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173节
“你先回去好好准备吧。”朱标下逐客令。
“是,皇上。”杨荣华做了个揖退出了大殿。
出了皇宫,杨荣华才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后背都湿了。他不敢停歇,直接朝张廷玉府上走去。今天朝会后,皇上没有召见张廷玉,他估计会在家等自己过去汇报情况。
杨荣华走到丞相府,门房看到是他,连忙让他进去,说老爷在书房等他很久了。杨荣华抹了把汗,朝书房走去。他不是第一次到张廷玉府上,所以熟门熟路。
书房的门开着,张廷玉正在练字,杨荣华走进来,说道:“张丞相,我从皇上那里回来了。”
张廷玉把手上的毛笔放在笔架上,对杨荣华说道:“快坐下,告诉我皇上说了什么。”
“皇上问我怎么看待大明接下去的发展。”杨荣华坐下来说道。
“那你怎么说的?”张廷玉问道。
“我说攘外必先安内,要先削藩。”杨荣华~说道。
“什么?你居然这么回答。”张廷玉大惊失色,连忙站起来去看看外面有没有闲杂人等,顺便把书房的门关上。
“皇上让我把心里想的实话实说出来,所以我就说了。”杨荣华有些奇怪张廷玉的反应。
“你知不知道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你和你娘很快就消失在这个世界里了。”张廷玉说道。
“我也只敢跟皇上和张丞相您说啊,别人我也不敢说。”杨荣华笑了起来。
“我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皇上听后说什么了?”张廷玉说道。
“皇上说这个从长计议,不急于一时。然后让我写一篇治国之论交给您,由您交给皇上。”杨荣华说道。
“皇上有说将来怎么安排你吗?”张廷玉问道。
“皇上说看看我这个治国之论写得如何,如果出彩就让我进翰林院。”杨荣华说道。
“那你回去好好准备,写得好也好让皇上有由头破格录用你。不然这朝堂上的大臣们会有意见的,毕竟他们是经过公考或者立了战功才能成为官员。”张廷玉说道。
“这个我心里有数。张丞相,为了避嫌,在皇上聘我进翰林院之前,我们少往来吧?”杨荣华说道。
“嗯,你考虑得很周到。你这就回去吧,避免闲话。”张廷玉说道。
杨荣华离开了丞相府,路上在后悔自己冲动了,皇上眼线众多,他出了皇宫就直接去丞相府,估计皇上已经知道这事了。
不过也没关系,本来自己就是张丞相推荐的,跟张丞相关系好也是正常的。杨荣华安慰自己道。
杨荣华远远就看到母亲站在院门口东张西望,翘首以盼。他加快了脚步,连忙走回家。杨母看到杨荣华平安得出现在自己面前,说道:“荣华,快进来吃饭,我都煮好了,就等你回来了。”
0 ··求鲜花··· 0
“娘,你在家里等我就好了,怎么站在门口?”杨荣华说道。
“我是放心不下,你这孩子耿直,我怕你出什么事。”杨母说道。
“娘,皇上对我还挺满意的,所以您不用担心,您看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杨荣华说道。
“平安回来就好。我也不求你荣华富贵,我们娘俩好好过日子就好。过段时间给你娶个媳妇,娘的任务就完成了。”杨母笑着说道。
... 0 0
“娘,我想给你更好的生活,现在有机会,我肯定要抓住的。皇上让我写一篇文章,他满意了,我就能当官了。”杨荣华跟杨母说道。
杨母端着饭菜过来,跟杨荣华说道:“那太好了。你这几天就别出去摆摊写字了,好好在家里写文章。娘会一些针线活,也能养活我们娘俩。”
“娘,我这文章都在脑袋里,用不了几天就能写好。所以娘不用那么辛苦,我们的积蓄撑几天还是够的吧。”杨荣华说道。
“娘不想你那么辛苦。娘身体还硬朗,能帮你一些是一些。”杨母边吃边说道。
“都是孩儿不孝,不能让娘过个好日子。”杨荣华有些愧疚。
“你这说的什么话?你这不马上要当官了?算命的说我越老过的日子会越好,说的还挺准的。”杨母说道。
“八字还没一撇呢,娘,可不要到处嚷嚷。”杨荣华说道才.
