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88节
乾清宫里四个人的心情都不太好,本来在高高兴兴研究儿女嫁娶的事情,现在突然被倭寇登陆山东,还杀了几十个百姓,心情能好才有鬼了。
“哎,眼看就要过年了,还以为今年能顺顺利利过个轻松年,没想到倭寇又闹事了,真是让人不得安生!对了标儿,汤和的南征大军到哪了?”朱元璋坐在盘着腿坐在榻上,脸很臭。
“南征大军应该已经到了苏州境内,还有两日就能到应天了!”朱标说到这里心中一动:皇帝老爹难道打算让中山候和南征大军直接奔赴山东抗倭?
说实话,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对这个主意并不看好。
汤和虽然是大明将领中少数曾经指挥过水战的将领之一,他曾经指挥水军和在鄱阳湖和陈友谅的水师会战过,但是大海可不是内陆的江河湖波,长江对于大海来说也只相当于一条小河沟,普通的内陆水战和海战差别其实非常大。
不客气地说,大明现在没有一个人对海战有清晰的认识。
再者,南征军中多是陆军,但是陆军对抗倭作用并不是很大,南征军那十万人放到山东只会增加朝廷负担,搞不好还会扰民。
不过这些话他没有当着徐达和常遇春两个准岳父的面说,毕竟皇帝老爹的脸面还是要顾及的。
反正待会儿肯定有人会提出相似的策略的,到时候再揪着此人批就是了。
毛镶出去没多久,便领着李善长等人进了乾清宫。
中书省和五军都督府这些朝廷机构本身就设在洪武门内千步廊的两侧,就在皇宫内,不过属于外庭,李文华殿武英殿奉天殿等比较近,离着内廷的乾清宫虽然有点距离,但是也不算远。
李善长等人行礼以后,都有些纳闷,宫内四人看着脸色都不太好,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几个人满脸茫然,大眼瞪小眼。
朱元璋叹道:“` ¨把列位急召过来,是因为发生了一件紧急事件,山东沿海几个府县日前遭到了倭寇侵扰,死了五十多个人,还被抢了一些货物,现在叫你们过来,就是大家商议一下,拿出一个方略来,看看怎么处理这件事!”
李善长等人一听也对倭寇的行径义愤填膺。
李文忠拱手道:“皇上,这没说的,末将记得监国殿下以前对臣说过一句话,敢对我大明龇牙者,咱必掰之!既然这些倭寇不知死活(得王的)进犯我山东沿海,还杀伤我大明百姓,必须予以迎头痛击!”
左军都督邓愈也沉声道:“臣曾经在山东驻扎过,倒是在那里见到过一些倭国浪人,这些人身材短小,但是性情悍勇,不过当时他们倒是遵守当地律法,看上什么东西会用钱买或者以物易物,没想到现在居然敢杀人越货了!不管怎么样,敢杀我皇明百姓,就得十倍百倍偿命!”
朱标淡淡道:“倭国人骨子里就嗜杀成性,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而且善于伪装,他们以前是在摸索,现在发现我大明百姓善良,便以为软弱可欺,所以露出了掩藏的獠牙,开始烧杀抢掠了!”
论对倭国人性格的了解,没有人比朱标更清楚,倭国那本《菊与刀》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民族的性格矛盾性认.
第两百一十章我大明官员的灭倭情绪空前高涨啊(求订阅)
朱标说到这里语气顿了顿,然后朝朱元璋拱了拱手,随后扫视一圈乾清宫内的大明文武集团高层们,表情变得十分郑重:“所以,父皇,列位成功,孤以为,我大明此番同倭寇开战,不光要把目光盯在倭寇身上,还要看得更远一些,最好能连倭国一并拿下,如此一来,当可彻底消除沿海倭患!否则,即便此番我们击退倭寇,难保不会有下一批出现!”
