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私房钱被娇妻李秀宁曝光 第197节
明朝亡国就亡在朱元璋的两个政策,让读书人不感恩的科举制度和士绅不纳粮政策。
卢枫觉得,皇室一定要干预人才任命,一定要拿回人事权,也要拿到收税的财政权!
当然,收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卢枫回到太原之后,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窦仙娘做治疗.
第291章窦仙娘忍不住哭了!
因为卢枫这一次前往草原,来来往往20多天,担心自己给窦仙娘的能量不够,导致现在窦仙娘已经香消玉殒。
当卢枫回到自己的太原留守府的后宅,就看到李秀宁满脸热泪!
当时卢枫吓了一大跳,连忙问道:“你母亲是不是……你怎么热泪盈眶了?”
“我母亲还健在!”李秀宁苦涩的说道:“我是见到你以后热泪盈眶,一直很担心你,看到你平安归来,就忍不住哭了,喜极而泣,但是我母亲的状况真的很不好……”
卢枫这才送了口气,赶紧走进窦仙娘的卧室。
此时的窦仙娘就像之前那一次一样,现在气若游丝,奄奄一息,就靠卢22枫留下了一些药丸勉强的活着!
卢枫赶紧给窦仙娘灌输能量,马上给她针灸!
这些日子,卢枫在杀掉那些突厥人之前,就会剥夺他们的生命能量,
所以卢枫也积蓄了大量的生命能量,这些能量就可以灌输给窦仙娘!
窦仙娘悠悠的醒来,眼睛看到卢枫,顿时焕发了神采。
“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平安归来的,我终于等到你了……”
窦仙娘忍不住哭了。
在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窦仙娘真的是度日如年,每天都在想念卢枫,一方面感受着自己生命力的流逝,一方面又为卢枫提心吊胆,心力交猝,真是活得苦不堪言!
现在终于等到卢枫的归来,窦仙娘现在就不管不顾,直接对卢枫说道:“我要和你在一起,我不能再这样!
如果下一次你出去的久一点,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可是卢枫始终还是有些顾忌,想了想,就对窦仙娘说道:“这一次我不会再出塞打东突厥了,东突厥现在和西突厥又干起来了,他们要度过这样一个漫长的冬天,漫长的冬天过去之后他们都很疲惫,应该不敢再攻打我们。
反倒是我有可能要南下,拿下长安。
到时候我会将你带在军中,带你一起回长安,那就不会有事……”
窦仙娘有些失望,本来以为,卢枫看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就应该抛弃一切的顾虑,跟自己在一起。
没想到在卢枫的心中,始终还是自己的名声和霸业更为重要。
可是窦仙娘也不好去责怪卢枫。
毕竟在此之前,在自己心中,也是李家的霸业更为重要,如果那个时候,当卢枫和李秀宁还没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如果能够多考虑一下卢枫的利益,也许两个人早就在一起了。
可是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呢。
窦仙娘忍不住问卢枫说道:“可是现在你出师无名啊!
皇670帝和皇后将你收为干儿子,如此重用信任你,你如果起兵造反,你让天下人怎么看待你?”
卢枫冷冷一笑道:“看来你对杨广还不够了解,当我重挫东突厥这个消息传过去,杨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不会高兴,而是愤怒!
他一定会免去我的职位,将我抓到江都问罪,因为他就是嫉贤妒能刚愎自用的昏君,你说天下人看我这击败东突厥的功臣坐以待毙?”
窦仙娘反应过来:“杨广这个人确实是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他肯定会那种反应,所以你要做好充足准备!”.
第292章杨广嫉贤妒能,要捉拿他问罪,他起兵造反!
卢枫非常了解杨广,知道隋炀帝杨广嫉贤妒能,非常在乎自己的面子,绝对没有办法容忍自己这么大的功劳!
想一下就知,隋炀帝杨广自己的10万效果已经在雁门关被40多万东突厥骑兵围困,隋炀帝杨广抱着儿子痛哭,丢脸丢死了。
反倒是他手下一个太原留守卢枫,竟然能够将东突厥打得落花流水。
隋炀帝杨广绝对没有办法容忍这个残酷的对比,他极有可能会免去卢枫太原留守的职位,甚至还会派人除掉卢枫。
杨广就是这样的一个君主!
对他们隋朝有大功的越王杨素,隋炀帝表面上待遇优厚极其信任,内心却十分忌惮。
杨素临终,隋炀帝派人嘘寒问暖探视病情,把皇帝御用药品赏赐给杨家,似乎很关心,暗中向御医打探病情,唯恐杨素不能快快死掉。
杨素很清楚皇上对他的态度,所以,知道自己病势沉重之后他连药都不吃。
著名诗人薛道衡以文学出名,却因为才华比隋炀帝更高,并且写了怀念隋文帝杨坚的文章,发表了怀念名臣高颍的言论,治罪赐死。
隋炀帝杨广曾对虞世南讲过:“我最讨厌别人谏饰了,尤其是地位已经很高却还想通过进谏博取名声的人。就算地位卑下的人,我多少会容忍一点,但也决不会因为进谏就给他好的前程々”
确实是如卢枫所担心的那样。
因为这个时代信息的滞后,在一个月之后,卢枫轻松击败东突厥,歼灭十几万东突厥骑兵,俘虏几十万东突厥人的消息才传到江都!
来到江都的隋炀帝杨广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因为从萧皇后一直到普通的宫女,大家都了解隋炀帝杨广刚愎自用忌贤妒能的脾性,就全都封锁了这个消息,不想让隋炀帝杨广知道!