第四百零七章朱标收到奏折震怒
“我晓得的,你放心,娘不会给你拉后腿的。”杨母说道。
在杨荣华全力以赴地准备治国之论的时候,皇宫里出大事了。朱棣派人送给皇上的奏折在千里马日夜兼程赶路下,终于出现在了朱标的案头。
朱标打开朱棣递交的奏折,上面写到西疆缺粮,公家粮仓已经无粮。前线军粮只够半个月,恳请朝廷拨粮。朱标火冒三丈,把奏折狠狠摔在地上,气得满脸通红。
朱标把户部尚书夏元吉宣到上书房,问“三零零”他:“你这户部尚书怎么当的?西疆王说他那里缺粮严重,连前方将士的军粮都无法足额供给。”
“皇上你冤枉我了,这西疆王属于藩王,我们户部管不到他那里的。他们一向自负盈亏,之前也没听说他们有缺粮。”夏元吉连忙跪下来磕头说道。
“你起来吧。是朕一时气急,没有想到他是藩王,本不受户部管辖。”朱标说道。
“皇上英明。”夏元吉站起来说道。
“现在我们的粮仓里粮食足够吗?”朱标问道。
“自从田里种了皇上给的水稻种子,这粮食年年丰收,粮仓里都堆满了粮食,起码可以吃两年。”夏元吉说道。
“那就好,立马安排粮车运五千吨粮食去西疆,那边说是因为鼠患,粮食欠收,外加打仗需要军粮,那边粮食吃紧。”朱标说道。
“遵命。臣这就去安排。”夏元吉回答道。
“路上要加快速度,前方战士们在打仗,我们后勤保障如果没有跟上,会让战士们寒心的。”朱标说道。
“臣明白。臣会安排妥当,请皇上放心。”夏元吉打包票说道。
“那你去安排吧。朕想静静。”朱标说道。
“是。皇上。”夏元吉离开了上书房,直接前去安排送粮食去西疆的事情。
朱标心里的火还没有消除,这历史上的朱棣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能起兵造反成功的人,没想到这次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让朱标很是无语。
不过这事也提醒了朱标,削藩的事情是该谋划了,这次是朱棣主动告知缺粮的事情,万一他不上报?或者其他藩王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不上报,那还怎么去开疆拓土?怎么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为大明干活呢?
朱标现在心里有些担忧在前线的朱允炆,他会不会知道他的亲叔叔没有军粮给他了?万一从这里调运过去的粮草在他们吃完之前的军粮之前没送到,那该怎么办?
不过这也是对朱允炆能力的锻炼,如果打仗一切都安排妥当,那谁都能打胜仗。作为一个将领或者说将来的皇帝,要有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想到这方面,朱标才宽下心来,开始批阅其他奏折。
远在战场的朱允炆不知道他叔叔和自己的爹之间发生了这些事情,他关注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哈鲁驰尔下一步要怎么做0 ..
现在哈鲁驰尔都躲在城里,城门紧闭,朱允炆派人怎么挑衅都不应战。朱允炆只好在离城门五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下来,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拿下。
这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主力已经被大明的军队消灭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千强兵都跟着哈鲁驰尔躲在城里,宁可被骂缩头乌龟,也不肯出现。
朱允炆有些佩服哈鲁驰尔,能隐忍不发。虽然是自己的对手,但是朱允炆还是敬重他。
负责军队餐食的副将来报,说现在剩下的粮食只够吃三天了。朱允炆听到后,震怒道:“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只剩三天的粮食?我们这仗还没这么快打完,西疆王没有派人运粮食过来吗?”
“是啊,已经一个月没有新的粮食运过来。所以现在粮3.0食只剩三天的量。”副将战战兢兢地说道。
“这样,你先派人去问西疆王什么时候运粮食过来,另外通知下去,由于现在没有开战,将领们和士兵们都按分配,只能吃平常一半的饭。”朱允炆说道。
“是,末将这就安排下去。”副将领命离开。
朱允炆又写了一张纸条,吹了声口哨,叫来了一只信鸽。他把纸条塞到信鸽腿上的小竹筒里,拍了拍信鸽,把它放飞了.
