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19节
她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又是努力转了几圈。
发现手中把手转动,丝滑至极。
而且胡叶手中把手每转动一小圈,身旁的水车就会跟着转动,大概转个几十下,悬崖下装了水的木框,就会被转到了山上。
这简直就是神迹?!
“这是怎么做到的?!”胡叶直到水被传送上来后,仍然觉得有些不真实,整个人愣在那儿。
“都是滑轮组的功劳。”杨宪伸手指了指远处,开口笑道。
简单的高中物理,动滑轮力减半,行程加倍,齿轮变速行程缩短力要加大。滑轮组越多行程越长,简单来说,就是在功恒定的情况下,用距离换力。
因此虽然麻烦一点,要多转几圈,可完全不费力。
比起直接人工跑到山下取水,浪费的这点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后期,还能直接找一头驴丢在这儿,让它不停转就是了。
到时候山上的水源,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别说胡叶父女如今那四亩五分地了,就算是再多上十倍,也完全能够满足田地灌溉需求。
最困难的环节解决之后,剩下的就简单了,通过水车将送上来的水,直接引到耕种的田亩中就是了。
这点并不复杂,明朝水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杨宪带来的施工团队没用多久时间,便是完成了。
胡叶父女就这样看着水,通过一个个木制的方框,顺着惯性,最后浇在了不远处的耕地上。
在他们眼中,能够做到这一切的杨宪,与神明也没有两样。
胡老伯脸上满是激动,他拉着自己的女儿胡叶,对着杨宪跪了下来,感激道。
“杨大人对于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起来吧,不用多礼了。”杨宪笑了笑,伸手将他们扶起,接着开口道。“我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们要是真想要感谢的话,那就去谢李进吧。”
胡叶父女则是表示,李进要谢,他杨宪更要谢。
又是一番千恩万谢后。
杨宪看了一眼天色,差不多也是时候离开了。
杨宪站着山上悬崖旁,朝远方望去,一条笔直的轨道上,一辆疾驰的列车正在朝着前方定远驶去。
而这条轨道,将会一直通向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
单靠扬州如今的摊子,杨宪想要将轨道铺往全国各地,不说人力、管理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单是财力也不足以支持。
即便如今杨宪的扬州已经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
搞基建永远是最费钱的。
拿后世国内修建高速公路为例,通常来说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在5000万到1个亿之间,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距离(标段)一般会在10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你要拿100个亿才能完成高速公路的建造。
从立项、审批、征地、建设,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少说也得三五年,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顺利的话七八年就可以通车然后坐着收钱了,不顺利的话10年以上也有。
除了建造的费用,还少不了维护费用。粗略估算,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年维护费用在8000万左右,含道路养护、机电维修、人员薪水、等等。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的成本另算。而大修的成本甚至可以占到路面造价的三分之一。
那么,这100公里每年的通行费能收多少钱呢?按5毛钱一公里的话,假设每天有5万辆车通过,每辆车缴费5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所赚的费用大概在9亿。刨去每年8000万维护费,大概是13年回本。可不要忘了,高速公路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这13年时间,又要产生几十亿的成本。
也就是说即便高速公路收费已经如此高的情况下,回本仍旧遥遥无期。
一些地方甚至,还会出现连年亏损的情况。
轨道列车的修建成本自然无法与高速路相比,赚钱的能力同样无法与之相比。
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的支持。
只是如今,大明国库真的太穷了。
虽然杨宪已经接连打下几针强心剂,可想要让其发挥效用,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如今只能是静待时间。
杨宪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可这天朱标突然跑过来说,要杨宪的列车局尽快打通通往北平的轨道。
经费花销方面,朝廷会一力承担。
有这样的好事送上门,杨宪自然不会错过。至于朝廷这笔钱从哪来,他一时间也没去细究,只当是朝廷这些时日通过和西域售卖琉璃器所得。
至于为什么,朝廷这边会急于修路。
为的自然是打通,北地边防的后勤运输。
有了轨道列车存在,到时候北地边军将再无后顾之忧。
“北边形势又紧张起来了吗?”杨宪开口问道。
要知道距离上一次打退犯边的草原骑兵,这才没安稳两年。
而这两年通过羊毛贸易,按理来说草原那边百姓们的生活也该是越来越好才是,这个时间点,没道理再寻衅大明国境。
朱标神色凝重,点了点头,开口道:“杨卿,猜的没错。根据边地的探子来报,王保保方面有动兵的迹象。我们这边,必须早点做好准备。”
王保保?