但是几个月之后,还是在一次无意之中,隋炀帝杨广知道这个事情,当时勃然大怒!
“这个卢枫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是欺君之罪!
明明有实力勤王救驾,却让朕落得如此尴尬境地,实在奸诈无比!
来人,传旨下去,免去卢枫所有官职,将他捉拿到江都问罪!”
当隋炀帝杨广这个圣旨刚刚下去,在江都的锦衣卫指挥使玄武已经得到这份圣旨,连忙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为什么玄武会知道那份圣旨,因为隋炀帝杨广行宫里面的太监,很大一部分都是800东厂太监!
为首的太监郑和郑三宝也是卢枫的人!
所以这份圣旨压根儿就没有传出江都!
但是卢枫(王赵的)通过系统,马上就知道这个事情!
虽然卢枫根据对隋炀帝杨广的了解,推测出杨广会对自己下手,可是当到隋炀帝杨广要对自己下手的时候,卢枫还是非常的震怒!
这个隋炀帝杨广真是个昏君,老子不辞辛苦,击败东突厥,难道不也算是给你报仇雪耻,到头来反倒落得这样的下场身!
卢枫决定起兵造反了!
第293章唐国公李渊也起兵造反!
时间轴再回到几个月前,卢枫从草原凯旋而归。
卢枫猜得到隋炀帝杨广的反应,知道自己起兵造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所以必须要整顿好自己的正规军,方便南下!
卢枫的整顿正规军,其中一项最特殊的就是点石成金,提升基层骨干军官的能力。
随着卢枫各项能力的提升,点石成金的这项技能,不只是专门针对一个人,还可以大批量的针对所有人。
在一个神奇的空间里,他面前的这些都有潜力的人,经过卢枫的提点培训,两个时辰,他们的平均能力属性就能增强两个点,虽然看起来少,但架不住670人多,这两个时辰的时候,共计是100人,他们的平均属性提升两个点!
每一次,在他们很疲惫的时候,卢枫就给他们讲解这些知识,给他们洗脑。
久而久之,卢枫就可以在军队里培养出大量的基层军官,他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都可以担负起基层军事指挥的责任!
如此这般,当基层的军事长官,政工长官,未来的行政长官全都培养到位之后,卢枫就可以如臂使之,能够指挥得起十万大兵团!
这些日子,卢枫击败东突厥大获全胜的消息也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让各方势力都认识到卢枫的实力!
有一些本来想要和东突厥较好的势力,现在纷纷向卢枫示好!
其中就包括涿郡留守唐国公李渊!
唐国公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来到涿郡之后,筹谋起兵造反!
他们发现,原来的一个将领罗艺在当地颇有人脉,就极力拉拢罗艺!
本来罗艺想要自己起兵造反,就像历史上那样割据幽州!
“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但他勇于攻战,善射。大业中期,因屡立战功,官至虎贲郎将。
大业八年,隋炀帝发兵攻打高句丽,命罗艺督军北平郡,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部队纪律严明。但他本人任气(cede)纵暴,多次凌侮李景,但常常为李景所折辱,于是罗艺便对李景怀有很深的怨恨,后来还曾诬陷李景谋反,但没有成功。
隋炀帝大业末年,民不聊生,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涿郡物阜民丰,加上兵器精良,粮仓充盈,多据财宝,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
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用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
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
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
罗艺也借机自立,自称幽州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成为东北地区一大割据势力。”
历史上,后来各方势力都与他罗艺拉拢关系,分析过形势后,罗艺决心投唐!
看来罗艺跟李唐真有缘分,这一世,现在唐国公李渊来做涿郡留守,这是强龙,罗艺没有办法,只好低头,选择投靠唐国公李渊!
唐国公李渊势力大增,就筹谋着,等到卢枫一旦起兵造反,他这边也会起兵造反!.
第294章隋炀帝杨广现在奈何不了他!
在卢枫准备起兵之前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不能够像原来历史上的李渊那样,急匆匆的就跑去抢占长安,结果自己的老窝差点被刘武周宋金刚给端了。
现在,隋炀帝杨广的圣旨还根本没有到达山西,就算到达了,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有能力执行这个圣旨。
对于能够将整个山西打造的像铁板一块的卢枫来说,隋炀帝杨广的圣旨现在跟?草纸差不多。
唯一的麻烦可能就是那两个副留守,但是现在锦衣卫已经将他们两个-人盯得死死的。
就等着卢枫什么时候起兵,就会杀他们两个人祭旗。
更何况,隋炀帝杨广的圣旨现在还没出江都呢。
如果隋炀帝杨广问起来了,太监们就会反映说,因为北方贼寇很多,阻拦交通,没有办法传递过去。
现在确实如此,当隋炀帝杨广来到江都,过了没多久就发现,瓦岗李密现在发展的势力非常快,横扫山东和河南大部分地区,现在已经围攻洛阳,京杭大运河已经被截断。
他就算是现在想要回到洛阳想要回到长安都已经不行了,他现在只能选择偏安江都。
隋炀帝杨广就寻思着,因为自己之前做晋王的时候,曾经在江南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这里很熟悉,就很想定都江南。
他甚至还派人去金陵也就是后来南京附近修筑城池,就准备以后迁都到那里,守住江南的基本盘,就看江北河北这些反王们自相残杀。
隋炀帝杨广他的想法也有几分道理,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他手下的10万骁果军,绝大部分全都是关中人,也就是长安附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