“因为倭寇本身就是因为倭国内乱而产生的,因为内乱这些小贵族小武士及无业游民阶层,在国内待不下去或被强制驱逐出境,他们没有地方去,自然只能在海上做海盗,而我大明与倭国为邻,又向来富足,这一点倭国人早在大唐时就知道了,他们本国的书里肯定把华夏描述成了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所以这些倭寇能不对我沿海诸省垂涎三尺吗?”
“这就相当于在一个长期忍受饥饿的人脑袋跟前挂了一吊肉,没人忍得住!”
“现在是一小撮倭寇,以后说不定就是倭国倾国来犯了!”
朱标说到这里就想到五百多年后的抗战,华夏差点亡国灭种,粗略统计华夏单单伤亡人数就三四千万,如果再加上因为战争间接导致殒命的,起码过亿。
不说别的,就单单大明都城应天便遭了大劫难,三十多万人被屠戮。
160 所以,对于倭国,朱标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立场,只要有机会,就不能放过,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彻底消灭。
绝不能给子孙后代又留下这个祸患。
但是朱标对倭国的憎恶,其他人却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历史。
这也在朱标的预料之中。
所以他话锋一转决定换个角度开始利诱:“父皇,列位臣工,孤在翻阅古籍的时候,发现倭国拥有很多金矿和银矿,一旦拿下倭国,每年就是几千万金银进项,我大明再不必为国库里有没有银子而耗神!”
“诸位应该都听说过扶桑木吧?传说中扶桑木乃是神树,能力连通人神鬼三界,当然,孤是不信鬼神之说的,但料想扶桑木得意被传得这么神奇,总有神奇之处吧?就算不能连通三界,吃了总能延年益寿吧?而倭国又名扶桑,所以孤怀疑传说中的扶桑就在倭国!”
“再说了,诸位难道就不想开疆拓土完成前人都没有完成的功绩,光耀史册吗?”
“父皇,将倭国纳入版图,那是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有完成的伟业,父皇必可凭此成为千古一帝!”
“诸位臣工,亦可凭借此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标三段话,分别从财富、寿命、名誉三个方面诱惑,三管齐下,很少有人能扛得住的。
果然大家都踊跃起来,就连李善长汪广洋等文臣也极力赞成武力消灭,甚至就连皇帝老爹也听得蠢蠢欲动。
“老臣思来想去,还是监国殿下高瞻远瞩香得透彻,不错,若是只盯着倭寇而忽略倭国,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此乃庸医也,我等治国,且不可当庸医,当为国谋万世,是以老臣完全赞同监国殿下的主张,倭国倭寇一并消灭!”李善长说得慷慨激昂,他不为名不为利,却被朱标所说的扶桑木打动了。
李善长今年已经五十五了,这个年纪在古代来说已经是高寿了。
高寿意味着寿命快走到尽头了,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想延年益寿。
刘伯温道:“臣方才就赞同监国所说一劳永逸永绝后患的方略,只是有一个问题,倭国和我大明远隔重洋,大海上风云变幻,当年就连蒙元军队都在远征倭国的大海中折戟沉沙,此不可不慎啊,监国对此是否也已经有了定策?”
朱标看了刘伯温一眼,他倒不会怀疑刘伯温反对他,刘伯温可是他的人,现在是他最坚定的跟随者之一,刚才在其他文臣不置可否的时候,也是刘伯温第一个表态支持朱标的。
所以刘伯温提问题看似好像在刁难,(acda)实则一方面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另一方面未尝没有帮朱标捧哏的意思。
“父皇,儿臣请旨创建大明海军,大明海军隶属兵部统辖,至于兵员可从现有的巢湖水师中选拔,日夜操练海战战法,同时令工部召集能工巧匠,打造新式战舰,战舰的图纸儿臣已经准备好,新式战舰加上改造后的旧式战船总共最少得有五百艘,战船完备以后再操练一年,当可出海一战,如此前后加起来最少得两到三年!”
朱元璋闻言觉得儿子有点小题大做,说道:“标儿,有必要再这么久吗?咱的巢湖水师战斗力可不弱,稍加操练就能出海作战,两年时间也太久了!”