杨宪点了点头,看来北元那边虽然已经没落,可还是有有脑子的人在的。
知道再这样发展下去,过个十几二十年,到时候他们就算是想要反抗,怕是都没有反抗的能力了。
第166章 草原
草原,王庭。
“大汗,自从与大明开始羊毛贸易以后,族人们每天只知道养羊,剪羊毛,长此以往下去,咱们怕是危已。”王保保开口道。
坐在首座上的是北元最后一任皇帝,也是第十七位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
脱古思帖木儿看着王保保,开口道:“齐王这话怕是危言耸听了吧,我们与大明双方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贸易往来行为。将羊毛卖给大明,换取咱们族人所需的粮食、食盐等等各种必须的生活物资,难道不好吗?这两年来,族人生活可是肉眼可见的变好。”
王保保见脱古思帖木儿,直到现在还没有看透大明的策略,只能是继续开口解释道:“大汗,族人们生活变好只是暂时的。为了换取更多的生活物资,这两年,很多族人甚至连马都不养了,我们军中战马数量已经开始减少。若是再这样持续下去,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咱们引以为傲的草原骑兵将不复存在。”
不得不说,王保保的眼光还是毒辣。
这才过去两年,便发现了当初杨宪献给朱元璋这条谋略的核心所在。
当初之所以,会与草原开展羊毛贸易,大量收购,甚至是溢价收购。
除了解决大明当时自身羊毛储备不足的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达到能够在兵不血刃情况下,将北元鞑虏归化这一终极目的。
草原上的牧民,通过贩卖羊毛,能够得到粮食和食盐、酒。
粮食会能够让更多的牧民活下来,食盐、酒这些生活物资则是能够让他们过的更好。
他们只需要安心牧羊,剪羊毛,通过简简单单售卖羊毛的方式,就得到他们想要的各种生活物资后,草原上的牧民自然不会再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去掠边劫掠。
被彻底束缚在草原上剪羊毛,年复一年的安逸生活,会消磨他们原本身上有的那股野性。这些牧民开始依赖大明给的物资,甚至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一些牧民甚至为大明说话,明明他们才被赶出中原没多长时间。
一开始,就连王保保也没有注意。
在他看来,能够让族人在冬天寒冷时少死一些人,让族人们过得更好一些,没什么不好的。
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他终于发现事情变得有些不对劲了。
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到了牧羊,剪羊毛的队伍中。
这些牧民,有原本养牛的,也有原本养马牧马的。
可如今全都开始养羊。
今年,王保保想要给自己王帐下的军队换一批战马时,发现好马数量骤减,危机感立马就起来了。
这原本就是杨宪这条计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牧民们被困在草原上安心养羊、剪羊毛,羊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养的羊越多,代表着原本养马的那部分空间将会被挤压。
到时候元人引以为傲的草原骑兵,都将受到重创。
时间越久,对方实力便越弱。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
还是对方心甘情愿,跳进来的。
王帐内。
王保保将自己担心的事情,全部说给脱古思帖木儿听了之后,开口道:“大王,我认为我们必须马上终止与明人的贸易。”
脱古思帖木儿开口道:“齐王,你想的太多了。明人又不是妖孽,怎么可能算到这点。如今这样,不用打仗,休养生息的日子,难道不好吗?”
王保保开口道:“大汗,不要忘记我们丢失的大都!”
“这点不用齐王你提醒,这个耻辱我时刻都没有忘记。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不能终止与明人的交易。咱们族人最为缺少的就是粮食,明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养虎为患。”脱古思帖木儿看着王保保,自信开口道。
王保保还要再说,却是直接被脱古思帖木儿开口打断。
“此事无需再议,我已经定了!”脱古思帖木儿看着王保保,斩钉截铁道。
脱古思帖木儿对于王保保,本就心存忌惮,自然不可能轻信他的建议。
这几年,北元内忧外患。
他们忽必烈一脉,中央汗国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各部落蠢蠢欲动,已经有了抬头的迹象。
这个时候王保保建议脱古思帖木儿与大明为敌,在脱古思帖木儿眼中,王保保妥妥的别有用心。
王保保见事不可为,只能告退离开。
走出王帐后,王保保抬头看了一眼天,心中长叹。
在王保保看来,如果继续任由大明这样无声无息侵蚀下去,十几二十年后,等到时机一到,大明必定会再次发动北伐。
而这一次北伐,草原儿郎们将再无力抵挡。
之前丢了元大都,还能退回草原牧羊,可到时候连草原也丢了,他们这些族人又该去哪,又能去哪里?!
一想到这,王保保不由双眼泛红。
“扩廓王叔?”
一道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王保保回头看清来人后,行礼道:“海别公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脱古思帖木儿的女儿,海别公主。