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88节

  他不由地揉了揉眉头。

  “朕记得陈国公不是带来了大批的战利品么?那也是好大一笔财产,补到国库里,应当也是足够了吧。”

  朱常洵进行了最后的挣扎。

  严晨昊闻言却是内心一震,眼神中带上了些许的不可置信,随后立刻开口道:

  “陛下,这些是鞑靼掠夺百姓所得,自是要用于北地啊!臣刚刚没有把北地的恢复算进去,就是因为已经打算好了把这笔资产用在那里,您,您这是……”

  闻听此言,朱常洵支支吾吾一阵,随后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松了下来:

  “好了好了……吾师,我听你的。”

  严时昭眼中也有着些许的遗憾,他还想着,说不定可以和冠军侯、梁国公一样,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呢!但是自己的叔父的话也确实有道理,他没法,也不会去反驳。

  毕竟茫茫大漠,想要派军深入与瓦剌作战,没有深厚的国力支撑,是根本做不到的。当年蓝玉能够率领大军两次横扫大漠,也是因为洪武、永乐两朝的富庶,要不在之后,明朝对草原都是以守为主呢?

  两人都被说服,出兵之事,就此罢休。

  不过严晨昊也没有就此离去。

  “陛下,臣此来,正是为了流民之事。”

  “虽然各地叛乱已经基本平息,但是依然有许多流民在各地聚集,只是被朝廷的几次胜利所震慑,因此不敢妄动。然而这般下去,终究有所威胁,还请陛下尽快派下官员,施粥济民,分配土地,重建城镇,安抚民心。”

  几省的平叛战役,虽然赢得很快,但是也是打了几场大战的,再加上他们流窜各地,导致很多地方都被破坏严重,那些没打仗的地方,聚集起来的流民,也需要安抚。

  朱常洵点了点头,似乎是因为用兵的提议被拒绝,此时他有些气丧,没有多说话的意思:

  “该当如此。吾师,那么你觉得谁可当这些重任?”

  “臣认为……”

  三言两语之间,便已经将一桩大事定了下来。

  而严晨昊,随后又提起了其他的一些政事。

  严时昭在一旁,看着这师徒二人的对话,感到有些无奈。

  他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些话,根本不该由一个尚书的嘴里说出来嘛?

  这些,早都已经超出了吏部尚书的管辖范畴了啊!

  内阁辅臣是皇帝的秘书,他们才是提出施政建议,帮助处理政务的人选。吏部尚书不是说不能提出建议,但是他的职权范围应当是掌管朝廷的人事任免,其余的事情,应当是附从于内阁辅臣之后的。

  严晨昊这么干,无疑是有些越界的,甚至如果传出去,其实容易招到非议。

  伱一个吏部尚书,操这些心干什么?

  不过,严晨昊自认是皇帝的老师,就负有教导的责任,哪怕是现在,皇帝的日常讲经也基本都是他在负责,自然没有感觉到对皇帝的上奏有什么问题。

  严时昭却是注意到了。

  虽然他在政事之上并不精通,相比于朝堂的一些勾心斗角,他更擅长的是纵横沙场,但是多少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

  于是在这次的会面结束不久之后,就有几名朝臣上疏,言道内阁只有四人,如今朝廷事务众多力有未逮,处理不便,请求再增加一些名额。

  这当然只是借口,而皇帝也自然是恩准的。

  至于谁入内阁,还用说吗?

  严晨昊早就已经被一些朝廷里的人,说是“未入阁之首辅”,指的就是严晨昊明明没有入阁,却老是向皇帝提出一些不符合他身份地位的建议,而皇帝却往往会采纳,他说话有时候竟然比内阁首辅方从哲还有分量,也就得了这么一个外号,虽然有讽刺之意,但又可以看出此人的特殊地位。

  现在入阁,也算是不算意外。

  ……

  无论朝臣们怎么说,至少严晨昊在治理国事上,确确实实是有本事的。

  他提出的一些建议,都能够一眼切中问题的要害,并且可以及时地解决。

  没有出乎严晨昊的预料,北边的瓦剌虽然趁着机会迅速东进,抢了鞑靼好大一块地盘,但是很快他们就自己爆发了矛盾,为了争夺水草最为肥美的地界,以及一些之前就有的宿怨,战争很快爆发。草原上腥风血雨,朱常洵担心的事情就如同他所说的一样,根本没有发生,瓦剌自己打得欢,谁也不想去招惹南边的庞然大物。

  流民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严晨昊在朝中也有不短的年数了,识人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派出去的都是能臣、干臣,他们到达地方之后,快速安定了流民,或遣返,或在当地就地分配土地,一颗颗定时炸弹就这么被消除。

  被解救的百姓,也在北地重新安顿下来,构建新的家园。

  他入阁之后,内阁的运转也是顺畅了许多,政令通达四方,更好地治理着这个已经有些颓势的帝国。

  而民间的舆论,对于皇帝也是称赞有加。

  毕竟在短时间内平定叛乱,随后开始治国,肉眼可见的使得各地百姓安定,这当然是功绩。

  消息传到宫中,朱常洵的脸上肉眼可见的出现了欣喜的神色,这一天的酒水都多喝了几杯。

  武兴皇帝的岁月,在这样的情况下,悄然流逝。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五年。

第295章 田亩 隐户

  五个春秋的来去,令得如今的朝堂样貌发生了大变。

  内阁首辅方从哲,已经因为老迈而致仕归乡了。

  另外的两个内阁成员,也是一个去世,一个致仕。

  如今的内阁之中,除了新晋的一名内阁成员之外,从武兴皇帝刚登基那个时候就在内阁里的,只剩下了黄克缵和严晨昊。

  此两人,都是万历在临终之前提到过的人,属于“顾命”。

  其中,严晨昊在不久之前,正式登上了首辅之位,而黄克缵则是次辅。

  论资排辈,当然应该是黄克缵先上,但是皇帝对于严晨昊的信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更何况他针对帝国问题,提出的许多方案,都是绝佳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当首辅之位空缺的时候,严晨昊几乎是众望所归。

