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85节
反正现在的皇帝,已经对于这位国公产生了最基本的好感,他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说道:
“赐座。”
待严时昭谢恩坐下,他才询问道:
“朕听闻,你曾经效力于辽东边镇,还立下不少战功?”
“是,家父言道,我家以战功起身,不可忘本,需世世代代牢记战法军事,以存有用之身为陛下效力,遂命臣从军,在李总兵麾下任事,有七年之久,积功升至副总兵。”
严时昭大声回答道,他十七岁到二十三岁的时候,就曾经前往辽东,在辽东总兵李如松麾下任职,与他一起对敌鞑靼等部。
只是那个时代的辽东有李如松、麻贵等一干骁将,朝廷里呢?立储之争腥风血雨。以至于他明明打得不错,但是几乎毫无存在感。
直到万历三十二年。
他的父亲去世。
他才返回京师,继承了爵位,但是从此远离了疆场,再没有什么功绩。
现在,终于等到我的时代了吗?他的内心一阵激动。
而朱常洵也很是满意。
那一句“以存有用之身为陛下效力”是严时昭的话术,却也听得他很是舒服,谁不爱有能力又忠诚的臣子呢?
陈国公一脉,真是世代忠臣啊!他不由地感叹道。
随后,他又问了一些军旅之事,对北境战事的看法,严时昭都是对答如流,朱常洵更加放心,于是他微笑着说道:
“果然是将门虎子,看来朕没有选错人。”
“如今北境不宁,敌寇肆虐,民不聊生,朕欲令你统帅诸军,总督宣大,北上驱逐鞑靼,可有信心?”
严时昭当然已经得到了通知,此时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鞑靼也是老朋友了,不会令他产生什么畏惧的心思,于是他大声道:
“誓不负皇恩!”
朱常洵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方的果断以及回答时那股悍勇的气质,甚是得他的心意,他对于严时昭更是赏识了。
这一番君臣的奏对,便将这大军的统帅之位给定了下来。
旁边的臣子们听着,不由地对前方的严时昭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严时昭如今也不过三十六岁,就已经官拜五军都督府都督,还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可以统帅大军出征。虽然这个年纪不算特别小,但是相对于朝廷里一群老古董而言,却是绝对的小年轻,甚至就算是那些民间闻名的“神童”,这个年纪,也顶多是个六七品的小官,还在苦哈哈地熬资历。
但是人家也确实有才能,和其他的勋贵不同,这个统领大军的机会,确实是严时昭能力的体现。否则纵然因为之前的立储一事使得皇帝十分偏向陈国公一脉,也定然不会将大军交到他手里。
说不定之前那辽东的战功不过是虚报,到时候一打鞑靼就会原形毕露。如今如此看好,要是战败,那可就丢了老脸喽,更不必说会被皇帝责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嘛。
也有人这般恶毒的想着。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也改变不了严时昭已经被任命为大军统帅的现实。
他来到了城外,开始整顿自己统帅的部队。
抵达大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彻查部队人数。
“我知道这六万京军的数额定然不足,各地部队的兵额也必然有所缺陷,我也无意追究你们的责任。”
严时昭的目光威严,扫过眼前的众人,他们的目光大多躲闪,其中不乏几个勋贵,都不敢与他对视:
“但是如今出征在即,我们即将与鞑靼作战,他们的战斗力不用本帅多说,要想赢,本帅必须要知道,我统领下的军队的真实情况。”
“伱们难道想要葬身边疆吗?”
一番话,说得各个将领们胆战心寒,纷纷配合严时昭派出去的人查验部队人数。
京军被抽调出了六万人跟随他出征,再加上从山东、北直等地调拨来的军队,理论上他的兵力应当是达到了十三万的。
但是当部队彻查之后,严时昭不由地感到一阵气结。
山东与北直的部队还好,七万士兵,多少还留下了将近六万人,但是京军六万,实数竟然不足四万,且其中有许多都是老朽之人亦或是娃娃兵,根本不可能形成战力。
怪不得刚刚那几个京军的将领那么心虚,这吃了将近一半的空饷啊!
好在严时昭也没有责怪他们,亦或是他们上峰的意思。
就好像当代英国公张维贤也是颇有能力之人,但是他统领的五军营同样也是千疮百孔一样。
没办法,统领京军各营的梁国公、英国公、威国公(朱文正后代)、怀远侯(朱能后代)都是勋贵一脉的中流支柱,其中军官也多由勋贵担任,那都是他们的姻亲与盟友啊!这让他们怎么去指责?向自己人拔刀相向?
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严时昭长叹一口气,他下令把那些已经没有战斗力的人剔除,随后又从直隶招募了一部分青壮流民,堪堪补足了十万人之数,也就率军出征了。
再加上边境的镇守军队,应当是足以对抗鞑靼军了。他暗自计算了一番,也只能这么想着。
自从京军历练等一系列强军措施停止之后,大明的军队,竟然已经堕落至斯!