朱标无奈道:“父皇,大海和内陆江河可完全不同,大海茫茫,若是一个不好,别说打仗了,军舰出去连方向都找不对!巢湖水师虽然精于水战,但常年只游荡于长江和内湖之间,根本没有见过大海风浪,必须把他们集结在沿海,在真正的大海中以海战之法操练,如此,方可一战而功成,不至重蹈前元覆辙!”
朱标虽然想要灭倭,但是却不会冲动冒进,海军建成后必须操练!
朱元璋沉吟着点了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常遇春,海军的事儿就交给你们兵部了!”
一伙人讨论平灭倭国说得都有点亢奋。
朱标突然回过神来,怎么光顾着去讨论灭倭长策去了,眼嘛前山东的小股倭寇也不能放任不管啊!
“咳,父皇,列位臣工,先冷静冷静,关于海军和灭倭事宜大家先放一放,大家先讨论讨论关于山东倭患如何治理的问题!”
朱标这么一提,朱元璋也反应过来,斜眼瞪了儿子一眼,意思很明白,还不是你小子把大家带偏的。
地下的文臣武将们也都表情讪讪,刚才被监国殿下一煽动,都跟十八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样,个个热血澎湃,嗷嗷叫着就想建立灭国之功,实在太尴尬了。
所有人都皱眉沉思山东倭患怎么解决。
杨宪出列道:“皇上、监国,臣倒是有一些想法,倭寇流动性强,类于蒙古骑兵,皆是劫掠后迅速撤离,如此,只能按照历代防守草原的方略,驻重兵于山东,在海边修建防御工事,以抵御倭寇!”
他想了想,又略带得意地说道:“中山候的南征大军不是即日将归吗?臣建议可直接令中山候率南征大军直奔山东驻防,如此,既省了重新集结军队的麻烦,又节省了时间,一举两得!”
朱标闻言冷笑:“好一个蠢办法!”.
第两百一十一章内迁禁海,引导倭寇去攻打高丽
杨宪嘴角刚泛起的得意笑容顿时凝滞了,他的脸色腾的一下变成猪肝色,神情尴尬羞窘。
也是,自从当上参知政事以后,他就没挨过这样毫不留情的批评了。
乾清宫里李善长等大臣们也表情古怪,有的人在憋着笑,有的人在惊讶,有的人则在幸灾乐祸。
其实就眼前这总共不到十个大臣里,很多人对杨宪都有意见,觉得杨宪此人太过丧心病狂了~。
剥皮实草这种酷刑谁人听了不心脏抽-筋头皮发麻?
朱标也不喜欢杨宪,他倒不是因为剥皮实草之法或者说是做事手段酷烈,真论做事酷烈谁能比得过锦衣卫?
朱标不喜欢杨宪主要是因为此人太过功利,而且做事不择手段,他这么严苛地打击贪官污吏真是因为他痛恨贪官污吏吗?据朱标的观察,非也,他之所以打击贪官污吏只是因为皇帝老爹喜欢,他这是投其所好,所为者还是为了升官。
朱标其实一直觉得杨宪不适合待在中书省做这个参知政事,他应该和刘伯温对调,奈何一直没有机会操作这件事,眼下……似乎是个机会。
“杨参政,孤问你几个问题,你若能回答上来,孤便收回刚才的话,不仅收回,还对你重重有赏!”
李善长和徐达等人闻言顿屏声静气满眼期待,心道来了来了,太子殿下经典的问到你吐血模式,当初他正是用这招连发十三问,逼得南方儒林三老跪地乞降的。
杨宪也知道这个往事,所以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打起十二分精神。
朱标沉声道:“第一问,北方燕云仅三万大军防御蒙古,一年需要多少钱粮?”
“第二个问题,中山候的十万大军到了山东驻防,有需要多少钱粮?”
