自己的智慧,曹玮心中想到。
上一篇:面向古代的直播
下一篇:我霍去病,大破匈奴,被周姐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