第290章 四面围堵,决战
明军的行军速度并不慢,四月末,严时昭已经带领着大军抵达大同。
而入寇的鞑靼军,依然在大明的境内肆虐。
这么许多年来,他们也是第一次成功突破大明的边塞,眼前的花花世界迷蒙了他们的双眼,以至于虽然已经抢掠许多,但是他们依然以各部为单位,在大明的各地掠夺,攫取财富。
而他们的汗,也并没有阻止这些举动。
多抢掠一些,就能够和瓦剌各部拉开更大的差距,到时候统一的战争将会更加顺利。
抱着这样的念头,他们依然逗留在大明的境内,甚至维持着长城的缺口,向塞外不断输送财富和奴隶。
而这,也就导致他们给了明军充足的反应时间,明朝的大军及时赶到了。
严时昭在大营之中摊开了地图,皱眉思索。
与原本历史上明代后期蒙古各部发生巨变,转而分为漠南、漠北等各部不同,由于严凌这只翼龙掀起的飓风,导致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空的草原局势也是不再相同。
中东部靠近长城的一块,是仍然忠于大明的羁縻府州。
再往外围,到漠南的边缘,依然是羁縻——但是这些,除了还承认自己是大明的臣子,并且依然与大明保持商业等往来之外,实际上已经脱离控制,既不再上交以牛羊马匹为主的赋税,也不再提供蒙古骑兵。
漠北,属于鞑靼,也就是在漫长的两百年之中,先后叛变的羁縻们。
按照原本的历史,这个时候蒙古名义上的大汗应该是林丹汗,但是现在这位汗却已经不知所踪,替代他的,被称为库克汗。
不过,与林丹汗没有什么区别的是,这位库克汗也是致力于统一蒙古各部,成为草原上真正主人的。
他已经成功统一了鞑靼各部,而他的对手,则是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双方也是经常爆发战争。
而这一次大规模的入寇,正是库克汗亲自率领的。他想要通过掠夺大明增强自己的实力,更好地打击瓦剌部。
严时昭没有和库克汗正面交过手,但是在辽东的时候,和鞑靼部东部的部落却是激战多次,也算是知根知底。
他并不惧怕他们。
在辽东的时候,他亲眼见识过李总兵手下辽东铁骑的强悍,更是曾经亲自率领着那骁勇的骑兵践踏着敌营,将他们驱逐进茫茫的草原。
现在,虽然辽东铁骑不在手中,但是他相信,结果……不会变!
严时昭的眼眸中透露出嗜血的光芒。
他的目光,看向了地图的北边,那是一段长城。
一段被库克汗的部下所控制,用以向外部输送物资的长城。
随后目光缓缓上移,看向了鞑靼部的领地。
……
“大汗,明军攻击了北部驻守长城的部落,两千战士全军覆没,他们已经将长城重新控制了!运送到那里的物资与奴隶,还有刚刚送出塞的,全都被明军截去了!”
“大汗,明军派出了骑兵攻击我们的后方,许多大营被攻破,物资和妇孺被掠夺!”
“大汗,南方的城池兵力增加,防守增强了,攻击的部落折损兵力甚重,无功而返!”
“大汗,有明军骑兵攻击我们分散开的部落,已经有几个小部落全军覆没,来者疑似明朝的三千营!”
……
一个个坏消息传入了库克汗的大营之中。
严铿当时提出的建议起了效果,在百年的相处之中,鞑靼军的作战方式已经被明军摸透了,也研究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方法。
这一套下来,当真是让库克汗难受至极,尤其是后方遭到侵袭的问题,更是令他坐不住。
他的地盘基本都是原本的羁縻,要知道这里多少也被明朝统治了百余年,完整的地图,哪里有水源,哪里适合驻扎,明朝一清二楚。这就导致明军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先后攻破九个部落的驻地,大掠牛羊数万,解救奴隶三万余人,更是俘虏了大量的妇孺。
听到消息之后,鞑靼部瞬间人心浮动,库克汗自己也是有些慌乱。
他很清楚,在如今长城的缺口已经被明军堵上的情况下,那些来报的信使很有可能是对方故意放过来的,想要扰乱他们的军心,但是明军的那位统帅算的很准,他真的害怕自己的后方被这一波打穿。
这样的话,他带这么多物资回去,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不能保护自己手下亲眷的首领,更是会失去人心的。
“命令各部集结,向北进军,突破长城,我们回去!”他咬着牙,发出了号令。
而这,正中严时昭的下怀,察觉到鞑靼军的撤离之后,他当即下令集合部队。
而鞑靼军则在集结后,来到了自己突破的那个关隘,发动了进攻。
五万鞑靼军前赴后继,好在严时昭早已经加强了此地的防御,至少有四万的明军携带着大量的火器与守城器械驻防在此,库克汗损兵折将,却依然没能完成突破。
他想要转向,换一段长城攻击,但是当他转身的时候,赫然撞上了迎上来的明军。
携带着大量掠夺来的辎重的鞑靼军行军速度实在太慢,如果他们再强攻几天,或许还有一定可能破城,但是等到他们集合发动进攻的时候,明军也基本完成了集结,跟了上来。
严时昭手下的部队之中,除了挑选出的三万精锐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派了出去,驻守在各地,把边军给换了出来。这些军队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配合上火器守城,还是勉强够用的,他们相较于南边的卫所兵还是要强一些。
此时他的手下,又加上了抽调出来的五万边军,总兵力达到八万,准备对鞑靼军发动进攻。
库克汗自是不愿意与明军大规模野战的,这样就算能赢,也是损兵折将,不利于征伐草原,但是他赫然发现,携带着大量物资和大明百姓的他,根本逃不掉。
东西的城池固若金汤,北边的长城悍勇守卫,南边大军进逼。
他别无选择。
咬牙,鞑靼军开始了转向。
既然逃不掉,那就战吧!
正面击败明军,带着金银、粮草、奴隶,回家!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