“第三个问题,我沿海省份众多,海岸线长,十万大军驻扎山东防御,那江浙要不要驻军防御?闽省要不要驻军防御?粤省需不需要防御?如此总共需要多少大军?五十万还是六十万?我大明军队从今天开始是不是什么事儿都别干了,全布置在沿海防御这不知道是几百还是几千人的小股倭寇算了?”
“第四个问题,南征大军已经出征一月有余,人困马乏,再命其北上,将士们是否会埋怨朝廷不恤他们辛苦,如此军心动荡怎么打仗?是否有哗变可能?一旦哗变责任谁来负?”
“第五个问题,中山候刚定南方,又征倭寇,是朝廷要故意累死他这个大功臣还是我大明朝廷其他武将都是摆设?”
杨宪张了张嘴,哑口无言,他涨红着脸躬身道:“臣见识浅薄让监国殿下见笑了,该如何做,还请殿下示下!”
他这么说本是打算将一军,他不信朱标能有什么好办法,因为目前来说对付这种来去如风的大流动性贼寇,从古到今好像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要不然从古至今,本来落后的游牧民族怎么能屡屡让中原朝廷头疼,就是因为敌人流动性太强了,人家就玩袭扰,不跟你堂堂正正干,搞得你筋疲力尽,疲于应付。
朱标闻言眯着眼睛看了杨宪一眼,这位参知政事的心思他一眼就看明白了。
“父皇,儿臣的方略是实施坚壁清野策略,将沿海各地百姓尽数内迁五十里,一律迁入城内居住,同时下禁海令,渔船一律不准下海!让这些倭寇即使上了岸也抢不到东西,留给他们的只有光秃秃的一片土地!”
杨宪忍不住问道:“万一倭寇攻城怎么办?”
朱标闻言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杨宪,懒得回答这个问题。
旁边的常遇春已经替准女婿回答了:“几百人就想攻城吗?除非那城墙是纸糊的泥捏的,否则只有送死的份儿!老徐,你说是不是?”
徐达点点头:“但凡当过兵的都知道这个道理,杨参政这个问题有常识性错误啊!”
杨宪被臊得脸红成了猴屁股,犹自不死心地问道:“可是内迁五十里,那相当于把五十里国土都拱手让于了倭寇,这些倭寇完全可以占据这些地方生活!”
0 ··求鲜花··· 0
“那正好!在海上他们可以到处窜,一旦到了地上,我大明天兵一到顷刻便可灭掉!”常遇春脱口而出,随后鄙夷道:“监国殿下既然能提出这个方略,这些问题肯定早就想到了,你以为监国殿下是你个军事文盲吗?监国殿下可是带咱们攻破元大都活捉元朝皇帝的军事天才,杨参政,咱劝你就别问东问西丢人现眼了!”
杨宪注意到其他几名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都在冲他翻白眼。
. ...... 0
朱元璋看了杨宪一眼,也觉得这个一向器重的臣子今儿怎么有点蠢,他示意朱标继续说。
朱标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倭寇们发现在我大明沿海抢不到东西,要么内乱自溃,要么就只能换个目标了,譬如说高丽!”
李善长等人恍然,原来殿下打的是祸水东引之计啊,不过如此一来,高丽就要受苦了,其毕竟是大明属国,又是上贡又是送女人的,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不过这个想法在李善长脑子里转了一瞬便被他否了,因为他知道监国本来对高丽也没安好心,存的是吞并之心,所以高丽死不死,监国殿下肯定不会考虑的。
朱元璋也点了点头:“此法倒是可行!”
朱标笑着补充道:“当然,这只是防御之策,我大明自然不能只守不攻,等大明海军成立以后,不是要练兵吗?这些倭寇就是最好的练兵材料!届时我水陆两边发力,这区区几百上千人的倭寇只能被碾成齑粉。”
第二日,内迁令和禁海令同时发布。
燕云地区布政使曾国藩调任山东,任山东布政使,负责山东沿海府县内迁禁海工作。
杨宪调离中书省,去督察院任职,刘伯温调任中书省任中书左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