  黄克缵也是一个忠直之臣,对于严晨昊的上位,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并且在处理政务时也是与他通力配合,两人的默契,为帝国的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严晨昊看着那群臣之首的位置。

  历经数十年岁月,他终于走到了这里。

  他也从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但是,他终于可以站在这个位置上,实现他的治国梦想。

  如今,皇帝信任,自己也已经走到巅峰,手下更有着自己的一干班底,朝中群臣轻易不敢得罪。

  是时候,开始他的治理了。

  首先,便是清丈田亩、清理隐户。

  按照道理来说,他其实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而这一项政策,无疑是对地主士绅们利益的侵害。

  但是每一个时代,总有那么几个背叛阶级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天下苍生,选择了与自己的阶级背道而驰,只为了国家更好地发展。

  严晨昊,就是这么一个人。

  而且,他其实并不知道严凌的存在。

  事实上,严凌经常通过观气的手段,将家族里一些有能耐的后辈叫来亲自培养,比如如今的长乐书坊的坊主,就是严凌传授的种种后世的宣传手段,他也看到了严晨昊背后那滔天的贵气,但是出乎预料的是,他没有亲自教导这个未来注定显赫的人,哪怕他自小就已经显示出了过人的聪慧。

  严晨信甚至一度以为自己的祖是不是看不起严晨昊那庶子出身,但是严凌也没少调教那些有商业天赋的庶子。

  他很迷糊,但是祖不说,自然也就不会去问这种问题。

  而严晨昊,其实一开始也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严家可是东南最大的地主,在北边也有不少的田产。

  说严重点,他这是对家族的背叛!

  然而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亲自去劝说越国公割肉的准备,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政令并没有在家族的势力范围内受到一丝一毫的阻碍。

  他认为,这是家族对于他的支持,也就更加地安心了。

  而清查结果,也很令他满意:家族的土地,基本都是在按时缴纳赋税的。

  这也是越国公敢于如此做的底气——他们的土地,本来就是合乎法律的。

  毕竟,如今的家族已经坐拥海外众多土地,再加上商业等种种,每天的收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也没必要去少这么一些赋税。

  倒是隐户,确确实实有很多,这些年家族收留的流民可不少,虽然有很多被送到了海外,但是也有很多被留下来耕作,但是他们的处理方法也很简单——送海外去,不就完了?等风声过了,再接回来。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这一大片土地为什么空着不租出去——你管我呢。

  而严晨昊对自家下手,也是彰显出了他的决心,严氏的配合,更是起到了一定的代表作用,大多数地主虽然不情愿,但是眼见对方如今权势滔天,也就只好照办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老实的。

  很快,南直隶那边,就出了岔子——几名前往江西清丈田亩的官员,莫名其妙地丧生。

  南直隶的官员调查一番之后,给出的结论是:

  被匪徒所劫道,意外身死。

  随后他们快速派遣部队围剿,将这伙强人全部歼灭,将领和当地的知府还上表邀功。

  消息传到朝中,无论是严晨昊,还是武兴皇帝都是大怒。

  要知道严晨昊的施政策略,是得到了朱常洵的赞同的。

  对方,这简直是就是在啪啪打他们的脸啊!

  对于什么匪徒劫道这样的理由,两人根本就不相信。

  匪徒盯上朝廷派来清丈田亩的那几个小官干什么?图他们俸禄少?图他们地位低?

  更何况南直隶那种朝廷腹心之地,南京的附近,怎么可能有这样胆大包天的贼人!

  “好胆,这是朕的天下,还是他们的?竟敢擅杀朝廷官员,阻碍朝廷的命令!反了!朕要发京军南下,监督此策,违令者斩!”朱常洵在自己的书房里怒吼道,他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出动武力,解决这些不听从他号令的臣子。

  毕竟当初严晨昊跟他提起这一项,言道可以充盈国库的时候,他也是很开心,并鼎立支持的。

  “陛下,臣这里还有消息,据说清丈的官员在其他好几个省也遇到了阻碍,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是情况也很是不妙。”严晨昊冷然说道,这一次他没有阻止皇帝的冲动。

  他很清楚,这所谓的匪徒,多半便是南直隶的世家大族所指使,而这些南直隶的世家大族,后面站着的,定然是南京的勋贵!

  现在的情况就是,虽然大多数省,都在榜样的作用下选择了服从,但也有几个省的士绅地主不满,其中又以聚集着大量勋贵的南直最为大胆,直接截杀了朝廷的官员!

  毕竟五年过去了,五年的大明未动刀兵,那些家伙已经开始逐渐忘却了这个皇帝曾经的武功!

  而其他的省的士绅地主,虽然暂时不敢像南直隶那样下杀手,但是却也以此表达反对,可以想见,如果朝廷就此偃旗息鼓,那些官员,就会有性命之危了!

  甚至,他们或许还想用这样的方法,逼迫皇帝与他们妥协!

首节 上一节 188/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