第四百零八章朱允炆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朱允炆这是让信鸽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他的父亲,当今圣上。可是他也明白信鸽再快也要两三天才能把消息传到皇宫里,等皇上下令运粮草过来的时候,最快也要十天后的事情了。
他带兵打仗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危机,粮草不足,而敌人躲在城里不肯迎战。如果硬拖下去,对朱允炆来说非常不利。
朱允炆在营帐里烦躁地走来走去,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而且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如果这时候不能打败哈鲁驰尔,那以后就很难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可是哈鲁驰尔躲在城里,那城墙那么高,易守难攻。如若不是这样,他就不会还让大部队驻扎在这里,而不去攻城。
看来常规的战争手段不适合,得想想一些比较特别的02招数。朱允炆心里想着。这座城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固若金汤,肯定会有一些漏洞。如果派出探子去查看,也许有些收获。
要不是因为自己的军队粮草不足,不然直接把整座城围起来,看谁耗得过谁。朱允炆一想到亲叔叔做的这不靠谱的事情,气就不打一处来。
如果粮草充足,他可以陪哈鲁驰尔好好玩持久战。可是现在粮草不足,他再不另想办法,到时候会搞得狼狈不堪,甚至被哈鲁驰尔倒打一耙,然后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朱允炆传令下去,让探子去打探这城池哪里是管理松懈的地方,到时候就挑几个最精锐的士兵组成突击队,从那里混入城里,然后从里面把城门打开,让守城的士兵措手不及。
吩咐下去后,朱允炆舒了一口气,现在这种情况,最好就是速战速决。早点结束战斗,兄弟们还能早点进城吃香的喝辣的。这要是不想办法突破,那麻烦就大了。
这边朱允炆一个头两个大,那边夏元吉已经派人将粮仓的粮食运出来,日夜兼程赶去前线。皇宫里的朱标一方面忧心朱允炆的部队缺粮怎么办,另一方面又觉得这对朱允炆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如果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能打败奥斯曼帝国,那他就具备一个帝王应有的素质。
能成为皇帝那可不单单是投胎好,从小就要学习各种帝王之道,博览群书。三岁启蒙,然后让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教导。可是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不适合当皇帝,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昏君。
因为纸上谈兵终觉浅,还是要去实践。只有遇到了突发事件,或者遇到了危机的时候,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比如临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朱标虽然对朱允炆的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但是心里还是比较担忧的。这一世的朱允炆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懦弱,反而在朱标的培养下,文韬武略都是样样出众。
朱标有时候也在犯嘀咕,史书上记载的朱允炆是不是假的?如果朱允炆真的这么软弱,自己的爹朱元璋会立他为太子?这个明显不符合朱元璋的人设,他是个看人很准的人,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朱标心里在想,也许是因为后来朱棣当了皇帝,让史官把朱允炆写得差一些,这样他篡位也算名正言顺。可惜,朱棣这次真的是掉链子了,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以他的能力,这种事本不该发生的。
也许300天助自己,让自己有了治朱棣罪行的理由。耽误军队粮草供给,这可是很严重的,会掉脑袋甚至灭九族的事情。朱标已经在心里谋划如何治朱棣的罪。
太上皇还在世,肯定不愿意看到儿子们兵戎相见,朱标不敢做的太过火。但是这次朱棣实在是错误有些大,如果不进行惩戒,那朱标以后还怎么有权威性?
不过惩罚朱棣这事朱标想了想,还是要跟太上皇禀告下,探探朱元璋的口风。如果朱元璋对他的惩罚措施没有异议,那就好办了。
现在整个大明朱标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朱元璋。朱元璋的气场太强了,饶是朱标这样强势的君王,也忍不住会受他气场的压制。不过确实朱元璋是个狠角色,不然也不会成为开国皇帝.
第四百零九章声东击西趁夜行军
朱标不去想太多,现在不是惩罚朱棣的最佳时机。等朱允炆打了胜仗回来,该论功行赏的论功行赏,该惩罚的就惩罚。谁都逃不掉。
但愿这里调运的粮草能赶得及运到前线,朱标怀着这样的心情睡了。
朱允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他心里在担心探子找不到城池的薄弱地方。如果因为粮草不足而灰溜溜撤军,那太有损明军的威名了,而且哈鲁驰尔肯定会趁机追杀他们,到时候完全任人宰割,这是朱允炆不能接受的。
天快亮了,朱允炆才迷迷糊糊睡着。醒来的时候,都快到晌午了。朱允炆洗漱穿戴好后,连忙叫来副将询问情况。副将禀告说:“虽然伙食减半,但是军中士兵们很平静。后续该如何安排?”
“照常每天去城门那里叫骂,不要让哈鲁驰尔的士兵们看出什么异样。到时候来个声东击西,打他个措手不及。”朱允炆说道。
“好,我这就去安排。”副将回答后离开了朱允炆的营帐。
朱允炆走出营帐,看着天空明晃晃的太阳,不禁眯起了眼睛。这粮草还能撑五天,如果这两天探子还没回来,那只能用另一个办法了。
如果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将领的话,面对突发事件,一定要有至少两种应对方案,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他爹当今圣上教导他的。
不知道皇上看到他的飞鸽传书了没,粮草是不是已经在路上了?朱允炆想着叹了口气。其实这事也怪他大意,没有提前关心粮草的情况,导致现在如此被动。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如果能大获全胜班师回朝,他以后一定会特别注意粮草问题了。朱允炆苦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